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了立体性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指出了本节教学的价值,给教学留出了灵活的空间。新教材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有了较大的调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编排方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识压缩为两章内容。这就要求教学中使学生夯实基础,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彻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的现象,以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②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②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③培养学生的互动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环境污染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前面,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典型的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中的硅和氯,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还是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处,而且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评测练习A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①用燃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②提高热能利用率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为SO3④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⑤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后使用A.全部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③④3.下列方式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①沥青路上晒粮食②SO2熏白粉条③食盐中放入KIO3④浸泡过石灰水的鸡蛋防变质A.①B.①②C.②D.全部4.区分SO2和CO2最好的选用的试剂是()。A.品红溶液B.澄清石灰水C.石蕊试液D.BaCl2溶液5.将SO2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和还原剂是()。A.2e-,H2SO4B.4e-,SO2C.2e-,Br2D.2e-,SO26.为了依次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④灼热铜网⑤生石灰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7.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H2O2<Fe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2++I2===2Fe3++2I-
B.2Fe3++SO2+2H2O===2Fe2++SO2-4+4H+
C.SO2+I2+2H2O===H2SO4+2HI
D.H2O2+SO2===H2SO48.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亚硫酸与稀硫酸反应9.二氧化硫通入已使酚酞显红色的某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A.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D.二氧化硫的氧化性10.除去二氧化硫中少量的三氧化硫,并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硫,只能将混合气体通过()。A.水B.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C.NaHCO3饱和溶液D.98.3%的浓硫酸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43分)11.(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SO2的含量,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有关“固硫”(燃烧时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SO2,先用石灰浆液吸收SO2,然后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产物继续氧化成石膏。写出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把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将溶液加热后,现象为_____________。(2)把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如果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13.在通常状况下,A为固态单质。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A、B、C、D、E化学式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B→C______________;②E→C______________;③C→D______________。14.按下列方法制得气体A、B、C.①Na2SO3与浓H2SO4反应产生气体A;②MnO2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气体B;③FeS与稀HCl反应产生气体C。试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的三种气体中具有漂白性,在空气中燃烧;(2)把气体B通入A的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______________是还原剂;(3)把气体A通入FeCl3溶液中,反应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把气体C通入到溴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___是氧化剂.15.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有含有H2、CO2、HBr、SO2、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稀氯水中得到的无色透明溶液。将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用稀盐酸化的BaCl2溶液,也生成白色沉淀。(1)原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2)对可能含有的成分,请你设计一套简单合理的实验方案,检验其有无,并具体说明在此方案中气体通过各试剂的作用。(用文字表示所用试剂先后顺序,用→表示气体流向)______________,各试剂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卷1.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的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稀硝酸,另一支试管加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氯化钡有两性B.两支试管的沉淀均是亚硫酸钡C.SO2有还原性和酸酐的性质D.升高pH使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3.已知硫粉与亚硫酸钠溶液共热可制得硫代硫酸钠。现以硫化亚铁为原料,按图1制取硫代硫酸钠。图中A、B、C和D是硫的单质或硫的化合物,其他不含硫的产物已被略去,各步反应可添加必要的试剂。
试填充下列空白:
⑴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⑶物质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4.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以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SO2。
方案甲:无色气体→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现象:
褪色
浑浊
方案乙:无色气体→橙红色溴水→澄清石灰水
现象:
褪色
浑浊
方案丙:无色气体→足量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现象:
颜色变浅
浑浊
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评记录化学组杨俊彦老师:
一、
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张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二、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三、教学建议
1、由于本节课活动比较多,但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2.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有待加强。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化学组左近玲老师:1、导课新颖,通过视频导课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影子。
2、内容充实,课堂正好完成
3、班级氛围好,学生配合默契
4、三维目标落实到位,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5、大胆地地教材内容作了调整,知识联系广
