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名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1页
2023名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2页
2023名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3页
2023名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4页
2023名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展训练2023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崩殂(cú)舂谷(chōng)望其旗靡(mǐ)B.昳丽(yì)间进(jiān)咨诹善道(zōu)C.期年(qī)玉帛(bó)以数谏故(shuò)D.闾左(Iǘ)行阵(xíng)陟罚臧否(pǐ)2.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苟富贵,无相忘(如果)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C.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D.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明日徐公来C.使内外异法也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5.(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加大数量,一定按照实情(报告)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D.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文: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陈涉世家》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著名历史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编订。C.《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7.古诗文默写。(1)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2)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9北京怀柔模拟,(5)(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了解“竹”的文化内涵。(1)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借“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住人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对联来勉励自己。下列是两副关于竹的对联,请你任选其一,将其补充完整。A.上联:石头解性真吾友下联:____________是我师B.上联: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下联:竹可折而不可选项:________(填字母序号)内容:____________(2)郑板桥一生酷爱竹,他的书画作品也往往与竹有关。请你欣赏下面这幅作品,从笔画、章法、结构、内涵等方面说说这幅作品中书法的特点。书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9黑龙江龙东中考,6-9)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因校园欺凌事件身心受到伤害的学生逐年增多,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家长的担忧。2019年6月18日,实验一中校团委特向全校发出“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的倡议。(1)你所知道的校园欺凌现象有哪些?请列举出两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所在的班级为响应学校号召,开展“杜绝校园欺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三种活动形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的倡议,并拟写倡议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亮在与班级同学发生矛盾后,感到委屈,准备找高年级的同学帮忙“理论”。作为班长的你,如何劝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呈现出的画面。(限1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广东广州中考,8-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秭、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悉以咨之已而之细柳军D.每与臣论此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把“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三)(2019湖南衡阳中考,11-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恶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19.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20.解释下面粗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2)先主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__(4)孤不度德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用斜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文题一风雨中,大树依然坚定地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棵狗尾草在不停地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 请以《风雨中的狗尾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题二“宽”即打开人生格局,“容”乃采撷智慧美德。只有让“宽容”与成长携手,年少的你才能用“宽容”的音符奏响青春最关的和弦!请将《宽容若在,_____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思路要清晰。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600字左右。第六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1.AB.间jiàn。C.期jī。D.行háng。2.B“美”在此处属于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美”。3.CA.“鄙”的古义是“目光短浅”,今义指“卑鄙,鄙视”。