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点各地服装纺织企业“用工荒”春节过后一场“用工荒”正在快速蔓延。从长三角快速蔓延到了珠三角,从沿海迅速蔓延到了中西部。看到成都、重庆火车站一排排企业招工临时帐篷,看到前来应聘的寥寥无几,就可以想象今年“用工荒”的严重程度。
面对这种局面,各地都在绞尽脑汁招揽工人。除了已经被大家熟知的重庆春节期间给干部下达留住农民工在本地工作指标、上海雇佣400辆大客车到农民工家乡接人外,中国新闻网12日报道说,12日下午,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浙江民企共话“十二五”新春恳谈会,热门话题仍然集中在“用工荒”上,各位企业家纷纷发言,出谋划策。宗庆后、马云、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等浙商代表都倡议浙商要善待自己企业的员工,各自讲出了一番“大道理”:
让员工过好日子,员工养好“小家”,才能在公司这个“大家”积极工作;让员工内心幸福,应是企业价值观之一;在金融危机中坚持不减薪、不裁员,努力为员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春节过后一场空前的“用工荒”背后反映许多深层次问题。折射出我国产业转移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工人一窝蜂涌向沿海,不但带来交通等严重问题,而且产业在地区上过于密集造成劳动力短暂过剩。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业附加值迅速提高,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在政策,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上对中外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一大批在沿海的企业纷纷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富士康就是例证。中西部产业的突飞猛进崛起,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西部与东部沿海争夺劳动力。使得已经逐渐显现出来的“用工荒”迅速激烈起来。
这场“用工荒”也折射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正在消失。中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供大于求的市场压低了劳动力价值。可是,随着生育高峰的结束,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全国性兴起、铺开,使得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凸显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从这个方面看,中国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用工荒”将是长期的。国家要看到这一点,企业更要认识到这一点。
一个时期以来,沿海劳资关系异常紧张。工人工资待遇低,各种福利少,没有看病、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子女上学更是低人一等,并且工人人格还时常受到侮辱。国家在改善工人待遇上出台措施不少,但是,落实起来却非常困难。一个因素就是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资关系上话语权在资方。
这种关系根本改变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劳动力由供大于求转变为“用工荒”后,劳资关系彻底倒过来了。劳动力市场成了卖方市场,话语权到了劳动者这边。各地都在通过提高工人待遇、给予全面社会保障以及提供免费培训机会等条件招聘工人。当然,提高各种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始终一贯地善待员工。保障员工一切合理合法的诉求,比如:节假日加班工资问题、8小时工作制问题,超时给予加倍工资问题,解决职工社会保障、子女入托上学、家庭团聚等后顾之忧问题等等。
“让员工过好日子,员工养好‘小家’,才能在公司这个‘大家’积极工作;让员工内心幸福,应是企业价值观之一”,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一个有远见的企业把这些都要做在日常并且始终一贯,而不是遇到“用工荒”、招不来工人时才想起。既要“用薪”留人,又要“用心”留人,才能真正留住人、招来人。
广州用工荒?缺的不是人,是吸引力!调查:年后15万阶段性缺工让老板有点急预期:3个月应可补齐缺口,今年用工不差人
工厂说:我招不到工人难开工;工人说:我年还没过完不回来。于是,广州说:我开年缺工15万。用工荒了吗?劳动部门说:没,该回来的总会回来,坚决不能慌。
近年来,每当春节前后“用工荒”的声音总要小小刺激一下耳朵。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工厂、家政公司、物流公司、餐饮酒楼等多个行业企业发现,节后补员需求旺盛,而回乡过年的外来工还没返工,有工没人做的现象让人有点急。
开年缺工,去年15万,今年还是15万。劳动部门表示:57%的外来工春节返乡过节,九成以上计划在1个月内返岗。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主任张宝颖介绍,“按照比例推算,广州287.75万外来工中,春节离岗回乡的农民工达到164万人左右,约91%的外来工表示将在节后一个月内返岗。也就是说,其中147万人在3月中旬前返穗继续工作。还有约15万人因返岗的时间差,造成广州市阶段性缺工15万”。他认为,15万的缺口3个月可以补齐,阶段性缺工不是用工荒,广州外来工总量同比增加27%,今年用工形势可以保持平稳甚至比去年有所缓和。
即使工资、福利同时上升,也难以及时找到员工,节后招工难在广州再次出现。制造业、家政业、餐饮和居民服务业等各行业情况基本相似,15万的用工缺口显现出来的影响力波及甚广。
记者昨天现场走访制造业企业密集的广州番禺区市莲路、以及榄核镇内的广珠东线一带时看到,企业招聘广告牌已经从厂门口摆到路边,举牌示意招聘的人不时向过往的行人和车辆招手,示意有高薪招工。尽管厂家老板们相当热情,但仍少有人驻步停留,在记者停留的1个小时里,某制鞋厂只有3个拖着箱子的外来工愿意留下洽谈。
“招人啦,招人啦!”某制鞋厂招工人员告诉记者,“我比我们老板清闲点儿,能坐在这里吆喝已经不错了,老板都下车间一线了,工人不够能不急吗?”记者走访现场时了解到,不少在家门口招工的企业已经摆摊一个多星期了,却仅招到寥寥数人。招工者感慨“即使加薪也难以及时招到工人”。
不过,也有乐观的企业表示,外来工大多在正月十五之后才陆续返穗,现在“招工难”是一时现象,和往年一样,估计到元宵之后会陆续来大量工人。
现象
制造业??
缺人手老板赶工上一线
昨天中午12时左右,记者沿广州市莲路从西往东一路走过,每走几步远,就可以看到路旁竖着的招工广告牌,有的将招工广告张贴在汽车上。在广州市莲路新桥村段,在路边摆摊设点招工的企业不下10家。招工企业以制鞋、制衣、电子等行业最多。
“今年招工比去年难很多。”虽然用工企业自认为福利待遇很不错,但招工人员都称招工不容易。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企业摆摊招工一个多星期,却仅招工寥寥数人。有的制衣、制鞋出口企业为了赶工,工厂的管理人员甚至老板都走进工厂当一线工,争取开年之后出口量能够有个很好的“开门红”。
广州市越品服装的招工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新厂招工,需要300人左右,前几天来登记报名的有20多人,离招工总数还差得很远。广州颖浩制衣厂的招工人员称,因扩大生产规模,需招聘平车、鈒车工数名,平车月薪1800-3800元,鈒车月薪2000-4000元,包食宿,但昨天上午没有招到一个工人。
广州诗多拿皮具厂的招工人员说,该厂缺工200多名,从正月初十开始招工,两天来才有10多人报名,昨天上午仅2人报名。位于市莲路的协盈鞋业公司招工人员介绍,他们大年初六就开始摆摊招工了,7天来只有20多名求职者报名,还无法确定报名者是否会来上班。
家政业??
