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各地茶俗集汇_第1页
中外各地茶俗集汇_第2页
中外各地茶俗集汇_第3页
中外各地茶俗集汇_第4页
中外各地茶俗集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各地茶俗集汇国各中国是茶的故乡,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客来敬茶、以茶代酒是中国的饮茶之道。我国多民族的特点也造就了异彩纷呈的饮茶习俗,呈现出别样风情。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原茶俗中原人朴实厚道,热情诚恳,民间素来有喝茶的习惯,客来敬茶自然是待客之礼,喝茶名目繁多,礼仪也讲究。招待客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客人执杯沏茶。所以说中原人喝茶是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喝独特的习俗,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原有趣的茶俗。中原大地的饮茶习俗别具一格,独具风采。中原人们把茶分为细茶和粗茶。细茶,即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叶。细茶之中,尤以绿茶和红茶最受欢迎。粗茶,则是采集各种树木的叶子、如竹叶、柳叶、枣叶、梨叶等,经过加工后当茶喝,人们称它为粗茶。为客人沏茶时,即使是干净茶杯,也要有清水再冲洗一下。而在中国南方茶壶内的茶渍是不清洗的,茶渍积成茶垢,茶垢越厚,表明茶壶“有年头了”,茶壶也就越珍贵;洗茶渍是不懂事的表现,广东潮州就把那些好心办坏事的人称为“洗茶渍的”。中原地区恰恰相反,如果客人来家做客,主人用积满茶渍的茶壶和茶杯为客人倒水,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会被客人视为不卫生而引起反感。所以,待客的茶具必须洗涮得干干净净。河南人平时饮用的绿茶,最多是信阳的毛尖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细茶。信阳毛尖常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色彩碧绿,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时信阳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对信阳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云阳和黑龙潭、白龙潭的茶叶最有名,当地人称这几个地方为“五云两潭。这里山高地势好,一年四季云雾弥漫,故而茶叶香味浓郁,质量上乘。此茶一年采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秋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低,特别珍贵,故而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说法。民谣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表现了茶乡人对朋友的诚挚和对爹娘的孝敬。春茶和秋茶为茶中上品,以它作为馈送礼物,确实再合适不过了。在信阳茶乡,如果客人来到,以茶待客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客人用的茶杯应是透明玻璃杯,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客人在喝茶时,透过茶杯,可以鉴别茶叶的好坏,体会主人待客的诚意。民间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做成菊花形状,俗称“菊花茶。开水冲泡后,膨胀的茶叶似盛开的菊花,形态优美,味道芬芳。但菊花茶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只有贵客临门,主人才大显身手,故而当地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在农村,农民饮用的大多是自制的树叶粗茶。常用的树叶有柳叶、竹吓、柿叶、枣叶、苹果叶、梨叶等。人们把这些叶子采摘收集,用开水焯熟,置阴凉处琼干,称它为“粗茶叶”,一年四季用它来泡水饮用。人们喜喝粗茶的原因,一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细茶。