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信监管政策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电信监管政策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电信监管政策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电信监管政策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电信监管政策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电信监管政策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全球电信监管趋势 31、资源分配 32、互联网治理 43、安全问题 44、消费者权益 55、基础设施 56、电信资费 6二、我国目前电信监管体系介绍 71、电信监管机构 72、电信监管法律 8(1)电信法(还未正式形成) 8(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其衍生法规体系 93、电信监管内容 10三、我国电信当前面临的监管现状及趋势 11四、我国电信监管政策走势 141、市场竞争格局监管政策 15(1)管制政策回顾 15(2)宽带市场 19(3)移动市场 252、市场监管政策:携号转网 283、市场监管政策:手机实名制 324、市场监管政策:三网融合 345、市场监管政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 36(1)移动互联网的监管 36(2)智能终端的监管 38一、全球电信监管趋势随着全球电信业运营业逐步走出困境,整体经营好转,发展模式出现分歧,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产业链争夺效应趋势加剧。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的全球电信业,又面临新一轮欧债危机的风险,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产业链的转移正加速全球电信监管职责与重心发生变化。当前全球的通信监管领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资源分配、互联网治理、安全问题和消费者权益、基础设施和电信资费六大类。1、资源分配各国加速无线频谱分配,促进部署新一代无线宽带设施。让更多频谱资源用于移动宽带建设,满足移动数据业务对网络容量的需求。2020年1月6日,英国Ofcom发表最新声明,允许移动运营商将2G频谱用于发展3G业务,并表示上述规定立即生效。2020年10月,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达成了关于频谱政策的初步协议草案。根据协议,欧盟的成员国需要在2022年1月1日前尽快让出(或者拍卖)800MHz频谱。另外1200MHz将于2022年之后,2016年之前用于移动数据服务。2、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国际治理格局未有突破,继续完善平台和规则。平台和规则是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两个关键要素,国际互联网治理核心规则主要由非政府间平台主导。互联网核心规则形成由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确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由非政府间平台主导。而目前现状是美国主导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平台与规则,尤其是在掌控互联网领域独有规则的非政府间平台,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政府在国际互联网治理中地位的失衡。3、安全问题智能终端安全威胁复杂,监管机构探索防范机制。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的安全问题愈发严重。应用层方面,应用软件漏洞和手机病毒有蔓延趋势。操作系统方面,ios、android和wp等都存在这隐患。硬件、协议层方面,sim卡克隆、串号更改的现象普遍。欧盟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在应对策略方面提出通过建立5道防线来帮助终端用户阻止恶意软件的攻击,分别是应用程序审查、软件信誉机制、远程卸载、设备安全和围墙花园。4、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推进,号码可携带继续扩大。号码携带在更多国家实施,2020年巴林实施固定和移动号码携带。号码携带的实施趋于严格,英国、法国加速号码携带处理进程,由10天缩减为3天。5、基础设施全球宽带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联合国数字宽带发展委员会设定全球宽带发展目标。在2020年ITU世界电信展上,联合国数字宽带发展委员会面向2016年,提出了4项全新的全球宽带发展目标,涉及宽带政策、支付能力和使用。促使宽带政策普及。到2016年,所有国家都应该有一个国家宽带计划或战略,或者把宽带纳入其普遍接入和服务(UAS)的定义中。促使宽带负担得起。到2016年,通过足够的监管和市场力量,使发展中国家百姓能够负担得起入门级的宽带服务(宽带服务支出不超过月平均收入的5%)。促使家庭接入宽带。到2016年,发展中国家应有40%的家庭能够上网。该目标包括通过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访问。促使个人上网。到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应达到60%,发展中国家达到50%,最不发达国家(LDC)达到15%。6、电信资费移动漫游成为热点,欧美新政促进市场竞争,欧盟在2020年就提出了相应的政策目标,形成了漫游长期监管政策建议,计划引入结构性措施来促进竞争。并拟定了配套的政策措施:欧盟手机用户将可从2015年7月1日起,分开选择国际漫游和国内移动服务提供商,即可在使用同一个号码的基础上,单另签署移动国际漫游合约,同其国内移动服务合约分开。美国FCC出台国内漫游管理新规,要求基于设施的运营商相互开放数据漫游服务。全球电信监管的组织形态:未来,区别于政监合一和政监分离,“政监互动”将成为未来电信监管的运行的基本特征,“政监互动”将促进创新、保障增长及刺激投资等政策职能内化为监管机构的工作职责,电信监管机构获得法律授权,在行动上优先保障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二、我国目前电信监管体系介绍1、电信监管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我国电信行业的主要监管机构,是根据2017年3月11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电信领域的主要职责为: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有24个内设机构。