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1部分化学用语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1•黄石)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2N2表示4个氮原子 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CO32﹣表示一个碳酸根 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2.(2021•孝感)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Al3+③④A.①表示2个氢分子 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铕的原子序数为633.(2021•襄阳)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汞元素:HG B.镁离子:Mg2+ C.高锰酸钾:K2MnO4 D.2个氮原子:N24.(2021•武汉)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H表示2个氢分子 B.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NH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D.Al3+的结构示意图为5.(2021•鄂州)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铈属于金属元素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二.填空题(共5小题)6.(2021•宜昌)用化学用语填空:(1)氟元素;(2)2个铝原子;(3)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2021•随州)请从H、O、C、N、Cu、Na六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原子;(2)铵根离子;(3)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4)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5)属于有机氮肥的是;(6)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8.(2021•恩施州)学化学,用化学。(1)学化学,储备知识:①镁元素(填化学符号);②五氧化二磷(填化学式);③2Fe2+(填表示意义)。(2)用化学,解答问题:①防止铁制菜刀生锈的方法。②记录重要文献资料时,应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9.(2021•十堰)用化学符号填空。(1)五个磷原子;(2)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3)表示的是;(4)+5价氮的氧化物。10.(2021•鄂州)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意义。①3O2②NH3③Al3+用数字序号填空。(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3)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第2部分计算题一.填空题(共2小题)1.(2021•随州)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广泛,中国制造,让世界瞩目!(1)航天: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填“高”或“低”)。(2)交通:制造港珠澳大桥需要大量的钢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3)冶炼:我国湿法炼铜很早就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是。(4)应用:随州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较高水平,青铜是铜锌合金。现有铜锌合金质量20克,与1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2021•鄂州)某同学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200g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得到208.8g混合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2)求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3.(2021•武汉)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一】测量样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如图1所示,取3.00g样品置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形成图像。将锥形瓶中最终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全部固体,其质量为3.48g。(1)a点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ab段溶液pH降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3)蒸发时除使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探究二】测量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如图2所示,另取3.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0m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g/L;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4)结合探究一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5)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填标号)。A.探究一中加入的稀盐酸量不足B.探究一中蒸发时有液体溅出C.探究二中俯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D.探究二实验后生成气体在锥形瓶中仍有滞留三.计算题(共7小题)4.(2021•荆州)工业制得的碳酸钾中常含有氯化钾。现取含氯化钾杂质的碳酸钾样品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向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7.8g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g。(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2021•黄石)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g。(2)求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6.(2021•十堰)将适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的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1)反应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g;(2)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7.(2021•襄阳)曼曼称取5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待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后,她将剩余固体加入到119.2g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一不饱和溶液,再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6g。请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2021•孝感)某工厂化验室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9.(2021•宜昌)小华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里放入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然后分次加入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加盐酸的质量/g2525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2.21.1(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g。(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2021•武汉)某兴趣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剩余固体,实验过程表示如图(1)上述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2)计算所用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总质量。
第3部分溶液溶解度问题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21•孝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2.(2021•恩施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3.(2021•宜昌)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二.填空题(共5小题)4.(2021•鄂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a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3)a1℃时,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4)a1℃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溶质质量一定变大②溶剂质量一定变小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5.(2021•襄阳)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温度/℃2030405060708090溶解度/gMgSO433.738.944.550.654.655.852.952.2KCl34.037.040.042.645.548.351.154.0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2)t2的范围为(填字母)。A.50~60B.60~70C.70~80D.80~90(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填字母)。A.始终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不变后减小E.先不变后增大6.(2021•黄石)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A.乳化、乳化B.乳化、溶解C.溶解、乳化D.溶解、溶解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乙>甲>丙D.甲>乙>丙(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固体丙B.加水C.降低温度D.蒸发浓缩7.(2021•随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克。(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8.(2021•荆州)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Cl+CO2+H2O+NH3═NaHCO3↓+NH4Cl,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g。