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_第1页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_第2页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_第3页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_第4页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药学实验指导实验室规则一、实验前必须结合讲课的内容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准备好实验用具。否则不准进入实验室。二、实验课不许迟到、早退、无故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实验者,必须事前请假,并转告指导老师。三、在实验课中,要有秩序的、认真仔细的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事求是,独立完成,每次试验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四、爱护室内一切实验仪器、标本、切片及用具,不准私自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应及时报告教师并登记。五、学生对号入座,显微镜也必须对号固定使用,每次使用前后要检查,如有问题向指导老师报告,不得任意拆卸。六、保持实验室肃静,实验室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七、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仪器和物品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不得随意乱放,用过的吸水纸、擦镜纸、火柴梗等也要放在自己桌面的左上角,不许随地乱丢。八、实验结束后,清洗实验用具,放置原处,值日生清扫卫生,擦净黑板,关好门、窗、水、电及完成指定工作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

生药的理化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药中糖类、苷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定性反应,并能应用于生药鉴定中,以确证生药中这些成分是否存在。2、了解糖类及苷类主要鉴别反应的原理。3、掌握生药中生物碱、鞣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定性反应,并能应用于生药鉴定中,以确证生药中这些成分是否存在,了解主要鉴别反应的原理。二、实验材料党参、槐花(槐米)、大黄、夹竹桃叶、桔梗、百部、五倍子、儿茶、白芷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单糖、多糖和苷类成分的鉴别取党参粗粉0.5g,置于50ml三角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瓶口放一小漏斗(空气冷凝,防止水分蒸发太多),水浴温热数分钟,滤过,药渣加适量水,再过滤,合并滤液至10ml,备用。(1)费林试验(Fehling试验):取滤液1ml于50ml烧杯中,加碱性酒石酸铜试剂(Fehling试剂)8ml(临用时由甲液和乙液混合而成,置于水浴加热5分钟,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如有沉淀,表明含还原糖),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液应保持蓝色,否则应适当添加Fehling试剂至蓝色不褪,继续加热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10%盐酸,使反应液的pH为1-2,再加沸水浴加热10分钟(水解),放冷,加10%氢氧化钠试液,使反应液呈中性,再加Fehling试剂8ml,沸水浴加热数分钟,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如有沉淀,表明含有多糖或苷类)。记录水解前后沉淀量的多少(以"+++"示很多,以"++"示较多,以"+"示很少来表示)。(2)α-萘酚试验(Molisch试验):取滤液1ml于大试管中,加α-萘酚试剂2-3滴,摇匀,沿管壁缓缓滴加浓硫酸1ml,轻放试管架上,保留两层液面,观察两液面交界处有无形成紫红色环。2、蒽苷的鉴别(1)Borntrager反应

取大黄粉0.2g置试管中,加入10%的NaoH试液4ml,振摇,溶液即呈红色,滤过,滤液加10%Hcl使中和,溶液变黄色;再加乙醚2ml,振摇使之分层,醚液呈黄色,吸取醚液层置另一试管中,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后碱液又显红色。(2)醋酸镁反应:取大黄粉末0.2g于试管中,加乙醇3ml,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加1%醋酸镁甲醇溶液2滴,振摇后观察,溶液渐呈橙红色。(3)微量升华:取大黄粉末少许于金属圈内,小火徐徐加热数分钟,可见黄色升华物附着载玻片上,将玻片取下翻转后,在显微镜下检视,低温升华时可见针状结晶;高温时可见羽状结晶。3、黄酮苷的鉴别:(1)取槐米粗粉0.5g,加乙醇10ml,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盐酸-镁粉还原反应:取上述滤液2ml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2-3滴,再加镁粉少许振摇,产生许多气泡,同时溶液渐变樱红色。(2)三氯化铝反应:去上述滤液2ml于试管中,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1ml,振摇,可见溶液渐变鲜黄色。4、皂苷的鉴别:取桔梗粗粉1g,置于50ml三角烧瓶中,加生理盐水15ml,在水浴上加热20分钟,滤过:(1)泡沫反应