B.“明日”的古义是“次日,第二天”,今义是“今天的下一天”。D.“狱”的古义是“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4.A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臣/诚知/不如徐公美。5.B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6.CA.《史记》是纪传体通史。B.《战国策》是国别体著作。D.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人。7.答案:(1)干戈寥落四周星(2)兔从狗窦人(3)不尽长江滚滚流(4)山河破碎风飘絮(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解析:注意“干戈”“寥落”“窦”等字词的正确写法。8.答案:(1)(示例1)A竹子虚心(示例2)B毁其节(2)(示例)浓淡相间、瘦硬清寒。解析:题(1)考查对联补写能力。需要注意对联字数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特点。注意结合竹子的品质来补写对联。题(2)考查书法鉴赏能力。观察这幅书法作品,根据其笔墨的浓淡,给人的感受作答即可。9.答案:(1)(示例)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殴打同学;向同学索要财物等。(答出两点即可)(2)(示例)进行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举行以“杜绝为主题的座谈会;举办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办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等。(答出三点即可)(3)(示例)倡议书全体同学:为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让广大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团委特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向校园欺凌说“不”!实验一中校团委2019年6月18日(4)(示例)小亮,别人欺负你是不对的,但是遇到问题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不应该用暴力去解决。而且,我们现在正在创建和谐校园,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你说对吗?解析:题(1)考查观察与积累能力。围绕题干中“校园欺凌现象”回答问题。同学们生活在校园中,目睹过同学受欺凌的现象,从中筛选出典型的现象写出两点即可,事例不必展开,不必详细叙述经过,只要点出具体的现象即可。题(2)考查活动设计能力。此活动设计要围绕“杜绝校园欺凌”的活动目的,针对初中生这一活动对象,要突出“杜绝校园欺凌”的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围绕活动的主题,写出三种即可。题(3)考查应用文写作能力。注意格式:倡议书三个字居中书写,称谓正确;落款倡议单位名称写在右下方;倡议的时间在单位的下一行,注意倡议单位名称与时间位置不要写错。内容上,首先要明确倡议目的,切合活动的主题。题(4)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有称呼,要注意围绕劝说的目的展开,语言要连贯、得体,语气委婉,使小亮乐于接受,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10.答案:(示例)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能力。根据对全诗大意的了解,可确定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要抓住喻体“梨花”的特点——给人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之感,让人心情愉悦。在寒冷的边塞,诗人能有这样的想象,可见其具有乐观、开朗的情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1.答案: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画面: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能力。分别分析四句诗,了解其大意,可体会二者所写情景相同——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情感相同——依依惜别之情。这情感可抓住“不见君”“唯见”来体会。描绘画面要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增添细节。12.B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A.发扬光大/光亮。B.挑选。C.代词,他们/动词,到,往。D.和/欣赏。13.答案: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一一落实句中关键词语的解释,如“亲”是“亲近”;“远”是“疏远”;“所以”在句中表示原因,其义为“……的原因”。14.C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原文“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是劝诫后主应该广开言路,文中并没有提到如果自己远离国都,就会导致言路堵塞,政局混乱。诸葛亮是以臣子身份对君主进行劝谏,不可能如此夸大自己的作用,出言如此不敬。15.DA.参与/夹杂。B.类/连接。C.请求/请教。D.所以。16.BA.代词,指代出战一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凭借。C.在/比。D.表承接/表转折。17.答案:(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2)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逐一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狱”“虽”“情”“夫”“鼓”“再”等。18.B长勺一站,显承了曹刿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并不体现“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19.答案:鲁国取胜的原因有: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侩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齐师伐我”可见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见鲁庄公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从“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见曹刿在战场上毹傲到审时度势,正确指挥。根据以上分析,分条概括回答即可。20.答案:(1)亲身、亲自(2)器重、看重(3)往、到、拜访、访问(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中的“躬”在古汉语中有如下义项:①身,身体;②亲身,亲自;③将身腰弯下;④箭靶的上下幅。结合语境,应为义项②。(2)中的“器”需结合后面的宾语“之”解释为动词。(3)中的“诣”应结合后面的宾语“亮(诸葛亮)”解释为动词。(4)中的“度”,根据“量力”可知是动词(“度德”也是动宾结构)。