外地保姆援穗缓荒情
“就我私人关系所接到的保姆预约登记就有好几个,”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妇联分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廖日香昨天在接受记者时表示,节前“保姆荒”的状况已有所缓解,仅他们中心昨天就回来了20多名广西保姆,已基本可满足连日来预约登记的雇主需求。
节前节后“保姆荒”已成常态。不过,广州各家政服务中心都有“奇招”,确保保姆市场不荒。例如老保姆介绍新人进来,可报销返穗车费,有些家政中心或直接给中介费。
“别说满不满意,能请到都不错了,”廖日香说,保姆市场的缺口相对来说比较大,“很多下岗工人的年龄已经大了,而很多年轻人又不愿意做这行,因此供需越来越紧张。”
服务业??
小工年后没有年前紧
“年前哪才叫‘一锅粥’,年后倒是没那么紧张了,不过还是要招人”,记者昨日走访广州五羊新城某连锁美发机构,其驻店负责人席小姐说,美发行业都是长年招小工,行业人员因为有技术在手,常常喜欢换个环境工作,流动性较大,基本没有一家店敢说,我的小工完全够用,比起年前顾客排长队等服务的状况,现在不算最旺的时间段,压力倒是没有那么大了。
店门口电子显示牌上的滚动字幕显示“招资深美发师,助理,待遇面谈”。在美发行业做了8年,席小姐经验很足,她认为,现在虽然开工了,但是找工的人都没到位,十五元宵之后,才是招人的高峰,“虽然缺人,但是也不用特别着急,过一阵必然有上门的”。现在店里有10来个小工,勉强能应付洗头做头,忙起来顾客还是要等,如果要人手充裕,小工数量应该要达到20个。她透露,公司包食宿,洗头小工到手的收入当然是多劳多得,基本在2000-3000元/月。
各区扫描
【广州荔湾】
多数企业涨薪金
记者昨日从荔湾区了解到,春节后的“用工荒”并未如去年那般惨烈,年后不少企业普涨工资,用工情况趋好。荔湾区就业中心李主任表示,解决用工荒,除了涨工资,还要用“文化”留人。
“与往年相比,现在总的形势是:企业更加踊跃了,主动招工。”昨日荔湾区就业中心李主任告诉记者,上周六广州市已经启动了南粤春暖百场招聘会,加大力度推进招聘就业工作;而荔湾区的用工情况要到本周五才能具体了解,但用工趋势好转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上涨工资,还放宽了招聘条件,例如,以往酒楼招聘要求年轻貌美、30岁以下等,现在普遍扩大年龄范围。”李主任说。
“我们员工的工资相对其他企业来说是比较高的了,不同岗位而言,可以达到3000元到10000元左右。今年节后我们还将针对不同岗位,将工资上涨5%到10%左右,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人力。”位于荔湾区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的红雨照明企业总经理陈先生透露,今年继续留在其公司的员工在90%以上。
李主任认为,现在的外来工不比以前,情况都有所变化,对精神方面需求比较高,另外对企业前景、文化也有考虑。他建议,各个企业应对“用工荒”,除了涨工资,还要加大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证,保证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医保方面也要完善,要以“文化”留人,多搞培训。
【广州萝岗】
电子企业是缺工大户
缺工,制造业是大户,企业招工也最心切。然而近期在开发区的人才市场很常见的景象却是,除了部分电子企业需求迫切之外,其他行业的企业却冷冷清清。记者从不少电子企业了解到,旺盛的需求主要基于节后生产订单不断,新的生产线增加,不少企业甚至是春节期间加班加点。“我们这儿有些企业工资开到2500元一个月,可招工还是不够。”开发区劳动局常先生告诉记者。据悉,不少电子企业抱怨现在是有订单没人干活,经济回暖还是赚不到钱。过去用工都找年轻的,现在企业已把年龄线放宽到40多岁,包吃包住,干得好再加,但即使这样还是比较难招人。“幸好目前只是电子行业处于旺季而用工量大,区内的汽配、化工等企业用工则比较稳定,大家都在观望元宵后的返工情况。”
据开发区劳动局其他人士分析,目前内地、深圳、东莞的工资进一步与开发区薪酬缩小差距,开发区之前的优势逐步弱化,“对于打工的人而言,哪里挣钱多就去哪里。这属于区域用工大环境的趋势变化。”
【广州天河】
快餐店提高底薪招人
“上至餐厅经理下至洗菜工都招,但(广告)贴出去一个月了,问的人多,留的人少!”昨天下午,天河某连锁快餐店门前,尚未来得及换下工作服的老板无奈地告诉记者。就在一分多钟前,还有一对湖南籍夫妇前来打听,最终因为不能提供单独住宿而没谈成。
类似情况还发生在天河诸多餐饮服务类企业。近期,在天河北某商务大厦长长的门廊内,多家快餐企业和酒楼的招工广告排起了长龙。“上个星期看到最低薪酬还是1300元,今天就提到1350元了。”经常路过此处的袁小姐说,去年春节后也有不少企业临时招工,但记得当时没这么“热闹”,起薪也要比现在低一些。
“找工的不急,可我们急啊!”一家新开张的快餐店玻璃门上贴着大幅招工广告,老板每天亲自坐镇店中,宣称以优厚待遇吸引务工者。然而令其苦恼的是,虽然只是招一名洗碗工和一名快递工,但试业一个星期以来还没有遇到合适的。附近某连锁快餐店的员工也表示,其所在的店,上至经理、总厨,下至洗菜工、洗碗工,缺口总数达到十多人,不过一个月来才新进了两三名员工。
分析
阶段性缺工成“例牌菜”
节后为何出现招工难?协盈鞋业公司的招工人员认为,经济回暖,企业扩大生产,用工需要量增大;有的老员工回家过春节后,在家乡找到了事做,不来上班了;新的求职者因嫌春运期间车费贵又没有南下,这些都造成了企业用工短缺招工难。此外,几乎每个厂都在招人,招工就更不容易了。
张宝颖表示,节后缺工是常态。为了及时掌握节后用工状况,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节前在全市范围内抽调343家企业进行用工调查,调查样本涉及32万劳动者。张宝颖介绍,调查显示,57%的外来工春节返乡过节,九成以上计划在一个月内返岗。“按照比例推算,广州287.75万外来工中,春节离岗回乡的农民工达到164万人左右,而从外来工样品调查显示,约91%的外来工表示将在节后一个月内返岗。也就是说,其中147万人在3月中旬返穗继续工作。还有约15万人因返岗的时间差,造成广州市阶段性缺工15万”。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很难改变。外来工返乡回流的“候鸟”行为,必然造成年前年后的阶段性缺工,也就是说,这道“例牌菜”每年春节也许都要与羊城市民见面。
对策
147万外来工回流留人需政企齐出力
既然阶段性缺工已经成为事实,广州准备好应对了吗?记者从劳动部门、人才市场、行业协会、招聘企业等多方了解到,虽然预计中的147万外来工应该能准时回归,但要在第一时间招到人、留住人,还得看各自的招数奏不奏效。
面对节后阶段性缺工,张宝颖认为,广州本市尚有不少富余劳动力,劳动部门正通过招聘会等多种途径鼓励、促进就业,可以暂时补充部分缺口。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州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共同举办的2023年“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月广州市百场招聘会日前已经启动。
从南方人才市场传来的消息则是,正月初八(2月10日),2023年“南方任我行”春季系列招聘会盛大开启,开春第一场招聘会共吸引了约6500求职者进场应聘,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近500家,提供的岗位数近万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参会企业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占招聘企业总数的90%以上,预计节后一个月内招聘会的参会企业和入场求职人员数量将会持续增长,在2月下旬和3月将迎来招聘求职的首个高峰。从2月10日到3月27日,连续45天不同类型的招聘会将不间断地连续举办。
在普遍存在招工难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招到工人,招工单位纷纷列出不同的“诱人”待遇。有的承诺提高工资,有的现场列出“包吃包住包接送”的丰厚条件,有的干脆现场开工资单,只要双方合意,立刻签订工资比往年高出10%-15%的合同。用工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说,今年员工的待遇比往年提高了很多。协盈鞋业公司的招工人员告诉记者,即使是生手进场,在工厂没有事做的情况下,也有1500-1600元的保底工资,计件则工资更高,待遇比去年提高了300-400元/月。老乡带老乡,带来的工人工作稳定性最高,不少企业都对带老乡上岗的老员工实行奖励,新人做满3个月,带人者可以获得100-200元奖励,名目是“长途车费报销”,做满半年,再奖励一次,还是100-200元,视对方工作表现而定。温州:鞋企复苏面临用工荒温州,素有“中国鞋都”的美誉,在这里照章纳税的鞋企大大小小有2700多家,制鞋工人上下游加起来有80多万,整个鞋革行业工业总产值在2023年底就超过了700亿元人民币。