其中与电信监管最为紧密联系是电信管理局和通信发展司。电信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实行监管,提出市场监管和开放政策;负责市场准入管理,监管服务质量;保障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拟订电信网间互联互通与结算办法并监督执行;负责通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地址等资源的管理及国际协调;承担管理国家通信出入口局的工作;指挥协调救灾应急通信及其它重要通信,承担战备通信相关工作。通信发展司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公用通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的建设,促进网络资源共享;拟订网络技术发展政策;负责重要通信设施建设管理;监督管理通信建设市场;会同有关方面拟订电信业务资费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2、电信监管法律(1)电信法(还未正式形成)我国的《电信法》自1980年开始起草,并于1988年开始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5年后,即1993年,《电信法》的起草工作开始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并且在其后的1998年和2022年,《电信法》被分别列入了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被列为第一类立法项目。2023年中,信息产业部第六次部务会审议通过了《电信法(送审稿)》,并决定提请国务院进行审议,而且将修改意见送返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28日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计划》,《电信法》终进入初次审议法律草案名单,但自那时起,《电信法》的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没有任何进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其衍生法规体系为了满足我国电信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弥补由于《电信法》缺位所造成的电信行业监管“无法可依”的不利情况,国务院在2000年g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以下简称《电信条例》),该条例共七章八十一条,包含了电信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电信网间互联调解制度、电信资费管理制度、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电信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电信建设管理制度、电信设备进网制度和电信安全保障制度。《电信条例》是我国有关电信行业的第一部综合性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为我国电信行业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在此之后,为确保《电信条例》的贯彻执行,政府围绕《电信条例》先后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在《电信条例》的授权范围内,原信息产业部将《电信条例》确定的八项管理制度具体化,前后共颁布了数十个部门规章:全国各地则从本地情况出发制订了一些相应的实施办法。1999年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各运营商之间在互联互通、价格资费竞争上出现混乱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在2022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中组部、国资委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与《电信条例》不同的是,该文件是我国在电信市场监管方面第一个专门的法规性文件。这些围绕着《电信条例》所产生的系列行政法规,构成了初步完善的电信管理法规体系框架。3、电信监管内容目前我国电信监管领域主要有八大职能:市场准入、互联互通、电信资费、普遍服务、电信资源、设备与建设、服务质量和网络信息安全。但随着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的发展,产生新的监管对象,对不同的监管对应着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于传统的电信网络业务,仍然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由专业性电信监管机构实施;对于网络型内容业务(电信网+互联网),实行网络集中,内容分离,由水平分离监管机构重叠型监管;对于融合性新型业务(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由融合型监管机构协同管理。对于这三种不同的业务类型和领域,监管力度的强弱也有各自的区别,传统电信网络侧重于市场准入、电信资费和设备建设,网络型内容业务侧重于互联互通和市场准入,融合性新型业务侧重于服务质量、网络信息安全和互联互通。三、我国电信当前面临的监管现状及趋势深化融合正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就表现为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电信业发展与全球电信发展显现出明显的同步态势,三项融合在我国亦表现突出。第一,业务融合,就带来了现有业务的捆绑与融合的新变化,增加了电信监管的难度,使运营商管制行为更加复杂化。同时,新的融合性业务不断涌现,带来新的监管挑战。语音、数据、短信和视频等业务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化,难以界定。第二,终端融合,通信终端快速向数字媒体娱乐终端演进,新的融合型终端对设备入网提出新的需求,而终端内置的服务产生的对终端捆绑业务的管理。