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里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王维初读诗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huáng///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幽深的竹林。深林:这里指“幽篁”。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注释理解诗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诗意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描绘画面领悟诗情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一棵棵修长的竹子或直立、或歪斜,彼此之间枝叶相交,在夜风中轻轻颤抖,窸窸窣窣。独坐、弹琴复长啸——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手中拨弄琴弦,兴尽之时,仰天长啸。明月——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温柔的洒在竹林中,透过竹林的缝隙一束束月光洒在地上,洒在诗人的身上。画面领悟诗情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琴声,诗人的歌唱声。因为诗人告诉我们,他坐在竹林中弹琴且长啸;虫鸣声。如此美丽的景色,定不止诗人为之着迷,说不定小生物们也在美景中欢唱呢!风吹动竹子的萧萧声。流水潺潺声。作者的辋川别业以湖为中心,水要有源头,可能在深林之中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声音领悟诗情景是清幽之景,有景有声还有人,诗人在此独坐、弹琴、长啸,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气质?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说一说。感受形象领悟诗情景是清幽之景,人是________之人!人是孤独之人人是高雅之人人是潇洒之人人是悠闲之人人是抑郁之人形象领悟诗情景是清幽之景背景资料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诗画成就都很高。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701-761)背景资料王维十五岁只身闯长安,二十岁出头一举夺魁中状元在中央为官。结识綦勿潜、张九龄、孟浩然等知己。但为官不足半年,因在岐王府中观看黄狮子舞而被贬。此后由于朝政及个人原因,多次辞官。因“黄狮子舞”贬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世俗的社会全然与诗人不合,诗人有没有因此而深陷忧郁无法自拔呢?领悟诗情诗人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渲染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所以,诗人引以为知心的“朋友”。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为一体。此时哪还有“深林人不知”的抑郁,只剩月我两忘的安闲与淡泊!诗歌小结作者写了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以人在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又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降临使人感觉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树的缝隙间洒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轻轻流淌;竹林喧响洗衣服的姑娘结队回家,莲叶轻轻摇动,是渔舟在莲叶下划行。春日的花草任由它消歇,秋日山中的王孙自可久留。诗意拓展阅读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赏析拓展阅读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间)山村(地点)美景和淳朴的民风,表现诗人寄情山水和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初读诗歌玉笛:笛子的美称。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园:故乡,家乡。注释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理解诗意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诗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理解诗意怎样理解诗歌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说说诗人听到笛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领悟诗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背景资料(701—762)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春夜洛城闻笛》背景资料怎样理解诗歌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诗人因闻笛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变客体为主体,以主观写客观。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散”是均匀、遍布之意。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同时写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之心切。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说说诗人听到笛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思乡的情怀。《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诗人听到这首《折杨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诗歌小结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岑参逢入京使初读诗歌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凭:请求,烦劳。传语:捎口信。注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理解诗意离开长安好久了,回头望去,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涔涔的泪水还没有干。骑着马在路途中与返京使者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您帮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诗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理解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一、二句中“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中“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合作探究领悟诗情背景资料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岑参(约715—770年)背景资料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逢入京使》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无可寄托,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这两句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马上相逢”写出了彼此行色匆匆,因“无纸笔”,所以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这两句诗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这两句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诗歌小结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晚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韩愈初读诗歌晚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无才思: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惟解:只知道。注释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诗意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竞相争芳斗艳,尽情展现生命的本色。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诗意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诗意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人们历来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合作探究领悟诗情背景资料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768—824)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诗人用了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表现晚春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一个“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花草树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有了个性,成了精灵,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情趣。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天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借此表达了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对这句诗的理解。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对这句诗的理解。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选择了“百般红紫”和“杨花榆荚”两个群体意象,前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后者朴实无华、随风飞舞,共同表现出“晚春”之美,并营造出广阔的审美空间。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注释:①幽篁:幽深的竹林。②啸:(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③深林:这里指“幽篁”。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又长啸。幽篁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其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译文: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抑郁之情,所以长啸一声。后两句进一步渲染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月光给幽暗的竹林镀上了一层银色,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入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这首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琴长啸),相映成趣。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1.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答案: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注释:

①玉笛:笛子的美称。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③故园:故乡,家乡。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译文:

已经是深夜了,诗人难以入睡,忽然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受的极度夸张。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针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蓄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这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其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作者写闻笛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最感人的地方。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答案:“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②凭:请求,烦劳。③传语:捎口信。注释:

回头东望故园,路途遥远,两袖被沾湿,热泪依然流淌。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译文:

天宝八年(749),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赴安西之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路途遥远。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念亲人的深情。“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马上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家里捎个平安的口信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而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1.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夸张。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答案: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①不久归:即将归去。②杨花:指柳絮。③榆荚:指榆钱。④才思:才气、才华。注释: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就连那没有才气的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译文: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大胆想象,思之无穷,品之不尽。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1.“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答案:柳絮团团,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R版)第3单元1.文学常识填空。(1)王维,字______,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他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春夜洛城闻笛》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3)《逢入京使》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入京使”指__________________。(4)韩愈,字______,唐代文学家、________、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摩诘山水田园苏轼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岑参唐回京城长安的使者退之教育家2.默写。(1)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夜洛城闻笛》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3)《逢入京使》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晚春》中,写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隐者孤独寂寞生活的诗,充满了凄清无奈之情。B.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四句诗的遣词造句都是平淡无奇的。C.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