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时,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都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B.血糖浓度下降时一,肌糖原、肝糖原都可以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C.同一动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含量是相同的,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

D.糖类和脂肪都是由C、H、0三种元素构成的,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分解,肌糖原不分解;同一个体不同细

胞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而蛋白质分子是在细胞质中的核

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血糖浓度下降时,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B错误;

C、同一动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细胞核内DNA含量是相同的,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C错误;

D、糖类和脂肪都是由C、H、0三种元素构成的,二者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Do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B.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C.麻风杆菌的蛋白质是由宿主细胞合成的

D.细胞增殖时细胞膜凹陷依靠纺锤丝牵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其他的细胞器,酵母菌无氧

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酵母菌细胞内,不管

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详解】A、蓝藻细胞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

B、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在线粒体中进行,B正确;

C、麻风杆菌是细菌,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是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C错误;

D、细胞增殖时细胞膜凹陷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o

3.某植物细胞能利用质子泵(转运射的载体)把胞内的射泵出,使胞外H+浓度高于胞内;H

+蔗糖载体能够依靠膜两侧的小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一同运入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进出该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没有特异性

C.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无影响

D.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质子泵(转运父的载体)能将把胞内的射泵出逆浓度运出,说明该过程是耗能的

过程,且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膜两侧的M浓度差把f和蔗糖分子一同

运入细胞,说明该过程中『转运是协助扩散,而蔗糖的运输可能消耗的是酎的势能,蔗糖的

运输为主动运输过程。

【详解】A、由分析可知,H+出该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协助扩散,A错误;

B、载体具有特异性,因此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具有特异性,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细胞运输蔗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但消耗的是的梯度势能,H+的梯度势

能的维持需要消耗ATP,而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因此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有

影响,c错误;

D、由分析可知,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I)正确。

故选Do

4.为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

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

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0102030时间(min)

A.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①耗氧速率低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氧呼吸过程、场所和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

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曲线走势,分析、判断曲线各段走势变化的

原因。

【详解】A、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因此图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

错误;

B、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

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量氧气,B错误;

C、据图示可知,加入ADP后,耗氧速率明显增加,C错误;

D、④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

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数量少,I)正确。

故选Do

5.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胸腺喘口定脱氧核甘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

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

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

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

成的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个DNA分

子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

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

【详解】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

裂间期,A错误;

B、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

性,B错误;

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

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

确;

D、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随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子细胞中有

放射性的个数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结合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解答。

6.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NA11寸,使用了RT-PCR技术,该技术是将RNA的反转录(逆转录)和cDNA

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RT-PCR过程需要的核甘酸种类数为()

A2种B.4种

C.5种D.8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

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

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RNA流向RNA和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题意显示,RT-PCR过程中涉及到逆转录和体外DNA复制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产物都

是DNA,因此需要的核甘酸是组成DNA的四种脱氧核甘酸,即B正确。

故选B«

7.新型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以ss(+)RNA表示。ss(+)RNA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

出蛋白质。下图是该病毒的增殖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_-RNA夏制酶子代酒毒

III

ss(+)RNA--------------(-)RNA--(+)RNA―■►结构蛋白

A.RNA复制酶也可用于宿主细胞内的RNA合成

B.(+)RNA的喀咤碱基数与(-)RNA的喀咤碱基数相等

C.与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更易发生变异

D.子代病毒的遗传性状由亲代RNA病毒和宿主细胞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正链RNA,该RNA既可以作为RNA复制的模板,也

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

【详解】A、RNA复制酶只用于病毒RNA的合成,A错误:

B、因为(+)RNA与(-)RNA之间是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因此(+)RNA的啥咤碱基数与(-)RNA

的噪吟碱基数相等,B错误;

C、与DNA病毒相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NA为单链结构,稳定性差,

因此更易发生变异,C正确;

D、子代病毒的遗传性状由亲代RNA病毒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错误。

故选Co

8.如图是某雌性哺乳动物体内某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其中A表示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①