取上述滤液2ml,置试管中,密塞或以手指压住管口,强烈振摇数分钟,观察是否产生大量泡沫,放置10分钟后,再记录泡沫的高度。(2)溶血试验

取上述滤液1ml和生理盐水1ml,分别置于试管中,各加2%红血球悬浮液3-5滴,摇匀后放置,注意观察哪支试管溶液变清而透明。(示溶血现象)(3)Libermann反应:取柴胡粗粉1g,置锥形瓶中,加70%乙醇10ml,于水浴中温热数分钟,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放冷,加处酐1ml溶解,并转入小试管中,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两液面的交界处显紫红色环。5、强心苷的鉴别取夹竹桃叶粗粉2g,加70%乙醇15ml,再加10%醋酸铅2ml,在水浴上煮沸5分钟,滤过:(1)Keller-Kiliani反应:取夹竹桃滤液2ml于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加三氯化铁-冰醋酸试液1ml使残渣溶解,并转入小试管中,沿管壁缓缓滴加浓硫酸1ml,观察两液面交界处有无棕色环产生,冰醋酸层显蓝绿色(α-去氧糖反应)。(2)Kedde反应:取滤液5ml,加新配制的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1ml,再加5%氢氧化钾溶液数滴,溶液显紫红色。6、生物碱的鉴别取百部粗粉1g,置50ml三角瓶中,加1%盐酸15ml,振摇15分钟,滤过。将滤液分装于6支小试管中,每试管1ml,其中一支作为空白对照,其余分别滴加下表中生物碱沉淀剂各2滴,观察沉淀颜色与数量(以+++,++,+表示)

碘化铋钾

碘-碘化钾

碘化汞钾

硅钨酸

磷钼酸百部提取液

7、鞣质类的鉴别分别取五倍子,儿茶粗粉各2g,加水20ml,40-50℃水浴加热20分钟,冷却,滤过,五倍子滤液和儿茶滤液分别各置5支试管,依次加入下述试剂,观察溶液变化。试剂五倍子(可水解鞣质)2ml儿茶(缩合鞣质)2ml醋酸铅试液2滴明胶试液3滴三氯化铁试液3滴饱和溴水2滴

8、香豆素类的鉴别异羟肟酸铁反应:取白芷粗粉0.5g,置具塞试管中,加乙醚3ml,振摇5分钟后,静置约20分钟,取上清液1ml于另一试管中,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水浴温热1-2分钟,冷后加10%的盐酸,使pH为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溶液呈紫红色。四、作业记录各鉴别反应的步骤结果,并说明反应原理(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五、思考题1、Fehling反应中,水解前后产生CU2O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怎样鉴别某生药含单糖、多糖或苷类中的糖成分?3、具有什么基团的蒽醌类成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才显红色?为什么?4、如何区别某生药所含皂苷是三萜皂苷还是甾体皂苷?5、如何确证某一生药中存在生物碱类成分?6、如何鉴别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7、异羟肟酸铁反应开始时,加碱性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二

生药中水分及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1、掌握烘干法及甲苯法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的方法,了解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2、掌握生药中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3、了解生药中水分,总灰分与酸性不溶性灰分测定的意义。二、实验材料大青叶FoliumIsatidis,当归

RadisAngelicaeSinensis,大黄

RadixetRhizomaRhei。三、实验方法1、烘干法测定水分取大青叶碎片(直径不超过3mm)约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的称重瓶中,厚度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重量(W1),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W2)。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样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生药中水分含量=W1-W2/W1*100%2、甲苯法测定水分(1)安装仪器。(2)洗净全部仪器,置干燥箱内烘干,备用(3)将甲苯置分液漏斗中,加少量水充分振摇,放置,分去水层,甲苯蒸馏后备用。(4)取当归粗粉适量(相当于含水量2-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按图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在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分先用适量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置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读取水量,并换算成样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V/W)。

1、总灰分的测定取大黄粗粉3-5g(如不需要测定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2-3g),置已炽热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灼,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大黄中含灰分的百分数。

2、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小心加入稀盐酸9-11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品中含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数。

四、实验作业1、分别记录大青叶与当归的水分测定过程,并计算它的水分含量。2、记录灰分测定实验步骤,并分别计算大黄中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五、思考题1、试述甲苯法测定生药中水分的原理。2、试述测定酸不溶性灰分的意义与原理。

实验三

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方法2、了解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意义二、实验材料薄荷HerbaMenthae、三、实脸方法根据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大小不同,挥发油的测定有甲、乙两种方法。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1.0以仁的挥发油。(1)甲法取薄荷(约5mm的碎段)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每100g供试品加水600mI与玻瑞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滥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其他适宜的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约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体积,并计算样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V/W)。

