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2
学案导学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三节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
课前篇一一对标梳理
一•学习目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
5.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7.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表现及原因
二.旧知回顾
1.现今世界人口已突破亿。
2.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三.教材导读,新知探索
(-).人口增长
1.人口现状和人口增长历史曲线:1999年,世界人口已超过亿,人口增长曲线呈—形。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与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因素:既受到规律的制约,又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出生率—;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出生
率明显。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生率就o
4.根本原因: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
1.“高一高一低”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模式两类。
(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①基本特点是:,,»
②社会时期:社会。
③生产方式为:以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①基本特点是:,,。
②社会时期:、和。
③经济活动: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2.“高一低一高”模式
(1).基本特点:形成一出生率,一死亡率,一自然增长率。
(2).发达国家:(欧洲)
开始时间:______世纪中期以后;结束时间:_______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_________生产方式代替了_______生产,生产力明显
提高。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3).发展中国家:开始时间:________世纪50年代。
人口政策:采取人口控制政策,但仍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
3.“低一低一低”模式
(1).基本特点:___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增
长模式。
(2).转变原因: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水平和—
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和生育_______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3).分布国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
增长或增长。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__________型向_____________型过渡。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有:、和
(三).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引起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一是人口,取决于人口和__
;二是人口,取决于,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指人们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分类:
(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和两种类型;国际迁移包括
、、等。
(2)根据人口迁移的方向,可分为①,②,
③,④。由到的人口迁移,是发达
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四).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或)与(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的发展必须与和相适应。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
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和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一般来说,环境优越、
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迁出或迁入)较多;而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口
(2).经济因素:
①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来实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人
口(迁出或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较高。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布局,的大规模开发,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③近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__________的发展。
(3).政治因素:
①政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国家的政策和政策等。由政策因素导致的
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性。
②战争因素: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有、、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
影响越来越明显;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的不同,种族之间、
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也曾导致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四.牛刀小试,基础自测
(-)单项选择题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
3.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一一高一一极低”模式B.“高一一高一一较低”模式
C.“高一一低一一高”模式D.“低一一低―一低”模式
4.以下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B.某人去美国讲学C.某人去美国留学D.某人侨迁新居
5.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的是()
A.区域的大规模开发B.洪涝灾害的发生C.严重的水土流失D.恶劣的气候
五.预习疑问
(通过看书和练习册进行预习,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写下来)
课上篇一一探究解惑
一.知识构建
二.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点一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2000年三个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计算并填写下表。
人口自然增长2000年新增人
国家总人口(万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率(%)口数(万人)
埃及63982.50.65
日本126870.940.82
中国1267431.400.65
3.通过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点二人口增长模式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然后在坐标系中画出芬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
线。
年份1700173017851825191019401970
出生率3.83.83.83.82.91.61.3
死亡率3.73.62.81.81.31.21
自然增长率
%Y一出生率
死亡率
4.0-e-
—
3.5
3.0
2.5
2.0
1.5
1.0
0.5
0_
1700173017851825191019401970年份
2.根据绘制好的的曲线图,分析可以将芬兰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在上图中用竖线标出,
填写下表。
人口增长阶段增长模式案例(分布地区)
原始低速增长阶段高高低原始型原始土著居民
3.分析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点三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A国人口出生率较B国,B国老
年人人口比重较A国,A国属于
国家,B国属于国家。
886O6
A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解决措施:
B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解决措施:
合作探究点四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材料一:目前出国留学成为--种新的时尚,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被家长送到国外留学。
1.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吗?
2.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说满足人口迁移的条件。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②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③某某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合作探究点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
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材料三: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
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荚国110.0
墨西哥26.7德国21.1
印度22.2加拿大17.3
菲律宾14.4英国13.6
印尼18.0澳大利亚8.3
1.根据下表,说一说14t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知识反馈,限时训练
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2.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难减少B.战争没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一一低一一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一一低一一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低一一低一一低”模式
4.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B.国际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D.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
5.在近现代,人口迁入的国家和地区是()
A.印度B.中国C.东南亚D.西非
6.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
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
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
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
课后篇一一实战演练
一.过关训练,迁移拓展
读下图回答1-3题
1.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B.②C.③D.®
3.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德国B.日本C.中国D.美国
4.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期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末期D.20世纪60年代
(2)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的()
A.美国B.英国C.肯尼亚D.中国
5.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B.印度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C.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代表
D.大洋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
6.2010年1月5日,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雪节”正式开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冰
城,这种人口空间移动方式属于()
A.人口流动B.国际人口迁移C.国内人口迁移D.区际人口迁移
7.由于水灾使粮食减产,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移民的原因,属于引起人口迁移因素中的()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
读图“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8T0题。
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迁出地人n江人地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9.若此图表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方向,则下列甲、乙分别可能是()
A.城市、农村B.农村、城市C.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广大中西部D.南方、北方
10.目前我国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②国家统一安排迁移③国家政策允许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1.我国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当地的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12.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原因是_
;而70年代以来,二者明显下降,原因是。
(2)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年前后,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知识,其原因
是。
(3)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接近模式,其特征是
14.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
是、和O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是»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的
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o
(5)90年代以来,重庆、湖北出现了新的移民高潮,
原因是什么?