曾经辉煌的温州鞋业,在经过2023年金融危机洗礼、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压力的夹击下,目前正在逐步回暖。然而,用工短缺的现状却让温州鞋业的复苏遭遇更大障碍。
温州鞋企招工难
与喧闹的温州城区相比,坐落于郊区的温州鹿城、龙湾工业区着实安静不少。连日来,记者奔波于温州这一东一西两个主要制鞋基地,看到绝大部分制鞋工厂都尚未开张,不过工厂大门口热闹非凡,原来多是工厂人力资源部门在紧急招工,工招不满,工厂生产线动不起来。
昨日早上9时,记者来到位于温州龙湾工业区的金谷鞋业公司,公司门口贴着一张大红色的“招聘广告”,除了岗位和招聘人数外,还抛出“奖励牌”:凡新老员工在2月11日止前来工厂报到者分三级奖励:2月9日报到奖800元,2月10日报到奖700元,2月11日报到奖600元,奖励在上班满90天后颁发。
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小刚介绍,金谷有员工1500人,到了年后不少农民工一跳槽,公司就缺了二三百人。“制鞋是生产线作业,一个环节人少了、做不起来了就会影响后面几个环节。”
不止是金谷,记者之后又对本地知名的德意尔、金帝等8家公司进行采访,了解到,对返工农民工进行奖励,对还能带一个新员工进厂的老员工奖励100元等诸类措施,在温州已经成为企业“惯例”。
据温州经济部门做的一项统计显示,温州鞋企每厂普遍有10%—20%的缺工缺口。而据温州职介指导中心开张第二日提供的最新用工需求显示,昨日1189家进场单位提供的9239个岗位,最后只有613名求职者找到工作,尚有8626个岗位缺人,这其中作为用工大户的制鞋、服装业首当其冲。
复苏面临“用工荒”
2023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依赖出口的温州制鞋业受到不小打击,再加上近年来制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原来据称最高峰时有4000多家企业的温州制鞋业,如今只剩2700多家。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2023年下半年起,温州制鞋业已经逐步回暖,但让鞋企“喜忧参半”的是,由于外来订单的增加和内销的繁荣,鞋企们一边打算增扩新的生产线,一边却又面临着用工紧缺。
位于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的金帝公司是温州鞋业出口的前十名企业,目前有员工8500人,年产女鞋1966万双。据该公司党委书记郑士礼介绍,目前外贸形势一切向好,今年金帝女鞋产量预计要突破2000万双,为此将新增2条生产线,共需新员工500人左右。
郑士礼表示,金帝员工工资几乎每年都要涨10%左右,福利待遇都是包住,对饭食进行补贴。在这种背景下,金帝员工每年流动率只有5%,不过由于目前整体工人供给短缺,招工压力还是不小。
记者采访得知,虽说受访的企业都口口声声称“工资年年都涨10%”,但职工们的反映却是“真正平均起来,工资也就涨了100元上下而已”。虽然有普工表示自己最多一个月会拿到4000元左右的收入,但必是一天工作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有受访的农民工就表示:“对个人而言,工资和劳动时长是制鞋工人最看重的两个因素,干得累,工资不高,自己就不想干。”
湖北鞋匠挑大梁
在时下的温州,湖北鞋匠的力量不可忽略,不但是温州鞋业最重要最稳定的劳动力来源,而且还迸发着活力。
金帝公司28岁的机器维修员、利川人赵平,每月工资2500元,妻子也在同公司做技工,每月可拿3000元工资。赵平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于是,他和自己的妹妹一起筹资16万元于去年在老家利川买了20台针织机,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制鞋加工厂。“妹妹以前也在金帝工作过,有经验,她在利川督导,我每个月开面包车把温州的原材料送回老家,一起做温州的订单,一年可做8000双。”赵平说。
除此之外,赵平心还挺大,“今年我想在温州自己再开一家制鞋加工厂,不管怎样,咱湖北人有技术,有老乡,一起做大生意,为自己打工不是更好吗。”
与赵平一样,今年30岁的金谷开发部部长边兆成也是一位有实力的“湖北鞋匠”,他来自黄石,来温州打工已有10年。“10年前,我还是个普通车工,一个月拿个千元左右,现在我做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资提高不少不说,自己还完成了角色转换。”
记者了解到,湖北鞋匠已成为温州制鞋业的一个知名劳务品牌。“湖北鞋匠务实、有洞察力、勤奋”,成为不少外省乡亲眼中的特殊存在。
泉州制造:福建纺服企业成本几乎逼近“临界点”春天里的工荒,势必影响企业“秋天里的收成”。
自从用工问题成为了福建泉州泉企头上的“紧箍咒”,如何“解咒”,始终是一件头疼问题;而泉州制造转型的压力也是如影随形。
如专家所指,一方面,用工荒导致薪资大幅上涨,使劳动力告别廉价时代,传导至企业层面,随即表现为成本压力的大幅增长。这意味着,泉州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基础被全面撼动,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另一方面,为吸引产业工人,不少企业不得不加快向人力资源富裕地区迁移的速度,城市产业空心化的危险由此进一步加剧。如何让产业升级的速度超过空心化的速度,俨然已成为泉州制造业必过的一道关卡。
不用说,一年之计,就在这春天里。
【记者调查】结构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
“来自泉州劳动部门的信息,节后泉企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企业招工形势紧张。”
“我这两天来只招到一个工人,难。”聊起这几天的招聘情况,晋江老协志TPU制造的招聘负责人一脸的无奈,“你也看到了,应聘的人还没招聘的多”。
这是晋江陈埭乌桥头,乌桥头是晋江的传统招工市场,因为位处溪边和岸兜两大鞋业专业村的中间,是陈埭企业招工的主要“根据地”。
但在乌桥头,招工现场着实冷清,因为应聘工人不多,不少企业的招聘人员难耐“寂寞”,不得不聚在一起侃起了大山。
同样的景象还出现在晋江劳动力市场。昨天是晋江劳动力市场举行招聘会的日子,但在市场的招聘专区里看到,前来应聘的人员寥寥无几。晋江华宇织造行政副总严文明告诉记者,虽然华宇织造老员工的返工率达到90%,但因为今年企业扩张,还需要招收100多名工人,按照华宇的规定,每个老员工带新员工入职,就可得到1000元的现金奖励,但即便如此,华宇目前仍然有超过百人的用工缺口,“这几场招聘会下来,效果并不好,很难招到人”。
对于今年招聘市场的冷淡,常年在劳动力市场16号窗口负责招聘的何先生体会更深。据他介绍,相比往年,今年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务工人员起码减少了一半。
多日来,接触了涵盖纺织、鞋服、食品、伞具等在内的20多家企业发现,招工难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从官方传出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来自泉州劳动部门的信息,节后泉企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企业招工形势紧张。在鞋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由于企业员工在行业内流动性较大,需补充的新员工仍占用工总数的60%以上。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自去年以来,泉企用工荒已由结构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之前多年,名企因为薪资水平较高,用工环境也较好,并不存在招不到工人的问题,缺工问题主要出现在那些中小企业,但随着众多龙头企业去年以来的产能大扩张,这些名企同样面临用工难题。
