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石狮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石狮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石狮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石狮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石狮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石狮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与乙的速度方向相反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参考答案:D2.(单选)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等于

参考答案:C3.(单选)某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从A点沿图1中曲线运动到B点,到达B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但方向相反,则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以上三条曲线都不可能参考答案:A4.关于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B.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那么合运动也一定是直线运动D.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合运动的时间相等参考答案:D5.(多选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C.当F>μ2(m+M)g时,长木板便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参考答案:A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当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解答】解:A、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木板水平方向两个力:m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μ1mg和地面向左的静摩擦力f2,根据平衡条件得:f2=f1=μ1mg.故A正确,B错误.C、当F>μ2(m+M)g时,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仍等于f1=μ1mg,没有变化,木板都不可能运动.故C错误.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不会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木板都不可能运动.故D正确.故选:A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在“探究超重与失重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图线.图中的实线所示是某同学利用力传感器悬挂一个砝码在竖直方向运动时,数据采集器记录下的力传感器中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知道该砝码的重力约为_________N,A、B、C、D四段图线中砝码处于超重状态的为_________,处于失重状态的为_________.参考答案:4(3.9-4.2都算正确),AD,BC7.一汽车沿一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经过了3s时间,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3m、5m、7m,我们可以求出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2)最接近3s末瞬时速度的平均速度为

m/s。参考答案:5,78.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参考答案:【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联立方程求出速度是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解答】解: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L,,联立解得s=.故答案为:.9.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则沿地球表面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为________;某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为_________.2π

参考答案:

10.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参考答案:1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本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使用(1)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2)s。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3)(选填“小”或“大”)得多。参考答案:⑴交流

0.1

(2)小12.参考答案:13.一个小球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由于有空气阻力,下落加速度为8m/s2,下落第1s和最后1s的位移比为1:2,则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s高度为________m。参考答案: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1)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①

铁架台;②

打点计时器;③

复写纸;④

纸带;⑤

低压直流电源;⑥

天平;⑦

秒表;⑧

导线.其中实验中不必要的器材是(填序号)

;缺少的器材是.(2)若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重物质量为m=1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0为第一个点,A、B、C为另外3个连续点,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重物由0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少量△Ep=J;动能增加量△Ek

=J;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5.(12分)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1)为保证小球射出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要求平抛仪的末端必须水平.安装好实验仪器后,判断平抛仪末端是否水平的方法是

;实验时要求小球每次从平抛仪上同一高度滚下,这是为了保证

。(2)图示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被拍下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背景标尺每小格表示5cm.请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由照片可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t=0.2s时的速度为

。(g取10m/s2)参考答案:(1)将小球放在平抛仪末端的水平部分,小球既不向里滚,又不向外滚,说明平抛仪的末端水平;每次抛出的初速度相同.(每空2分,共4分)(2)轨迹如图所示(2分),1.5m/s(3分),2.5m/s(3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火车长100m,从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由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桥长150m。求:(1)火车头到达桥头用的时间。(2)从火车头到达桥头开始,整个火车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参考答案:(1)由s=at2/2得,200=t2/2,

t=20(s)(2)车头到桥头时的速度v=at=20m/s,火车通过桥过程中前进的位移为s’=250m,

由s’=vt’+at’2/2得:t’=10(s)17.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为m=50kg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g取10m/s2,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的加速度大小.(2)电梯上升的总高度及该大楼的层高.参考答案:解:(1)由图可知,第3s内电梯加速度由FN1-mg=ma1,可得:a1=2m/s2第30s内电梯加速度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