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ml/g)=×100%

(2)乙法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体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依法测定,自油层体积中减去二甲苯的体积,即为挥发油体积,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ml/g)=×100%四、作业简要记录所测生药中挥发油的测定步骤,并计算含量。五、思考题测定挥发油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四

根类生药——黄芪黄芪

AstragaliRadix

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芪生药性状。2、掌握黄芪横切面组织特征。二、实验材料蒙古黄芪原植物标本生物组织横切片及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基源鉴定

观察蒙古黄芪的原标本,注意其属于豆科植物的形态特征。2、性状鉴定观察黄芪生药,注意其表面色泽,皮孔形状,栓皮有无剥落;折断面是否呈纤维状,横断面形成层环是否明显?观察皮部与木部的色泽,尝味。3、显微鉴定(1)镜检黄芪根的横切片,自外至内观察其组织特征:①木栓层

为数列木栓细胞。②栓内层

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近栓内层有纵向管状木栓组织。③纤维群与筛管群

交互排列,射线弯曲。④形成层

成环,束内形成层明显。⑤木质部

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直秘18-160um,木纤维成束,细胞少数壁稍厚,具多数单纹孔;木射线发达。(2)镜检黄芪粉末,分别以蒸馏水和水合氯醛试液装片,注意以下特征:①纤维

众多,成束,细长,直径9-36um,壁厚,非木化,孔沟不明显。另取黄芪生药,刮取少量纤维(粉末),透化后装片,注意纤维的先端常纵裂成扫帚状。②导管

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纹孔呈椭圆形,类方形或方形。③木栓细胞

表面观呈多角形或类方形。④淀粉粒

单粒类圆形、椭圆形或类肾形,直径3-I3um,复粒由2-4分粒组成。4、理化鉴定(1)氨基酸、多肽取粉末0.5g,加水5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溶液2滴,水浴中加热5分钟,紫红色。(2)

甾醇类取粉末1g,加甲醇5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lml蒸干,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残渣,加醋酐一浓硫酸试剂(9:1)0.5ml,溶液由黄色转变为红色→青色→污绿色。四、作业1、绘黄芪横切面组织简图。2、绘黄芪粉末特征图,示纤维,导管,木栓细胞与淀粉粒。五、思考题1、黄芪为什么不易折断?2、如何能方便而有效地鉴别甘草和黄芪粉末?

实验五

根类生药——甘草甘草GlycyrrhizaeRadix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甘草生药性状特点2、掌握甘草根横切面组织和粉末纤维特征。二、实验材料乌拉尔甘草植物标本、生药、饮片、组织横切片和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基源鉴定植物腊叶标本,注意根茎和根的着生形态,复叶上的小叶数和花序或果实形状等。2、性状鉴定观察甘草生药,注意其表面色泽,有无纵皱及横向皮孔?断面色泽与特征、质地如何?将它折断,有无粉尘飞扬?尝味。3、显徽鉴定(1)镜检甘草根(根茎)横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组织特征:①木栓层

数列至20-30列木栓细胞,棕色,排列整齐。②皮层

较窄,为数列薄壁细胞,有纤维群散在。③韧皮部

韧皮纤维与韧皮薄壁细胞及筛管群相间排列,靠外方的筛管组织常被挤压而颓废成条状;韧皮纤维壁厚,微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多含草酸钙方晶;韧皮射线广,多弯曲;常有裂隙。④形成层

束内形成层明显,为数列扁平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⑤木质部

导管较大,直径约至160um,常单个或2-3个相聚;木纤维多成群,其周围薄壁细胞中也含草酸钙方晶;木射线较平直,宽3-5列细胞。⑥根茎中心有髓。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近木质部处偶见有些细胞含红棕色物质。⑦薄壁细胞中含众多细小的沉淀粉。(2)镜检甘草粉末

分别以蒸馏水和水合氯醛试液装片,注意以下特征:①纤维

众多,成束或散在,细长,直径6-14um,壁厚,木化或非木化,孔沟不明显;晶鞘纤维易察见,草酸钙方晶类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含晶细胞的壁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②导管

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纹孔椭圆形或略呈斜方形,对一列或互列,有的导管可见小型具缘纹孔管胞。③木栓细胞

棕红色,薄壁,微木化,表面观呈多角形。④淀粉粒

众多,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类球形,直径3-16u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复粒稀少由2粒组成。此外,尚有少数黄棕色或红棕色的色素块。4、理化鉴定甘草甜素反应: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四、作业1、绘甘草根横切面组织简图。2、绘甘草粉末显微特征图,示晶纤维,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和淀粉粒。五、思考题1、甘草的组织构造中,有哪些显著的鉴别特征?2、什么是晶鞘纤维?