6、内容很多联系了生活,将化学生活化,与时俱进化学组李陟老师1、从教学设计思路上来讲,整堂课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始终灌穿了新课程的理念。问题的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二氧化硫性质的设计上,这堂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直接观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读图的能力。2、从教学过程来讲,引课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引入,学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应用非常的广泛。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3、这堂课中有比较多的实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赖于课本,而是把课本上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经过自己的思考再加以改进,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分析“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用意有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感性认识积累材料。本单元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学生可形成对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总体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实现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通过本节的知识,向上可以和硫的知识联系,向下可以和硫酸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形成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和整章知识的系统化,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课题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①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②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③培养学生的互动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重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媒介】多媒体,实验用品及仪器【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氧化性:3.还原性:4.漂白性:不稳定,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三、二氧化硫的用途【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开始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那么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研究一下。【板书】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引路】要想学习二氧化硫,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的二氧化硫,并任意指定两名同学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沸点:-100C)【引导】(1)为什么只让两名同学闻气味?(2)那么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如何?怎样通过实验说明?【板书】易溶于水,1:40。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索回答: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每个同学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二氧化硫的色、态,两名同学闻气味,并概括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回答:SO2有毒。实验:将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提醒他们注意操作,观察现象)回答:现象:试管内上升一段水柱。结论:说明易溶于水。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
1.让学生对二氧化硫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学会观察方法。2.让学生注意有毒气体的闻法。3.学会总结知识。4.学习中要多动脑,勤思考。5.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引导】从哪里入手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怎么分析?怎样用实验证明?【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问】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吗?怎样证明?2.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试判断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氧化还原性?【评价】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予正确评价,并重复正确结论。【板书】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提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有哪些?(1)二氧化硫跟水的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
H2SO3=H2O+SO2【提问】观察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何特点?【评价】总结得非常好。正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逆反应: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强调】注意条件:在同一条件下。【提问】怎样表示可逆反应呢?【讲解】可逆反应表示在SO2水溶液中SO2不可能完全和水反应都生成H2SO3即是部分反应,SO2和H2SO3是共存的。【思考】(1)CO2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吗?(2)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板书】(2)二氧化硫和碱的反应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思考】向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硫有何现象?【板书】(3)二氧化硫和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O2+CaO=CaSO3回答:从二氧化硫的组成和结构入手。讨论:每4人一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1.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看其水溶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用pH试纸测水溶液酸碱性)。2.SO2中S为+4价,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实验:取少量的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记录现象:紫色石蕊变红。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或用pH试纸测水溶液酸碱性)学生回答:(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总结概括:SO2和H2O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H2SO3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记笔记。
回答:用可逆号。思考新学概念的要点。
分析讨论,提出看法并说明理由。(1)符合概念,是;(2)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对比二氧化碳,学会性质的迁移。分析生成物,写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学生板演。1.让学生逐渐掌握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方法:结构决定性质。2.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多方面考虑问题,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4.亲手实验,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从不同反应中抓住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6.抓住概念要点。7.及时反馈8.学会性质的迁移。9.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能力。【设疑】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由此可推断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演示:SO2和H2S的反应。【板书】2.氧化性SO2+2H2S=3S↓+2H2O(标S价态)3.还原性【小结】能氧化SO2的氧化剂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剂都能氧化SO2。