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程_第1页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程_第2页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程_第3页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程_第4页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主要设施、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淡水池塘商品鱼养殖尾水原位和异位处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原国家科委第17号令)《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原农业部公告第105号)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低污染水low-pollutioneffluent指氮磷和COD等污染物浓度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淡水池塘养殖水等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标准的排放水,包括市政与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规模养殖处理排放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出水、村镇初期雨水和农业种植业的径流等。池塘养殖尾水pondaquaculturewastewater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因改善水质或一个养殖周期结束而向养殖池塘外排出的氮、磷等浓度较高的低污染水。原位处理in-situtreatment通过一系列净化措施,使得养殖尾水在排放前氮、磷、COD等污染物浓度降低并达到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过程。生物絮团Bio-Floc悬浮在养殖水体当中,以异养细菌为主,经生物絮凝作用结XX体中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有机质和无机物而形成的团聚物。是好氧活性污泥的一种变体,颗粒直径在0.1~3mm之间。微生物菌剂microbialagents指由一种或多种从自然界分离纯化,通过自然或人工选育(未经基因改造)所获得微生物菌种(株)所组成的,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compoundmicroorganisms采用一定的发酵工艺将光合菌类、醋酸杆菌类、放线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等数种微生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培养形成的微生物组合,通过相互共生、增殖关系,对水体氮、磷、COD等污染物具有协同降解作用,所使用微生物符合《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异位处理ex-situtreatment将受污染的水体从发生污染的位置转移出来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预处理池pretreatmenttank对养殖尾水实施富氧、调配、微生物净化等初级处理的蓄水池。过滤坝filterbar内部填充滤料对上一级出水进行过滤以去除颗粒物的构筑物。曝气池aerationtank通过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加速水体中有机质分解的蓄水池。生态净化池ecologicalpurificationpool利用不同营养层级的水生生物吸收转化水体污染物,同时增加水体溶解氧的蓄水池。原位调控养殖环境调控流程生物絮团调控有机碳源葡萄糖、蔗糖、红糖、糖蜜、木薯粉、淀粉、酒精、乙酸等含碳物质。C/NC/N比值为10~15。碳源添加量按下列各式计算碳源添加量:ΔCH=(feed×%Nfeed×%Nexcretion)/0.05其中ΔCH表示池塘中所需要的碳源的添加量,feed表示投饲量,%Nfeed表示饲料中的氮含量,%Nexcretion表示养殖生物的排泄物所含氮的比例(一般为50%)。生物絮团系统趋于成熟稳定后,逐步减少或停止添加碳源物质。添加方法用养殖水体溶解碳源,全池均匀泼洒,投饲后30min添加。供氧采用增氧机增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大于4mg/L。调控期间管理生物絮团形成前期,按养殖水体积0.015‰接种益生菌或成熟的生物絮团,以加快生物絮团培养速度。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和pH计测定养殖水体温度、溶氧浓度和pH值,保持水体酸碱度至。