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修
(六课时)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含义: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后陈茂才云渠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松窦。"一、中国山水画概览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最早的山水画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一)山水画起源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离是深刻的。魏晋山水诗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从哲学的本体论出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体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二)山水画发展基本脉络
山水画的确立
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1.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2.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3.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具有相对意义。南北二宗
山水画之系统化
在思想准备系统化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革命集成的是荆浩。他一直隐居于太行洪谷,主要从自然秩序中发现绘画的秩序,是"以真为师"的思想流源的深入。"荆浩之变"堪称中国山水画的集成之变,自洪谷子的山水模式问世,继后的山水画艺术形式便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这可能是中国山水画演泽最为深刻的所在。
首先,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系统美学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笔法记》和《山水节要》。在论著中,他提出了"代去杂欲"的养德说;"气、韵、思、景、笔、墨"的六要说;"明物象之深"、"搜妙创真"的师法自然说;有形之病与无形之病的二病说;"筋、肉、骨、力"四势说;"神、妙、奇、巧"的四品说。荆浩把艺术的追求理性化为:气质俱佳、六要齐全、二病毫无、四时齐备,且县天成之妙。北宗
被称为"宋画第一"的范宽,得山之骨法,其《雪景寒林图》则被称为天上神品,而《溪山行旅图》则被徐悲鸿评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可见范宽的代表性。其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落笔老硬、与山传神的风范,把北宗的壮美之境推于极致。
被一些人称之为"古今第一"的李成,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其独擅的平远风格,朝野珍视,遗憾的是至今未见真迹,相传的《读碑窠时图》可能为摹本,但这种一变荆、关壮润为清润的文韵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卷云皴和平远烟云不仅陶醉了许道宁、郭熙、王洗,对以枯木竹石为立意的文墨山水亦为法师。
总之营丘之文、中正之武、关家之风,构成了北宋时的主体风格。自荆浩提笔立章,三家鼎足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勾斫之法可谓由成熟而达一新的高峰,说其百代标程、里程碑式的建树,一点也不为过。第七单元: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修——中国山水画概览
南宗
在荆浩开辟北派山水的同时,董源开辟着南派山水。
南宗之法也是双眼对自然观看的结果。江南水色清幽淡雅,气象有别于太行或关陕峻岭。其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均象喻着另有一番天地。
在这番天地中,起法于惠能的六祖革命使南禅的美学思想渐成主体。虚空明境的审美意趣,淡若似水的逸品追求,娱情遣性的为已抒发,一时成为士者的观照。王维以明心观性为逻辑起点,引禅入画,率先以水墨之法表现了净心顿明的空浩之境。"逸"第一次与"神"并肩成为最为重要的美学范畴。王维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以诗为画,禅意澄明,给人一种自娱田园的怡静,意象远逸画外,颇耐咀嚼。二是水墨为法,墨的秩序法则第一次提到艺术的高度,用水样情调体诗样禅意,诗情画意可谓由此而生。鉴于摩洁极高的文化修养,因此其所为笔墨一直成为后来文士的崇尚。山水画做为"为己"文章,文人画作为"为己"逸致,可从摩洁始。水墨文章从这一刻起,已标为圣者说,成为人们至今参悟的模板。
完成水墨系统化集成的是南唐北苑使董源。董北苑以江南景色为画图,开"平淡天真、融浑静穆"的南派师法。若说影响,可称五代以来皴法体系的始鼻祖(集大成者)。第七单元: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修——中国山水画概览
山水画的革命
第二度山水画的革命,从实践意义上说是一次皴法革命。董源的历史意义,在于集皴法认知之大成,立皴法美学之系统,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之美至此独立于美学之林。