二是喝粗茶可以强体健身,如柳叶、竹叶茶可败火去毒,枣叶、苹果叶茶可养肝安神,敛汗化瘀等。槐豆也是人们常喝的一种茶。每到秋季,槐树叶子发黄落去,树枝上只剩下一团团一簇簇的槐豆荚。人们把它采摘下来,上笼蒸熟,然后晒干。用它当茶叶喝,据说可以养血止血。浙江长兴女人茶俗浙江长兴的茶俗很有名,很有趣味,但多半是与女子有关的,主要形式有:亲家婆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往看看女儿,称谓“看朝”。看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往一两左右的“谷雨”前茶、半斤烘青豆、二两橙子皮拌野芝麻,这种茶称为“亲家婆茶”。看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外家请亲家的支属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往喝“新娘子茶”。新娘子茶打茶会请新娘子茶新娘子家的亲戚、好友和客气的老邻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确当年请新娘子往喝茶。如系远亲,也可在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外家做头趟时补请。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要相互请喝茶3至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约好到哪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到,主人就拿出她收躲在家中石灰缸、甏、罐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进各色佐料,再冲进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眼前桌上。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手拉孙儿孙女,有的边做针线边品茶叶,谈笑风生,热闹非凡。还未出阁的大姑外家里,来串门做客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外家都要备上好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毛脚女婿茶三碗茶春节期间做客,女主人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糖汤),然后送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藏族的酥油茶由于西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当地的百姓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茶就成为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变得如同吃饭一样重要。同时还有“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淌青裸之热,非茶不解”的说法。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和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等佐料,然后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茶砖。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若有客来访,也会拿出这种特别的酥油茶来款待宾客。蒙古族的咸奶茶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每日清晨,主妇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随时取饮。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先把砖茶打碎,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倒入清水,烧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搅拌后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就算煮好了。