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第1页
食品微生物(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第2页
食品微生物(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第3页
食品微生物(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第4页
食品微生物(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食品微生物(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01简介分类培养发展简况命名书籍《食品微生物》目录0305020406基本信息食品微生物(foodmicroorganisms)是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醋酸杆菌,酵母菌等)和使食物变质(霉菌,细菌等)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紧密,对食品微生物的了解、利用、和防治在很早以前就有很大的进展了。简介简介shipinweishengwu食品微生物foodmicroorganism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研究食品微生物的性状及其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食品微生物学。它是一门由医学、农业、工业的微生物学中与食品生产有关的部分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学科。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①: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②: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③: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发展简况发展简况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分类分类食品微生物无特殊的分类系统。按照微生物分类系统,可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加以确定)尚未清楚,所以尚不能完全按照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细菌有3种不同分类系统,即克拉西里尼科夫氏、伯杰氏和普雷沃氏分类系统。他们的通用分类单位命名法则和高等动植物一样,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从某地区或某实验室分离到的菌种,称为菌株或品系。酵母菌为真菌的一部分,采用荷兰人洛德1952年发表的酵母分类系统分类。霉菌也为真菌的一部分,不同的真菌分类学者采用不同的霉菌分类系统,但在“纲”这一级分类意见都一致

。命名命名世界各国都采用双名制的国际植物命名法命名微生物。命名后的名称为学名。它由两个拉丁文组成,前一个是属名,词首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字母则一律小写。如Staphylococcusaureus,前一个词是葡萄球菌属,后一个词是金黄色的意思,中译名叫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的还在学名后附上命名人和发表年份。当分离到未知菌名时,即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生态以及免疫血清反应等特性,对照各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认为某一菌种名。培养培养指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内,经一定条件使微生物生长繁殖。接种的方法有6种。①涂布法:将纯菌或含菌材料均匀地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②划线法:用接种环沾取含菌材料,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③倾注法:取少许含菌材料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倾入已融化并已冷却至48℃左右的琼脂灭菌培养基,摇匀后冷却凝固。④点植法:用接种针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接触几点。⑤穿刺法:用接种针沾取的微生物经穿刺而进入半固体深层培养基中。⑥浸洗法:用接种针挑取含菌材料,在液体培养基中洗下。培养方法则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情况分为需氧和厌氧两种。需氧培养是指必须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培养,必要时用振荡或通气搅拌达到充分供氧;厌氧培养是培养过程一直保持在少氧或无氧的环境中。厌氧的方法可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办法使培养容器内的氧气部分或全部消除。通常用抽真空方法,有时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厌氧培养更为理想。接种、培养是食品微生物应用、研究过程中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方法

。书籍《食品微生物》书籍《食品微生物》内容简介《食品微生物》是一部关于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及在食品行业应用的实用技能型教材,简单介绍了食品微生物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详述了食品微生物的形态、培养、遗传变异以及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的形态、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保藏、微生物与食品变质、微生物与食品保藏、微生物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检验与食品安全控制、微生物学实验等内容。作者简介吴坤,女,1944年11月出生于哈尔滨市,中共党员,现为哈尔滨医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