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自主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_第1页
2023年高考化学自主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_第2页
2023年高考化学自主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_第3页
2023年高考化学自主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_第4页
2023年高考化学自主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古代文献记载:“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慈石,色轻紫,石上

皴涩,可吸连针铁。”“慈石”的主要成分是()

A.CaCOsB.SiCh

C.Fe3O4D.FezCh

答案C

解析由“慈石,色轻紫,可吸连针铁”可知慈石具有磁性,则其主要成分为

Fes04o

2.(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解析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说明金的

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

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而CaO

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C.石

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0=Ag2S、Fe+S=^=

FeS、2CU+S0=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

2cH3coOH=(CH3coO)2Ca+H2O+CO2t,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

无关,D不合题意。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的纸主要成分

为纤维素

B.《新修本草》中有关于“青矶”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

如于留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物质是Fe3O4

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

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D.《天工开物》记载:“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这里

的瓦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答案C

解析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丝质品主要

成分是蛋白质,因此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故A错误;B.四氧化三铁为

黑色固体,不是赤色,这里的赤色物质是Fe2O3,故B错误;C.液态的金属汞,

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其常温下

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C

正确;D.造瓦的原料为黏土,瓦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故D错误。

4.(2022.海南卷)《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

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A.洗涤B.粉碎

C.萃取D.蒸发

答案C

解析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

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

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

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

法是萃取。

5.《博物新编》有关于磺强水制法的记载:“以铅作一密炉,炉底贮以清水,焚

硝磺于炉中,使硝磺之气重坠入水,然后将水再行蒸炼,一如蒸酒甑油之法,务

使水汽尽行升散,则所存者是磺强水矣。”(提示:“硝”指KNO3,“磺”指硫黄)

下列有关磺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焚硝磺”时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B.磺强水是一种易挥发的强电解质

C.0.01molf1的磺强水溶液的pH=2

D.磺强水溶液中不存在分子

答案A

解析A.依题意,KN03分解生成NO2、O2,S与02反应生成SO2,NO2+SO2=NO

+S03,SO3+H2O=H2so4,“焚硝磺”时,N和S的价态均发生了变化,A项

正确;B.硫酸的沸点较高,属于难挥发的强电解质,B项错误;C.硫酸为二元强

酸,0.01molLT的磺强水溶液中,pH<2,C项错误;D.磺强水溶液中存在水分

子,D项错误。

6.(2022.湖南卷)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0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02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解析“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

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

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

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

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7.唐代《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期,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

其中红色来自赭石颜料[主要成分是Fe2O3]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职贡图》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

B.赭石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赭石颜料耐酸碱

D.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高于Fe2()3

答案C

解析A.保存《职贡图》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才能延长贮存期,选项A正确;

B.赭石颜料[主要成分是FezCh]较稳定,不易被空气氧化,选项B正确;C.赭石颜

料[主要成分是Fe2O3]能与强酸反应,选项C错误;D.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72.4%

高于Fe2O3(70%)的,选项D正确。

8.《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

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薪柴之灰”与铁态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萃取、分液

C.“取碱”得到的是一种碱溶液

D.“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薪柴之灰”呈碱性,铁盐呈酸性,二者反应生成氨气,减小肥效,二

者不能共用,故A错误;B.从草木灰中分离出碳酸钾的方法为过滤,不是萃取,

故B错误;C.所得碱为碳酸钾,属于盐;故C错误;D.碳酸钾水解呈碱性,有利

于油脂的水解,所以“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故D正确。

9.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

指()

A.CUSO4-5H2OB.FeSO4-7H2O

C.ZnSO4-7H2OD.KA1(SO4)2-12H2O

答案A

解析在选项给出的四种物质中只有CUSO4-5H2O,FeSO4-7H2O晶体有色,而

ZnSO4-7H2O和KA1(SO4)2-12H2O均为无色晶体,CuSO4-5H2O加热分解生成CuSO4

和H2O,CuSCU呈白色;而FeSO#7H2O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FezCh呈红棕

色,所以符合题意的物质是CUSO#5H2。。

10.《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

涉及的主要反应为:S+2KNO.3+3C^£K2S+3CO2t+N2t。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A.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

B.硫磺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

答案B

解析A.KNCh是硝酸盐,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故A正确;B.硫元素化合价

由0降低为一2,硫磺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故B错误;C.黑火药爆炸释放能量,

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利用火药爆炸释放的能量,

所以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故D正确。

11.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是中华文明瑰宝,五代时期炼丹著作《日华子点庚法》记载

