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复习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复习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复习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复习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苏联东欧改革、演变黄金时代滞涨危机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冷战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⑴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⑵一战使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⑶俄国工人阶级力量集中、革命性较强。⑷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⑸广大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

2、过程:⑴二月革命:1917.3,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居主导地位。⑵十月革命:(1)原因: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③临时政府制造“七月事件”。(2)概况: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次日凌晨攻占冬宫。3、结果:建立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治国措施:①政治: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经济:将银行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③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④1918年3月,迁都莫斯科。4、意义: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俄国政权的巩固经过1918-1920年国内战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败了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巩固了政权。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⑴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垄断。④分配:实物配给制(平均分配、定量)。⑤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⑵特点:采用军事性的行政命令手段来管理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⑶评价:①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②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⑴目的:直接: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根本:最终“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⑵内容:①农业:固定的粮食税(税额减少,)②工业:解除了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办小企业。租让国家无力办的企业给外国资本家经营。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制的工资级别制(废除实物配给制)⑶特点: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⑷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2年底,“苏联”成立,有4个加盟共和国,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3、斯大林模式:⑴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①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②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上级指派,缺乏监督。⑵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威胁。②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③斯大林个人作用。⑶实践:▲工业化:1928-1937,两个五年计划。①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②目的: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③评价:成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国防力量大为增强,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端: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年下半年开始全盘集体化,1937年基本完成。①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解决粮食问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组织形式:集体农庄。

③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命令式。④评价:为工业化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⑷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⑸评价:积极:基本适应了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①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片面强调产值、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含义: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实质是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2.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1919年1月召开,法英美三国操纵,6月,对德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有:以“委任统治”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等。⑴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其它战败国签订的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⑵作用:①惩治德国,改变欧洲大陆政治经济力量对比。②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和中东版图,一批新的国家出现,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重新瓜分殖民地。④暂时缓和了协约国各帝国主义在西亚、欧洲和非洲的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这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⑶国联成立:实质上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华盛顿体系⑴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⑵概况:1921-1922,美、英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美英日三国主导,签署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在山东的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便利美国在华扩张,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⑶评价:①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②标志着帝国主义基本上完成了对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这是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③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成为华盛顿体系最大的受益者。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矛盾激化,导致新的大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⑵生产和销售脱节:①贫富差距大,社会实际消费能力不足。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⑶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市崩溃。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4.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5、解决危机对策:(1)美国:罗斯福新政。(2)德国: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罗斯福新政:1、目的:消除经济危机。2、内容:⑴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了盲目生产,缓解了劳资矛盾。政府发动了“蓝鹰运动”。

⑵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⑶调节农业生产——减产、补贴。⑷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3、特点:国家全面直接干预经济。4、实质: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5.作用:①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③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④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和调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西斯势力猖獗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⑴原因:①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社会矛盾尖锐。②纳粹党虚假宣传获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的支持。③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⑵建立: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⑶特点:以纳粹党为核心建立起其统治。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⑴原因:①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严重。②军国主义传统浓厚。③军部独裁的要求。⑵建立: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不久,受军部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⑶特点:以军部为核心。3、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1922年。★1937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轴心正式形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1、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⑵主要原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⑶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1938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的原因:①害怕战争。

②祸水东引。③对弱小国家蔑视。④德国反共宣传假象。2、进程:⑴开始阶段:从德国闪击波兰至苏德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⑵扩大阶段:从苏德战争爆发至斯大林格勒战役。①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③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了。⑶转折阶段:三大战场胜利。1942、7-1943、2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二战的转折点。⑷胜利阶段:①1943年意大利投降;②1944年诺曼底登陆,德国东西两面受击,于1945年5月投降,欧战结束;③日本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3、评价: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①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使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⑤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⑥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黄金时代滞涨危机三足鼎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①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

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各国均进行社会改革,发展福利制度等,缓和了阶级矛盾,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④各国都注意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⑥大力发展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1、黄金时期(50-70年代):原因: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③政府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2、严重受挫: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导致1973年“滞涨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3、缓慢回升: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4、经济好转:

80年代中期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使经济好转。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制约了经济发展。5、繁荣: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西欧:1、黄金时期(50-70年代):原因: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②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④利用美国的援助。⑤西欧国家之间的联合。2、欧洲的联合:⑴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也力求一致。⑵过程:①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②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是政治经济同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⑶意义:①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地位。②世界: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日本的崛起1、黄金时期(50-70年代):⑴原因:①政治: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消除封建落后因素。②经济:非军事化,实施外向型战略。③文化:发展教育和科技,引进外国先进技术。④外援:美国由削弱转扶持,利用美国军事订货。

⑵表现: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2、速度减缓:1974-1975年,受世界经济危机打击。3、经济发展:80年代中期后,日本“科技立国”政策的促进。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欲望开始膨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苏联东欧改革、演变黄金时代滞涨危机三足鼎立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年)⑴背景: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方面最明显。⑵内容:经济:垦荒运动、玉米运动。政治:平凡冤假错案,揭露社会阴暗面。⑶特点:①不改变公有制,经济体制局部调整。②以农业为重点。⑷结果:揭开了苏联改革序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苏联解体:⑴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③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⑵过程: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重点搞经济改革,失败。②80年代后期,改革重点转向政治。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欧国家改革:⑴背景: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斯大林模式进行建设,造成消极后果。⑵代表:①匈牙利改革: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开始改革。政治上发扬民主。经济上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发展。②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夭折。⑶评价:成效都不大。东欧剧变:(1989年)⑴原因:内部:①照般苏联模式,社会矛盾尖锐。外部: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②西方和平演变政策。⑵表现: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⑶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削弱。东欧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苏联东欧改革、演变黄金时代滞涨危机三足鼎立亚非拉的奋起1、背景:⑴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力量。

⑵二战中民族独立力量的壮大。2、亚洲: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印巴分治。3、非洲:⑴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⑵1960年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⑶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4、拉丁美洲:⑴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⑵1999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动荡的中东地区1、原因:⑴历史、宗教、种族之间的矛盾。⑵列强长期在此角逐。⑶以色列建国后,不断领土扩张。2、表现:巴以冲突是问题的关键。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1948-1973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阿拉法特和巴解组织。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苏联东欧改革、演变黄金时代滞涨危机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冷战中的对峙)一、背景: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⑵二战后,欧、日衰落。美国推行全球称霸政策。⑶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扩大。二、对抗方式:“冷战”。原因:①二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根本原因)②双方势均力敌,,美苏都不敢贸然动武挑起世界大战。③人民渴望和平三、过程:1、两极格局的形成:①序幕: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②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③大规模运用:1948年“马歇尔计划”(经济)。④加剧:1949年,“北约”建立(军事)。⑤最终形成:1955年,“华约”建立。2、美苏争霸:⑴五六十年代:特征:美攻苏守。①原因: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②表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⑵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特点:苏攻美守。①原因:美国经济增长缓慢,侵越战争受挫;苏联经济实力与美缩小,军备赶上美国。②表现:1969年,尼克松采取收缩战略;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⑶80年代:①特点:争霸有所缓和。②原因:苏联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美国债务沉重;欧、日经济竞争激烈。③表现: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同意有限缓和。⑷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四、影响:

(1)积极:①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促进了双方乃至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③在美苏“冷战”的“中间地带”,第三世界兴起。(2)消极: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些国家分裂。②“热战”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极大威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凡华体系20年代和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扩张二战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十月革命政权巩固苏联东欧改革、演变黄金时代滞涨危机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冷战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一、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1)原因: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②区域集团和多个政治力量的崛起。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表现:①美国实力强大→超强极(力求单极)。

②欧盟建立与扩大→综合实力与美匹敌。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二。

④俄国国际地位改善→军事力量与美匹敌。⑤中国国际影响扩大→最大发展中国家。二、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1)原因:①被两极格局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和领土矛盾爆发。

②美国霸权主义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③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2)表现:①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②地区冲突不断。

③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1999年,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原因:①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②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系。

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④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⑤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