掌握的信息显示,随着2023年和2023年的泉企上市潮之后,2023年成为这些“不差钱”上市企业的产能扩充年。2023年,特步(中国)泉州工厂将在现有4000人规模的基础上,新增1500人。361度(中国)随着在五里工业园的投产,今年计划新增2000人。而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乔丹、利郎、飞克、喜得狼等企业新增用工人数均在数百人以上。
一方面是企业产能扩张对用工量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工人供应量的减少。特步(中国)副总裁刘庆先认为,随着中国中西部的发展,原先外出劳动力纷纷选择留乡就业或创业,加上之前一些用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泉州企业的整体形象,使得来泉打工的总人数有减无增。与此同时,企业原先稳定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而新生代80后、90后的农民工对传统企业单一的工作模式认同感较弱,造成了企业实际可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已逼近“临界点”
“对于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利润率较低,一旦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5%,企业要维系下去就很困难了。但事实上,眼下行业人力成本的比重已逼近10%左右。”
在普遍性缺工的大背景下,涨薪成为众多企业祭出的首要法宝。据了解,虽然同样面临招工难题,但从产业结构看,那些高耗能、低利润、员工收入低的行业,成为招工难的企业,而待遇较好的企业,节后返工率明显较高。据严文明介绍,华宇织造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返工率,正是得益于他们的企业给老员工开出了较高的待遇。而记者从华宇织造的招工宣传单上看到,该公司熟练工每个月的工资均在3500元以上,而即便是新员工,试用期的工资也有2000元。
但即便是华宇织造这样的企业,在招工难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再度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据严文明介绍,今年,华宇织造的涨薪幅度在10%左右。
在接触的众多企业中,华宇织造已是涨薪幅度最低的一家企业。走访陈埭乌桥的10多家企业,普工的最低保底工资多数在1600元以上,相比往年,涨幅均在200元以上,而有的企业单道工序工价的涨幅甚至超过50%,整体而言,今年,多数企业的工资涨幅都已超过20%。
大幅涨薪对企业的压力不言而喻,野豹集团董事长助理郑梅芬说,在鞋服行业中,前几年的人工成本比例多集中在8%~12%之间,品牌企业较低,约在5%~8%之间,但经过2023“加薪年”后,比重大为提高,这几年的缺工潮,令整个行业的人工成本基本上是以每年30%的比例在递增。“我们公司目前的人工成本占到13.5%”,比2004年多出近一倍。
服务于纺织业多年的周先生说,纺织业在薪资低的时代,也就是2004年之前,人工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7%,而2023年和2023年,不少企业屡次加薪,要知道,对于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利润率较低,一旦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5%,企业要维系下去就很困难了。但事实上,眼下行业人力成本的比重已逼近10%左右。
显然,不同的企业所能承受的人工成本“临界点”各不相同,但人工成本的增长,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却是显而易见。泉州一上市公司报表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超过2.6亿元,但净利润仅为834万元。而该公司的员工超过千人,保守估计,今年,每个工人每个月涨薪为300元,前三季,仅涨薪一项,该公司净利润就得减少近300万元。
【专家预警】泉州制造必过之坎
“泉州产业升级的速度将不得不与空心化进行赛跑,用工荒正迫使不少泉州企业不得不加快内迁的速度。”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用工荒将可能再次为泉州产业升级带来深远的影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吕庆华认为,用工荒导致的大幅涨薪昭示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廉价劳动力支撑的泉州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束。
吕庆华认为,与广东和江浙一样,泉州制造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并缺乏转型的动力。事实上,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对泉企已经是一次预警,只是当时外部环境尚好,泉州制造业也还没有发展到不转型将难以为继的程度。2023年的经济危机,使2023年成为进入新世纪后最为困难的一年,当时大批企业倒闭,转型一度成为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可惜的是,当经济开始复苏,一些企业在奄奄一息中重新得到订单,撑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却再次将“转型”二字抛到了脑后。
专家认为,今年的“用工荒”再次为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
“用工荒”促使企业必须提高工人工资才能招到人;而为了保证利润,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企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增加机械操作,减少用工人数,两者都逼迫企业技术升级,这必将逐步推动泉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泉州产业升级的速度将不得不与空心化进行赛跑,用工荒正迫使不少泉州企业不得不加快内迁的速度。2月13日,安徽宿州市的一个重量级招商团“空降”泉州,展开对多家泉企的游说;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来,类似的招商团,泉州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施正植已接待了不下10个。用他的话说,与往年不同,各地招商团与泉州纺服企业之间正慢慢由“单相思”变成“两情相悦”,从去年开始,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总频频集体考察中部多个地区,为扩张寻找合适的布局地。
加速内迁还从纺织服装行业向其他领域蔓延。据了解,从今年起,包括特步、卡西龙的鞋企也不约而同地在省外开设分厂。在格林集团董事长赵建河看来,招工难正是众多企业加快向外扩张的原因,“泉州的工人只会越来越少,现在我们只能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扩张”。
当然,企业的加快内迁,加剧了泉州产业进一步空心化的担忧,泉州市发展研究中心一人士说,之前,不少名企已经将总部搬至厦门等地,而如今,制造环节也加速向外地搬迁,泉州的传统制造业的处境将因此越发困难,有可能像台湾一样出现空心化问题。“在用工难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如何跑赢空心化,将是泉州制造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深圳:外地企业上门“抢”人
缺工不止20万?初春又至,乍暖还寒,恰似年初的深圳职场。
走访深圳大小人才市场,招聘的摊位前,一边是不断放宽的待遇,还有用人单位焦急的等待:“学历不是问题,年龄也可以适当放宽。”“工资比去年高300块。”“保证每天加班不超过3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另一边则是零零散散、走过路过的劳务工:“再看看吧,工资还是太低了。”
缺工远不止20万?