以皴为美的山水画,从视觉心理角度看,主要是人们面对自然时藉于观察而形成的一种有创意的视错觉笔墨。这类笔墨有效回答了中国人如何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中表现三度感。从这一意义说,笔墨即为美,即为空间,即为自然的同形,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它并不是欧洲古典视错觉中心的同义(固定光源所产生的错觉空间的观念:一个关于定向、距离与阴影的法则),它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视错觉。若我们用科学的原理诠释古典的笔墨,会看到皴法美的一些基本结构:a."点、线、面"的立体结构。山水画发展至成熟,最显著的标志便是皴法有了三维认知,其"线-披麻皴、点-点错皴、面-斫垛皴"的基本定义,为中国画的空间描述奠定了基础。b.凹凸感的视觉结构。最有意义的是提出了凸处稀、凹处密的视错觉观,实质上这是墨的明度效应,中国人一开始便执着于觉察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这一令现代西方着迷的观念),从而在阴阳、疏密、远近的质地范畴描写上,有力依据笔墨(明度)对衬关系将"远映"效果达于极致。c笔与墨的有机结构。与荆浩笔墨并重同义的,是董氏之风更趋于笔墨的灵活与互运,以勾、皴、点、染的不同技法,抒状风、晴、雨、雪的不同气象,从而实现峦光山色、朴茂静穆的平深布局。有了这三点基本认知,中国山水画在形状、形式、空间、色调这四大基本范畴上即有了一个系统的结构,以皴为法的笔墨成为中国山水画演义的美知主脉。第七单元: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修——中国山水画概览
山石的画法概述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其中,山石是任何一幅山水画中都必定存在的。一幅山水画作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山石的表现是否成功。
二、山石的画法
山石是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的国画中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又有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来的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后再近看其质。
中国山水画家在积累了数百年观察和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展成各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
在传统画法中,山石的技法很多,风格各异。山石的画法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个性,这也是形成不同流派的重点所在。山石的基本表现方法主要有勾、皴、擦、点、染五大类。其中皴法是山石画法中变化最多的表现方法。皴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点皴法线皴法面皴法勾皴擦点染
皴法是古今无数画家表现山石的体貌和气势进行艰难探索而创造的。传统的皴法诸如:披麻、解索、荷叶、云头、折带、牛毛、乱麻、雨点、斧劈等等。这些技法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表现对象的拓宽,仍在不断的拓宽和丰富。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千百年以来皴法已经从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它不仅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关于“皴”的解释《说文解字》作:“皮细起也,从皮夋声”。“皴”与绘画的关系早在《梁书·武帝纪》中有:“执笔触寒,手为皴裂。又绘法。”《汤垕书鉴》又有:“曹弗兴善画,作人物衣纹皴绉。又董元画山石,作麻皮皴。”《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益三毛”,而“神明殊胜”,是说在画像的颊上添三笔皱纹,而人物精神立现。这三笔皱纹就是早期人物画中的表现皮肤质感的皴笔。皴法的特点:
皴法作为“程式化”的典型形态,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这是从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从皴法包含的深层美学内涵看,中国艺术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山水画强调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超越有形的物质,达到通过外在世界感悟到内心的审美追求。因此,皴法的价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皴法的特点----形式美
皴法虽然与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但是它自身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便构成了皴法形式美的因素。形式美是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音的美,这些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的美,以及最后形成的完整形式之美。
中国“程式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形式之美。作为程式化的“皴法”具有一种复杂的两重性格:一方面,它要去“摹拟”物象的大致轮廓,同时,又包含着自身独立的“形式美”属性,一身而兼两任。山水画的皴法作为山水画重要的表现语言,是画家审美体验与美感表现的艺术形式,这种从摹绘自然山水中提炼出的具有物象本质特征的形式,构成了山水画的形式之美。皴法的特点——线条美皴法的特点——力度美皴法的特点——审美意象皴法的种类繁多,但按照笔法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1、以线为主的皴法(线皴)
例如:披麻、解索、荷叶、折带、牛毛、云头皴等
2、以面为主的皴法(面皴)
例如:斧劈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等
3、以点为主的皴法(点皴)例如:雨点皴、豆瓣皴、钉头皴、米点皴等线皴法——披麻皴
表现江南土质山丘,五代的董源、巨然首先使用,是南宋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皴、短披麻皴、散披麻皴。画披麻皴以使用中锋为主,线条较柔,以接近平行的线条组合。
荷叶皴折带皴画山石的步骤1、画山石一般多用中锋勾出轮廓。
2、在暗部的轮廓内加皴法,加强山石的立体感。
3、在皴的空间加皴,加强质感。