部位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突变基因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是隐性性状

B.该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之间

C.该突变基因是A基因的等位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I).该突变基因有可能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

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题图分析,图中细胞为雌性哺乳动物体内某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结合染色体的行为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第一极体,因此分裂后

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不会参与受精,故其中的基因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详解】A、该突变基因与A基因是等位基因,但未必发生的是隐性突变,因为基因突变具有

不定向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B错误;

C、该突变基因是A基因的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突变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了改

变,C正确;

D、该突变基因不可能遗传给后代,因为该基因没有在分配到卵细胞中,D错误。

故选Co

9.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

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悬浮

A.甲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B.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C.乙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可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

D.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培养大肠杆菌,用32p、35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一用32p、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f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一搅拌、离心一检

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一注入核酸一合成一组装一释放。

【详解】A、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悬浮液含极少量32P

标记的噬菌体DNA,说明这一部分DNA没有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在一起,不会产生含32P的子代

噬菌体,A正确;

B、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

大肠杆菌体内,由于噬菌体繁殖所需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且DNA复制为半保留复

制,所以可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B正确;

C、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所以乙组的悬浮液含较多35s标记的噬菌体

蛋白质,不会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C错误;

D、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

蛋白质,也不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D正确。

故选Co

10.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变技术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染色体变异几率

B.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之一

C.杂交育种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

I).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

新品种的方法。②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③单倍体育种是采用花药

(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

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④多倍体育种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诱变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提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几

率,A正确;

B、单倍体育种通过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B正确;

C、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获得新品种的方法,C正

确;

I)、多倍体育种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是染色体

加倍的,D错误;

故选Do

【点睛】区别识记不同育种方式的原理、处理方法和实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1.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

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2、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即

为基因频率。

3、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

【详解】金鱼草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C和c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产生粉红花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

(35X2+40)/(35+25+40)X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25+40)=40%,

D正确。故选D。

12.下列关于江苏某地农田弃耕后的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中的生物种类数呈“S”型增长

C.群落内的有机物总量会直线上升

D.初期出现的生物在演替过程中一直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项目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起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的生物种类数会逐渐上升,而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用S型增

长描述,B正确;

C、随着演替进行,群落内的有机物总量会逐渐上升而后相对稳定,C错误;

D、初期出现的生物在演替过程可能会消失,D错误。

故选Bo

13.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刚刚萌发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如

下图(“一”表示未用生长素处理,“+”表示用生长素处理,“+”越多表示激素浓度越

高),该实验可作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空白对照组的幼苗中没有生长素

B.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C.图示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正式实验时应在C组实验浓度附近设置梯度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

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

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详解】A、空白对照组的幼苗中有生长素,只是没有外源生长素,A错误;

B、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B错误;

C、图示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为B、C、D三组表现的都是促进生长的作

用,C错误;

D、正式实验时应在C组实验浓度附近缩小浓度梯度设置实验,D正确。

故选D。

14.人的骨骼肌中有肌梭,含有梭内肌纤维和神经末梢。人在提起重物时,肌肉被重物牵拉引

起肌梭兴奋,通过反射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B.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C.神经元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给肌梭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同时受小脑中的中枢调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

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该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肌梭兴奋,通过反射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而肌梭含有梭内肌纤维和

神经末梢,因此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B正确;

C、神经元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给肌梭,C错误;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同时受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调控,D错误;

故选Bo

15.下列现象可以反应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某种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促进真菌抱子萌发

B.雌性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C.日照时间达到一定时长时桃花开放

D.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

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

害动物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

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详解】A、某种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促进真菌抱子萌发,这是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例子,

A正确;

B、雌性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该信息在种群内起作用,不是种间起作用的实例,与题

意不符,B错误;

C、桃花属于长日照植物,日照时间达到一定时长时桃花开放,日照时间传递的是物理信息,

该信息调节的是种群繁衍活动,与题意不符,C错误;