走在深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所在的八卦路上,人流量却明显比往年要少。去年记者前来采访的时候,在这条路上就遇到了不少手拿“十元店”纸牌“揽客人”。“有热水,有独立洗手间,一个晚上10元到20元不等。”看到从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进出的年轻人,他们都会热情上前揽客,而今年却没有看到这一幕。
缺工已是既有的现实,但究竟缺多少呢?记者翻查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发现,从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深圳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缺口呈现出一个波动上升的趋势:2023年第二季度缺15.8万人,第三季度为40.6万,第四季度更是达到了81.9万。
2023年新春元宵过后,随着返深来深劳务工的到来,用工缺口有所减少,但始终在20万左右波动。由于发布的数据断断续续,因此记者无法准确了解深圳职场去年一年的供需情况。然而,据深圳职场风向标———人才大市场的抽样调查透露,与2023年相比,2023年到人才大市场的招聘单位数增加7.6%,招聘岗位数增长55.51%,招聘需求人数增长62.47%,但求职者人数却下降49.51%。去年第四季度,深圳人才大市场招聘总需求人数为479051人,求职者却仅有110799人,单是这一个人才市场,供需的缺口就已超过了36万。
春节过后,2023年的用工形势如何?
“深圳当前的用工缺口是20余万,和往年差不多,元宵节过后随着来深劳务工人数的增多,缺口将有望缩小。”2月11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董文红说。然而,宝安区劳动局今年1月初对辖区企业进行的“春季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结果却显示:全区节后用工缺口在20万人左右。
宝安缺20万左右,整个深圳才缺20余万?尚不计算制造业大区龙岗,还有福田、罗湖、南山、盐田这几个区,这两个数据也有“打架”之嫌。“难道深圳的企业都转移到宝安去了?”“看来只要宝安努力一点,深圳就没有用工荒了?”市民网友调侃道。
“这是统计方式不同产生的误差。”董文红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说,宝安区劳动局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出自己辖区劳动力供求的大概数值,而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则是从各人才市场的统计中汇总而来的。“包括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和进场的求职人数难免会有重合的地方,我们会考虑使用更为科学的统计方式,得出更加准确的职场供求数据。”董文红说。
最低工资1320元够不够?
吸引劳务工,缓解用工荒,提高薪酬待遇是关键。3月1日起,广州将会把最低工资提高到1300元,比深圳目前的标准高200元,而根据广东省政府《关于调整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今年全省最低工资平均提高幅度达到了18.6%。
年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曾透露,深圳今年的最低工资调整幅度有望达到20%,即1320元每月,而调整的时间也将从以往的7月份提前到3、4月份。实际上,就算是政府不行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已经在引导着企业的走向了。
“包吃包住,工资1500元以上。”无论是在八卦岭食街的餐馆、华强北电子商铺,还是大小人才市场的招聘橱窗上,这样招聘广告随处可见。记者在走访时候发现,尽管深圳市政府的最低工资调整方案尚未出台,但不少企业都已经自觉出手,将最低工资提高到了1300—1700元这个幅度。
深圳市人才大市场在节后首场招聘会上对500名求职者及8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节后企业招人薪资调整方面,有71.3%的参会单位提供的职位薪酬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有27.5%的企业表示薪资与往年基本持平。然而,尽管绝大部分企业均提高了薪资水平,但是70%的受访单位表示招聘遇到的最突出困难仍是“合适人才难找”。
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劳务工的总量少了,流向多了。”不少专家学者、人力资源公司或用人单位负责人如是说。而深圳人才大市场在今年一月所做的调查报告则给出了另外两个答案:一方面受深圳本地房价、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因素影响,外来人才供给量较去年有一定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各行业薪酬调整比例不均,后金融危机时代,部分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大部分企业采取提高薪酬、完善福利等措施来稳定现有人才储备,使得在职人员观望情绪较浓,“跳槽”意向降低。
最低工资调整到了1320够不够?还是要市场说了算,而除了工资待遇以外,物价、交通、住房等城市整体生活水平、民生幸福指数等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无论是任劳任怨的60后、70后,还是更向往自由自在的80后、90后,经历过市场经济浪潮拍打的劳务工早已经学会了用脚投票,选择懂得善待他们的城市。
■特写
“农民工司令”张全收:
未来10年“招工难”会越来越明显
2月12日,兔年正月初十上午10时许,已忙碌了几个小时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才开始吃早饭,稀饭、馒头、再加上一个小炒,这是他多年习惯的早餐,但这一天,他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我现在也挺头疼的,过去几年,最高峰的时候试过一天来1500多人,今年这几天有时候一天来一两百人,有时候就来几十个人,来到后登记培训完,马上就被工厂订走了。”张全收是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企业董事长,往年这个时候,他的公司已有几千名劳务工前来报到,但今年只有1000多人。尽管他预计70%的员工将会在元宵前后返回,但急于要人的企业几乎要把他的打爆了。
“‘农民工司令’不好当啊。”张全收叹道,工作压力一直很大,近年来,他开始每天吃治疗抑郁症的药,不吃药就无法入睡。
出门招人
2月12日,正月初十,中午12时,深圳市龙岗平湖街道大草埔一路附近的一个溜冰场,这里已经被改建成全顺公司临时工作站。当天才坐长途列车抵达深圳的18岁河南女孩刘微和一帮老乡们在报到、登记完毕后,准备乘车前往东莞开工。
刘微于2023年加入全顺公司,目前在东莞石龙某电子厂工作,包吃包住每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今年,刘微带了3位老乡来到全顺,他们都将在当天参加培训后集体前往刘微去年打工的电子厂工作。
年前,公司就鼓励回家过年的老员工们带老乡来,每带一个新员工,公司就奖励300元。因此,刘微这一次可以得到900元的奖励。而来自贵州的谭花则告诉记者,今年介绍了5位老乡加入全顺工作,只要这些员工干满3个月,她就能得到1500元的奖励。
自正月初六开始,来自各地的农民工就陆续来到全顺公司,很多员工尽管往年曾来过,但要在七拐八拐的小巷中顺利找到这个“农民工司令”的“司令部”仍得费不少心思。几天来,已经到达的员工中新员工800余人,老员工三四百人。到达的员工报到、登记、培训后,马上就被在一旁守候的企业订走了。尽管老员工带回一个新员工能获得的奖励很快从一两百元上升至300元,尽管有的员工能一次性带回十几名老乡加入全顺的队伍,但农民工的缺口依然不小。
