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紫荆皮植物学及生药鉴定研究_第1页
湖北紫荆皮植物学及生药鉴定研究_第2页
湖北紫荆皮植物学及生药鉴定研究_第3页
湖北紫荆皮植物学及生药鉴定研究_第4页
湖北紫荆皮植物学及生药鉴定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紫荆皮植物学及生药鉴定研究【摘要】目的建立湖北紫荆皮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订了同属植物形态鉴别和不同习用混淆品种药材性状鉴别检索表,运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对湖北紫荆皮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检索表能较好区分同属近似药用植物和不同习用药材混淆品种,药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为理清湖北紫荆皮植物来源,区分不同习用品,有效控制该品种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湖北紫荆皮;植物学;生药学;鉴定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theidentificationmethodofHubidentificationkeysforthesamecategoryplantsandtheconfusespeciesdrugswereestablished,andidentificationmethodofmacroscope,microscopicobservationandTLCtechniquewereusedtostudythecrudedrug.ResultsHubZijinpicouldbedistinctfromthesimilarplantsandtheconfusespeciesdrugs,theidentificationcharactersofmacroscope,microscopicobservationandTLCtechniquewereobvious.ConclusionTheresultcanserveasevidencestocontrolthequalityofthecrudedrug.

Keywords:HubeiZijinpi;Phytology;Pharmacognostic;Identification

我国作为紫荆皮使用的药材品种来源较多,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习用品种[1]。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根皮作为湖北省习用品种,在民间广为,并且为顽癣净等中成药中的主要药味,主要有活血通经、消肿解毒等作用。由于美丽胡枝子在同属植物来源上、与不同习用紫荆皮药材品种上极易造成混淆,故对湖北用紫荆皮品种进行系统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对湖北紫荆皮-豆科美丽胡枝子植物学研究有文献报道[2],但对美丽胡枝子同属植物形态差别、不同来源紫荆皮药材鉴别及湖北紫荆皮生药鉴定研究较少报道。本文对湖北习用紫荆皮品种从植物来源、混淆品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理清湖北紫荆皮植物来源,区分不同习用品,有效控制该品种质量提供依据。

1材料

本品原植物采自湖北黄冈、麻城,经鉴定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Koehne,药材系所采美丽胡枝子的根皮。

2方法与结果

湖北紫荆皮同属植物形态鉴别湖北紫荆皮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Koehne的干燥根皮,文献对其原植物已有报道[2]。但豆科胡枝子属药用植物种类较多,植物形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在野外样品采集、植物鉴定时很难通过单个植物形态特征加以区分,误采现象时有发生。该属植物近似品种主要有中华胡枝子、美丽胡枝子、细梗胡枝子、大叶胡枝子、绿叶胡枝子等。经对各近似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制定以下植物鉴定检索表,能有效区分各近似品种。

豆科胡枝子属美丽胡枝子近似药用植物鉴定检索表

1.高1~3m,小叶卵状椭圆形,长2~9cm,宽1~6cm,不具无瓣花

2.幼枝被毛,小叶上面无毛,下面有毛,花萼4裂

3.花序盛开时较叶长………美丽胡枝子

3.花序盛开时较叶短………绿叶胡枝子

2.枝密被长柔毛,小叶两面密生黄白色绢毛,花萼5裂大叶胡枝子

1.高达1m,小叶卵状长圆形,长1~2cm,宽5~10mm,具无瓣花

4.分枝无毛或疏被柔毛,小叶上面无毛,下面贴生柔毛,花序较叶长细梗胡枝子

4.幼枝有短毛,小叶上面有微柔毛,下面有密生短柔毛,花序较叶短中华胡枝子

不同来源紫荆皮习用品药材鉴别

目前市场作紫荆皮的主要品种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etGagnep.的根皮,使用地区较广。此外豆科植物紫荆CercischinensisBunge.的树皮、千屈菜科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的树皮、卫矛科昆明山海棠TriprerygiumhypogiaucumHutch、大戟科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等在不同地区分别有作紫荆皮使用习惯。湖北省习用品种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Koehne的干燥根皮。

据文献对紫荆皮本草考证[3],紫荆皮始载于唐《本草拾遗》,按其植物描述,与千屈菜科紫薇形态相近;豆科紫荆始载于宋《日华子诸家本草》,名紫荆木,应为紫荆皮的正品来源;清代后开始使用木兰科长梗南五味子,称之为“紫金皮”。文献建议将豆科紫荆的树皮称“紫荆皮”,千屈菜科紫薇的树皮称“紫薇皮”,木兰科长梗南五味子的根皮称之为"紫金皮",而不应统一称之为“紫荆皮”。对昆明山海棠、余甘子则不应作“紫荆皮”使用,而对豆科美丽胡枝子则未作定论。但豆科美丽胡枝子的根皮在湖北地区民间广为应用,并且为顽癣净等中成药中的主要药味已是不争的事实,建议作为地方药材使用,称之为“湖北紫荆皮”。