I)、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表现的是行为信息,该信息的传递过程发生在种群内,与题意不

符,D错误。

故选A。

16.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

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或丛芽继续分裂、分化幼

-------►--------►--------------►

苗移栽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常见的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

二者的配比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当二者比例相等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当生长素与

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有利于生根,反之有利于芽的形成。

【详解】A、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才形成胚状体,从而形

成植株,A正确;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如果有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C

正确;

D、根尖细胞含有植株的整套遗传信息,分化出根、茎、叶,基因选择性表达可以出现含有叶

绿体的植株,D错误。

故选Do

1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B.可以用胃蛋白醐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

C.根据培养时是否有接触抑制现象判断细胞是否癌变

D.置于CO?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维持培养液的pH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组织。将材料剪碎,并用胰蛋白酶(或用胶原蛋白酶)处理(消

化),形成分散的单个细胞,将处理后的细胞移入培养基中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悬液

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互相接触时,细

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出现接触抑制。此时需要将出现接触抑制的细胞重新使用胰蛋白酶处

理。再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另外,原代培养就是从机体取出后立即进行的细胞、组

织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导致杂菌污染,A正确;

B、可以用胰蛋白醐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因为胃蛋白酶所需要的酸

性环境会使细胞受到损伤,B错误;

C、接触抑制是正常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而癌变细胞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因此,

根据培养时是否有接触抑制现象判断细胞是否癌变,C正确;

I)、培养条件含有一定的C02,能维持培养液的pH,因此将细胞培养过程置于C02培养箱中培养,

有利于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

故选B。

18.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谓送的是()

A.制作果醋和腐乳常用的微生物分别为醋酸菌和毛霉

B.将密封的果酒置于30〜35℃的环境中发酵,可得到果醋

C.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D.腐乳制作的后期发酵过程中,多种酶可以继续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L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

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C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

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对氧气的

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酹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

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

3.腐乳的制作过程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主要是毛霉,毛霉需要在15~18℃的环境中生长,

然后加盐腌制,再配制卤汤,最后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即可。

【详解】A、制作果醋和腐乳常用的微生物分别为醋酸菌和毛霉,二者都需要氧气条件,A正

确;

B、将密封的果酒置于30〜35℃的环境中发酵,不能得到果醋,因为醋酸菌需要充足的氧气供

应,B错误;

C、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它们都是细胞生物,

因此细胞中都有核糖体,C正确;

D、腐乳制作的后期发酵过程中,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可以继续发挥催化作用,从而使腐

乳具有了独特的风味,D正确。

故选Bo

19.下列关于试管婴儿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采集卵母细胞之前,需要给供卵者注射大量的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

B.从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必须经体外培养获能处理后才能用于受精

C.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会发生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阻止多精入卵

D.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有利于生育健康的下一代,不会造成社会危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对于实验动物如小鼠、兔,以及家畜猪、羊等,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

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对于大家畜

或大型动物,如牛,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从屠宰场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或直

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

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详解】A、在采集卵母细胞之前,需要给供卵者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促进超数排卵,A

错误;

B、从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必须经体外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B错误;

C、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会发生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

C正确;

D、以治疗为目的的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不是有利于生

育健康的下一代,并存在伦理问题,D错误。

故选Co

20.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德送的是()

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制备临时装片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碱性染色剂进行染色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

D.制作生态瓶时,需考虑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放置于温度、光照适宜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

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

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过程中,如果观察颜色变化,不观察脂肪滴,可以

不需要制备临时装片,A正确;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为了给染色体着色,需要用碱性染色剂进行染色,

因为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正确;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中,不需要专门设置空白对照,而是通过培养

瓶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形成自身对照,C错误:

I)、制作生态瓶时,需考虑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便保证不同物种生物数量上的协调,并放置

于温度、光照适宜处,D正确。

故选Co

二、多项选择题:

21.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下面的实验:往4支编好号的试管中加入0.5mL稀释的新鲜唾液,