第三,网络融合,电信网、互联网和和电视网的融合需求日益强烈。三网融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三网融合的效果应体现在电信与广电设备制造及运营业的科学发展上。这就带来了监管对象和监管者之间定位的模糊。产业融合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融合业务和终端的普及,传统的业务监管模式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监管需求。传统电信监管机构则需要主动调整职能以应对融合监管的需要。技术变革、市场变化及产业融合交互作用,推动电信监管的范围、对象及内容发生重大的转变。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看未来监管的趋势:监管机构,监管权力的集中和强化,如欧盟设立BEREC并赋予各国NRA更大的管制权力,监管内容,融合监管、功能拆分和网络中立,竞争性的管制政策着力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但由于国内外发展的不同,国际市场上侧重于垂直市场的管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公平竞争,国内市场上侧重逾水平市场的管制,推动相同或类似业务市场不同主体的公平竞争;监管职能,兼顾促发展的政策职能,电信监管机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监管范围持续扩大,产业链和竞争主题复杂化,推动者监管领域的扩大。监管范围的延伸,带来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的扩大。从传统的电信领域伸到信息服务,而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信息服务诞生的速度和数量日益加快。不同于传统电信领域,新型的监管对象的媒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增加,都对电信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内容的扩大,迫使监管机构调整角色重心,从传统的电信领域的竞争管制为主到现在内容管理为主的调整。正式面临着上述挑战和冲击,就要求监管部门对监管工具的精细化、创新化,电信市场监测、信息内容过滤、电子认证和网络实名这些监管工具和方式不断涌现。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的电信监管政策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竞争格局、号码可携、手机实名制、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四、我国电信监管政策走势我们判断2021年出台的政策思路包括两条主线:一是尽快确定按业务监管的原则,分别实施必要的不对称监管,让三家全业务企业真正在各个业务领域开展竞争。二是尽快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给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潜在机会,鼓励业务创新,推动各种业务融合,并严格监管瓶颈设施的接入以方便新企业进入。1、市场竞争格局监管政策(1)管制政策回顾以前出了很多政策,却没有从根本层面上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问题。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启动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的主要内容:1.基于电信行业现状,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的主要内容:1.基于电信行业现状,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2.改革重组与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即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主要目标: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2.改革重组与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即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主要目标: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18〕686号,以下简称686号文),在文件第一条中,明确现阶段中国移动各地公司不得经营有线宽带业务和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TD-SCDMA网络元素出租出售除外);有线宽带业务和国内通信设施服务由中国移动集团授权铁通公司经营。在686号文中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要按照国家加快推动TD发展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落实TD-SCDMA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规划,全力以赴搞好TD-SCDMA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移动公司积极发展TD-SCDMA业务。现阶段各地移动公司应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特别规定事项要求,加快发展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可以经营利用TD-SCDMA网络开展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含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与TD-SCDMA相关的网络元素出租出售等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授权,可以经营3.5GHz、26GHz无线接入业务、有线宽带接入业务,以及与TD-SCDMA无关的网络元素出租出售等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2019年底前后,部将组织对TD-SCDMA发展指标和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视情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公用电信网网间结算调整问题的通知》,将网间短信的结算价格由5分钱/条,下调为3分钱/条,这一举措直接降低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支付给中国移动的结算费用。