经对不同来源紫荆皮所含的化学成分及作用进行研究[4,5],长梗南五味子主要含挥发油,具有活血理气、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紫荆主要含鞣质类化合物,可行气破瘀、消肿解毒、利小便。紫薇主含生物碱化合物,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美丽胡枝子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具有活血通经、消肿解毒作用。昆明山海棠则含生物碱,有皮质激素样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毒性。由于各品种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均不相同,导致不同品种在功能、主治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因而为各品种在应用中应分别作为不同药材品种使用提供佐证,不应统一作为紫荆皮来源。

对不同来源紫荆皮药材品种可从药材性状上加以鉴别区分。

不同来源紫荆皮药材鉴别检索表

1.药材为树皮

2.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皮厚约至4mm

3.外表面灰棕色至棕黑色,皮孔不明显,断面不平坦,有时呈刺状紫荆

3.外表面灰褐色或有白斑,具明显横向皮孔,断面平坦,显颗粒性余甘子

2.树皮呈不规则卷筒状或半卷筒条块状,皮厚约1mm紫薇

1.药材为根皮

4.栓皮易片状脱落,质轻

5.皮宽4~8mm,厚1~mm,外表面具突起皮孔,内表面具细纵纹,难折断…………美丽胡枝子

5.皮宽~2cm,厚1~4mm,内表面可见纵向细纤维,易折断,断面毛刺状…………长梗南五味子

4.栓皮不易片状脱落,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粉性昆明山海棠

湖北紫荆皮生药鉴定

药材性状鉴别

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20~40cm,厚~cm。外表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具棕色横长皮孔,栓皮较疏松,易脱落,脱落处显棕红色。内表黄棕色至暗棕色,具细纵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微涩。

横切面显微特征鉴别

木栓细胞十数列至数十列,外层多翻卷或脱落;皮层不明显,韧皮部宽广,外侧薄壁细胞多含红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韧皮纤维多成束或成群,散在于韧皮部,与含晶薄壁细胞形成晶鞘纤维;韧皮射线2~3列;淀粉粒众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见1。

粉末显微特征鉴别

粉末棕红色。纤维成束或散离,细长,直径10~20μm,壁厚,微木化。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呈菱形,方形或多面体,嵌于纤维上,或散在于薄壁细胞中。木栓细胞多角形,壁稍厚,内含棕色物。淀粉粒众多,细小,单粒或复粒,直径4~14μm,脐点多点状或裂隙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层纹不明显。见图2。

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95%乙醇20ml,加热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荆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6]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醚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薄层色谱图见图3。

3讨论

豆科胡枝子属药用植物种类较多,植物形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同属植物来源上难以辨认区分,本研究制定了豆科胡枝子属美丽胡枝子近似药用植物鉴定检索表,能较好地从植物形态上将各近似药用植物加以区分。

紫荆皮不同习用品种上极易造成混淆,文中从本草考证、所含化学成分及不同作用方面说明了各习用品在中应分别作为不同药材品种使用,而不应统一作为紫荆皮来源。制定了不同习用品种药材鉴定检索表,能较好地从药材性状上将习用品种加以鉴别区分。

本文对湖北省紫荆皮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特征明显,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据文献报道[7],美丽胡枝子根皮含槲皮素、山柰素等黄酮类成分,但在建立本品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时,以槲皮素、山柰素作对照,难以得到较好的薄层展开效果。鉴于对紫荆皮化学成分研究资料较少,难以找到较为合适的化学对照品,本文采用紫荆皮对照药材作为对照,从多成分角度对紫荆皮药材加以鉴别。将样品按所拟定方法进行试验,其薄层展开后斑点清晰,各成分斑点间有较好分离,重复性好。

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根皮作为湖北省紫荆皮习用品种,在湖北民间应用广泛,并且为顽癣净等中成药中的主要药味。有效控制其品种来源及质量十分必要。本文对湖北习用品种紫荆皮从植物来源、混淆品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理清湖北紫荆皮植物来源,更好区分不同习用品,有效控制该品种质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中药鉴别手册,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95.

[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湖北植物志,第2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3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