然后往1号试管加入0.5mL1%的NaCl溶液,往2号试管加入0.5mL遇的CuSO”溶液,往3号

试管加入0.5mL1%的Na2sol溶液,往4号试管加入0.5mL蒸储水,最后往每支试管中分别加

入1.5mL0.1%淀粉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保温5分钟,然后加入2滴丸一上溶液,观察

实验现象。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1和Cu"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3号和4号试管的作用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恒温水浴保持在37℃,有利于酶发挥最大的催化活性

D.4组实验保温时间须保持一致,但时间长短对结果影响不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本实验中1、2号试管为实验组,3号试管为条件对照,排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的干扰,4号试管为空白对照,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1和O?.对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1和O?+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

B、3号和4号试管均为对照,其作用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因此,恒温水浴保持在37℃,有利于酶发挥最

大的催化活性,C正确;

D、4组实验保温时间须保持一致,因为时间长短对结果影响较大,D错误。

故选ABCo

22.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

苯丙酮尿症(PKU)o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HrIL、IL及胎儿HL的DNA经限制酶MspI

处理,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

果见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受隐性基因控制

B.IIL为男性胎儿,肯定携带致病基因,应避免其出生

C.若H?和H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PKU患者的概率为1/4

D.1IL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79/280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1中L、I”婚配生出山表现患病且为女性,可知该遗传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

隐性基因控制的,结合图2可知检测的上及胎儿HL基因型均为Aa,山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受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

B、HL肯定携带致病基因,但性别未知,可视情况选择出生,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和均为携带者(Aa),若再生孩子,该孩子是PKU患者(aa)的概率为

1/4,C正确;

D、1IL的基因型为Aa,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0X1/4=1/280,

故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280=279/280,D正确。

故选ACD,

23.生物体内的信息分子是指用来在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下列物质属于信息

分子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

B.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

D.DNA转录形成的信使RNA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人和动物体中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等。植物体内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植

物激素。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

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A正确;

B、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是接受信息的分子,不属于信息分子,B错误;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和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可见抗体不是传递信息的分子,而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

D、DNA转录形成的信使RNA进入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传递遗传信

息的化学物质,D正确。

故选ADo

24.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前体的内部pH约为5,细胞质基质

的pH约为7.2。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B.细胞质基质中的n运入溶酶体方式是协助扩散

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

I).一个细胞中少量的溶酶体破裂就会导致细胞被水解

【答案】A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溶酶体的内部pH约为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显然溶酶体中H'的更多,溶

酶体能够将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外来的异物进行消化。

【详解】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它们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运入溶酶体的过程表现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该方式

是主动运输,B错误;

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应该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否则溶酶体无法存在,C正确;

D、一个细胞中少量的溶酶体破裂不会导致细胞被水解,因为溶酶体破裂后其中的水解酶进入

细胞质基质中没有适宜的pH条件,D错误。

故选AC。

25.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

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治理后实现了()

A.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升高

B.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C.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

D.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治理后生态恢复,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越来越高,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恢复,其中的物质实现了良性的循环,食物网成

功构建使能量流动顺利进行,各种物产相继丰富,如其中的植食性鱼类的产出不仅为人们提

供了食物来源,而且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经过治理后实现了经济

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详解】A、经治理后水体实现了生态恢复,水中溶解氧含量升高,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良性循环,而能量需要不断输入,B错误;

C、随着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提高,C正确;

D、经过治理后的水体,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其中的植食性鱼类还可食用,实现了经济和社

会效益的共同提高,D正确。

故选ACDo

三、非选择题:

26.为了探究时间对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按照以下

步骤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取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各10mL,分别加到培养皿中,盖上皿盖;

②从洋葱鳞片叶相同部位撕取3mm2的外表皮若干,迅速分别投入装有蔗糖溶液的培养皿中,

使其完全浸入,浸泡时间分别是2min、4min、6min、8min、10min、12min、14min;

bv1''■

(

土M

x)».

?60.

40.

