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整理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整理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整理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整理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青春之歌01

了解作者体裁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作者简介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写作背景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02

理清内容结构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之时红烛体裁特点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所咏之物可能是作者的自况,即诗人的自我形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诗歌思想。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的主要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两个方面):①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④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八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九节。要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表交流分享。第一小节讨论探究的要点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第二三小节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比喻,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第四小节讨论探究的要点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第五六七小节讨论探究的要点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五节拟人,呼唤,是同情的呼唤。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第六节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第八九小节讨论探究的要点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如耕耘者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一切在所不计,这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03悟情感主旨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诗歌思想。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第五节拟人,呼唤,是同情的呼唤。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听视频朗诵,分析诗人的情感经历有哪些变化名家朗诵欣赏四扬三抑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诗歌主题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