(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的质量:甲<乙C.溶液的质量:甲>乙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三.解答题(共2小题)9.(2021•十堰)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1)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2)在20℃时,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3)在t℃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w2(填“>”、“=”或“<”)。(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10.(2021•武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KNO313.320.931.645.863.985.5请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第4部分实验操作及气体制取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1•孝感)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仪器连接 C.点燃酒精灯 D.测定溶液pH2.(2021•黄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 B.液体读数 C.收集氢气 D.熄灭酒精灯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4.(2021•荆州)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器净水 B.除水中不溶物 C.量水的体积 D.测水的pH二.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5.(2021•孝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D中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4)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m”或“n”)端通入。6.(2021•十堰)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方法,从“低碳”角度分析,最佳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3)在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口进入(填“a”或“b”)。7.(2021•黄石)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8.(2021•随州)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仪器g的名称。(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4)如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进入。(填“a或b”)9.(2021•襄阳)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积极动手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图甲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中,应选择的仪器是(填字母)。A.药匙B.镊子C.玻璃棒(2)图甲中收集氧气所采用的方法是法。(3)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4)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正确操作是图乙中的(填字母)。10.(2021•荆州)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进入(填“a”或“b”)。11.(2021•恩施州)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相应问题。(1)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A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B收集气体,气体应该具有的性质是。(2)如图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其正确操作顺序是;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并加以改正:。(3)配制过程中,假设其他步骤都正确,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2021•宜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1)如图1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①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2)图2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还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②可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其原因是。③可见,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要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第1部分化学用语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1•黄石)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2N2表示4个氮原子 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CO32﹣表示一个碳酸根 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N2表示2个氮分子,选项说法错误;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Cl﹣中的“﹣”表示每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选项说法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CO3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选项说法错误;D.H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在宏观上可以表示氢元素,在微观上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021•孝感)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Al3+③④A.①表示2个氢分子 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铕的原子序数为63【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从分子、原子的符号分析;B、从化合价、及离子符号角度分析;C、从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D、从图示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A、H表示氢原子,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错误;B、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Al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C、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图上所示表示的是镁离子;故C错误;D、图示中左上角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3.(2021•襄阳)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汞元素:HG B.镁离子:Mg2+ C.高锰酸钾:K2MnO4 D.2个氮原子:N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汞元素为Hg,故A错误。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为Mg2+,故B正确。C、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K2MnO4是锰酸钾的化学式,故C错误。D.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原子为2N,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4.(2021•武汉)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H表示2个氢分子 B.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NH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D.Al3+的结构示意图为【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H表示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B.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选项错误;C.由氧化物的化学式读法和写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选项正确;D.Al3+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所以Al3+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2021•鄂州)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铈属于金属元素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解答】解:A、铈的原子序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C、铈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二.填空题(共5小题)6.(2021•宜昌)用化学用语填空:(1)氟元素F;(2)2个铝原子2Al;(3)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6O26H2O+6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氟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故填:F;(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原子表示为2Al;故填:2Al;(3)人体内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故填:C6H12O6+6O26H2O+6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2021•随州)请从H、O、C、N、Cu、Na六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原子2H;(2)铵根离子NH4+;(3)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Na2O3;(4)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H2O2;(5)属于有机氮肥的是CO(NH2)2;(6)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2NaOH+Cu(NO3)2=Cu(OH)2↓+2NaN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填:2H;(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填:NH4+;(3)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Na2O3;故填:Na2O3;(4)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5)由题干元素组成的有机氮肥是尿素,其化学式为CO(NH2)2;故填:CO(NH2)2;(6)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NO3)2=Cu(OH)2↓+2NaNO3;故填:2NaOH+Cu(NO3)2=Cu(OH)2↓+2NaN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8.