“在2023年前,我们从没有试过出去招工,基本上都是劳务工们自己找上门的,但从2023年开始,不出去不行了。”张全收说,为了能够招到人,他采取了“农民工打工合作社模式”,在老家河南的每个市、县、乡镇设立社长,村里设业务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招工。
“这样招人的代价更高,毕竟层层工作人员的工资要支出。”张全收说,现在全顺公司招收的农民工80%左右来自河南,招收一个农民工的成本约为五六百元,这样一来,公司的经营压力不小。
外地企业上门“抢”人
来自东莞上川电子厂的王先生已经在全顺公司等待了好几天了。“从初七开始,我们每天都到这里来要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企业今年形势不错,需要新增四五百名员工,但他们几天下来才要到了100人左右。
同样前来“要人”的还有汕头等地的企业,但目前每天总共才有几百位员工报到,所以一个企业每天能带走的员工还是少数。
王先生告诉记者,上川开给员工的工资将从920元/月上涨到1100元/月,员工在适度加班后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人性化管理也是公司吸引员工的一个优势。王先生称,虽然公司自身也在招收工人,但效果不是很好,一天到晚也是零零星星来几个人,满足不了用工需求。与全顺合作多年,这种订单式用工可以及时缓解用工需求,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很多企业已经找上门来了,粗略估计企业要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3万人,不少企业直接说了,我们来多少人,他们要多少。”张全收告诉记者,全顺目前与几十家企业有劳务合作,工人主要派往玩具厂、电子厂、鞋厂等。无论招收来的工人被分配到深圳、东莞、惠州还是其他城市,公司都要跟踪管理,保证每个员工的月收入超过2000元,其宗旨是把农民工招得来、留得住、培训好、跟踪管理、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实行全包。
面对前来招工的企业,张全收有自己的原则。“我要保证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去掉一部分合作不愉快的客户,比如工厂刁难员工、工作压力很大、伙食不好、不是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张全收说。
“让每位新老员工除吃住外,可以拿到两万元以上。”张全收在全顺公司临时工作站贴出了这样的标语。“这句话只有我敢说,我有这个能力做到,能用我的方法跟企业谈到这个价格!”张全收还编了个顺口溜:“要想打工哪里去,深圳全顺找全收,包年薪,包月薪,没活干每天补助七十块,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实行全包,16岁以上40岁以下只要会干活的全收,家里盖不起房子、娶不起媳妇的都来找我,我让你的家发家致富!”
除了工资以外,产品好不好做、工资高不高、管理方式是否到位、生活环境好不好都是劳务工们考虑的因素。“农民工司令”拿着喇叭一喊,把企业情况一介绍,各种综合条件较好的企业摊位前就迅速聚拢了一群人。
建议各地统一最低工资发布时间
2001年,来深工作多年的张全收创办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对其加以培训、组编,形成“劳工团队”,他们以“团队作战”的方式去与用工企业“集体谈判”,开创了一种新的用工模式。张全收也因此被称为“农民工司令”。
“过去10年,2000年至2003年是一个阶段,那时候农民工出来找工作要交钱的;从2003年开始,我国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航空业、旅游业、餐饮业、高铁等快速发展,过去人才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的情况也有所改变,不同地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流向更加分散,民工荒开始出现。”张全收说。
“缺工不是现阶段的问题,未来10年都缓解不了,而且一年会比一年缺。”除了经营全顺公司以外,张全收从2023年起还在河南老家兼任了村主任。这个同时在城里和农村扎根的“农民工司令”对当前的用工形势有着自己的判断:现在农村基本每个家庭生一两个孩子,城市中每个家庭一般只生一个孩子,这势必造成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结构性短缺。
物以稀为贵,要抢人,就要看谁的条件开得好。“工人工资一定要上涨,如果不上涨,对于广东省是一大亏损———亏不是亏政府,而是亏在企业身上。”张全收告诉记者,企业主动涨工资会有点“疼”,但政府部门出了政策之后企业不涨工资也不行,而如果要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不仅工资要上调,上调的时间也很关键。
“广东1月份公布3月1日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广州1300元/月、东莞1100元/月、惠州950元/月,一公布出去,想来广东的人就多,我们招人也有底气了。”张全收说,现在各城市发布最低工资的时间不统一,劳务工们也无所适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今年将提一个议案:建议全国各省市统一工资上调时间,最好在每年年初就开始就公布涨幅及执行时间等数据,以便农民工出门打工时能够随行就市,有序流动。武汉:节后用人无觅处
企业急在“招招募募”节后,武汉市许多企业急缺普工、技工等一线员工。据市人社局抽样调查统计,今春武汉市企业缺工超过8万人。武汉女装企业到底缺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昨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探访。汉派服饰“吃不饱”缺工超2万人昨日上午,江汉经济开发区江达路上,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路边竖起的“招”牌——贴着招聘简章的牌子。江汉经济开发区内聚集了近300家服装加工企业,占全市同类企业的近两成。武汉爱帝集团副总经理陈盛祺笑称,这里不少服装企业长年缺工。走进爱帝的生产车间,近800个车位上,有人操作的不到三分之一。陈盛祺称,公司从腊月二十八起放8天春节假,按说现在员工该返岗了,但实际上,不少来自农村的员工习惯休息到正月十五以后再来上班。老员工回来了,这些车位基本可以坐满,但公司新建的大楼内另外拥有800车位的车间就难说了。如果招不到人,相当一部分服装订单都没法接。附近的合荣服饰总经理陈飞介绍,该公司需要车工近300人,去年缺工100人,为此不得不把10万件服装的订单拱手让给同行。不过,相比那些实力偏小的汉派服企,品牌企业的日子还算是好过的。江达路另外一家小型服装企业负责人诉苦,品牌服装企业一件夏装的加工费可达40元,而小厂加工费只有5元。前者的员工最高月薪可达五六千,小厂员工只能拿到两千左右。因此,在大厂的人没招满前,他们只能耐心地等待,最后能招到多少,只能看天意了。据了解,每年正月十五过后,江汉经济开发区内往往有数千人在路边看招聘牌子求职。为招徕员工,不少企业对介绍熟练车工前来应聘者奖励800元,介绍学徒工来的,也有400元奖励。武汉市汉派服装协会秘书长李群宝介绍,武汉的服装生产企业有1600多家,除知名品牌猫人落户武汉开发区外,主要集中在江汉经济开发区、石桥、红旗渠和盘龙城等处,估计整个行业缺工2万人以上。超市卖场开新店急需综合技术人员昨日,多家超市称,由于开新店的脚步加快以及老门店新旧员工更替,今年用工需求量很大,目前最缺技术员工。记者探访多家超市看到,不少门店张榜招聘一线员工,不少企业的人事部都在开会商量对策。中百仓储有关人士称,目前最难招的有设备、专业精肉分割手等技术岗位和一些管理岗位。大部分人希望一步到位,直接做管理,但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又做不好。公司设置了完整的培训体系,但需从基层做起,很多人不愿意干。中百仓储今年预计开5到6场专场招聘会,面对社会各界招聘3000多人。