每隔1周测定水体的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NO2--N)、总悬浮颗粒物(TPM)及生物絮团的沉积体积(BFV)。贝类群落构建物种选择选择适宜养殖池塘生长的本地贝类物种2~3种加以投放,如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中华圆田螺、三角帆蚌、皱纹冠蚌等。种苗来源螺类宜通过养殖池塘、沟渠自繁自育获取种苗,外购应避开血吸虫疫区,须经检疫合格;蚌类可从育苗场采购。引种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待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方可投放。投放密度及方法按60~80g/m2全池底播,饵料台附近及池塘四周浅水区适当增加投放密度。日常管理6月上旬,每667m2水面投放体重300~500g中华鳖3~5只,以调控螺蚌密度;当养殖池塘螺蚌平均密度大于450g/m2时,适时捕捞,以不影响主养品种氧气供给为宜;冬季清塘前,使用蚌耙起捕螺、蚌,集中存于尾水滞留塘,用于深度净化养殖尾水或出售。鱼类种群调控物种配伍主养吃食性鱼类及龟鳖的池塘,宜配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鲴等刮食性鱼类及泥鳅。配养鱼种规格、密度及投放时间详见表1。表1养殖池塘鱼类配养方案品种规格投放密度投放时间鲢100g以上1龄鱼种200尾/667m212月~翌年3月鳙100g以上1龄鱼种50尾/667m2细鳞斜颌鲴50g以上1龄鱼种10~15尾/667m2泥鳅15~25g200~300尾/667m23~5月复合微生物调控菌体活力液体活菌含量大于3×108cells/mL,粉剂活菌含量大于100×108cells/g。所用菌株均应符合《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原农业部公告第105号)安全菌株名录,杂菌率符合行业要求。活化培养使用前每升菌液或每公斤粉剂加100g葡萄糖,用池塘水稀释20倍混匀后,培养活化1-2h,期间用充气泵持续曝气增氧并搅拌均匀。池塘底质处理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使池水总硬度大于90mg/L、总碱度大于130mg/L;选择晴天中午用铁链刮塘底3~5个来回,增氧机全开至下午17:00左右。复合微生物调控水质方法每667m³水体用复合微生物菌液500mL~1500mL或粉剂50g~300g,活化培养后用池塘水稀释500倍并全池泼洒,料台附近适量多施;选择晴天上午施用,施用当天连续增氧至次日上午,保持溶解氧含量大于4mg/L,以后每天中午开增氧机3小时;每10~15天施用1次;施用前3天及施用后5天禁用杀菌剂、杀虫剂。异位调控处理工艺流程排水渠排水渠生态沟渠预处理池生态净化池达标出水回用过滤坝系统组成尾水异位调控系统由尾水收集系统和生态净化系统组成,尾水收集系统包括主排水渠和支渠,生态净化系统由生态沟渠、预处理池、过滤坝和生态净化池组成。尾水收集系统主排水渠采用明渠,兼作生态沟渠,坡度3‰,宽度≥2.5m,深度≥1.5m,以排水顺畅为宜。支渠采用明渠或管道,坡度5‰,连通每个养殖池塘。生态净化系统生态沟渠在主排水渠基础上建设。沿渠道中轴线两侧种植沉水植物,品种选择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金鱼藻等;渠道滨水带种植挺水植物,品种选择茭白、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约占排水渠面积的50%。预处理池承接生态沟渠来水,土池,面积700~1000m2,池深2.5m,池壁坡度1∶2;池埂顶部高程超出生态沟渠底部高程0.5m。安装底部曝气系统,每667m2配置30~50个,配备相应功率的罗茨鼓风机。间歇式曝气增氧,每曝气4h,停止2h。按所述方法使用复合微生物净化处理。过滤坝位于预处理池与生态沟渠、生态净化池接壤处,坝体采用两排空心砖砌筑,空心砖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坝宽3m,高出设计水位0.5m。滤料选择陶粒等比表面积大的填充介质。生态净化池面积≥1公顷,池深1m~3m,池壁坡度1∶3。每公顷水面配备3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池内种植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沿池埂滨水带种植茭白、美人蕉、鸢尾等挺水植物,水生植物覆盖率60%~70%。投放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其规格、密度及投放时间详见表3。表2生态净化池水生动物投放方案品种规格密度鲢1~3龄100~150尾/667m2鳙1~3龄20~30尾/667m2细鳞斜颌鲴1~3龄15~20尾/667m2螺、三角帆蚌、皱纹冠蚌等成体50~60kg/667m2运行维护尾水收集合理安排养殖尾水排放时间,分批次排放,单次排放量不超过生态净化池容量。生态净化池管理进排水口加装防护网,阻止摄食水生植物、底栖贝类的水生动物进入。水生植物覆盖率超过70%后,适时收割打捞,冬季收割衰败的水生植物。水体溶解氧低于3mg/L时,及时启动增氧机增氧,防止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