(2021•恩施州)学化学,用化学。(1)学化学,储备知识:①镁元素Mg(填化学符号);②五氧化二磷P2O5(填化学式);③2Fe2+2个亚铁离子(填表示意义)。(2)用化学,解答问题:①防止铁制菜刀生锈的方法将菜刀洗净、擦干,放置在干燥处。②记录重要文献资料时,应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的化学性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化学用语的写法以及意义来分析;(2)根据铁锈蚀的原理与防锈措施、碳单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①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故填:Mg;②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填:P2O5;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故填:2个亚铁离子;(2)①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家庭厨房中防止铁制菜刀生锈,可将菜刀洗净、擦干,放置在干燥处;故填:将菜刀洗净、擦干,放置在干燥处;②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记录重要文献资料时,应使用碳素墨水;故填: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用语的写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1•十堰)用化学符号填空。(1)五个磷原子5P;(2)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O3;(3)表示的是S2﹣;(4)+5价氮的氧化物2O5。【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分子有原子构成;(3)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五个磷原子表示为:5P;(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表示为:O3;(3)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质子数为16的是硫元素,得到2个电子,表示为:S2﹣;(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5价氮的氧化物表示为:2O5。故答案为:(1)5P;(2)O3;(3)S2﹣;(4)2O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2021•鄂州)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意义。①3O2②NH3③Al3+用数字序号填空。(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③。(3)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②。【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解答】解:(1)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O2中的“3”表示氧分子的个数为3。(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Al3+中的“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H3中的“3”表示1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故答案为:(1)①;(2)③;(3)②。【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第2部分计算题一.填空题(共2小题)1.(2021•随州)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广泛,中国制造,让世界瞩目!(1)航天: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填“高”或“低”)。(2)交通:制造港珠澳大桥需要大量的钢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刷漆等(合理即可)。(3)冶炼:我国湿法炼铜很早就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是Mg2+、Cu2+。(4)应用:随州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较高水平,青铜是铜锌合金。现有铜锌合金质量20克,与1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回答;(2)根据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分析回答;(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分析回答;(4)根据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锌的质量,即可计算出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解答】解:(1)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2)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刷漆、涂油等。(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是:镁>铜>银,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生成了硝酸镁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了镁已完全反应,溶液中还含有硝酸铜,则滤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是:Mg2+、Cu2+。(4)设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x100g×19.6%解得:x=13g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故答案为:(1)高;(2)刷漆等(合理即可);(3)Mg2+、Cu2+;(4)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2021•鄂州)某同学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200g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得到208.8g混合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2)求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208.8g﹣200g=8.8g,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08.8g﹣200g=8.8g。故答案为:8.8。(2)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2NaOH+CO2═Na2CO3+H2O441068.8gxx=21.2g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2%。答: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2%。【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3.(2021•武汉)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一】测量样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如图1所示,取3.00g样品置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形成图像。将锥形瓶中最终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全部固体,其质量为3.48g。(1)a点溶液呈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ab段溶液pH降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写一个即可)。(3)蒸发时除使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探究二】测量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如图2所示,另取3.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0m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g/L;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4)结合探究一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8.0%(精确到0.1%)。(5)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C(填标号)。A.探究一中加入的稀盐酸量不足B.探究一中蒸发时有液体溅出C.探究二中俯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D.探究二实验后生成气体在锥形瓶中仍有滞留【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a点溶液pH大于7,呈碱性。(2)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3)蒸发时除使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5)A.探究一中加入的稀盐酸量不足,导致固体质量增大幅度减小,进一步导致计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大;B.探究一中蒸发时有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导致固体质量增大幅度减小,进一步导致计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大;C.探究二中俯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小;D.探究二实验后生成气体在锥形瓶中仍有滞留,不影响氯化钠质量分数,是因为残留的二氧化碳体积与排入图2中的空气体积相等。【解答】解:(1)a点溶液pH大于7,呈碱性。故填:碱性。(2)ab段溶液pH降低,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3)蒸发时除使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故填:玻璃棒、酒精灯。(4)设碳酸钠质量为x,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氢氧化钠质量为z,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44x2.00g/L×0.22L=,x=1.06g,Na2CO3+2HCl=2NaCl+H2O+CO2↑,1061171.06gy=,y=1.17g,固体质量增大:1.17g﹣1.06g=0.11g,则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3.48g﹣3.00g﹣0.11g=0.37g,NaOH+HCl═NaCl+H2O,固体质量增大4058.5﹣40=18.5z0.37g=,z=0.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38.0%。故填:38.0%。(5)A.探究一中加入的稀盐酸量不足,导致固体质量增大幅度减小,进一步导致计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大;B.