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官府往来文书文学术语01简介详细介绍目录02基本信息官府往来文书,是中国古文书之一类,是历代封建官府之间往来行文使用文书的统称。有别于皇帝使用的诏令文书、臣僚上奏皇帝的奏疏和私人使用的文书。古人通称之为文移、文牒、文案、公牍,也有人只把这类文书称为公文。简介简介按不同的行文对象,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3种。上行文用于对上级官员行文,文种有状、申、呈、详、验、禀等;下行文用于对下级官员行文,文种有檄、符、帖、指挥、札、付、牌、票等;平行文用于级别相当的官员之间行文,文种有移、关、刺、咨、照会等。还有用于不相统属的官府之间不论上下行的牒等。各文种的使用、文书程式和称谓、用语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精神。详细介绍状申呈详验符010302040506详细介绍帖指挥牌票移关010302040506详细介绍刺照会咨详细介绍状东汉时期把说明某人情况的奏疏称为状,此后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行文也用状,一直沿用到明代。为了与奏疏的状相区别,唐、宋称官府往来文书的状为申状,元、明又另设呈状,为级别较高官府的上行文种。清代缩小状的使用范围,只人民涉讼时向官府呈递的文书称为状。申清初沿袭明制,把申状简称为申,其中包括详文、验文两种。清末又把验文称为申文。呈元、明两代文书中常把呈状简称为呈,清代把呈作为正式文种名称。用呈作上行文的官府有:各省织造、各关监督行文户部,提督、总兵行文兵部,布政使、按察使行文军机处,各省道、府、州、县行文学政。此外武职官中都司、守备行文非所辖的副将,千总行文非所辖的都司、守备等也用呈文。详宋、元、明公文中常用“看详”、“呈详”、“照详”字样。详字的意思是审议、审查。照详一词多用于申状结尾,全句作“伏乞照详施行”,意思是请求审查批示。清沿明制,需要上级批示的申文结尾仍用此句,文种名称则改称为详。验元、明公文中常用“照验”一词,意思相当于知道、查考。明初官府往来文书各文种都用“照验施行”字样作结尾句,后来只用于不需批复的申状结尾。清沿明制,申文仍用此句结尾,文种名称则改称为验。符原本是左右各半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凭证物。始于战国时期。一半留在朝廷,另一半付与地方军事统帅收掌。朝廷征调军队时,派使者持半符到地方与军事统帅的半符相合,传达朝廷意旨。汉代把半符发给郡太守,合符时并附有传达意旨的专门文件。两晋、南北朝时期,把随同半符下达的文件称为符书,也简称为符。符书由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发下,是最高级的下行文种。唐代扩大符的使用范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直属官府的下行文书都用符。宋代使用范围缩小,尚书六部下行文书用符,地方官只有各州行文属县用符。此后各朝不再用符。帖原是帛制的文书标签,用以代替木制的封检帖的张幅短小,文件载体用纸后,用小幅纸片书写的文书也称为帖。自南北朝起,帖成为下行文种之一。宋代尚书礼部下行国子监用帖;明代府、州下行用帖;清代初期知府下行属县也曾用帖,中叶以后未见使用。指挥唐、宋时期文书中通称上级指示为指挥。元代定为文种名称,作为高级官府向级别相差悬殊的低级非直属官府行文时使用的文种。明代废止。付见札。牌原是凭证物名称,唐、宋时期使臣出差时用以使用驿递马匹和其他供应物资。宋、金有专门传递文书使用的牌,称为传信牌、递牌或檄牌,都用木制,南宋时还分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名目。元代改用纸牌,称为信牌,作为地方官差人递送下行文书的凭证。牌面编有字号,标明出差日、时,粘连在所递文书上面。明代加大牌面张幅,刻成一定程式的板框刷印。所行文字直接写在牌面上,用为武官都司的下行文种,仍称信牌。板框宽40多厘米,高略过于宽,上端刻“信牌”二大字,左上角大字刻文件责任者官府名称,稍右刻年月日,中间上方有编字号的左半字并盖有左半印,右半字号和半印留在文件责任者的发文底簿上。纸的右半留空白作为书写文字位置。清沿明制,把牌文作为主要的下行文种,地方各级官府下行都用牌,中央各部院行文级别较低的官府也用牌,款式与明代基本相同,称信牌或宪牌。票明、清时期把小纸片称为票,各地方官常用作文书载体,在官府内部指挥公务。派遣差役的票加大张幅,仿照牌文形式刻成板框刷印,但不用编号、半印。清代地方官有时用票代替牌作为下行文种使用。移战国时期递送文书称为移书,西汉末年把官府往来文书统称为文移。此后移成为高级官府之间相互行文的平行文种名称,一直用到清代。关东汉末年地方官府之间相互行文用的平行文种,以后各代陆续沿用。明代各卫指挥使司、各府、州、县等分别对相应的平级官府行文使用。清代各州、县之间,府、州、县内分别行文同知、通判、州同、州判、县丞等都用关。地方文武官之间行文,武自副将以下到都司,与文官自布政使以下到州县,相互行文共同用关。刺东汉时人们把姓字写在小简上称刺,以备拜会他人投递时用,相当于今日之名片。两晋南北朝到唐代,刺作为平行文种名称,用于地位相当的高级官员之间行文。以后未见使用。咨唐宋学士院行文宰相使用的文种称为咨报,或作谘报,属平行文种。元、明、清代沿用,简称为咨,是高级的平行文种。清代各部、院、通政司、大理寺、各旗都统、地方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之间相互行文都用咨。照会原意相当于知悉、知道。宋、元两代一些不需答复的下行文中,常用“请照会”、“仰照会”等作为结束语。明代把照会定为下行文种名称,在高级官府向不相隶属的级别稍低的官府行文时使用。清代照会多数在文武官之间行文时使用,如总督对总兵,提督对司、道,总兵对府、厅、州、县,副将对州、县等等。文官之间只有知府向直隶州知州行文时使用。照会作为下行文种,文末的受文者一项由行的中间向下书写,年月日项的日期用笔填写。只有知府向直隶知州行文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共同经营承包土地合同范本
- 2025年南阳道路运输货运考试题库
- 2025年枣庄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大全
- 包钢供货合同范本
- 别墅灌溉维修合同范本
- 仓库道具租赁合同范本
- 加工车间机床承包合同范本
- 共同做模具合同范本
- 个人售房合同范本
- 台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父母房产继承协议书范本
- 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汇编
- 2024年高二化学教案 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性质
- 2024-2030年中国空气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小学数学主题活动设计一年级《欢乐购物街》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1(打印版)
- 垃圾发电厂汽机培训
- 村情要素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