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器、茶、奶、盐、火候五者互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蒙古族的主妇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纳西族的“龙虎斗”纳西族人民主要居住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丽江地区,这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他们平日爱喝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龙虎斗”茶。纳西族人喝的“龙虎斗”,制作方法很奇特。先用一只小陶罐,放入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罐内冲入开水,再烧煮3-5分钟。同时,准备茶盅,倒人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同胞将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声音越响,在场者就越高兴。“龙虎斗”要趁热喝下,香高味酽、提神解渴,还是治疗感冒的良药。除此之外还有土家族的擂茶,侗族、瑶族的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维吾尔族的香茶,苗族的八宝油茶汤,回族、苗族的罐罐茶,瑶族、壮族的咸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等,风俗奇特,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这就是异彩纷呈的中国茶文化。陕西茶俗陕西的大巴山是茶叶生产之乡,这里竹木茂密,气候湿润,四季云雾弥漫,全年直射光线少,紫外线照射时间短,对茶叶的发育和芳香油素、单宁、维生素等含量的增长极为有利,不少高山峻岭和浅山丘陵都适宜名茶生长,建国前,陕南茶叶生产发展很缓慢,生产技术落后,产量很低。建国后种茶面积逐年扩大,尤其在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开放”与“搞活”政策的落实,茶叶生产有了迅猛的发展。地处巴山山区的几个县不断开发出新的茶林和茶园,上市的优质名茶源源不断,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陕南茶的总称叫“陕青”,其成品经过杀青、蕴华、显美、焙香、精化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用火炒干的叫“炒青”,用火烘干的叫“烘青。品种很多,最有名气的有“紫阳毛尖”,“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等数种。“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紫阳县,是驰誉省内外的名茶。所谓“毛尖”,是指带有白茸茸毫毛的嫩茶尖,一般在清明前采制,在唐代,人们称这种茶叫“茶芽”,是向朝廷进贡的二等贡品,俗称“皇茶”。毛尖按采摘的时间分两等,一芽一叶初放时采摘的为一等品,一芽二叶初展时采摘的为二等品。有诗云:“雨前一样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紫阳毛尖”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经加工出来的茶叶条形紧结匀称,外形碧绿油润,捧在手上细瞧,茸茸的白毛清晰可见,冲泡的茶叶清澈鲜艳,清香的气味沁人肺腑,小口啜饮,则感到清淡之中有一种甘美之味,《紫阳县志》称这种毛尖茶为“骊龙之珠”实不过誉。据化验,紫阳县产的茶含硒量比皖、浙、闽等地的高6至32倍,长期饮用,有防癌和预防血管硬化作用。此茶与西湖龙井并列为全国名茶。“秦巴雾毫”产于陕西镇巴县,它的原名叫“口含茶”,因采茶姑娘每采下一片嫩茶尖,都要尖朝里、尾朝外地含在口内,用少女的口液浸泡十余分钟,然后才取出晾晒杀青,因此而得其名。这种茶早在西汉初年就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相传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常到依山傍水的茶镇品茶议事,喝的就是镇巴归仁山的口含茶。1984年12月,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到镇巴考察,给“口含茶”取了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叫做“秦巴雾毫”,秦巴,指陕西镇巴,雾,指云雾弥漫的自然环境;毫,指嫩叶周围白茸茸的毫毛,代表茶叶之质。