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中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所说“诚”就是现代所说的“真”,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先提出“真”字的是道家。B.言行一致包含深、浅两个层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现了学说理论和社会实践一致。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者相互作用,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D.今天在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学术语境下,“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亮明观点,根据《易传》原文“修辞立其诚”来说明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B.文章在阐释和论证“立其诚”的含义时,是以总分的结构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展开的。C.在论证追求真理时如何处理客观性与主观性中,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D.文章通过论述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得出了“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的结论。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虽不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B.《心术上》提出的“静因之道”与列宁所说的“观察的客观性”都是在强调认识的客观性。C.“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中的“曲学阿世”违反了“立其诚”的原则。D.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讲求说真话,讲实话,体现了“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答案】1.C2.A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B.“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中“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C.“因果论证”错,原文此处没有使用因果论证的手法。D.“通过论述……,得出……结论”表述错误。原文“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可知,没有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论断,只是说唯心主义比较流行;结论也是作者认为的,并非基于什么得出的结论。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条件关系混淆,选项“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中“只要……就……”表述的是一个充分条件,而由原文“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可知“必须……才……”表述的是一个必要条件,即“文学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只是“能够感动人心”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选项不成立。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比如,当前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致富能力,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绝难做到的。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材料二: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客观精准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些都充分表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等等。这些都让本该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调查研究是“家常便饭”,是高效率、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的“金钥匙”,甚至可以说调查研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乎工作的成败,在此过程中,组工干部必须把握好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调查研究要突出针对性。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准确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为推进落实工作打好基础、谋划路径。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调查时要真要实、要活要暖,要“听见”还要“看见”,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时要紧密贴合调查结果,要把调查的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不能藏着掖着。调查研究要突出严谨性。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就是真实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实情。(摘编自李金见《调查研究要讲究“三个性”》)材料三:究竟什么是调查研究?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深入基层亲自做社会调查,撰写了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查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当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认真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均衡发展问题、创新创业问题、精准扶贫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治理问题等。很多问题前无古人,旁无借鉴,这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和广阔的实践平台……但是,有时候通信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却难了。做好当前的调查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摘自廉思《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而调查研究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B.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C.有些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属于凭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没有理论依据的支撑。D.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调查研究上下功夫。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在充分调查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C.只要能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干部们就可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D.三则材料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6.鹰城中学组织师生进行“高二年级线上教学”调研活动,请结合三则材料对他们的调研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答案】4.C5.B6.①师生要明确调研目的和意义,开展调研是为了查缺补漏,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质量;
②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和广泛性,调研对象要涉及和覆盖高二年级各个班级,如实反映整体情况;
③调查研究要有实效性,要如实记录师生、家长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阶段的意见、建议或感受;
④调查研究要有严谨性,对于搜集征集的问题和建议应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并形成符合线上教学实际的调查报告;