据统计,在2019年分别为两家企业节省5.3亿和9.1亿元,相当于直接给两家企业划拨利润。《关于公用电信网网间结算调整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为配合电信改革,促进我国电信市场发展,现将公用电信网网间结算调整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自2019年6月1日起,固定用户呼叫归属本地移动用户时,主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向被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001元/分钟。二、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相互发送短消息(短信)时,发送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向接收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03元/条。三、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相互发送多媒体短消息(彩信)时,发送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向接收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10元/条。四、自2019年1月1日起,3G网络话音、短信、彩信业务的网间互联结算标准与2G网络相应业务网间互联结算标准相同。五、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通过3G可视电话业务相互呼叫时,主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向被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06元/分钟。六、其它规定条款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TD-SCDMA网络网间互联结算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本地网范围内,TD专用号段(157、188)用户呼叫其他公用电信网用户时,中国移动向被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1.2分钱/分钟。或者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6分钱/分钟的结算价基础上免收80%,以降低TD业务成本,扶持TD发展。据统计2019年两家企业免收中国移动TD结算费用近1亿元,预计2020年免收额将突破2亿元。《关于TD-SCDMA网络网间互联结算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为支持TD-SCDMA(以下简称TD)发展,现将TD网络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网间互联结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各单位遵照执行。一、TD网络话音、短信、彩信业务的网间互联结算标准与GSM网络相应业务网间互联结算标准相同。二、为扶持TD发展,分阶段对本地网范围内TD发话的网间结算费用予以减免优惠。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地网范围内,TD专用号段(157、188)用户呼叫其他公用电信网用户时,中国移动向被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012元/分钟。我部将结合电信市场整体状况和TD发展情况,适时对减免优惠幅度进行调整。三、请中国移动按照我部相关要求使用TD码号资源,及时向其他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交换TD用户号段。请其他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网间数据的添加和修改工作。请相关单位认真执行本通知,做好互联互通和网间结算工作,保障TD网络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网间通信畅通。上述这一些列的动作里面蕴含着几个目的,首先在三家运营商层面制造一个大的弱平衡,其次鼓励自主创新的发展,但是又造成新的不平衡。目前无论在宽带市场还是在移动市场都尚未出现一个平衡竞争的局面。(2)宽带市场宽带业务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南北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宽带业务高度依赖于固定网络,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南方21省和北方10省拥有丰富的固网资源,导致在宽带市场上电信和联通的区域主导地位并没有本质改变。这里可以追溯到2002年5.16中国电信业第三次重组,2001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36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全业务经营,优化竞争格局,以营造公平、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目标。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电信业的再一次分拆重组。按照2002年的5.16重组安排,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南北分拆,从形式上打破了固话领域的垄断。当时拆分的两大原则:一是中国电信长途骨干网将按照光纤数和信道容量进行分家,其中北方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后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占有约30%,南方和西部21省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占有70%。二个原则是本地接入网将按照属地原则划分,即北方十省的本地网资源归中国网通,南方和西部21省的本地网归新的中国电信。