21.答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从“此人”和“将军”这两个名词可看出,这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因此“将军”前可断开;根据“可”和“不可”可判断出正、反两层意思来,可知“不可”前应断开。22.答案:(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重点词要准确译出: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同时,句子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是状语后置句,要调整为“三于草庐之中顾臣”后再翻译。(2)如下重点词要准确译出: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样。同时,后半句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出安”,应调整语序后再翻译。23.答案: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要探究诸葛亮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的原因,就必须结合诸葛亮的为人、性格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态度、诚心分析。甲文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的“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是答题时参考的依据。[参考译文][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24.[写作指导]文题一:从审题来说,这道材料命题作文题难度不算高,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易偏题而且容易写出深度。不过,这个作文审题也不是随意为之即可。要特别注意抓住给出的题目:风雨中的狗尾草。这个题目有两个要点:第一,“狗尾草”,决定了我们应该审视的是世间渺小的、微尘一般的事物:第二,文章在选材和表达上还要体现“风雨中”。选择的材料要能够体现出对JD灵的触动。从文章具体立意选择上讲,最应该抓住的中心,就是“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命题人的出发点,很明显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在材料中已经明确: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由此得出立意:坚强生活,无惧坎坷与歧视。在具体写作思路上,可以选择借物喻人,写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某种植物的生活遭遇等;也可以写人;写生活,我们的生活其实也充满类似的题材:这样更好,不容易被判断为扩写材料。当然,还可以议论,三个角度正好可以选择对应的材料,形成对比论证,而且观点容易鲜明。证,而且观点容易鲜明。[例文1]风雨中的狗尾草你,真的是一种很贱的草。你随处扎根,山脚下、石缝中、荒山上,随处可见。或三五成丛,或是一大片,就这么不疏不密地长着。春天抽出几片翠绿的叶子,夏天顶着个毛茸茸的草芒,秋天一到便很快就要枯死了,有的烂在脚下的泥中,有的被当作柴火一把火烧了。呵,多牟微的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相信花草是会做梦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哦,花儿是在春的芳菲下、人的思虑中做梦的。闻那浓淡适宜的花香,那恣意飞舞的花瓣,轻拢慢捻成怎样的情愫啊!那风雨中的狗尾草呢,它又做着怎样的梦呢?没有馥郁的花香,没有蜂蝶的陪伴,它的根抓着贫瘠的大地,忍受着狂风的肆虐,甚至连太阳都从它身上无情扫过。它还是枕着风入眠.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挺立在风雨中。我的胸口像被重击一般,这是何等的较量,这是何等的生命,又靠着何等的信念坚持下来!哦,那是狗尾草的梦,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梦。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梦,它才能忍受大自然的肆虐,才有立足于风雨中并与之较量的勇气,不需要花香,不需要蜂围蝶转,更不需要同情和怜悯。那是一个修车的老汉,他不会在路上撒“黑心钉”,不会在路边放碎玻璃,不会干别的事,只会修车。干瘦的身子上松松地挂了件洗得发白的衬衣,那不知几十年代的破眼镜用胶带牢牢地缠着,镜片像酒瓶底一般.上面的一圈圈纹路不断向内伸展,看不到他的眼睛。他,与狗尾草一样,在这里扎下了根,与自然、与生活不懈地较量……后来,他死了,他的坟墓上长满了狗尾草,他终于与一片狗尾草厮守。这场较量,他输了吗?不,他赢了,赢得如此彻底,催人泪下。因为他早已学会释怀,早已将自己与身边的一切融为一体。至少因为他的淳朴,他的无憾,在闭上双眼之前,他还可以豪迈地笑。这不是正如在烈日下默默奉献的人们吗?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较量,不气馁,不言败,拥有中华五千年来永不会被历史洪流冲刷掉的毅力。脚下,是泥土;头顶,是苍穹。敢于立足天地间的,谁说不是英雄?狗尾草,在世间的风雨中,不言不语。夕阳的余晖斜射到它身上,只见它在微风中摇曳。[点评]文章文笔优美,行文流畅。小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描写狗尾草“卑微”的生存状态,接着赞其“令人肃然起敬”的“较量”的“勇气”;然后由物及人,联想到淳朴的修车老汉以及默默奉献的人们,文章洋溢着理趣和情趣。该文以狗尾草喻人,开篇运用第二人称吸引读者,后花大量笔墨描写狗尾草的卑微、无人问津,突出下文劳动者的形象。文章运用排比、引用、对比等手法,辞藻优美,描写细腻。抒情、描写、记叙相结合,感情色彩浓重,在赞美的同时又表现了崇敬、自勉之情。文章先抑后扬,烘托、对比等手法应用自如,辅以诗句引用和抒情色彩,一些常见的作文要素都具备了,显见小作者平时作文的训练有素。文题二:补题要注意,横线上填写的内容要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扣住“青春”之类的词眼;立意时,必须认真推敲材料中给出的关键词。选材上,由于有“宽容”这个限制词,可以说,考题给考生提供的写作空间是较有限的。考生想要写好这道作文题,要选写自己熟悉、有体会的一项作文。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建议采用以下写作思路:(1)对比分析,以小见大。可以围绕“宽容”与“不宽容”,认真回忆,缜的生活体会和经历,选择一件或几件感人的事进行生动描写,针织抒情,加上画龙点睛的议论,从小事件中挖掘深刻的道理。(2)扬长避短,从“熟”入手。写作思路上,一定要把握扬长避短,精选熟悉的写作素材这一重要原则。例如,《宽容若在,沐浴和谐》,可以写自己发生的某一件事,因为种种的原因,自己试图选择隐瞒、欺骗等不诚信的方式来解决,在此过程中,“我”感到心里很难受。后来,在经历了一番心理上的斗争与纠葛之后,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终于明白,只有永安地面对,诚信地解决这件事,才能得到内心的快乐、安宁,才能重新感受到班级的和谐。(3)确定文本,防止偏题。若写议论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应当摆事实,讲道理。比如,深刻阐明“宽容”的好处,人为什么要宽容,列举古今名人宽容的事例,或通过正反对比阐述“宽容可贵”。最后还应拓展几笔抒写如何才能做一个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