中商平价人事部长袁丽萍表示,今年,各种招聘渠道多管齐下,包括各个招聘网站、大专院校的招聘会甚至深入社区招人,目前最缺的是综合技术工人,即集水管工、制冷、电工、钳工等多种技能于一体的“全能”技术工人,另外,生鲜专业人员也相当紧缺。武商量贩人力资源部王芷芬经理介绍,春节过后将迎来新一轮开店高峰,生鲜工、综技工、防损员等岗位亟待补充。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该公司连续3年全员调薪,每半年发一次双薪,全年共发14个月工资,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节后还将上调。他们分析,本地超市缺工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同行竞争激烈,求职者选择多了,跳槽频繁,不少人选择观望态度;整个商业行业薪酬不高;超市工作时间很“死”;不少应聘者不愿从基层做起。餐饮酒店门槛低只要愿意干就行“工资1500元以上,还加奖金、过节费,年底双薪及其他补贴,且提供食宿,缴纳社保……”“底薪1630元,还享有带薪休假,空调房住宿……”新年伊始,很多酒店门前都打出了招聘广告,应对缺工难题。“酒店服务员、洗碗工的待遇,比7年前提高了一倍多。即便如此,缺工年年存在。”市饮食服务处处长龚新华称,餐饮用工缺口在30%左右,有品牌的大酒店稍好,中小型酒店用工缺口更大。“若不是大学生寒假兼职,酒店运营都会很紧张。”昨日,醉江月酒店有关负责人蔡永利介绍称。昨天下午6时,该酒店门前车来车往,客人成群涌进酒店,服务员中常可见到略带书卷气的稚嫩面孔。醉江月酒店处在大学密集的洪山,几乎掌握了周围学校大部分贫困生的名单。每当春节刚过的招工紧张之时,这些大学生便成了酒店的主力。“以前招酒店服务员很容易,不仅收入不高,酒店还很挑剔。那时,当服务员还要挑身高、长相、年龄、学历。现在,只要愿意干,酒店基本都要。”昨日,武汉市饮食服务处处长龚新华介绍。龚新华称,以前是城里人不愿干餐饮,现在是农民工也不愿做餐饮。他分析,现在餐饮业存在跟制造业、其他服务业“抢人”的状况。近年来,各行各业都缺人,年轻人选择的余地更大。酒店工作不仅工作劳动强度较高,公共假日也不能休息。餐饮业缺工状况将长期存在。宁波:博洋妙招
纺织企业应对“用工紧张”在很多专家看来,在当前复杂的用工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场“重生”。那些粗放而低技术含量的增长点,该萎缩的尽管让它萎缩;那些仅仅看重我们廉价劳动力的资本,该走的尽管让它走——丢掉这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把传统制造业改造为先进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用工紧张”下的博洋妙招
内迁加工环节,本部主抓两端
近年来,每年春节过后各媒体有关企业遭遇“用工荒”的报道不绝于耳。然而,作为宁波最大的服装纺织企业之一的博洋集团,却似乎总能够置身于事外。
服装纺织行业对一线操作工的依赖程度向来颇高。在其他同行纷纷大叹招工难的情况下,博洋究竟有何妙招来应对此事?
“在宁波本部,我们实际上主攻的是产品的两端环节,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终端销售。而最需大量工人的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我们要么包给别人,要么把它们迁入了内地。”博洋公司总裁办主任林云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九成销售产品来自代工企业
虽然总部放在宁波,走进博洋集团,宁波的媒体记者一般很难看到其他大型服装纺织企业常见的大规模的加工场景。因为,在宁波,博洋偌大的办公场地,忙的并不是加工生产。
据记者从博洋销售部门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在2023年和2023年两年中,博洋集团在终端销售的服饰和家纺产品中,直接由自己下属企业生产的只有10%左右,其他近九成都是来自公司以外企业的代加工生产。“这些企业有珠三角的,也有江浙一带和山东的。随着近几年博洋旗下各种品牌声名鹊起,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服装企业要求为其代工。”
“于纺织服饰企业而言,生产加工所需用工数量最为集中,而企业既然已经把生产环节交由其他代工企业负责,招工的烦恼,当然也就与之无关了。”一位服装界人士这样分析博洋模式。
他指出,在实际上,像博洋这样请人代工的服装企业,在世界上有很多。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名牌,就连近十多年中世界服装界的传奇——日本最大的企业优衣库,走的也正是这样一条请其他企业代工之路。
品牌营销是关键
在产品主要依赖代加工的情况下,博洋集团的发展动力靠的是什么?当然是产品研发设计和终端品牌营销。
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的2023年,博洋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7%,企业营业利润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50%。在2023年,博洋集团的销售额增长幅度又达到了30%左右,企业创造利税也同比增加了三成。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比起传统的服装纺织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企业具有轻资产、高营销额的优点,这样的企业现金流充沛,抗风险能力强。“当然,用这种经营模式开展经营,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这位人士指出,相比起传统的服装企业,敢于开展这种经营模式的企业首先应当具有较强的品牌营销管理能力,同时则应当拥有高端的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有能力及时把握市场脉搏,掌控足够多的市场终端销售渠道。
其次,品牌战略更是必由之路。“中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背后,所走的道理其实是在为其他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做代工,赚取他们微薄的利润。而随着经济格局的逐渐改变,首先,在沿海发达地区,这种仅凭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而获得代工生产的机会必将逐渐丧失。中国企业必须走自己的品牌之路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内迁
记者注意到,素来注重请人代工模式的博洋,在资金实力日益雄厚之后,也正渐渐对自办服装和纺织加工厂产生兴趣。
去年下半年,该公司董事长戎巨川已宣布正式成立博洋集团有史以来首个工业领导小组,准备打造一个总占地达500亩的大型工业城。“3年后,博洋的自有产能将扩大10倍以上。”这位宁波服装界的传奇人物这样预测。
要打造自己的加工厂区,是不是意味着博洋也将要为招工所累?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原来,博洋集团已经决定,把这个工业城选址放在安徽宿州。
“我们考察过了,那里有充沛的劳动力,用工成本也比沿海地区要低很多。”林云华称。据他介绍,在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博洋公司就已经做出了决策,陆续把集团旗下的一些加工型的生产企业转移到宿州。
“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把宿州这家企业放在宁波等沿海地区,这段时间我们肯定也要为招工而疲于奔命了!”林云华说。林透露,目前,博洋在安徽宿州已经开工的企业,招收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用工相当稳定,就连春节前后,在沿海地区打工的工人纷纷回流的情况下,公司也不必为员工提前请假而烦心。
订单上升、企业扩容必然导致劳动力短缺?
