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课件_第1页
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课件_第2页
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课件_第3页
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课件_第4页
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词鉴赏2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2、积累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学习目标3

一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4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5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对比、反复等。②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联想和想象、渲染烘托、反衬、象征、用典等。③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6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7

二如何读懂诗词

1“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从诗词外找有效信息。2关注诗词中直抒胸臆(直接体现感情)的词语。3体会诗词中作者赋予情感的固定意象(特定意象)。4寻找诗词中最能暗示或表达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或景物。5另外,寻找诗词中主人公的神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8三、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如何做诗歌鉴赏题)1、学会利用文中信息,如题目、作者、注释、背景等。2、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3、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4、注意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9诗歌鉴赏之形象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101人物形象的鉴赏11

人物形象包括①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②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1)准确概括形象特征:诗歌塑造了一位……的形象。(2)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3)揭示作者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一般是4分)12例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释: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4分)诗歌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仍“心在天山”,表现自己仍心系抗金前线。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诗歌描写了一位年老被闲置但仍然胸怀国家的抗金英雄形象。13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14例2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简要分析词中“白发渔父”形象。(4分)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看破红尘、淡泊超脱的渔父形象。

词中渔父任凭惊骇涛浪、是非成败,只着意于春风秋月、握杯把酒、笑看人生、坚守江渚渔樵生活。诗人借这一形象抒发自己超然世外的旷达胸怀。15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2: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例3答: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1分)而又狂放孤傲(1分)的老人形象。首句写出了生活的辛酸和现状的落魄;但第二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暗指自己的超人才智却无人赏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16例4: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2分)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2分)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脱离尘世的高洁淡泊的隐者形象。1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陆鸿渐的高洁不俗。2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出陆鸿渐的闲适与潇洒。17景物形象的鉴赏18

阊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9景物形象这些客观景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景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

20鉴赏景物形象注意抓住景物形象的特点。

注意“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注意写景的手法和角度(如拟人、比喻、绘声绘色绘形、由远到近等)2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2分答:晚:夕阳斜晖、片片归艘、钟声

望:江面、青山、远帆、南飞的老鹤22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触动女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答:秋暮、衰荷、乱雨、冷月(2分)

“孤寂无侣”(或“孤寂单栖”)1分

2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苏州苏舜钦①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绿杨白鹭的自得自乐,写出山水的脉脉含情;(2分)绘形绘色,动静结合。“绿杨白鹭”绿白相间;“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2分)24

物象的鉴赏

25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作者所言之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261白鹭图(明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形象

。(或:一个高洁孤傲而无人理解的清高形象。)(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27巩固练习:

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

: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而又高洁坚贞的形象。(2分)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和对比,(1分)形象表达了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1分)。1诗中的杏花有着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28高考咏物诗的设题特点1描述物象的特征(要结合有关诗句分析,不能抽象概括。)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写“物象”或抒发感情。3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29特点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特点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特点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讽喻)或咏物寓理,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手法。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和比喻或象征意义(寄托)。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和所言之志。3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鉴赏技巧:我来总结303【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分)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薄清高、随性自然的情怀。3132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客观的物象、形象、景物。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二、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33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34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35“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36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常见意境举例

37【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38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39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①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2)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诗人描写了萋萋的青草,西流的涧水,茂盛的芳树,一路的鸟鸣,描绘出一种寂静空幽(“寂寥空旷”或“荒凉孤寂”)的境界。(2分)但诗人触景生情,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透露出一丝因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的伤春、凄凉之情。(2分)

40B、寓情于景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此词的意境所在。41

【巩固练习】

鹧鸪天苏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的层次有什么特点?为我们展现力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⑴描写景物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由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起伏,到近处的翠竹映墙、衰草池塘、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上写白鸟空中翻飞,下写红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⑵写景形象逼真,生动地描写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夏末秋初图景。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词中的词人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4243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语言、炼字类44诗歌的语言45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6(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47(2)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48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49

1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4分

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502横江词(其一)李白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而不乏雄伟豪放。析:一二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语言明朗率真。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51

3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诗歌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52诗歌的炼字53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542、值得注意的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55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56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57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8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唐)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燃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颔联中那两个字用的最好?请作分析4分

“燃”和“暖”用的最好。“燃”字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暮雨中的涧花开得红火,像火燃烧似的。1分