实验六

根茎类生药——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的生药学特征。

2、掌握黄连根茎横切面组织特征与粉末显微特征。

3、了解其他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特征。二、实验材料

黄连原植物标本、生药(味连)组织切片及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观察味连性状

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支,有时弯曲,形如倒鸡爪。分枝类圆柱状,长3-7厘米,直径0.3-0.9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上有较密环纹,着生须根或须根残基,并有鳞片,顶端常有残留的茎基和叶柄基,根茎中段的节间有时较细,表面光滑,习惯称过桥,长1-4厘米。质硬,折断面不平整;横断面可见皮部棕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具有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2、显微鉴定(1)镜检黄连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

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

①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壁薄,其外有时可见麟叶的横切面组织,由上下表皮及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

②皮层较宽,薄壁组织中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常可见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

③维管束外韧形,韧皮部较狭窄,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束。约有10-20个纤维组成,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形成层细胞扁平,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木纤维较发达。

④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无石细胞。薄壁细胞均含有淀粉粒。注:三角叶黄连的根茎皮部、髓部由较多石细胞。云连的根茎皮部、髓部均无石细胞。(2)取黄连粉末分别以蒸馏水及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镜检下列特征:

①石细胞群黄色、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有时稍延长,长茎25-75微米,孔沟及纹孔明显。

②韧皮纤维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直径20-40-微米,壁较厚,纹孔少。

③木纤维众多,常成束,鲜黄色,直径15-35微米,壁具裂隙状纹孔。

④导管多为纹孔导管,也有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

⑤麟叶表皮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薄,垂周壁微波状。

⑥淀粉粒单粒长圆形,肾形或类球形,直径1-10微米,有2-4分粒组成。3、理化鉴定

取粉末1ɡ,加10毫升甲醇,水浴加热至沸,过滤。(1)小檗碱放应

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1毫升,再加漂白粉约0.1ɡ(或过氧化氢溶液,氯水少量),显樱红色。(2)labat试剂,检测甲二氧基

取滤液5滴,加5%五倍子酸乙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显深绿色。(3)小檗碱的盐酸盐或硝酸盐

取粉末或切片,加稀盐酸或30%硝酸1滴,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簇,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四、作业1、绘黄连根茎切面简图。2、绘黄连粉末纤维特征图,示石细胞、韧皮纤维、木纤维、导管、麟叶表皮细胞及淀粉粒。五、思考题如何从性状与组织上鉴别味连、雅连和云连?

实验七

根茎类生药——大黄大黄

RheiRadixetRhizoma

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黄的生药性状特征2、掌握大黄切面组织特征与粉末显微特征二、实验材料大黄原植物标本、生药饮片、组织横切片及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

取大黄标本,从形状、表面特征、气味等方面描述大黄性状特征。2、显微鉴定(1)镜检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

①木栓层与皮层多已经除去,偶残存。

②韧皮部射线1-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形成层环状明显。

④木质部导管径向稀疏排列。

⑤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形维管束(星点)异形维管束系复合维管束,由多个外木式维管束组成,形成层类圆形,木质部在外,射线呈星芒状射出。(2)去大黄粉末,分别以蒸馏水及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镜检下列特征:

①草酸钙簇晶

大而多,菱角大多短钝。

②导管

主要为网纹导管,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约至140微米,非木化。③淀粉粒

单粒呈圆球形或长方形,脐点大多呈星状,复粒由2-7个分粒组成。(3)观察所示标本的性状特征。3、理化鉴定(1)Borntrager

反应

取大黄0.1

ɡ置小试管中,加入10%的NaoH试液2毫升,振摇,溶液即成红色,滤过,滤液加10%盐酸中和,溶液变黄色,再加入乙醚2毫升,振摇使之分层,液呈黄色吸取醚液层置另一试管,加氢氧化钠试液1毫升,振摇后碱液又显红色。(2)醋酸镁反应:

取大黄粉末0.2ɡ于试管中,加乙醇3毫升,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加1%醋酸镁甲醇溶液2滴,振摇后观察,溶液渐呈橙红色。(3)微量升华:取大黄粉末少许于金属圈内,小火徐徐加热数分钟,可见黄色升华物附着载玻片上,将玻片取下翻装后镜检,低温升华时可见针状结晶;高温时可见羽状结晶。四、作业1、绘大黄根茎横切面简图2、绘大黄粉末显微特征图,示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

实验八

茎木类生药——沉香一、实验目的1、掌握沉香性状、主要显微鉴别特征2、掌握沉香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方法3、了解不同商品沉香的鉴别特征二、实验材料国产沉香(白木香)及沉香的生药标本;国产沉香三种切面的组织切片。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

(1)国产沉香:呈不规则块状、片状及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2)进口沉香: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片,两端或表面有刀劈痕、槽沟或孔洞,凹凸不平;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密布断续的棕黑色纵纹,有时可见黑褐色树脂瘢痕,微具光泽,横断面可见细密棕黑色斑点,质坚硬而重,能沉或半沉于水。气味较浓烈。2、显微特征

(1)

国产沉香:横切面

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树脂;导管圆多角形,直径42-128微米,有的含棕色树脂;木射线多角形,直径20-45微米,壁稍厚,木化;木间韧皮部扁航椭圆形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内含有棕色树脂;期间散有少数纤维。切向纵切面

射线高4-15个细胞;导管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木质韧皮部细胞类长方形。径向纵切面

射线呈条带状,细胞同型。(2)国产沉香粉末

①纤维管饱多呈束,长梭形,壁较薄,径向壁上有具缘纹孔。

②导管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内含黄棕色树脂快

③木射线细胞壁连柱状增厚,

④树脂团块黄棕色3、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ɡ,以乙醇冷浸0,5-1小时,滤过,将滤液蒸干,进行微量升华,得到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物上加入盐酸1滴与香草醛数粒,再加入乙醇1-2滴,见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四、作业1、绘国产沉香三个切面组织特征图2、记录理化鉴别步骤与结果。五、思考题1、鉴定木类药材三切面时,各切面分别可以观察哪些特征?2、进口沉香与国产沉香有何不同?

实验九

皮类生药——肉桂肉桂CinnamomiCortex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肉桂的生药性状与组织鉴别特征。2、掌握皮类生药的鉴别特征。二、实验材料肉桂生药、组织横切片、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观察肉桂生药性状特征,注意其卷曲形式、厚度、外表面与内表面特征与色泽。用手指刻划,可否见到油痕?断面有何特征?气味如何?同时可取饮片对照观察。2、显微鉴定(1)镜检肉桂横切片,自外向内注意观察下列组织特征:①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并木化。②皮层较宽,散在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③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带连成环,外侧伴有纤维群,石细胞的外壁常较薄。④韧皮部射线宽1一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散在,或2一3个群集。⑤油细胞随处可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2)取肉桂粉末分别用蒸馏水及水合氯醛试液装片后进行镜检,注意下列显微特征:①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极厚,木化,纹孔及纹孔沟不明显。②石细胞较多,类方形或类圆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③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有时尚含黄色挥发油滴。④酸钙针晶众多,细小,散在或成束,常存在于射线细胞中。⑤木栓细胞多角形,壁木化,内含红棕色物。⑥粉粒单粒或2一4分粒组成的复粒3、理化鉴定(1)取肉桂粉末约0.1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1一2ml浸数分钟。吸取氯仿浸出液2滴置载玻片上,再加10%盐酸苯肼试液l滴,加盖玻片后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肼杆状结晶。(2)取肉桂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于升华物上加100/0盐酸苯肼l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肼杆状结晶。四、作业1、绘肉桂横切面组织简图。2、绘肉桂粉末特征图,示木栓细胞、纤维、石细胞及草酸钙针晶。五、思考题肉桂横切组织有何特征?