的“炼制输(tdu)金”方法:“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有

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煨二日夜足。

冷取出……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

分为ZnC0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输金和黄金属于同素异形体

B.“水飞过石”属于萃取操作

C.ZnCO3加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ZnC03属于弱电解质

D.上述“炼制输金”过程中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输金(铜锌合金)和黄金(单质金)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水

飞过石”涉及溶解操作,不涉及萃取,故B错误;C.ZnCCh为沉淀,加入水中少

部分溶解,溶解部分完全电离,ZnC03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D.ZnC03分解

为氧化锌和二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锌和氧化铜,故D正确。

12.(2022•河北卷)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SiO和MgO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答案A

解析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

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正确;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不是SiO2和MgO,

B错误;C.陶瓷烧制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错误;D.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

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错误。

13.(2022.广东六校联考)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

性科学巨著,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以下对书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原文解释

“凡金箔粘物,他日敝弃之时,刮削火化,其

A火化指的是金被加热氧化

金仍藏灰内”

“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

B煎炼指的是蒸储

扫起煎炼”

“凡冶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o先铸铁成砧,

C文中熟铁指的是纯铁

以为受锤之地”

“凡红铜升黄而后熔化造器,用砒升者为白铜红铜升黄是指铜变“铜合

D

器”金”

答案D

解析“金仍藏灰内”说明火化时金未被氧化,A项错误;煎炼指的是蒸发,B

项错误;熟铁指的是含碳量在0.02%以下的铁合金,C项错误;红铜升黄是指红

铜中加入锌冶炼成黄铜,铜变“铜合金”,D项正确。

14.《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青铜剑的出现早于铁剑

B.“帝采首山之铜铸剑”包含氧化还原反应

C.越王勾践的青铜剑千年不朽的原因是与02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D.流传千古的剑鲜少铁剑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品易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C

解析A.青铜器时代早于铁器时代,故青铜剑的出现早于铁剑,选项A正确;

B.“帝采首山之铜铸剑”包含铜矿中的化合态铜转化为铜单质,涉及氧化还原反

应,选项B正确;C.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

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选项C错误;D.

流传千古的剑鲜少铁剑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品易发生吸氧腐蚀产生铁锈而腐蚀,选

项D正确。

15.“乌铜走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工艺将部分氧化的银丝镶嵌于铜

器表面,艺人用手边捂边揉搓铜器,铜表面逐渐变黑,银丝变得银光闪闪。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B.通过揉搓可提供电解质溶液

C.银丝可长时间保持光亮

D.用铝丝代替银丝,铜也会变黑

答案D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A项正确;B.通过揉

搓,手上的汗水可提供电解质溶液,B项正确;C.银丝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转

化为单质银,单质银活动性较弱,可长时间保持光亮,C项正确;D.铜的活动性

比铝弱,氧化铝不能被铜还原为单质铝,因此铜不会变黑,D项错误。

16.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充分体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已成为

我国的旅游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含铜、锡、铅等元素

B.青铜的机械性能优良,硬度和熔点均高于纯铜

C.铜器皿表面的铜绿可用明矶溶液清洗

D.“曾青(CuSCU)得铁则化为铜”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该合金中含铜、锡、铅等元素,故A正确;

B.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的熔点低,则青铜熔点低于纯铜,故B错误;C.铜器皿

表面的铜绿为Cu2(0H)2co3,能溶于酸性溶液,而明矶溶液因AW的水解显酸性,

则可用明矶溶液清洗铜器皿表面的铜绿,故C正确;D.“曾青(CuSCU)得铁则化

为铜”的过程发生的反应为Fe+CuS04-FeSCU+Cu,此反应为置换反应,故D

正确。

17.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出土文物叙述

A绝美的黄金面具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金

B高大的青铜神像青铜比纯铜熔点高、硬度大

C精美的陶器陶器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D古蜀国的丝绸遗痕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金性质稳定,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金,A正确;B.青铜是合金,合金

的熔点比纯金属低,B错误;C.陶器由黏土烧结制备而成,C正确;D.丝绸的主

要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1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徐光启手记》中

载有强水的制备方法:“绿矶(FeSO4-7H2O)五斤,硝(KN03)五斤。将研炒去,(质

量)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开坛则药化为水,

而锅亦坏矣。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NaCl)则化……”。下

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炒”矶时绿矶失去全部结晶水

B.强水中加盐后形成王水能溶解金

C.硝的焰色试验中火焰呈紫色

D.制备强水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A.lmolFeSO4-7H2O的质量为278g,失去全部结晶水,质量减少7moiX18

g/mol=126g,景=0.45W:,所以“炒”矶时绿矶没有失去全部结晶水,A项

错误;B.强水是指硝酸,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