二.高考连接,能力提升
【2011•四川文综】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
左右。据此回答1〜2题。
匚口常住人口数।।人口自然中长率皿加1*市人口比.
敦博东海十全闻人。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o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2011•重庆文综】图3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级人口迁入率、迁出率
(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3,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级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一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三.课后收获,反思感悟
第二、四节人口合理容量、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前篇一一对标梳理
一.学习目标
1.“人口爆炸”2.自然资源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4.人口容量的特点
5.地域文化的概念6.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7.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二.旧知回顾
1.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导读,新知探索
(-)“人口爆炸”
1.形象地反映出近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
3.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增长。
(-)环境的限制性
1.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2.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
(1)土地资源: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
力;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
(2)矿产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有的甚
至趋于。
(3)水资源: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愈演愈
烈的,淡水资源问题困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森林资源: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
加剧,土壤肥力,耕地沙化速度,大气污染程度,气候反
常事件。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和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_______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
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的前提下,、.
所能容纳的和的大小。
4.人口容量是与相结合的产物。
5.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
6.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
度、人口受教育程度、人口文化和生活的消费水平等。其中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影响的首
要因素是资源的丰富程度。
(四)文化和地域文化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形成的文化现象。
(五)外国文化与人口
1.婚俗与人口
(1)初婚年龄:发展中国家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妇女生育年龄—
生育时间,亲子年龄差距,导致出生率,从而加快了—
发达国家晚婚、晚育,从而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关系:发展中国家婚姻;发达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离婚
率,再婚现象,会_________出生率。
2.宗教与人口: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人口增殖。
(六).中国文化与人口
1.从到02.从到。
3.从到。4.从到。
四.牛刀小试,基础自测
(-)单项选择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3.文化是指()
A.各种书本中介绍的知识B.人类社会意识形态C.广播电视中传播的知识
D.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婚俗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最小的是()
A.初婚年龄B.父母包办婚姻习俗C.婚姻稳定程度D.一夫多妻
5.中国文化发展对人口变化产生很大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B.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
C.从“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D.从“四海为家”到“父母在不远游”
五.预习疑问
(通过看书和练习册进行预习,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写下来)
课上篇一一探究解惑
一.知识构建
二.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相关性影响
资源
科技
消费
水平
地区的
对外开
放程度
合作探究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共
同
点
合作探究三三种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观点着眼点(依据)主要论点
乐观论
悲观论
中间论
三.知识反馈,限时训练
1.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2.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
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3.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
A.人口环境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最大人口容量D.每平方千米200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德国人大部分信仰佛教,所以人口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革,但
传统文化仍有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6.与目前“四海为家”基本无关的是()
A.工业化步伐加快B.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C.改革开放的深入D.“生态难民”
课后篇一实战演练
一.过关训练,迁移拓展
1.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
终警戒线。这主要反映出环境人口容量的()
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均衡性
2.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一获取资源数量一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一生活消费水平一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一环境人口容量一资源的获取D.人口文化一环境人口容量一生活消费水平
3.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是()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4.关于全球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各国假定的条件、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果大体一致②出现了悲观、乐观和介于两
者之间的三种不同观点③中国的人口已达到极限④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
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较合理健康的生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A.传统农业文化B.现代工业文化C.现代大城市文化D.欧美文化
6.巴西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教会对离婚者嗤之以鼻,不准离异者参加圣礼,因此夫妻离异现象
很少。以上材料说明()
A.信奉宗教一定能加强婚姻的稳定程度
B.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但天主教除外
C.天主教使婚姻程度较稳定,一般会提高出生率
D.信奉宗教的人其生育的子女数比不信奉宗教的人多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
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7-9题。
7.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
8.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D.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阶段
9.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二.高考连接,能力提升
[2011•北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
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三.课后收获,反思感悟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学案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课前篇——对标梳理
学习目标
【考纲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分析解读】
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旧知回顾
(1)聚落是指,
包括。
(2)聚落按其规模可分为和.