修mOO

k0O

MOO

*

46S1012M16

MAMinuin)

③从1号培养皿开始,依次取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干燥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

④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合适的视野拍照保留实验现象;

⑤在照片中计数视野内总细胞个数及质壁分离细胞个数,计算质壁分离细胞所占比例,记录

实验数据。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1)该实验中使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使用的蔗糖溶

液浓度不宜太高,原因是;蔗糖溶液浓度也不宜太低,原因是。

(2)不同处理时间的实验组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目的是,步骤①中,盖

上皿盖的目的是o

(3)实验步骤③中,不是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中的原因是;也不是将洋葱表皮置于相

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原因是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课堂实验最好的浸泡时间是,0

【答案】(1).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2).可能造成细胞失水

过多而死亡(3).细胞可能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4),排除(温度、大气压等)无关

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5).防止水分蒸发而改变溶液浓度(6).细胞会发生质壁分

离复原现象(7).处理时间相应延长,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8).10min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

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

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

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因

此通常选择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来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

不宜太高,否则可能造成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导致后续的观察无法进行;蔗糖溶液浓度也

不宜太低,否则会导致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的发生。

(2)为了排除(温度、大气压等)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不同处理时间的实验组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步骤①中,盖上皿盖的目的是

为了避免水分蒸发而改变溶液浓度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3)实验步骤③中,没有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中目的是防止细胞在清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同时,也不能将洋葱表皮置于相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以避免处理时间相应延长导致与实际

实验结果不符的现象发生。

(4)根据实验结果,10min是细胞质壁分离达到最好观察效果需要的最短时间,因此,在课

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浸泡时间是10min为最好。

【点睛】熟知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实验目的是解答实验问题的前

提,能够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实验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下图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F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往往并不是死于病毒的感染,而是死于肺部组织所形成的细

胞因子风暴,导致呼吸器官衰竭而亡。细胞因子是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小分子,可以令免疫

细胞聚集到感染部位,吞噬遭到损伤的细胞和正常细胞。细胞因子还可以引发炎症反应,令

被破坏的机体肿胀、发热以及疼痛。请回答:

(1)图中G细胞与E细胞相比,明显较多的细胞器有o

(2)图中D细胞是细胞,在接受吞噬细胞传递的抗原之后,能产生______,刺激A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能将抗原呈递给E细胞,E细胞增殖分化为«

(3)图中C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能激活细胞中中的酶,从而

使细胞裂解释放病毒,释放的病毒最终被清除。

(4)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是一个反馈调节的过程,临床上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抑制细

胞因子风暴。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需向小鼠体内注射,再从小鼠体内提取相应的

细胞,让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得相应的单克隆抗体。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T(3).淋巴因子(4).浆细

胞、记忆(5).溶酶体(6).吞噬细胞(7).正(8).细胞因子(9).浆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

直接

|--------------------------------------------1「其忆B细胞

抗原一》吞噬细胞fW0®—B曲胞吟5Ht二次免疫,

(处理)(呈递)(识别)I效应四胞左包a抗体一»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ICA1n但

抗孱*吞噬细胞f代哪!阻乐力化aW逑昌』_厂4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处理)0效应T细胞J―灰用咒俎咫出

、八八If与靶细胞结合.

【详解】(1)图中G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体,根据功能分析,该细胞与E

细胞,即B淋巴细胞相比,明显较多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因为这些细胞

器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有关。

(2)图中D细胞是T细胞,在接受吞噬细胞传递的抗原之后,能产生淋巴因子,刺激A细胞

的增殖和分化;同时也能将抗原呈递给E细胞,即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

(3)图中C细胞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能激活

细胞中溶酶体中的酶,从而使细胞裂解释放病毒,释放的病毒最终被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清除。

(4)题意显示,细胞因子风暴会导致呼吸器官衰竭而亡,说明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细胞偏离了

正常轨道而凋亡,显然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是一个正反馈调节的过程,临床上采用单克隆抗

体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由于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细胞因子设计的,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需向