另外现网通在南方的分公司将继续存续,而新的中国电信也被允许到北方发展业务,这次重组暂时不涉及移动业务,而在重组过程中吉通公司消失。而当时中国铁通尚未正式成立,直到2023年初,国务院正式决定,铁通由铁道部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管理,并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截至2020年11月,全国的宽带用户数约为1.5亿,而2022年的全国宽带用户数为0.5亿,9年时间宽带用户翻了三倍,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但是国内宽带市场的格局仍呈现出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宽带用户市场份额合计约84.64%,虽然较2022年有所下降。从2018年到2020年国内宽带市场各运营商月净增用户数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月新增用户稳定在90万左右,要高于其他类别的宽带用户新增数,长期来看这一趋势依然如此。同时由于受突发因素影响,如中国电信“穿透流量”行动,导致有中国铁通1000多万用户上网出现困难,使其出现月净增用户数为负的现象。根据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得到的结果来看,移动用户高度集中于中国移动一家,对应地,南北宽带用户高度集中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在这种分业垄断的市场格局下,中国移动借助移动主导地位挤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通过拖延网间互联带宽扩容,收取高额直联结算价格,来巩固自身在宽带市场地位。因此,在两个细分市场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破垄断。•HHI=(S1*S1+S2*S2+S3*S3+…)×10000,其中,S为各个运营商的用户市场份额。它既反映了市场竞争者的数量多少,也反映了市场份额的分布是否均匀。市场竞争者数量越少,市场份额分布越不均匀,HHI越高。•当HHI>1800时,认为市场是高度集中的,由于通信行业的天然垄断的特性,全球通信行业的基本处于寡头垄断局面,只是垄断程度和结构不同。一般一个国家主要通信运营商的数量在3-4家。在宽带市场来看,国外的主要运营商数量在4-6家,相应HHI指数要低于中国宽带市场的HHI,而国内宽带市场的主要运营数量只有2家,垄断程度较高。打破宽带接入市场垄断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从外部来看,近两年来尤其2020年底,社会上关于打破宽带接入市场垄断、降低宽带资费、提高宽带网速的呼声日益高涨,并认为当前的宽带垄断已经严重制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成为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阻力。”在国家三网融合的背景下,限制中国移动经营有线宽带对实施国家宽带战略,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不利。2020年年末国家发改委曾经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垄断行为展开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虽然在普通消费者宽带市场上拥有垄断地位,但并没有过多的垄断行为。相反在宽带接入市场上,二者均有一定程度上利用其垄断优势地位挤压对其他竞争对手市场空间。目前网络互联具体结算方式为: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之间的流量对流免费,对他们两家之外的宽带运营商实行流入流出双向收费。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地位,其他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现状。而对网络接入价格,还是参考于2001年原信息产业部出台《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各运营商间主要采用骨干网络直连,或通过全国性互联网交换中心(通常称为NAP)互联两种方式实现互联互通。其中骨干直连为主要方式,其流量占总互联流量的90%以上,三处全国性互联网交换中心(上海、北京、广州)分担的流量很少。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结算价为政府指导价,取上限100万元/G/月。直连价则由运营商根据市场定价。这个100万元/G/月是政府对网络接入价格的最后一次指导意见,也是运营商后来定价的基础。中国电信将这些企业用户(主要是高带宽接入用户,45M以上的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联通、铁通、移动三家基础运营商,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两家全国性单位,由中国电信集团直接受理业务。其中合并了网通的联通根据《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国电信免费互联互通。中信网络和各级广电机构,则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审批后,其省级公司才可受理业务。除了上述用户的其他用户均属于第二类。中国电信省级公司可直接受理业务,但也要进行价格管控,避免为第一类用户提供转接。对于这两类不同用户,中国电信予以差别定价。详情如图表15所示正式基于目前的环境和背景下,我们预判在有线宽带市场上,相关部门会取消686号文禁止中国移动各地公司经营有线宽带的相关条款,做好移动公司和铁通公司的整合工作。加强对电信和联通在骨干网互联互通方面的监管,要求其提供顶级骨干网的南北“穿透”联接,形成竞争性互联市场。同时,下调互联网交换中心(NAP点)结算价格,间接引导两家公司下调向其它运营商收取的直联结算价格,降低其它小运营商的宽带结算成本负担。同时,为了加速宽带进程,将会逐步推进国家宽带战略及相关扶持配套政策的出台,促进宽带产业长足发展。(3)移动市场①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在2G市场上,移动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移动在2G市场的新增用户份额中仍占绝对优势,存量和增量的优势明显。存量市场上中国移动占据约70%的用户市场份额,而在增量市场上,中国移动的月净增用户数远高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月净增用户数的总和。