⑤要善于联系实际,借助各种有效手段开展调研,如线上可借助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科技手段,线下可采取家访、问卷、开会等方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C.“没有理论依据的支撑”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三第一段“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等”中只是说这些调查研究的样本过少或者过于特殊,可能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但不能得出是否有理论依据的支撑。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A.“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果关系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C.“只要……就”太绝对。材料一“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甚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可知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只是“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一种,“只要……就”太绝对,也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关系。D.“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说法错误。材料一没有谈到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材料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准确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为推进落实工作打好基础、谋划路径”可知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开展本次的“高二年级线上教学”调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查缺补漏,精益求精,是提高教学质量;②根据材料二“调查研究要突出针对性”可知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同时“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等”为避免出现此情况,调查研究还要突出广泛性,调研对象要涉及和覆盖高二年级各个班级,如实反映整体情况;③根据材料二“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调查时要真要实、要活要暖,要“听见”还要“看见”,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时要紧密贴合调查结果,要把调查的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不能藏着掖着”可知调查研究要有实效性,联系本次的“高二年级线上教学”调研活动就要求要如实记录师生、家长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阶段的意见、建议或感受;④根据材料二“调查研究要突出严谨性”可知调查研究要有严谨性,联系本次的“高二年级线上教学”调研活动具体可要求调研人员对于搜集征集的问题和建议应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并形成符合线上教学实际的调查报告;⑤根据材料三“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查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当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认真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可知要善于联系实际,本次的“高二年级线上教学”调研活动可借助各种有效手段开展调研,如线上可借助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科技手段,线下可采取家访、问卷、开会等方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荷花淀(节选)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几个女人有点儿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从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角度叙事,过滤了战争的残酷,展现了荷花淀地区的风情美、人性美,乡土气息浓郁。B.小说描写水生嫂编着芦席,周围是一大片“洁白的芦苇”,淀里是“银白世界”,这些色彩和“干净”的院子搭配得特别和谐。C.小说语言凝练生动,一个“藕断丝连”用得颇为贴切,极富荷花淀风味,写尽女子情态,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女人们对丈夫的依恋。D.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实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如水生夫妇是实写,水生父亲、小华和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是详写,其他人是略写。8.作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水生嫂的形象,展现情感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荷花淀》中的环境描写如诗如画,试分析选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答案】7.D8.①动作描写。如听到丈夫要去部队,“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然后“吮了一下”。可见她震惊、担忧却不想让丈夫发现的复杂内心。
②细节描写。如“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成功塑造水生嫂这一勤劳善良、坚强勇敢又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
③语言描写。如“你总是很积极的”,表现了水生嫂既为丈夫的积极踊跃抗日而自豪,又有一丝对他只顾大家而忘小家的不满、嗔怪。
④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如“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表现了女人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⑤环境烘托。开头段水生嫂在美好宁静的环境中编着席等着丈夫回家,烘托她此时内心安宁、美好的形象。9.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织席等待丈夫的故事,为夫妻话别的情节提供场景。
②渲染和营造氛围。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荷香等,展示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③衬托人物形象。月光之美、荷花之美、芦苇之美也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美丽、纯朴善良、纯洁美好的女性形象。
④烘托小说主题。荷花淀诗意朦胧的环境,宁静祥和的美好生活氛围反衬出战争的残酷,烘托出“水生嫂们”对自己的家园的热爱,对和平的劳动生活的珍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水生父亲、小华和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错,根据原文“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可知,水生父亲及儿子也是实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水生嫂听到丈夫要去打仗后内心的震动,表现了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心和担忧。小说对人物描写,并不是虚泛的,而是能落到实处、落到细节,如写水生嫂“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成功塑造水生嫂这一勤劳善良、坚强勇敢又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怎么了,你?”“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等语言描写,写出了水生嫂内心对丈夫的关心、埋怨,又不想拖后腿的矛盾心理。原文如“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将雪白的苇席比作雪地、云彩,运用了比喻,或者写苇眉子“跳跃”,运用拟人,充分表现荷花淀的美丽,和女人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是一段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水生嫂在还没有打仗时生活的安适和内心的安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本文开头两段主要是描写水生女人编席子,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劳动场面。