【提问】用你手中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探究,注意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标出S的价态。【讲解指导】教师可适时地从现象入手,教学生学会分析现象、分析产物(分析元素的化合价),试写化学方程式。如(溶液褪色→碘单质不存在→I元素的化合价要么升高,要么降低→如果降低,那么S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就是SO42-,如何检验?→如果升高,那么S元素的化合价一定降低,就一定会生成S单质,可实际上溶液是澄清的,否定。)将不同组的结果打到投影上,其他同学分析,加深印象。【评价】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予正确评价,并重复正确结论。【板书】I2+SO2+2H2O=H2SO4+2HI推广到其它卤素单质。【小结】可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显还原性,遇到强还原剂,显氧化性。以还原性为主。分组讨论提出方案:(1)氧化性:SO2和H2S的反应。(2)还原性:可选择的氧化剂可能有氯气、溴、碘、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等。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可能的实验方案:(1)在试管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少许,再滴加SO2的水溶液;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再加BaCl2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2)在试管中滴加碘水少许,再滴加SO2的水溶液;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再加BaCl2溶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标出S的价态。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回答:(1)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即BaSO4沉淀。S由+4价被氧化到+6价,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2)碘水褪色,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即BaSO4沉淀。S由+4价被氧化到+6价,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1.给学生营造一个研讨的气氛,“入境”学习,这是学习的重点、难点。2.让学生感到知识的连续性。
3.激发学习兴趣提出方案后,学生会期待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方案的认可与否,焦虑中的等待可取得更好效果。4.建立矛盾的双方在同一物质中共存的观点。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6.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确定生成物的能力。7.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8.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问】那么SO2还有什么性质呢?【演示】将SO2气体通入品红试液,然后再加热【提示】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板书】4.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讲解】SO2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无色物质,但不稳定,易分解,所以加热又恢复到原来颜色。此法可用于检验SO2气体,在工业上用此法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但日久又发黄。【提问】比较SO2和Cl2的漂白有何不同?【归纳】SO2化合漂白、不稳定Cl2生成次氯酸氧化漂白、永久漂白【设问】向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SO2的水溶液有何现象?【提问】引起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将不同组的结果打到投影上,其他同学分析,加深印象。完成探究,得到结论:方案1正确。【板书】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记录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结论:SO2还有漂白性,但生成物不稳定。思考、讨论。学生实验答案:红色褪去。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学生回答:1、SO2与NaOH反应,使溶液不再呈碱性,所以酚酞的红色褪去2、SO2与酚酞结合生成了无色的新物质,即酚酞被漂白了向溶液中继续补充NaOH溶液。红色恢复—1正确红色不恢复—2正确用酒精灯加热褪色的溶液。红色恢复—2正确红色不恢复—1正确完成实验得到结论:方案1正确。1.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认识。2.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6.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能力。【设问】物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提问】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总结二氧化硫的用途?【板书】三、二氧化硫的用途1、制造硫酸:SO2→SO3→H2SO42、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3、杀菌消毒学生回答:性质。学生总结:1、制造硫酸:SO2→SO3→H2SO42、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3、杀菌消毒1.学以致用,与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2.进一步体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小结】请同学们试将本节课内容小结。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的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学生总结回答1.巩固重点内容,反馈知识掌握情况。2.及时小结,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1.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是()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B、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D、通入品红溶液中★2.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有漂白性,现把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让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则其漂白性将()A、和氯气单独通过时相同B、和二氧化硫单独通过时相同C、是二者作用效果之和D、可能失去漂白性★★3.要确定某无色混合气体总共一定含有SO2和CO2,需要的试剂和滴加试剂的正确顺序是:①澄清石灰水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高锰酸钾溶液()A、④①B、③①C、②③①D、②④②①★★★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①中的实验现象为:,此实验证明SO2是氧化物;(2)②中的品红试液将,证明SO2有性;(3)③中的实验现象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证明SO2有性;(4)④的作用是;(5)=5\*GB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巩固当堂内容,反馈知识掌握情况。考察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掌握情况效果分析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要求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合作、评价等新教学模式。为了突出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便利店连锁经营管理授权合同
- 公司公章制作合同范例范例
- 2025年度人员借用与智能制造合作协议
- 2025年计算机管理卡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修缮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团膳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房屋租赁租赁物损坏赔偿合同标准模板
- 2025年三色子管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房屋产权纠纷调解房屋产权公证及执行合同
- 水泥纤维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 风电场工程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
-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
-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剪窗花丨赣美版
- 人保理赔员试题车险查勘定损
- 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 GB/T 25775-2010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 房屋建筑学-01概论
- 2023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新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