4、在皴擦之间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5、用焦墨加点苔或苔草,这是画山石的最后一个步骤。画石起手法
画石先用铅笔勾轮廓,通过勾皴见立体。皴笔的起笔轻松,收笔较重,运用方向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依山石形象和需要灵活运用。石形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起手运笔转折要有力,中锋侧锋并用,用墨浓淡干湿并用。
石分三面,要求立体。
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求有立体感。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各种皴法,分别表现石之凹深(背光部,阴面)和凸浅(受光面,阳面),达到石的体积感。先勾后皴,然后加皴加染,最后苔点。
石形各不相同,以淡墨勾轮廓,逐渐加深,要有前实后虚、前深后淡的立体感效果,运笔要有轻有重,笔触要顿挫有力。第三节树木画法(一)
(四课时)中国山水画是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这也必然离不开对树木的描绘。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幅以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主题的山水画更能表现其生机勃勃、千山吐翠的时代气息。在我们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中有相关国画树木的课程,这就要求老师们要熟悉并掌握这一国画技法。中国山水画是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这也必然离不开对树木的描绘。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幅以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主题的山水画更能表现其生机勃勃、千山吐翠的时代气息。在我们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中有相关国画树木的课程,这就要求老师们要熟悉并掌握这一国画技法。特点是树干多弯曲,姿态如龙,叶如浮云凌空。画时应先勾树干的轮廓,边勾边画树皮的鳞纹状。树干应四面生枝穿插自然,左右顾盼,前后俯仰,有争有让、有疏有密。用笔时中、侧锋兼顾,达到苍劲有力。松叶的特点细长如针状,有坚硬感,用笔多中锋,其松叶整体层次形状如云,切忌平板。云头松特点是:树干苍劲挺拔,叶如金钱。画树干时应有顿挫、转折、虚实之笔,勾树轮廓和皮纹时,要坚硬而不死板。松叶的特点是坚硬如针状。画时要笔笔有劲有力,笔触排列疏密有序,切忌死板无层次。金钱松
特点是:树干粗壮、挺拔有力,树枝多下垂。叶如马尾形,画树干时多用虚实兼有的线条勾轮廓和鳞纹,达到苍厚之感。树枝要穿插自如,灵活有力。松叶为针状且下垂,要画的密而不乱。
马尾松柏树的姿态特点是:树干弯、转、拧、绞,树的根部和枝干的分岔之处多有节疤,有凸有凹。树皮的纹理呈绳纹状,苍老中见光滑。画时应用中锋长线,干湿笔结合,边勾主干,边加枝干;边勾绳纹的树皮和节疤。线条要流畅,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勾后随着着线条适当加以皴擦,达到苍润之感。树叶的画法,要随着画面的需要来运用不同的点法,点法有大混点,小混点,破笔点等等。无论点什么点,都要点的统一,不要点乱,要组成成一团团,既有形又有层次。柏树的画法特点是树干向上长而枝条向下垂。画柳树时要求树皮要画得苍老粗糙,柳条要画的柔软洒脱,轻松纤细,疏密得当,密而不乱。俗称画树难画柳。画春柳首先要以中锋侧锋并用画老干,然后用中锋画柳枝和柳条。要将老干画的粗壮苍厚,柳条画的柔中见刚。柳条以三笔或四笔一组,由顶端向下垂的方向画出,应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切忌杂乱。最后随着柳条的疏密点以深、浅墨色的混点,达到穿插自如,静中有动之感。柳树的画法——春柳特点是树皮粗糙苍厚,柳条柔中见刚,柳叶茂盛似桃叶状。画夏柳的主干应中、侧锋并用,画出苍厚有力之感。画柳条多用中锋,要画的柔中见刚,灵活自由。画柳叶时应随着柳条画出,以个字形叶状,排列穿插要密而不乱。柳树的画法——夏柳只画柳条不点叶,在表现初春和暮秋季节可用此法。画垂柳时用笔应有变化,主干与枝干应以中、侧锋并用来表达干与皮的粗糙效果。柳条在画时应用中锋来表达柔中见刚的效果。柳树的画法——垂柳第四节树木画法(二)各种树木生长在一起叫丛林,也可叫杂树。在画这种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各种树木的主次关系、长势特点、前后层次、粗细大小、虚实变化、叶子形状等等。在用笔用墨时应充分发挥各种勾、点、皴等笔法,和深、浅、浓、淡、干、湿的墨法作用。在画树干时,应有断有续、有藏有露、有粗有细、有主有次。用笔有双勾和草勾交错运用,要做到杂而不乱,达到层次浑厚的效果。杂树叶也可用大混点、小混点、破笔点、乱笔点、立笔点、横笔点、个字点、介字点等点法。用不同的点来表现丛林茂盛的效果,以达到密中有透、疏而不露、杂而不乱,既统一又多变化,切忌薄、乱、散。杂树画法竹子的特点是竹竿坚硬而且有弹性,竹叶有个字形、介字形等等。在作画时,竹竿应有长短、粗细之分,新枝形状有鹿角、鹊爪、鱼骨之分,竹叶应随着新枝长出,应有转、侧、低、昂和前后层次,行笔时手腕应有力。切忌画乱和死板。仰头竹,画时先画主干,再分嫩枝,以鹊爪形画之,随嫩枝画叶似燕飞。竹子画法——仰头竹垂头竹,画时,首先画主竿,再画嫩枝,随枝画个字形叶子,但要求有层次而不乱。竹子画法——垂头竹芦草大多生长在池塘、湖泊、河边和山脚的浅水处。画芦草的时候,排列应有长有短,二、三根一组,四、五根一丛。芦草的叶子不要画成竹叶或柳叶的形状,应是长的叶状。画时多用中锋用笔,笔法潇洒利落,注意动势。表现被风吹的芦草时,除上述要求外,画时还应注意草枝和草叶均应斜向一方,随风而动,表现出风势,切忌画乱。画成片的芦草,是以表现草叶为主,画时应注意疏密穿插。可用个字点、人字点、介字点的方法画出,注意整体效果,切忌杂乱无章。芦草画法杂草大部分是成片的生长在山顶上和地面上。下面介绍三种表现方法:一种似菊花形状,一种似鱼鳞形状,一种似乱网形状。在用笔时均应注意统一,都要有劲有力,更要自然生动,有疏密聚散,切忌杂乱。杂草画法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如果我们把它再现于画面上,必须有一个归纳、提炼、概括的过程,从而找出其形态规律去表现。