开头前三句,作者就点出了劳动的时间、空间和对象,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这两段重点描写了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飘香的荷花,这是对荷花淀平静优美的环境描写,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引出水生嫂织席等待丈夫的故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像诗的语言一样简练,动听,优美,它不仅写了环境,还以景衬人,凸显了水生嫂的美好、勤快、利落。暗示小说主题:如此祥和的生活氛围可能会遭到日寇的破坏,从而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节选墨子《兼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C.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D.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乱者何独不然”与“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B.“具此而已矣”与“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具”字含义相同。C.“恶施不孝”与“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恶”字含义不同。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说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这样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没法去治理。B.作者分别从臣子不孝、君父不慈、盗贼窃室、大夫乱家、诸侯攻国诸多方面,来指出天下动乱的起因就在于人人只知“自爱”而“不相爱”。C.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反问,来说明如果能做到“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那么天下就能安定太平。D.文章中心明确,通篇都是围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这一中心观点展开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答案】10.B11.D12.D13.(l)抢劫者只爱自身,而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以利自身。(2)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比如医生给人治病那样,必须知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一样。“然”,那样,指代的是“医之攻人”,应在“然”后面断开,排除AC;“自起”和“所”构成“所”字结构,“焉”修饰“能攻之”,应在“焉”前面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这样/燃烧”;句意: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B.正确。均为“全,都”;句意:全是这些了/很多荒废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了。C.正确。“何,怎么/厌恶”;句意: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众人常常厌恶这些。D.“含义相同”错误。“亲爱/吝啬,舍不得”;句意:所以天下能相爱,天下就治/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通篇都是围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这一中心观点展开的”错误。中心论点应是“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身”,自身;第二个“贼”,伤害。(2)第一个“恶”,怎么;“劝”,鼓励。参考译文:圣人以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必须知道动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它。如果不知道动乱从何产生,就不能治理它。比如医生给人治病,必须知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一样。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乱从何起,才能治理好,不知道乱从何起,就不能治理好。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曾经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子自爱而不爱父,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弟自爱而不爱兄,所以损害兄而自得利益。臣自爱而不爱君,所以损害君而自得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乱!反之,父对子不慈,兄对弟不慈,君对臣不慈,这也就是所谓天下之乱了:父自爱而不爱子,所以损害了子而自得利益。兄自爱而不爱弟,所以损害了弟而自得利益。君自爱而不爱臣,所以损害了臣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因为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利。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人都能相爱,爱他人如爱自己,还有不孝的吗?把父兄和君看作和自己一样,何以施行不孝?还会有不慈?把子弟和臣看作和自己一样,何以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谁还去偷?把别人身上的东西看作和自己身上东西一样,谁还去抢?所以偷抢的盗贼没有了,还会有大夫相乱其家,相攻其国的事吗?把别人的家看做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去扰乱?把别国看作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去攻打?所以象大夫相乱其家,诸侯相攻其国的事都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扰乱,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忠孝仁慈,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所以圣人从事治理天下,怎么可以不禁人民之间相互憎恨,而劝导人民之间相爱呢?所以天下能相爱,天下就治。要是互相憎恨,天下就乱。因此墨子说:“不可以不劝人民相爱。”也就是这个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云”“青枫浦”是常见意象,白云飘忽是说游子行踪不定,“青枫浦”则常用作离别的景物、处所,从而引出了离愁别恨。B.“谁家”“何处”两问句,正说明此情不止一家一处,如此发问让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C.“可怜”“应照”二句赋予月光以灵性,描绘出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月以悲悯的柔光追随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D.诗歌节选部分以月为主体,融诗情、画意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15.“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语言精妙,请结合节选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拟人。作者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如“裴回”二字非常传神,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一直陪伴着她,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
②用典。诗人借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寄托相思之情。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不能传音讯,又该平添多少愁苦。
③巧用动词。多情的月要与思妇为伴,把清辉洒在“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上,这里用“卷”和“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