小鼠体内注射细胞因子,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B细胞,然后将小鼠体内相应的效应B

细胞,即浆细胞提取,让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得相

应的单克隆抗体,这样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能与细胞因子进行特异性结合。

【点睛】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其中

各个环节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8.为了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蒜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民乐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

验,做了下列实验:选择大小一致的大蒜种球移入盆内,在充足供水条件下培养,每盆5株。

出苗10d后,分别施不同量的氮肥。对照CK(0g/盆)、低氮M(1g/盆)、中氮用、N(2,3g/

盆)和高氮N6(6g/盆),所用氮肥为尿素,一次性施入,每组处理设3次重复。60d后,测定

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请回答: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含量

处理含量

(mg/gFW)

(mg/gFW)

CK0.7260.443

N,0.7860.475

N20.8850.481

N31.1400.756

0.8910.449

N6

(1)实验中每组设置3次重复的目的是。

(2)测定叶绿体中色素含量时,可以用进行提取。岫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叶绿素总

量的提高幅度为%。表中结果表明,有利于提高大蒜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

用。

(3)实验中测定大蒜的净光合速率时,选择在晴天9:30^11:00进行,因为此时o

结果表明,大蒜叶片光合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的趋势。

(4)氮素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合成,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反应,氮素还能影响与光合作

用有关的酶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反应的进行。

(5)已知单独增施钾肥也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需要研究同时增施钾肥

和氮肥是否比单独增施氮肥和钾肥对光合作用促进作用更强,应至少设计组实验。

【答案】(1).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误差(2).无水乙醇(或丙酮)

(3).57.02(4).适量增施氮肥(没有“适量”不给分)(5).光照充足、温度适宜

(6).先增加后下降(7).光(8).光反应和暗(9).4

【解析】

【分析】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分组编号一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一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

量的一致性)一得出结论。

题意分析:由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蒜光合作用的影响可知,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不同施氮水平,因变量是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详解】(1)为了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误差,在实验中每组设置3次重复,

求得平均值。

(2)利用叶绿素能够溶解到有机溶剂中的特性,在测定叶绿体中色素含量时,可以用无水乙

醇(或丙酮)进行提取。N:,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叶绿素总量的提高幅度为(1.140-0.726)

/0.726=57.0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使用氮素的增多,色素含量增加,但是当氮素过高时,

色素含量反而减小,由此可知,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大蒜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

(3)实验中测定大蒜的净光合速率时,选择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通常晴天9:30^11:

00进行•结果表明,大蒜叶片光合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这与色素

的测定结果是一致的。

(4)实验表明。氮素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N是组成酶

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素还能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

反应的进行,总之,氮素影响了叶绿体色素的合成过程进而影响了光反应,由于氮素参与了

叶绿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以及ATP和NADPH的合成,进而影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

(5)已知单独增施钾肥也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需要研究同时增施钾肥

和氮肥是否比单独增施氮肥和钾肥对光合作用促进作用更强,根据实验目的,应至少设计4

组实验,4组实验分别为对照组,适宜氮肥组、适宜钾肥组和氮肥和钾肥混合组,在实验设计

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点睛】学会由实验目的突破自变量、因变量是解答实验题目的关键,分析实验结果并能根

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9.核基因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

示途径修复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

其践因索—2?非编码长链

某通厂RNA(lncRNA)

导致促进DNA片段p2l基因

•<_V4妙A

_________CD.启动_„

DNq榻伤p53基因/。。③

启动/P53蛋白.

修亚7©©pZl蛋白

修笈2盒1一加甘蒜%阻止DNA的发制

(1)图中所示的DNA损伤修复时所需要的酶是_____。

(2)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

(3)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i基因的表达。启

动P2'基因表达的意义是_____,同时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的分裂。

(4)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I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

的意义是_____。

【答案】(D.DNA连接酶(2).细胞核和核糖体(3).核糖核甘酸(或ATP、GTP、

UTP、C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