秦巴雾毫以采摘的时间分档次,采摘时间越早,茶越名贵,共有明前茶、明茶、雨前茶、雨茶四个品级。这种茶在冲泡时确有出奇之处,将沸烫的壶水居高临下,冲入玻璃杯中,茶叶借着水势上下翻滚,三上三下,叶片舒展,一片片由上沉下,好似天女散花,沏定后茶尖一律朝上,亭亭玉立在绿豆色的水中,恰似碧海中的片片风帆,十分赏心悦目,乘兴啜饮几口,顿觉脑清神爽,大有“洗尽千古人间愁”之感。此茶汤色鲜美,气味芳香,在省内外颇负盛名。“午子仙毫”产于陕西西乡县高耸入云、雾霭朦朦的午子山上,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生产的茶叶条形紧细匀整,甘冽可口,经久耐泡,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而名噪京师。近几年在制茶工艺上,既继承了精湛的传统工艺,又吸收了黄山毛峰茶的烘制和龙井茶的炒制等优点,形成了烘炒结合,别具一格的“午子仙毫”茶风格,这种茶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两叶的嫩芽制成,古人谓之一枪一旗,每斤成品茶约31000个芽头,嫩度和香味都很独特,1985年5月被评为省级优质名茶,1986年6月初,在福州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中国茶叶》杂志曾向国内外介绍了这一名茶。现在“午子仙毫”不仅畅销西北各地,而且生产名茶的南方几个省市也来陕西订货。“汉水银梭”产于陕西南郑县的毕坝地区。此处位于巴山腹地,山中到处茂林修竹,地气潮湿,生产的茶叶条细柔嫩,味甘芳香,质厚耐泡,据说在清代就已闻名遐迩,当地县官为了巴结皇帝,曾以贡品进奉给皇室。近几年,因采制精细,泡出的茶色绿水青,香味浓郁,人们争相购买,市场上常供不应求。陕西人爱饮茶,待客也以茶为先,“客来敬茶”是习以为常的礼节。客人坐定,主人先捧给一杯热茶,表示欢迎,然后主人才陪客人坐下叙话,开始谈论正事。陕南人也有用茶叶作礼品馈赠亲友的习俗,每逢四时八节,或走亲访友、或送别贵客,常以赠送茶叶表示敬重之心。在巴山地区,女婿看望丈人,上好的礼品莫过于二斤茶叶,若质好味佳,丈人喜出望外,还邀来左邻右舍到家一起品尝,共享其乐。许多人不仅在家里饮茶,还喜欢到茶馆去饮茶,陕西茶馆源远流长,早在唐代长安就出现了专卖茶水的茶肆。唐人封演在他所着的《封氏见闻记》中说:京城长安“多开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关中人饮茶的社会风气最迟在唐代就已形成了。到了近代,各地更是茶馆遍布,无论县城或集镇,都有数家或数十家开茶铺的。茶馆之多,尤以陕南为最,两间瓦房或一座凉棚,摆设几张长桌条凳,可容纳三四十名茶客,这是集镇上常见的小茶馆。县市的大茶馆一般有宽敞的茶厅或茶楼,一律的小圆桌,竹靠背躺椅,可容纳数百人饮茶。茶具有高雅的盖碗茶,有大众化的缸缸茶,也有用茶壶沏茶、另配茶杯斟茶的。茶客各有不同的爱好和饮茶习惯,有的爱饮花茶,有的爱饮青茶,有的爱饮红茶,因此,大茶馆要准备好几种茶叶,茶客来了,茶馆立即满面春风地迎上去,先要“问客点茶”,问明客人有几位,喜欢喝什么茶,然后按客人的爱好分别送到桌上来。在大茶馆做个好的“壶把式”确非易事,要殷勤地招待好四面八方的茶客,全凭勤跑、勤看、勤问,不但要有“笑和尚脸'、“八哥嘴”、“顺风耳”、“飞毛腿”的本领,还得练就一手掺茶的绝技。当茶客满座时,他可一手提壶、一手将十数个茶碗放在手腕上,全仗小拇指做底,其稳如山,只听唰唰几声,十余个茶碗平稳地放在茶客面前,同时将水掺入。特别是在人多桌面宽大不能靠近时,壶把式将铜壶高高举起,从茶客的背后或头顶把水冲进茶碗。茶水快满时,右手忽地一收一翘,壶嘴滴水不漏,桌上不洒半点,若无过硬的手腕功,动作便不会如此干净利索。旧社会茶馆中的茶客,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无所不有。尽管茶馆四壁贴有“勿论国事”,“莫谈军情”的“禁条”,但茶客们仍然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奇事怪事、社会新闻元所不讲;许多人都以在茶馆口片闲传、听新闻为乐事。有的懒汉、地痞泡上一碗茶、能在茶馆坐一整天。“青帮”、“红帮”也常以茶馆作为活动的据点。“伢行”和客商也常常在茶馆做买卖、看货成交。他们不时交头接耳,比划着手指,做讨价还价的生意。失业的劳动者也在茶馆觅雇主、找饭碗。有的茶馆还代茶客介绍暗娼。有的茶馆后面还摆有赌场,设有烟灯,供人抽鸦片烟。建国后,乌七八糟的事从茶馆消失了,但人们仍爱在茶馆消闲遣兴,或进行其它各项社会活动。尤其近几年茶馆设备更齐全,店堂布置更雅致,墙壁四周贴有“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有的还订有报刊杂志供茶客阅读。