产业升级助企业走出用人窘境
上月底,宁波利时塑胶公司投资50万元对灌装车间设备进行改造,投入使用后不但节水节电,而且以前此生产线上需要3个人,现在只需要1人,大大节约了用人成本。
“今后我们将加大生产设备改造力度,争取在用工量最大的生产线上有较大突破。”宁波利时塑胶公司负责人说,这不仅仅是“用工荒”解决之道,更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晚报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了解到,面对“招工难”逐步常态化的今天,我市奥克斯集团、欧琳集团、双马塑机、利时集团、广博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引进自动化设备,努力减少用工数量或者在增加产量的情况下不增加用工量。
1月26日上午,记者在鄞州区姜山镇一家电表生产企业车间看到,传统生产线上一眼望去满是人——从初装进料、插件,到后焊、高温老化、包装,每道工序都有许多员工在忙碌。但是在旁边的智能电表生产线另一侧,只有寥寥数人在“监工”。根据这家公司提供的资料表明,2023年电表产量将是2023年的1.5倍,但是公司用工量却不准备增加,反而还会部分减少员工。原来,这套智能电表生产线有其“神奇”之处:产品生产完成全部工序的时间压缩至原来的1/10,还能保证品质的高度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同样一条生产线需要的人工数量从60人可以一下子减至20人。
同样,每年春节前后,我市众多服装制造企业都要为“没人干活”感到头疼。但是今年诺布尔制衣公司的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就是因为去年投入了3000万元引进30台自动电脑横机帮上大忙。30台自动电脑横机可以替代200个左右的工人。该公司今年还将继续投入资金采购自动电脑横机设备。
春节前一段时间,“阿拉老酒”董事长傅勤峰一直忙碌在营销一线,而不用担心员工紧缺影响生产。因为该公司拥有包括全自动桶装酒工艺等6个全国第一的生产设备,以前需要50多人的车间现在只需要3人。目前,阿拉老酒公司每万吨黄酒产量只需要员工100人,而传统酿造条件下需要500多人。
宁波市工商联负责人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招工难将成为一种常态,宁波民营企业只有走产业升级道路才是明智的选择,像自主研发、引进新型设备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方向,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招工难加剧的情况下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中银增产不增人
3年间同一条生产线产值翻番
本报讯张慧琴是中银(宁波)电池的生产部主管,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些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她告诉记者,“中银员工流动很少,而且我们总的员工数量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然而,员工人数稳定并不表示企业生产停滞不前,相反,中银每年的产能都在提升。张慧琴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2007年,一条6个人工作的生产线做14万元产值,现在同样的人数,这条生产线的产值已经翻了一番。可以说,在这3年间,中银电池所有生产线在工人数量相同的前提下,产能至少提升了30%。
“这是因为我们自主研发,对设备进行不间断技术改造的结果。”中银(宁波)电池总经理王剑浩一针见血地说。记者了解到,目前中银电池所有的产品生产线全部由公司独立研发设计。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中银电池每分钟电池生产量逐年提高,从以前每分钟生产200节电池,到300节,再到450节,如今,中银一条“800”生产线,每分钟的电池生产量可以达到800节,在全世界处于领先。
作为国内最大的碱性干电池专业生产基地,中银电池集结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配备国内最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申请了53项专利,其中已授权的41项,这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率都为100%。
在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银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的巨额资金,2023年,中银光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有4500万元。2023年,这家拥有1800名员工的企业销售额达到了20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2%,位居国内第一。民工荒:由东慌到西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留守家乡还是外出打工是一个难题;对于想招工的企业来说,继续坚守等待应聘者还是再加工资吸引农民工,也是一个问题。这就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的用工现状。
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媒体热炒的“民工荒”现象仍在持续发酵——家住江西赣州的傅先生表示,“浙江一家企业托我在春节期间找100个人去那边工作,但快20天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办法招满;而且,现在不仅是浙江的企业,就连我家乡这边的少数企业都出现了工人短缺的情况。”
现
状
东部西部抢人战
“民工荒”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早在2004年,媒体就开始轮番爆炒春节期间总是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但当时炒作的话题主要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互“抢人”的问题。到了2023年,“民工荒”现象不仅愈发严重,提前到来,更是呈现了扩散之势——这种现象甚至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传统劳务输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少内陆省份“推进”,因而,相关的纷争也变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抢人战”。
在江苏省,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江苏省辖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岗位170.44万个,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15%。与此同时,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149.64万人,减幅4.51%。一增一减,意味着不少企业不能再“稳坐钓鱼台”,而是要“求人办事”。
在上海,春节黄金周刚过,就有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充分体现了上海诸多企业对农民工人才的“饥渴”。
另据媒体报道,号称“鞋都”的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也很明显,“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至20%的用工缺口。去年,一些温州企业已经因为招不到工人,只能减产”。
事实上,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也面临缺工新问题。据贵州省相关部门介绍,近期,贵州本土企业用工缺口达万人次,缺工现象十分严重,“现有2200余家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排队,等候安排进场招聘。同时,2月招聘会展位早在春节前就已经预订完毕,最早的空余展位已排至3月中下旬”。
“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收缩10%至15%左右,至少‘缩水’100万。”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农村处处长李湘泉表示,该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至少减少60万。
此外,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训练-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 2024年武汉客运资格证考什么内容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 工人文化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作文
- 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4年度互联网游戏运营与推广合同
- 文明施工方案
- 2024年式加盟合作经营合同
- 2024年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标的的性能要求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北师大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Family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水利云播五大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2024中考语文《儒林外史》历年真题专练(学生版+解析版)
- 小学必背古诗练习题(四年级上册)(含答案)
- 工程项目审核现场踏勘记录表
- DL∕T 698.45-2017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 2021年11月广州市增城区(卫生类)招聘考试《护理学》试卷
- 登革热诊疗方案(卫健委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