实验十

皮类生药——黄柏黄柏

phellodendriCortex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黄柏的生药性状特征。2、掌握黄柏横切面组织特征与粉末显微特征。二、实验材料黄皮树生药、饮片、组织横切片及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观察黄柏生药性状特征,注意其卷曲形状,厚度,内外表面特征及色泽,断面特征、气味。2、显微鉴定(1)取黄柏横切片,自外向内注意观察下列组织特征:①木栓层

数列长方形木栓细胞,木栓形成层明显。②皮层

狭窄散有多数石细胞,多为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③皮部宽广,韧皮纤维束略成带状,断续排列成环,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韧皮部外侧也分布有较多的石细胞韧皮射线宽2一4列细胞,狭长,先端常弯曲。④粘液细胞随处可见。注:关黄柏横切面:木栓层细胞多为类方形,皮层较狭窄,石细胞较少.韧皮部外侧无石细胞,韧皮射线较平直,宽1-4列细胞。(2)取黄柏粉末分别用蒸馏水及水合氯醛试液装片后进行镜检,注意下列显微特征:①维及晶鞘纤维较多,鲜黄色,直径18一32μm.②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类圆形者直径40一128μm,分枝状石细胞较多,长可至240μm,壁厚,层纹细密,孔沟不明显或较短。③酸钙方晶较多,直径8一24μm.④粘液细胞多见,直径可至80μm.⑤淀粉粒细小,多单粒球形,直径2一8μm.3.理化鉴定1、取粉末约1g,加乙醚l0ml冷浸,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冰醋酸1ml和浓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棕色。2、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醇10ml,振摇数min,滤过.滤液蒸去乙醇,加盐酸lml、过氧化氢1ml后振摇,溶液呈红紫色。3、取本品粉末加入少量水中搅拌时,液体因粘液之故而呈胶状。四、作业1、绘黄柏横切面组织简图。2、绘黄柏粉末特征图,示纤维及晶鞘纤维、石细胞、粘液细胞等。五、思考题1、如何从性状及组织上鉴别川黄柏与关黄柏?2、黄柏的石细胞有何特征?

实验十一

叶类生药——大青叶大青叶IsatidisFolium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青叶横切面组织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2、熟悉其它叶类生药的显微特征。二、实验材料菘蓝的干燥叶,组织横切片及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取大青叶,观察其性状,用水湿润后展开,注意其形状、叶端、叶基、叶缘、色泽、质地、气味等特征。2、显微鉴定(1)取大青叶横切片,镜检注意下列组织特征:①上下表皮均为一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中栅栏组织细胞不明显,略呈长圆形。③主脉维管束4一9个,外韧型,维管束上、下侧可见厚壁组织(纤维束),周围有间隙。④薄壁细胞含靛蓝结晶。(2)取大青叶粉末少量,水合氯醛透化装片,镜检下列特征:①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中,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群。②上表层细胞垂周壁近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链珠状增厚。③气孔多见于下表皮,不等式,副卫细胞3一4个。四、作业1、绘大青叶切面简图。2、绘大青叶粉末显微特征图,示靛蓝结晶,表皮细胞及气孔。

实验十二花类生药——金银花金银花LoniceraeFlos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金银花的生药性状及粉末显微特征。二、实验材料忍冬植物标本,花蕾生药,金银花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取金银花生药,观察其性状可见,干燥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1.5一3cm。表面淡黄色,密被毛茸。花冠简上部稍开裂成二唇形,内有雄蕊1枚,气清香,味淡微苦。2、显微鉴定取金银花粉末,以水合氯醛装片后镜检,可见以下特征:(1)腺毛多见,有两种:一种头部倒圆锥形,顶部平坦,约l0-30个细胞,排成2一4层,柄2一5个细胞: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扁圆形,约6一20个细胞,柄2一4个细胞。(2)非腺毛有两种:一种厚壁性,多为单细胞,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具角质螺纹:另一种为薄壁形,单细胞,甚长,弯曲或皱缩。(3)花粉粒类球形,表面有细密短刺及颗粒状雕纹,具3孔沟。(4)草酸钙簇晶多见,长存在于萼筒组织中。四、作业绘金银花粉末图、示腺毛、非腺毛及花粉粒。五、思考题:1、洋金花与金银花的花粉粒有什么区别?

