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优选第三讲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当前第2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3一、配第—克拉克定理威廉·配第(W.Petty)(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代表作《政治算术》(1690),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提出“劳动土地创造财富的父母说”。克拉克(ColinClark):《经济进步的条件》(194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重新分布,第一次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依次增加。当前第3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4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早期研究者:李嘉图、马克思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阶段论被用于早期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罗斯托(Rostow)是代表性人物罗斯托(1916—),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他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受到历史学派、制度学派以及熊彼特理论的影响,也有凯恩斯经济学的痕迹。代表作是《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1960)(TheStagesofEconomicGrowth----ANon-CommunistManifesto)。当前第4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5传统社会增长的五个阶段经济部门结构变化:主导产业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社会高消费阶段农业部门二元经济格局现代部门、传统部门现代化基于技术进步的主导产业社会福利化农业劳动力向工业与服务业转移,农业的革命性生产率变革是起飞的条件。图3-1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当前第5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6三、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理论库兹涅茨(SimonKuznets):1971年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三届)。长期致力于各国经济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并以此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的特点等问题;提出著名的“库兹涅茨周期”[四大周期理论:基钦周期(3-4年)、朱格拉周期(7-8年)、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与扩展》(1966)。现代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结构变化总趋势:工业化、城市化与需求结构变化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产值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需求与供给产业间要素结构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服务业特殊性及其解释当前第6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7TheKuznetsfactsShareoftotalemploymentShareoftotalconsumptionexpendituresAgriculturedeclinesdeclinesManufacturingstablestableServicesincreasesincreases当前第7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8库兹涅兹产业结构论是指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的学说,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在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联系。他通过对大量历史经济资料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而提出。库兹涅兹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服务部门”,根据10多个国家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大量统计数据,从时间系列分析和横断面分析中得出如下结论:当前第8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9(1)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相对比重都处在不断下降之中,并且农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的程度超过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的程度。农业部门的相对国民收入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因此,在大多数国家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趋势仍不会停止。(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则大体不变;从横断面分析看,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是各国的普遍现象;虽然劳动力相对比重因不同国家工业化水平而有差异,但综合起来看没有大的变化。(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都是上升的,而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略有上升;从时间系列的分析中看,服务部门的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在服务部门中,教育与科研及政府部门中的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上升最快。当前第9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0(1)导致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由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所引起的低收入弹性,即农产品为最终生活必需品,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并不随着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这样就使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使农产品在价格和获取附加价值上处于不利地位。农业实现的国民收入份额便趋于减少。

二是第一、二次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差异性。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比工业困难,农业投资受“报酬递减”的限制。而工业投资则因技术进步而“报酬递增”。

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降低都必然引起农业劳动力相对比重的下降。当前第10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1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清朝的宫廷,原为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清代名宴还包括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满汉全席上菜一般一百零八种,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分三天吃完。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当前第11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2(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在于A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工业的收入弹性处于有利地位。B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的增长亦在不断扩大工业市场,整个国民收入的支出结构的演变都导致了工业的高收入弹性,使工业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C随着工业技术进步,原有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排斥自身的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内行业的扩张和增加又吸收劳动力,两相抵消!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稳定。当前第12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3(3)服务部门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微升的原因是:“服务”这种商品比农产品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加之第三次产业中许多行业具有劳动力和资本容易进入,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使“服务”这一商品相对于工业品在价格上处于劣势(VCD对演唱会门票的替代效应),服务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难以上升。当前第13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4四、钱纳里等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钱纳里(H.Chenery):哈佛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发展型式:1950-1970》(与塞尔奎因合著)(1975)、《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1979)、《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与鲁宾逊、塞尔奎因合著)(1986)等。“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致性:“标准产业模式”工业化均衡增长解释结构转换的三种假说:需求说、贸易说、技术说中间需求(生产的“迂回性”)对结构变化的作用劳动力转移特征:主要发生在农业与服务业之间产业结构变化的三阶段动态发展模型:初级产品生产阶段、(1970年400美元)工业化阶段、(4000美元)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变化模式的多样性当前第14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986年,H·钱纳里等人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借助多国模型,按照人均GDP的变化将经济增长过程划分为

六个时期和三个阶段,并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动的一般特征作

了全面归纳和分析。

15当前第15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6利用多国模型,钱纳里等人将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的一般特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食品需求的份额显著下降。而由于投资和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生产品、机械和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份额上升;

第二,部门之间相互购买的增加和制成品对初级产品的替代结合起来,导致了制成品的中间需求迅速增长。

第三,通过进口替代和制成品的出口扩张,国家经济的比较优势逐步向制成品生产转移,从而改变了单一的专门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格局。

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的程度一般可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

当前第16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7A人均280美元至人均2100美元这一阶段中,制造业站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上升到36%,初级产品份额的下降(由38%降至9%),则为社会基础设施份额和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所弥补,而服务业的份额几乎不变;B一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0美元,那么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高于初级产品生产的贡献,并基本呈持续上升态势,直到第四个时期才转而下降;C从第三个时期开始,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超过劳动力,并且在整个工业化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基本维持着上升态势。当前第17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8五、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ization)理论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是当代美国重要的学者与思想家。他在战后西方的社会学、未来学与发达资本主义研究诸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代表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1973)。贝尔的著名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批判吸收了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概念。在承传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历史研究的某些基本概念的同时,贝尔却认为“具体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已突破马克思关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依次更迭的“理论图式”;而科技发展和“中间阶级”(意指介于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专家和白领)的壮大,将引导所有工业化国家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当前第18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19

特性社会博弈主体主导活动人力的使用社会单元生活水准指标结构技术人均收入(美元)前工业化社会人与自然农业、矿业体力大家庭温饱重复、传统、权威简单手工工具50-200工业化社会人与人造自然物质产品生产依附机器个人物质产品数量官僚、等级机器早期工业化:200-600工业化:600-1500发达工业化:1500-4000后工业化社会人与人服务艺术、创造、智力社区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娱乐)相互依赖、全球化信息4000-20000*贝尔三种社会的比较

*注: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的人均GDP的起点为4000美元;H.钱纳里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文版第95页)中认为发达阶段的起点也是4000美元。这样,服务业第三个发展阶段的起点约在5000美元左右。当前第19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五\8点20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一书。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区分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当今的社会形态。贝尔在书中写到,人类历史经过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会进入以理论知识为中轴的后工业社会。在后工业时代,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同时也伴随着技术阶层崛起,典型特征如白领人数超越蓝领人数,知识与技术成为创新与决策的重要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