“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潭边树木情意绵绵,为低垂的云朵送去温暖。1分生动描写了郑鄂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1分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羡慕之情。1分

59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6061“关键词与句”1一词领起全诗或全词2品味关键诗句:①诗句本身的含义(色彩、情味、内容、意境)。②运用的手法及效果。③点评作用或妙处。A关注是否是写景句,(景物本身的特色特点、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形象、景中含情、引出感情)B关注是否是开头句、过度句、尾句,结合所处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

62

望蓟门祖咏(唐)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问题:1诗作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是如何贯穿全诗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诗人先为唐将营中吹笳击鼓、军营整肃而惊喜;二是连绵千万里的积雪映出一片寒光,为边塞苦寒而惊栗;三是在曙色中仰视高军旗在半空中猎猎飘扬,为边塞的雄浑壮阔而惊叹。四是为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而感到震惊,从而激发了诗人的爱国斗志、壮志雄心。63

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①。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②。①有文才得人总是薄命遭忌。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过:过错,过失。②冤魂:指屈原。杜甫深知李白跟从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1首句以“凉风”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1)运用“比兴”手法,以“凉风”比兴,自然引出对李白的怀念。(2)“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64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注释: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

1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有什么作用?4分

写出了草木的盛衰变化,暗示了岁月沧桑。承上句的“五六年”,表明自己因战乱流亡蜀地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句的“老”相呼应,暗含着远离家乡、苍老憔悴的苦痛。65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释】①魏绛:春秋时晋国的大夫,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的边患。这里借指魏大。②追:追攀。雄:英雄,这里指西汉时立功边疆的赵充国。③燕然:山名。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①颈联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4分雁山横立,云中孤塞,写出了边塞险峻险恶的形势。1分渲染了边塞特有的紧张气氛,1分烘托了魏大心怀国家毅然从军的英雄形象,1分同时为下文诗人抒发自己的壮志雄心作铺垫。1分66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释: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作者暂时定居在成都草堂。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1交代自己登楼的原因以及心情。

2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或领起全文),引出下文诗人的抒情。②诗人登楼所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作较详细的分析。4分【注释】①客:作者自称。万方多难:指安史之乱以来,内忧外患。②锦江:杜甫草堂即临近锦江。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为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变古今:古往今来变幻无常。③北极:北极星,喻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④后主:刘备之子刘禅。还:只留有。聊:姑且。为:作,这里是吟咏的意思。梁父吟:乐府篇名,原为丧葬之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喜欢吟此。【答】一是感叹国家因战争而纷乱不堪,痛在心中。二是以北极星为喻,警示朝廷要严正警告吐蕃统治者不要趁火打劫,渴望维护统一,维护安定;;三是讽谏唐统治者不要重蹈刘禅覆辙;四是抒发了自己流落异乡,壮志难酬的无穷感慨。6768表达技巧或艺术技巧69写出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2、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注】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叹者殆而。”嘲笑孔子迷于做官。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70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的巧妙,表示山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更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水是流动的,每日每时都在喧响,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动静结合712、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以楚狂人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人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生死,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的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用典对比72表达方式记叙(记人叙事)描写(绘声绘色,白描、铺陈等)议论(表明观点)抒情(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73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和想象、

衬托、对比、用典、渲染烘托、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反复、借代、74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75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拟人:赋予…人的生命力,形象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76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77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78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79

荔枝(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①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②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③,几株斜覆石栏杆。注释①绛雪:丹丸名,这里指果实。②指荔枝名高身贵。③“乌府”“霜暑”指作者任职的衙门。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荔枝的?(2分)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玉壶光莹水晶寒”进行赏析。(4分)1从产地(南州)、成熟期(六月)、颜色(丹色)以及果实形状(簇更团)等四个方面来描写荔枝。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玉壶”比喻果肉像玉一样光洁白净,用“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荔枝果肉的色泽和质地。表现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80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简的第二年。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要赏析。4分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诗人赋予燕子以人的灵性,描写了燕子“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1分透露出诗人暂得安定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8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简的第二年。