实验十三果实类生药——小茴香小茴香

FoeniculiFructos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小茴香的生药性状特征及组织特征,从而了解伞形科植物双悬果的一般性状及组织特征。二、实验材料茴香原植物标本,小茴香生药,小茴香双悬果横切片。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注意其为完整双悬果还是分离双悬果、双悬果的形态特征和色泽,顶端有无花柱残基,外表有几条棱线,基部果柄着生的状态及质地、气味等。2、显微鉴定镜检小茴香双悬果横切片,观察一个分果的组织特征:

(1)外果皮为一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2)中果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分布有6个油管,分果棱脊间(果谷)各一个,接合面2个,油管呈椭圆形或半圆形,内含红棕色油脂,维管束柱位于分果棱脊部位,由2个外韧型维管束及纤维束连接而成,使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两侧,木质部由导管与纤维组成。维管束柱四周围有大形木化网纹细胞。(3)内果皮为一列扁平细胞,长短不一。(4)种皮细胞扁平,含棕色物质,合生面的内果皮与种皮间有种脊维管束.(5)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含糊粉粒和少数脂肪油,糊粉粒中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胚呈新月形,位于胚乳中央.3、理化鉴定香豆素反应:取粉末0.5g,加适量乙醚冷浸1小时,过滤浓缩至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一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水浴微热,冷却后以盐酸调PH至3一4,再加l%三氯化铁乙醇液l一2滴,显紫色。四、作业绘小茴香分果横切面简图。五、思考题:1、伞形科植物果实组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小茴香的特异香气与其所含的哪些化学成分有关?3、小茴香内果皮系镶嵌层细胞,在表面观时应呈何状排列?

实验十四

种子类生药——马钱子马钱子(番木鳖)StrychniSemen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马钱子生药性状与组织特征。2、熟悉马钱子显微化学试验方法。二、实验材料马钱子生药、组织横切片及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1)观察马钱子,注意其性状、色泽、大小以及种子表面密被丝状匍匐毛的特(2)注意种子边缘隆起的脊线和微突的珠孔,底面中心圆点状种脐。在种脐和珠孔间有一条隐约隆起的线。(3)皮极坚硬,将其软化后沿边缘剖开,可见淡黄色角质状肥厚的胚乳,近珠孔处有胚,两枚子叶呈心脏形,菲薄,注意子叶叶脉数。本品有剧毒,尝味时要注意。2、显微鉴定(1)镜检马钱子组织切片,自内向外观察下列特征;①种皮每一个表皮细胞均向外延长,形成单细胞非腺毛,并向一方倾斜,壁极厚,强烈木化,有纵肋约10条,基部稍膨大,有纹孔及孔沟,形似石细胞。②种皮内层为数列棕色颓废的薄壁细胞。③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壁厚,隐约可见胞连丝(以碘液处理后较明显),细胞中含有脂肪油滴和少量糊粉粒。(2)刮取马钱子表面毛茸,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镜检,可见非腺毛单细胞,多碎断,完整者长550-1100um,直径25-63um,壁强木质化,基部膨大似石细胞,直径为约至75um,壁极厚,纹孔纵裂缝状。毛体部无色或淡黄色,圆柱形,顶端钝圆,壁具5-18条纵向脊状增厚,易纵裂成片,宛如纤维,单个裂片直径3-9um。3、理化鉴定(1)取干燥种子的胚乳部分作徒手切片,加1%的硫矾酸(矾酸铵硫酸溶液)试剂1滴,胚乳显蓝紫色。(2)另取一片,加浓硝酸1滴,胚乳显橙红色。四、作业1.绘马钱子种子毛茸图。2.记录马钱子显微化学试验反应结果,并阐述其原理。五、思考题:当前在我国马钱子属StrychnosL.植物中,可作马钱子入药的有哪几种?不可入药者有哪些种?鉴别依据是什么?

实验十五

全草类生药——麻黄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麻黄的生药性状特征。2、掌握麻黄横切面组织特征与粉末显微特征。二、实验材料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原植物标本、生药及组织切片、粉末。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取麻黄生药,观察其性状、注意其形状、节间长度、鳞叶状况、色泽、质地、气味等特征。2、显微鉴定(1)镜检草麻黄茎横切片,自内向外注意观察下列组织特征;①表皮一列薄壁细胞组成,外壁厚,被角质层,两棱脊间有下陷气孔。②皮层宽广,外侧具下皮纤维束,内侧有散在的纤维束。③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位于韧皮部外侧。④维管束8-10个,束内形成层明显,形成环类圆形。⑤髓薄壁细胞壁非木化,含红棕色块状物,偶有环髓纤维。⑥内含物皮层细胞及纤维壁含草酸钙沙晶(或方晶)注: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髓薄壁细胞微木化,环髓纤维多,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髓薄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2)取麻黄粉末透化后装片,镜检注意下列特征:①气孔特异、长圆形,保卫细胞侧面观呈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