三.教材导读,新知探索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城市含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一
2、城市特点:与乡村相比,城市—和一,—和—比较高、和相对发达。
3、城市类型: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地区性中心城市、—、、
边境口岸城市等。
4、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
自然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山脉、、湖泊、等。
经济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铁路、、港口、城市、—、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国家政策、等。
5、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的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处,或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枢纽处,如、、,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6、城市区位选择:
(1)地基、地质条件:①充分考虑—承载力;②避开地质条件—的地区。
(2)河流沿岸:码头应建在河流的岸处,因为这里水较深,泥沙淤积少,但要注意河流对河
岸的。
(3)地形条件: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则需要大量投资和工程措施。
(4)在、—、大规模的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二、城市的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和的地域差异。
2、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等。
3、中心商务区(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等活动高
度集中,建筑物以为主,便捷,十分发达。
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和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5、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级
别越高,则其数量越,规模越,服务功能及范围越;城镇级别越低,则相反。
四.牛刀小试,基础自测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地区容易形成城市()
A.风景优美的山区B.河流的上游
C.交通较为闭塞的盆地平原区D.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
2.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D.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3.一般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文化区、交通区B.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
C.行政区、仓库区、娱乐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4.市中心的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住宅B.商业C.工业D.文娱
5.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大型绿地区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6.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形态有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
B.团块状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例如兰州
C.集中式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和投资
D.条带式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7.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地级别越高,提供职能种类越少
B.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服务的范围越大
C.中心地级别越高,门槛人口越高
D.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数目越少,中心地平均距离越近
五.预习疑问
(通过看书和练习册进行预习,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写下来)
课上篇—探究解惑
知识构建
一、城市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区位:地形:
气候:
河流:
经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
交通条件: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政治、军事、宗教。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2.功能区:类型:
影响因素:
中心商务
区:职能:
特点:
3.三大功能区的
比较:地租理论:
4.城市图2.10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空间结构: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5.中心地理论:
二.重难点突破:
(-)城市的功能分区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工业
区和居住区布局的两种方案,试评
价哪种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如
果你有更好的修改意见,请标注在
图上。
地
租
水
平
O
方案二:
共同缺点:
修改意见:
三.知识反馈,限时训练
1.下列城市中,政治因素是城市主要区位因素的是()
A.北京B.巴西利亚C.柏林D.纽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沿海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这是因为()
A.沿海地区农业发达B.沿海地区人口密集
C.沿海位置和开放政策D.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3.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上
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④平原、高原和山区也会有城市分布
A.®®B.①@C.③④D.②④
如图表示某城市一区域地铁不同时段的平均客运量,完成4〜6题。
4.若进入本区的客运量为J,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为L,那么这个区域()
A.a时J>LB.b时J>LC.c时J>LD.a时J=L
5.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B.高级住宅区C.重化工业区D.公园游览区
6.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
A.人口密度的变化B.居民的职业结构C.地价的高低D.土地利用的类别
7.关于商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呈点状、带状分布,在城市用地中占小部分
B.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街角路口处
C.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D.商业区的区位不一定要有广阔的市场
8.下列地区,城市地域形态主要以条带式为主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
9.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10.早点铺与宾馆比较()
A.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B.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C.宾馆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D.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1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
12.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13.读下图“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关李军家购物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选择A中心地B.一定选择B中心地
C.一般选择A中心地D.一般选择B中心地
14.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
②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④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课后篇——实战演练
过关训练,迁移拓展
1.有关交通与我国城市区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城市大多位于河流汇合处B.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
A中心地服务范围
道会合处。B中心地服务范围
C.石家庄、郑州位于铁路干线上D.扬州、济宁等城市在
京沪线开通后得到充分发展
2.在平原地区,城市的地域形态一般为()
A.团块状B.组团状C.条带状D.分散状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平面示意图”
3.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最有可能产生城市的区位是()
A.地点A、CB.地点B、DC.地点DD.地点E
4.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容易产生城市的区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果营销模式课程设计
- 模拟钢琴课程设计
- 螺栓加工课程设计
- 八球台球教学课程设计
- 民族传统武术课程设计
-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输出管
- 简支箱梁桥课程设计
- 糯米粉化工工厂课程设计
- 媒介整合课程设计
- 机械课程设计效果图
- 宾馆电器安装合同模板
- 江苏省扬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次招聘考试笔试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财务英文词汇大全
- 2024-2030年中国维生素原料药市场产销需求与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药品管理法》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食材配送行业经营形势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4水利云播五大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佛山市六校联考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 大学生社会实践-流动的急救课堂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次月考卷(1)【知识范围:1-2单元】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