来茶馆饮茶的茶客也今非昔比,清早饮茶的多是退休职工、老农、老居民,他们起床早,散步、锻炼之后,顺便到茶馆据一席位,花几角钱,泡杯茶提神醒脑,养鸟的人也把鸟笼带进茶馆,边饮茶边听莺歌鸟语。中午多是赶集的乡下人来此解渴歇脚,打听城里新闻,传播乡村奇事、了解致富信息。下午的茶客最多,人也最复杂,退休老人到这里是要找个清闲的地方休息,下班的职工到茶馆饮茶聊天,摆“龙门阵”,花钱不多,可以松动筋骨,调剂精神和体力。也有在茶馆会朋友的,友人到家相访,主人把手一挥,说,走,到茶馆饮茶去”。于是主客悠闲地走进茶馆,一边品茗,一边嗑瓜子,无拘无束地高谈阔论,或打扑克,或下象棋,尽兴方散。这些都叫“吃闲茶”。有的人坐茶馆不是为了饮茶解渴,而是为了听评书艺人说书或听曲艺演唱,这叫“吃书茶”。近几年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很活跃,茶馆也是工商业者交流信息、洽谈生意的重要场所。陕南人历来有在茶馆调解民事纠纷的习俗,争执的双方邀请明白事理、德高望重的人作调解人,共同进入茶馆,一边饮茶,一边述说事实经过,并讲清各自的道理,由调解人评理,调解人作出仲裁后,茶钱全由输理的一方支付,这叫“吃讲茶”。在旧社会里,人们认为“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了纠纷不愿到法院告状,请人到茶馆调解者甚多。今天的人民法院秉公执法。但有些人怕起诉麻烦,仍有愿到茶馆去调解纠纷的。陕南茶馆对茶客服务周到热情,泡一杯茶坐上一天,只要不换茶叶便不加钱,茶馆老板绝不会白眼相加或下逐客令的。需要添水时,只要把茶盖揭开,茶馆便马上过来掺水。夏天走热了,茶馆还递过热毛巾让茶客擦汗,许多人认为在茶馆坐得舒服,喝得痛快,花几角钱值得。陕北人过去生活贫困,几乎顿顿吃稀的,没有饮茶的需要,因而也没有形成饮茶的习俗。现在生活大有改善,饮茶者也渐多,一般以饮青茶和红茶为主,大都在家自沏自饮,没有坐茶馆品茗的习惯。此外,白河县的茅坪茶,平利县的三里垭青茶,商南县的毛尖茶等,都因芳香浓郁,回味甘甜,经久耐泡,在省内外较有名气。关中人和陕南人都有饮茶的嗜好,且喜清早饮茶,各地习俗不同,饮茶方法各异。关中农家,不论冬夏,天亮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沏一壶茶,空着肚子喝,而且不在家中独饮,喜欢三五成群,手持小茶壶,或站在屋前,或蹲在树下,边缀饮边谈论,俗称“茶壶会”。品足饮够之后,再各自操持其营生。陕南秦岭山中有几个县,对“罐罐茶”特感兴趣,所谓“罐罐茶,就是煮茶不用壶、锅,专用陶瓷罐在火塘边煨制,这种茶唯陕南独有。由于各地群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各异,罐罐茶的用料、做法和风味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糊油茶”,是山区人普遍爱喝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把茶叶装进陶瓷罐内,(罐高约七寸,直径三寸,两端小,肚子大),煨在火上,加进各种调味品,再把炒熟的白面或包谷面搅成糊状倒进去,烧开后倒在碗里,加上炒花生仁,炒核桃仁及干脆酥香的油炸馓子或油酥干果,这种茶经济简便,香味浓郁,有和胃利肠之功。“油炒茶”是宁强、略阳及南郑部分山区人爱喝的一种。这种茶的罐罐只有鹅蛋大小,喝茶用盅子,每次只能喝一两盅,不能多喝,其制作方法是先把罐罐煨在火中,烧至发红时投进猪油或菜籽油,待油烧沸冒出白烟,再投进适量茶叶,用筷子不停地翻炒,有茶香味时,即倒进清水,加食盐或白糖烧沸即可。这种茶消暑解渴,养胃生津,提神解乏,每人只要早上喝两盅,上山耕耘,一天内不觉干渴。“蒸油茶”多为春冬季节饮用。制法是先将猪板油切成石榴大小的粒状,同桂圆肉、枸杞、大枣、核桃仁、冰糖等一起装在盆里,放在笼里蒸至板油融化为止。吃时每次舀一、二调羹,倒入小罐内,加进适量茶水,置火中煨沸即可。这种“蒸油茶”香甜味醇,滋阴补阳,益脾润肺,但花钱太多,过去穷苦百姓饮不起,现在山区人逐渐富了,许多人家也喝上了“蒸油茶”。居住在巴山几个县的农民,嗜茶成癖,无论男女,一年四季常饮,当地有“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买不到茶叶,有的还以板栗叶、桑树叶代茶冲饮。有的人不仅酷爱喝茶,而且还喜欢喝酽茶。抓大把茶叶,置火上熬煮,其色浓若紫汤,其味涩似木瓜,苦似中药,唯此方合口味,也唯此才能过瘾。有的农民清晨上坡耕作,背篓里装上茶缸、茶杯、茶叶,到了地头,支起三块石头,舀一缸溪水,置茶叶于其中,一面煮茶,一面锄地,茶煮好,每人喝一两杯,再继续耕作,显得格外精神。国外异域别样饮茶俗说起喝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因为茶叶源于中国。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喝茶了。