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472-2023 川崎病(血管炎)中医诊疗规范_第1页
DB22-T 3472-2023 川崎病(血管炎)中医诊疗规范_第2页
DB22-T 3472-2023 川崎病(血管炎)中医诊疗规范_第3页
DB22-T 3472-2023 川崎病(血管炎)中医诊疗规范_第4页
DB22-T 3472-2023 川崎病(血管炎)中医诊疗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

C

05DB22 DB

22/T

3472—2023川崎病(血管炎)中医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

Kawasaki

diagnosis

treatment

发布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DB22/T

3472—2023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静、荆薇、王鑫、李杰、高法、林可心、陈佳玲、孙姝鑫、许航。DB22/T

3472—20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川崎病中医诊疗的诊断、病程分期、辨证论治、穴位贴敷疗法、调护。本文件使用于18

周岁以下川崎病的诊断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川崎病 kawasaki

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4 诊断4.1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如下:a) 发热

5

天;b) 双侧球结膜充血;c)唇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d) 皮疹(包括卡介苗接种处发红);e) 四肢末梢改变:f) 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g) 恢复期甲周脱皮;h) 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4.2 其他特征其他特征如下:a) 病程早期肝转氨酶升高;b) 婴儿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c) 恢复期血小板增多;d) BNP

NT-pro

升高;e) 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反流或心包积液;f) 胆囊肿大(胆囊积液);DB22/T

3472—2023g) 低白蛋白血症或低钠血症。4.3 分类4.3.1 完全性川崎病4.3.1.1 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4.3.1.2 符合主要临床特征

5

4.3.1.3 符合

4

项主要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异常。4.3.2 不完全性川崎病4.3.2.1

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4.3.2.2

符合

3

4

项主要临床特征,无冠状动脉扩张,具有

1

项其他有意义临床特征。4.3.2.3

符合

3

项主要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异常。4.3.2.4

符合

1

2

项主要临床特征,排除其他临床诊断。4.4 鉴别诊断4.4.1 猩红热川崎病皮疹在发病后第3

天才开始出现,青霉素治疗无效。4.4.2 幼年类风湿病川崎病发热期较短,伴有手足硬肿,掌跖潮红,类风湿因子阴性。4.4.3 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皮疹在面部不显著,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大部分病例升高,抗核抗体阴性。4.4.4 出疹性病毒感染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增高,血沉及CRP均增高。4.4.5 急性淋巴结炎川崎病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较轻,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无红肿,无化脓病灶。5 病程分期5.1 急性发热期病程多在1

d~

d。5.2 亚急性期病程多在11

d~21

d。5.3 恢复期病程多在21

d~60

d。DB22/T

3472—20236 辨证论治6.1 急性期6.1.1 卫气同病6.1.1.1证候臖核肿大,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紫。6.1.1.2 治法疏风清热,透邪解毒。6.1.1.3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6.1.1.4 加减6.1.1.4.1 掌指趾潮红者,加生地、黄芩。6.1.1.4.2 颈部臖核肿大者,加川贝母、羊乳根。6.1.1.4.3 热势较高者,加生石膏。6.1.2 气营两燔6.1.2.1 证候壮热不已,身热夜甚,烦躁或嗜睡,斑疹鲜红,咽红目赤,颈部臖核肿痛,掌跖指端或肛周潮红,手足硬肿,口唇干裂鲜红,舌质红绛,杨梅舌,脉数,指纹紫滞。6.1.2.2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护阴。6.1.2.3 方药知母。6.1.2.4 加减6.1.2.4.1 颈部臖核肿痛加用夏枯草、僵蚕。6.1.2.4.2 大便秘结加大黄。6.1.2.4.3 皮疹鲜红密集加紫草、青黛。6.2 亚急性期(阴虚热恋)6.2.1 证候低热留恋,咽干口燥,唇焦干裂,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舌红少津,脉细数,指纹滞。6.2.2 治法DB22/T

3472—2023养阴生津。6.2.3 方药竹叶石膏汤:生石膏、淡竹叶、炒栀子、北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芦根、生甘草。6.2.4 加减6.2.4.1 低热不退加地骨皮、白薇。6.2.4.2 大便秘结加火麻仁、郁李仁。6.3 恢复期(气阴两伤)6.3.1 证候汗,心悸,口渴喜饮,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弱或结代,指纹紫。6.3.2 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6.3.3 方药7穴位贴敷疗法

7.1药物组成吴茱萸、栀子、土茯苓、冰片。7.2 取穴巨阙、涌泉。7.3 方法上药制成药饼,1.5

cm×

cm。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2

h~4h后取下即可,每日

1

14

d为1

个疗程。8 调护8.1

鼓励摄入低盐、低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