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继续延伸,中国移动在2G用户市场的优势会不断的加大。在3G市场上,中国移动由于受网络制式和终端的影响,发展并不理想。3G市场的移动用户的份额约为41%,这还包括了其中一部分的无线固话用户。从2020年的月净用户数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月净增用户数屡创新高,发展势头迅猛,基本上能达到三分天下的均衡场面。在移动市场来看,中国的2G用户市场HHI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行业垄断严重,结构发展并不均衡;中国的3G用户市场的HHI指数高于美国和英国,但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发展相对较为平衡。在移动市场上,相关管理部门可能会在鼓励和引导中国移动发展基于TD的3G业务基础上,按照686号文时效性许可中国移动寻求在有线带宽领域发展业务,但是私下要求中国移动限制2G移动通信的市场份额,如放缓在2G业务市场的投资或意在扩大市场份额的进一步营销,同时继续实施差别性结算结算,很有可能对中国移动2G业务实施网间不对称结算政策,削弱其2G竞争优势,对其TD业务继续实施结算扶持。此外在条件成熟情况下,推广移动号码携带政策,强化存量用户竞争。扩大市场准入、实质上推动网络融合也是一个必要手段。预判工信部会根据当前业务创新和发展态势,抓紧修订、更新和拓展《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提出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总体战略和步骤。预计在业务需求较大的区域,可能会出台许可地方性区域运营商和移动虚拟运营商进入的相关文件。在已经进行多年的驻地网试点基础上,增发网络运营或业务运营牌照,并放松业务许可限制。2、市场监管政策:携号转网推动移动市场竞争优化的另外一个手段就是号码可携带。我们认为这个已成为全球趋势,目前约60个国家已实施号码携带,并且从成熟市场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蔓延。号码携带的技术实现与管制实践也趋于完善。可以实现存量用户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用户权益,有利于新运营商进入市场,成为电信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标志性政策。全球在实施号码携带一般有两个目的:保证用户在电信业务使用过程中对运营企业以及业务的选择权;降低市场竞争门槛,通过促进竞争来鼓励运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在实施号码携带的过程中,管制机构和运营商对号码携带的业务处理、业务收费与办理时长的操作中有不同的责任和关注点。从全球实施携号转网的主要国家来看,均是在其移动市场成熟度比较高、市场普及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推出的。而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2020年底达到了64%,携转市场已趋于成熟。国外实施携号转网过程中,通常可以实现语音呼叫和部分简单非话音业务(如SMS)同时携转,但数据和多媒体等增值业务携转实现难度较大。从不同国家的携转目标来看,基本上都是为了改变目前市场格局,扶持弱势运营商,提高竞争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对于采取的携转政策,在移动用户渗透率较高的国家,政策相对激进,最终也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在移动用户渗透率较低的国家,一般采用单向转网等过度政策,最终效果一般。国内的携号转网推进缓慢,携号转网的相关政策早在06年就已经提出,在08年就已经确定了在天津和海南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携号转网试点工作,但在推进过程中,携号转网的时间表一再修改,进度慢于预期,一直到2019年11月才正式在天津和海南开展试点工作,至今为止,已经经过了近一年多时间的试点,累计共有158631个用户提出了携号转网的申请,其中58260个用户实现了携转。其中天津移动、海南移动提出携出申请用户占比分别为2.7%和0.26%,但是携转成功用户占比分别为0.3%和0.07%,算上携入用户的话,最后净流出用户占比为0.06%和0.07%,比正常流出的差的很远,也就是说尽管政策关注度高,用户具有一定转网需求,申请和转网成功率均较低。国内的携转率低首先是号码携转政策的众多限制,携转的用户仅限于一个本地网范围内的号码携带,携转的业务限于语音业务、点对点短信业务及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某些增值业务暂不能转网。其次是运营商的行为表现为不配合,甚至人为设置障碍。携转的政策同时出于对中国移动TD业务的支持,两个城市均特别提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2G、3G用户和中国移动的2G用户可以携带号码转移到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上,中国移动的TD-SCDMA专用号段157/188用户不能携带号码转移到其它网络。天津和海南作为试点城市,采取了不同的携转方案,天津以双向转网为携转政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2G、3G用户和中国移动的2G用户相互之间可以携号转网;海南以单向转网为携转政策,中国移动的2G用户可以携带号码转移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相互不可以携号转网。我们认为携号转网工作下一步进程可能是在天津、海南继续延长试验期,目前没有计划增加其他地市来进行实验,也没有明确的推进时间表。规划后期有望在试点的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技术实现与管制政策)全面推广。未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应用(移动SNS、移动IM、移动VoIP)对运营商话音、短信等传统核心业务替代效应日趋明显,同时弱化了用户对移动通信号码的依赖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号码可携实施后对移动公司的影响。综合考虑试点情况、政策走向、LTE牌照发放、移动互联网等因素,预测号码可携实施后会对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产生一定冲击,但是不要给予太高期望,就算成功的话在新网的客户感知不好的话回到原有网络的可能性很多。