由于茶叶逐渐传到世界各地,茶也具有了世界性,五花八门的喝茶习俗。煮茶方法应运而生。喜欢喝茶的国家很多。阿富汗人认为“中国茶叶世界第一”,他们最爱用中国茶叶。在阿富汗,茶馆到处可见,人们以茶代酒,无论生活多么困苦,每天也要喝几杯清茶。在号称”奶茶王国”的巴基斯坦,茶馆也是比比皆是。每天早上,大多数巴基斯坦人都要喝一杯奶茶。这种奶茶是用茶叶(多是红茶)加水煮浓后,取出茶叶,倒入鲜奶和糖制成的。库尔德人视茶为生命。“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他们喝茶的习惯有些特殊,虽然每天必喝浓茶,但每次只能喝一两杯,这种浓红茶是用水和茶叶熬浓后加糖而成。无独有偶,非洲的摩洛哥人也认为:”一日不吃饭行,一日不喝茶不行。”他们一日三餐不茶。如果有贵客临门,他们一定要用薄荷甜茶待客。这种茶是在一种特制的铁壶里,将绿茶和鲜薄荷叶放水煮浓,加糖制成。缅甸人爱喝一种怪味茶。说怪是因为它的制法和味道特殊。首先将茶叶泡开,然后与黄豆粉、洋葱末、虾米松、虾将酱油和炒熟的辣椒粉拌匀后饮用,有时还要放点盐。此茶辣、涩,腥、甘、咸五味俱全。他们喝得津津有味,别人只好叹为观止了。泰国人爱喝冰茶。在泡好的热茶水里放上碎冰块,使其冷却后再饮用。这可能是因为泰国天气炎热的缘故。喝冰茶的习惯在美国也常见。从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人就开始喝冰茶了,尤其是南方,直到今天也如此。美国人喝茶的历史不长,是从18世纪开始的。但当1902年市场上出现了“袋装茶”后,茶叶销售量大增。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制成了一种“速冲茶”,就是将茶叶经过特殊处理加工成小粒(一般含糖),饮用时用水一冲即可。因其方便、快速而极受欢迎。最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英国人喝茶的历史并不长,200多年前中国茶叶传入英国时,英国人还把它看作是稀世珍品。而会天,英国已成为世界上茶叶销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一年一人约需3.5公斤茶叶。一些英国人早上未起床就要喝一杯浓茶,有人把它称作“被窝茶”。而一般人都要喝午茶(也叫“正餐茶”),多在下午回五点钟,内容也不光是茶,还有面包、黄油、火腿、鱼。香肠、三明治、蔬菜等,相当于一顿饭。英国人爱喝红茶,尤其爱喝中国祁门红茶。过去他们喝茶时要加牛奶或放一些柠檬汁,还要加糖。但随着减肥热的兴起,英国人逐渐爱上了不加糖的奶茶或带各种水果汁的饮料茶。爱尔兰的茶史与茶俗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总是把爱尔兰当成一个岛,几次去英国都想顺路去爱尔兰转一转。英国朋友说,如果从伦敦坐火车到圣首(Holyhead)然后从那坐船就到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了。不仅车票便宜,比飞机要低碳,而且一路风景优美。可是每次面对着爱尔兰的地图,才感到爱尔兰之大,三天五天连走马观花都不够,更不要说体会爱尔兰的特殊味道了,所以这“转一转”的打算至今还没实现。我对爱尔兰是很熟悉的。不仅努力去读过爱尔兰几位名作家的作品,也喜欢凯尔特族的音乐,平时还常做爱尔兰的苹果馅饼、开心果蛋糕和酪乳烤饼。另外,我还有几位祖籍爱尔兰的朋友,每年夏天他们都喜欢回“家乡”跋涉野营和摄影。等他们回来后,我们常会聚聚,一面喝茶、吃点心,一面欣赏他们拍摄的爱尔兰风景。喝茶的习惯是在1830年后才在爱尔兰慢慢形成的。刚开始,爱尔兰与其他西方喝茶国家一样,茶是奢侈品,只有上层的有钱人才喝得起。爱尔兰的贵族步英国贵族的后尘,也以开茶会(TeaParty)来联络感情,从上到下,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喝茶人就多起来了。以后,在各地的杂货店里,人们用鸡蛋和黄油去换茶和方糖。到了1860年左右,爱尔兰的所有家庭都会有茶壶和几只茶碗,每天喝茶变成了爱尔兰的传统。爱尔兰人的口音很特别,在英文杯(cup)的后面加个“a”,强调“ppa”音节,念成cuppaoftea。根据威廉姆•乌克《茶叶全书》讲,1924年之前,所有的爱尔兰茶都是从英国进口的,爱尔兰没有独立的茶消费统计数据。在1925年的第一次统计中发现,爱尔兰平均每人每年要喝近八磅茶。在遇到这几位爱尔兰人之前,我一直以为英国茶与爱尔兰茶没有不同,但他们说爱尔兰茶要比英国茶浓厚。我半信半疑地喝了不少他们从爱尔兰带来的茶,觉得他们讲的有理。特别是几家爱尔兰公司的早茶,的确浓厚。有趣的是这几位朋友虽然给我带来了爱尔兰茶,但他们平时都喝咖啡,偶尔来我这里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