(1)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要赏析。4分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和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2分)诗人赋予燕子以人的灵性,描写燕子忙于筑巢安家,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1分诗歌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透露出诗人暂得安定的喜悦和悠闲之情。1分822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2)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4分(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1分)(2)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路途环境的寂静(1分)。(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1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833(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2)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第三、四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诗人描写青苔、红树在雨中和月下尽显寥落忧愁之貌,营造了一种冷寂凄清的氛围。(1分)从而表达了诗人孤寂悲愁和思乡思亲的情感。(2分)844秋波媚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②,应待人来。【注】①高兴亭:地处南宋抗金前线。②灞桥:曲江都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2)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词的下阕的艺术手法。4分

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2分

“多情的南山月”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1分表达了诗人收复故土的迫切心情以及对抗金战争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1分855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樽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②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

86

探究重要的古典艺术手法

——虚实相生(难点突破)87

诗歌中的“虚”与“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指诗人想象中的事物、景象,由实而生。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881《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的一、二句叙事实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通过想象为友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由眼前实景转为想象友人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1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虚实结合,(1分)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1分)

考题: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89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实景虚中有实【答案】前两句实写边城的美景,后两句虚中有实,实写驼队“无数铃声”,想象(虚写)驼队千里跋涉到遥远的安西去。90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远景近景动静实景虚中有实【答案】远与近、动与静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边城的美景,后两句虚中有实,以虚为主,想象驼队千里跋涉到遥远的安西去。91【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三幅画面(2分)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以及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1分)。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2【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实写山花从远处随溪水流出的景象(1分),虚写溪流的曲折蜿蜒以及山中盎然的春意(2分)。虚实结合,写出初春山间的美景,激发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3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93

诗歌中的“虚”与“实”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94古典诗歌中的虚实辩证处理的手法

一般地说,“虚”是指抒情,“实”是指写景。

“以实为虚”之法的要点在于“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要景中寓情,托物言志,把外在的客观物景与内在的主体情志依附在一起,沟通成整体。95

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初入淮河四绝句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96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也难以做到接触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97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连波痕也难以做到相互接触。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9899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100思想内容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101规律总结: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巧分类有助于解答思路的定向和明晰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边塞诗征战诗咏史诗102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103怀古咏史诗。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1042、边塞诗:①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概悲凉。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05②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63、写景诗:山水田园诗(1)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1074、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①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108②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9③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1105、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1116、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1127、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113114“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115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呈括①郑燮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诗的末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16答:“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117

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注】罗带,香罗带。古人把香罗带打成同心结,表示永远相爱。“和靖先生”这首词更像一首民歌。试就你的理解,简单说说它的主要内容。答:这首词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罗带同心结未成)而泪别情人(君泪盈,妾泪盈,两岸青山相送迎)时的情景。118

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髙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119答:“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籍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的生活,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120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121

例3、简析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月”的作用。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122123

诗歌鉴赏训练: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124

整体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这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的难度要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125高考卷:1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26

高考卷: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

分析: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127高考卷: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表达了诗人破国亡家的痛苦与悲伤之情。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128

由此可见,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时,除了把握诗句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诗。

129

高考卷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3.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30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隐喻了白发与雪形成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青春不在的伤感、感叹之情。

“雪”隐喻了白发,“朱”喻示容颜,(1分)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青春不在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融合在一起,感叹更为深沉(1分)。

131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1)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2),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3)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释:(1)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2)春秋相传时隐士老菜子,七十岁还穿儿童衣服,使双亲欢娱。(3)在宜昌西面。1“万是非”在诗中具体指那些内容?(2分)2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艺术特色。(4分)3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4分)①战乱连年,国家纷乱(山河破碎)。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无家可归)。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答全三点得2分)①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②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③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分)。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两点即可。①首联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国忧民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颈联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评分建议:答对其中4点即可。132133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34

(1)理解作品的情感主旨。(2)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

135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136

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4分

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137

例1、阅读杜牧《初冬夜饮》,回答文后问题。淮阳多病偶求欢①,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欢”代指酒。⑴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⑵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138139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表达技巧类140“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141“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42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143

例2、谈谈李白《塞下曲》表达技巧上的妙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参考答案】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144

例3、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清静寂寥(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145

例4、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参考答案】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146

例5、阅读陆游《咏梅》,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参考答案】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者以梅花自喻,将梅花人格化。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147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语言炼字类148“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49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50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151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152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故用“铺”更准确、形象。同时,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153

例5、请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154

例6、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155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56考点知识精讲精练开放题型类157一、评价题型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