④互文。“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诗人以此说明此情不止一家一处,更加突出了思念情感的深度与广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描绘出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月以悲悯的柔光追随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错误,“可怜楼上月装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这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①“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不肯离开。诗人写出了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月亮一直陪伴着她,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裴回”二字非常传神。②“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人运用了典故。借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寄托相思之情。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不能传音讯,平添了主人公的多少愁苦,典故的运用更加含蓄地表达了愁苦之情。③“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巧用“照”“卷”和“拂”等动词。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多情的月要与思妇为伴,把清辉洒在“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上,“卷”和“拂”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诗人用互文的手法说明此情不止一家一处,更加突出了思念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提到君子与小人的义利观存在一定区别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了“饮者”的社会地位。【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古来圣贤皆寂寞⑥.惟有饮者留其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庶、壹、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论语》有载:“不时不食。”这里的“时”可以理解为“节气”,到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都要讲究“章法”,不能乱了“招式”。比如,立春吃萝卜,叫“咬春”;而立秋讲究吃西瓜,谓之“啃秋”;立秋过后的中秋,则讲究月饼、螃蟹、莲藕通吃……西安鼓楼以北,是一条闻名遐迩的美食街。街道两旁食肆林立,四方游客__________①___________。“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立秋之后,陕西人也开始了秋冬季的食品进补,其中最具特色的当然是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羊肉泡馍了,羊肉泡馍古称为“羊羹”。从鼓楼走下来,各类牛羊肉美食令人_______②___________,腹中饥饿的我走进一家羊肉泡馍馆,咥一碗汤浓肉烂、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吃一瓣酸辣爽口的糖蒜,精神陡然为之一振。如今,仅从羊肉泡馍在全国各地被人“宠爱”的程度,我们约略可以看出,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演变,三秦父老把“羊羹”制作成了_________③________的秋令美食。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络绎不绝②垂诞欲滴③誉满天下18.①比喻;②作者把“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比喻为文章的“章法”和武功的“招式”,将抽象的“不时不食”的道理变换成大家所熟悉的事物,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使道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古称“羊羹”的羊肉泡馍是陕西人立秋之后最具特色的进补食品。【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本处是说四方游客纷纷来到美食街,可用“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②本处事说各类牛羊肉美食令人忍不住都要留下口水,可用“垂涎欲滴”。“垂涎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③本处是说羊肉泡馍在全国各地被人“宠爱”,所以三秦父老把“羊羹”制作成了全天下人都知道的秋令美食,可用“誉满天下”。“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喻体为“章法”“招式”。本处是在解释《论语》中记载的“不时不食”的道理,而道理是抽象的,是陌生的,不易理解的。而文章的“章法”、武功的“招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具体的,所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不时不食”的道理变换成大家所熟悉的事物,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使道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短句变长句,首先是弄清句子几个短句的内容,然后确定主干,接下来将其他句子作为修饰成分加到主干句中。整个句群是在围绕立秋之后,陕西人也开始了秋冬季的食品进补来说的,而陕西人立秋之后最具特色的进补食品就是羊肉泡馍。所以长句的句子主干为“羊肉泡馍是陕西人立秋之后最具特色的进补食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当然是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羊肉泡馍了”“羊肉泡馍古称为‘羊羹’”都是在围绕“肴肉泡馍”来说的,可以变成“羊肉泡馍”的定语加入到主干句中,即“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古称‘羊羹’的羊肉泡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选文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请据此特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答案】20.①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
②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
③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21.①运用限定词、限定成分,如“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明确比较的对象,“暂时”,说明情况的临时性,这些词语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
②运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上下句紧密衔接,体现了表达的严密性。(或:结构上,“总有一天”与“暂时”相照应,体现了表达的严密性。)【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说到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而第二个阶段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也就是由主观精神再回到客观物质世界中去,可填“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②本处和后文“失败了就是错误的”是相对的,所以应是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可填“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③前文说到认识的阶段,第二阶段强调的是将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并且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但是根据后文“而是”可知,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认识不正确,可填“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中“先进势力这一方”“反动势力那一方”这是限定在“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明确比较的对象;并且限定词“暂时”说明这种情况是短暂的,不长久的,具有临时性。所以运用限定词、限定成分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因为……,所以……,但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贷款委托代理合同(2篇)
- 巴西课件 湘教版
- 人教版南辕北辙课件
- 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老舍《茶馆》课件
- 外科护理课件
- 基层教育 课件
- 西京学院《中华才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外国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外电影史》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国歌法》、《国旗法》主题班会
- 疼痛评估:准确评估病人疼痛的方法
- 桥式起重机安全操作培训
-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 幼儿园好习惯好性格养成绘本:排队喽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抗高血压药物-课件
- 英语四级单词4500
- 神经病学课件:癫痫
- 县人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纪要五篇
- 酒店预订确认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