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5篇_第1页
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5篇_第2页
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5篇_第3页
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5篇_第4页
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5篇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素材篇1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特别闭塞的县城。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设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非常得意。华罗庚特殊     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深厚的兴趣,提出一些好像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深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爱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喧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装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毕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专心反对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常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齐,老师开始时特别不满意。后来经过认真辨别,老师发觉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专心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终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刻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靠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保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胜利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胜利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胜利在尝试。”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胜利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胜利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便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虽然语文老师当时非常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素材篇2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一、初露锋芒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困,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爱上了数学。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凡、低能”,他暗暗宣誓,肯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果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犹如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乏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欢乐。二、勤奋成才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剧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常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罗呆子”。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擅长利用零碎时间、擅长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始终保持到他的晚年。三、身残志坚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怪而费劲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坚韧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缘由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念,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觉,让熊庆来惊异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当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四、天才出于勤奋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老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需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飞快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慧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将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五、不慕虚名求真学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有名的剑桥大学。数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用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量问题》这篇出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六、爱国情深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期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殊     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素材篇3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四周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惊异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遇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有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华罗庚以一种喜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喜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胜利了。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素材篇4我们班有个“华罗庚”,大家可别见怪,他其实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大数学家“黄旭”。想当年他和我都是班里最厉害的数学家,没有之一。惋惜现在,我的成果忽高忽低,很不稳定,所以我早已退出了我们班的数学江湖。黄旭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鼻子,能说会道的大嘴巴!告诉你个小隐秘,老黄每次说话张口就是“我告诉你”,闭口就是“你懂不懂”。有一次,我去问老黄一道题:15-y+x-y-16=17怎么解?我走了过去,问他。而他却对我说:“我告诉你,先把y去掉,再加上x减16,最终等于这个,你懂不懂?”他边说着边写出答案,我深深地被他清楚的思维所折服。还有一次我们正在数学考试,我先扫视了一遍整张卷子,太简洁了!然后我就专心的做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做完了,我想确定能考一百分,老师看我写完了,就把试卷在我不知的情况下,直接收了上去,然后改了改,最终我的成果是一根油条加两个鸡蛋——100分,老师出去了,让我来帮忙看一下班,我就上讲台看着他们奋笔疾书的做试卷。这时,我看见黄旭在思考一道题,我走了过去,看见他在思考第二道题,我拿了张纸和笔,把那道题的答案一字不差的写了下来。接着我走到黄旭旁边把纸条传到他那,可他看都不看,这时老师来了说收卷。第二天老师开始公布结果:张恒瑞100分,王茜100分,黄旭98分,李怡帆97分……我惊呆了,黄旭错的就是我告诉答案的那题。我去问他为什么不把答案抄上?他却板着脸严厉 地说:“我告诉你!不会就是不会,会就是会,不能骗人!你懂不懂!身为监考人员却带头作弊,你这种行为辜负了老师对你的一片信任!你懂不懂!”我惭愧的低下了头。这样的朋友既让人气又让人喜!我要向你学习做任何事情到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明知故犯,坚守自己的底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想要的一切。数学天才华罗庚事迹素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