中国画中的各种点法就是用来表现这些苔藓植物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以下介绍几种点法。1.小混点,2.大混点,3.横笔点,4.破笔点,5.梅花点,6.立笔点,7.介字点,8.个字点,9.人字点。无论哪种点法,都要根据苔的形状进行不同笔法点之。苔有正、侧之分,用笔就应有顿、揉、挫之分,用笔有快有慢,但都应有劲有力,达到墨气润厚,形状统一,切忌乱、浮。苔藓画法课后作业: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教学示范画中国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画,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如何运用的独特的形式语言表现中华文化的特质与价值,不断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绘画技艺,为教学实践奠定知识的中国画造型基础,以提升小学中国画教学的质量。通过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本课重点学习山水画临摹的方法,以提高学员的对山水画学习的兴趣,激发热爱中国画,以提升中国画教学中水平。众所周知,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虽晚熟于花鸟画、人物画,但因其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而鼎立世界艺术之林,当今中国画山水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具有画家多、面目多、宗派多的特点。中国古代书画家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运用与提炼,在笔墨技巧、线条运用、形象创造、章法布局处理、色彩配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即程式。因此,在山水画学习中要通过临摹的方式掌握规则和程式。五、山水画临摹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渠道。山水画山石丘壑的画法十分重要,古人总结了“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云头皴”、“米点皴”、“折带皴”等多种技法,多中锋用笔。临摹应从古代名家名作入手,也可以选择近现代画家作品临摹。古时有以师课徒,将老师的技法技艺口传手教。临名家作品或老师范本,可以选择历代经典的画家作品,主要是为了学习和了解,体验中国山水画表现的语言和笔墨技巧。(一)临摹基本路径
范宽,字中立,华原(陕西耀县)人。画史记载,他性情宽厚,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图画见闻志》中言曰“天圣中犹在”,天圣是宋仁宗的年号,说明范宽生活于北宋前期,距今已990余年。画史记载,范宽喜画山水,学画中感叹:“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图绘宝鉴》)“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临摹范本建议1:《雪景寒林图》范宽(北宋)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绢本设色193.5x160.3cm天津博物馆藏
郭熙(1023——约1085),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初为“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郭熙工画山水,无师承,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画艺大进,到晚年落笔益壮,能自放胸臆,炉火纯青。其画论有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临摹范本建议2:《早春图》郭熙(北宋)
宋郭熙早春图轴,
绢本设色158.3x10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材料准备对于该图的临摹,尽量采用与范本相近的材料,绢为首选,熟宣和半生熟宣纸亦可采用。毛笔根据个人习惯,宜选用中、小山水笔。如需完全还原原作本貌,亦可准备好赭石,在水墨部分临摹完成之后施以浅绛。2.心态要求该图结构严谨、笔精墨妙,从树石点景到整个构图章法都一丝不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喜迎中秋模板》课件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1课时 仰望天空
- 增值税及其会计处理教学课件
- 制作课件心得范文
- 土地招商协议书(2篇)
- 《市场机制原理》课件
- 《秘书长办》课件
- 2021年安徽省宿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2022年山西省临汾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测试(2)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冲刺自测题二卷含答案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工会支出科目与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对应表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默写(填空+答案)
- 新高考选科指导手册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
- 世界文化美学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 大学生就业21问-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2024年普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套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计算练习凑十法、破十法、借十法、平十法
- 创办精神病医院申请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