而对于政府具体的政策,关于手机用户携号转网试点,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解决试验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加快完善试验的方案,建立相关的机制,加强对试验的管理,为科学制定下一步号码携带的政策做好准备。3、市场监管政策:手机实名制从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行业管理方面来说,政府是愿意推进手机实名制的,如建立手机医疗、手机证券、手机家庭安保等信息化生活新业务以及个人信用体系有很大作用,同时实名制对打击手机犯罪和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有意义,但是目前法律依据不足问题受到公众关注,争议较大。2019年初,工信部就已表示将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加快立法进度,制定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全面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拉开了手机实名制的序幕,用户实名登记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19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第二阶段:以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相关法律出台为依据,用3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手机实名制推行了一年多来,在三大运营商自有营业厅的实施效果较好,用户办理新入网手续均需要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但是在合作营业厅和其他代售点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和市场竞争压力,手机实名制执行并不到位。手机实名制推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应当得到保障。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类似于《隐私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规。对于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较大,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正式由于公众对个人隐私的担忧、运营商的消极合作和其他技术原因是阻碍期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手机实行实名制。实行手机实名制对于创造一个健康的通信环境确实大有好处。实行手机实名制是从源头上治理不良信息和手机犯罪的有效途径,是保障手机用户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国外很大一部分国家都立法实行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电信运营商有义务严格登记并审查用户信息,以防止盗窃手机、诈骗等违法行为,并有效防止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2018年墨西哥国会正式立法推动手机实名制,政府要求所有以前未进行实名登记的手机用户都必须发送短信或到指定营业网点提交个人信息,以便录入全国手机用户登记系统进行注册,否则手机号码将被冻结或注销。日本自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手机不当使用防止法》。根据该法,所有手机用户无论申请新号码还是转让号码,都必须经过机主本人持有效证件进行确认。德国电信法规定,用户除必须如实填写姓名、地址、出生日期等信息外,还需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运营商有义务验证上述信息的真实性。我们预期相关管理规定将后续出台,以增强手机实名制实施法律依据,推动手机实名制全面启动。对新增用户,运营商可以借助服务合约条款保证推行实名登记。对存量用户,无明确法律法规要求用户进行补登记。具体对运营商影响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因为对三家运营商具有同等效应。4、市场监管政策: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政策在进退反复中逐步明朗化,并在2017年之后进入了实质性发展期,电信业重组改革、区域发展、行业振兴规划等诸多有利因素推动了三网融合在地方上的推进。从时间上看1998年国家首次提出过广电和电信的融合,实为我国三网融合的起源;从政策的进退方面看,既有国家十五、十一五等宏观规划的不断推动,又有国务院1998年82号文、2016年56号令的明令禁止。2020年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公布。三网融合发展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三网融合试点进展明显慢于预期:三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直至2020年2月和4月才就12个试点城市方案进行批复,第二阶段试点城市名单于2020年12月31日公布,总共有42个城市入选,而牌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放。产业体系标准缺失:国内通信网和广电网络标准存在交叉和缺失问题。例如,关键技术标准、融合网络与设备的接口标准、融合业务的模式和服务质量标准、全程全网的安全和用户权益保障标准等,还不能完全适应三网融合工作开展的需要,急需补充和完善。监管政策的缺失:依据现有电信、广电法规,三网融合仍然存在较多法律适用的盲区。现有电信法规没有“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分类;融合业务市场竞争规制适用法律不明确;部分融合业务的服务质量监管,用户权益保护、入网设备管理,适用法律不明确。行业利益驱动,矛盾难以协调:广电单方面出台管理规范,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IPTV安全监管平台的管理办法出台,单方面要求实施六级监管,其中要在电信网的核心节点、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分别部署监管前端,基本否定前期电信、广电合作开展IPTV业务的成功经营模式,挤压合作空间。虽然面临的问题重重,但是三网融合是未来发展方向的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