探究一中蒸发时有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导致固体质量增大幅度减小,进一步导致计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大;C.探究二中俯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偏小;D.探究二实验后生成气体在锥形瓶中仍有滞留,不影响氯化钠质量分数,是因为残留的二氧化碳体积与排入图2中的空气体积相等。故填: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计算题(共7小题)4.(2021•荆州)工业制得的碳酸钾中常含有氯化钾。现取含氯化钾杂质的碳酸钾样品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向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7.8g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3.1g。(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氧元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进一步可得氯化钾的质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2)根据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可得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2.4g÷=6.9g,所以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0g﹣6.9g=3.1g;(3)设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K2CO3+2HCl=2KCl+H2O+CO2↑13873446.9gxyx=3.65g,y=2.2g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47.8g+2.2g﹣10g=4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1%。故答案为:(1)K2CO3+2HCl=2KCl+H2O+CO2↑;(2)3.1;(3)9.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5.(2021•黄石)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17.5g。(2)求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得到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与硫酸不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铜与硫酸不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即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17.5g,氧化铜质量是20g﹣17.5g=2.5g,故填:17.5;(3)a点处表示氧化铜和稀硫酸恰好反应,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CuO+H2SO4═CuSO4+H2O,801602.5gx,x=5g,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2.5%,答: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6.(2021•十堰)将适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的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1)反应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10.6g;(2)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根据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行解答;(2)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以及二氧化碳质量,进而求出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反应生成的碳酸钠质量=106g×10%=10.6g;故填:10.6;(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CO2+2NaOH═Na2CO3+H2O,4480106yx10.6gx=8gy=4.4g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9%答: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7.(2021•襄阳)曼曼称取5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待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后,她将剩余固体加入到119.2g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一不饱和溶液,再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6g。请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设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再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6g,说明二氧化锰是6g,氯酸钾的质量:55g﹣6g=49g,2KClO32KCl+3O2↑24514949gx=,x=29.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8.(2021•孝感)某工厂化验室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的质量。【解答】解:设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9820%×20gx=x=4.9g答: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4.9g。【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9.(2021•宜昌)小华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里放入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然后分次加入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加盐酸的质量/g2525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2.21.1(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3.3g。(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分析;(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由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加入25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2.2g,而第二次加入25g盐酸,只生成1.1g二氧化碳,说明第二次盐酸过量,因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2.2g+1.1g=3.3g;(2)由题意,第一次加入25g盐酸完全反应设2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7344x2.2g=x=3.6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0.(2021•武汉)某兴趣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剩余固体,实验过程表示如图(1)上述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计算所用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总质量。【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是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2)设制取氧气消耗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149x100.0g×14.9%=,x=24.5g,加热前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总质量=24.5g+8.0g=32.5g,答:加热前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2.5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3部分溶液溶解度问题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21•孝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0%≠30%,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的固体,所以形成75g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021•恩施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解答】解: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B、不知道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选项说法正确;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5g,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3.(2021•宜昌)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例如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时,该选项说法正确;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例如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该选项说法正确;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例如丙的浓度很小,乙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t1℃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二.填空题(共5小题)4.(2021•鄂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2)a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3)a1℃时,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g。(4)a1℃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③。①溶质质量一定变大②溶剂质量一定变小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故填:乙、甲。(2)a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3)a1℃时甲溶解度是30g,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g。故填:65。(4)①溶质质量不一定变大,例如恒温蒸发溶剂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②溶剂质量不一定变小,例如加入溶质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③。【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5.(2021•襄阳)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温度/℃2030405060708090溶解度/gMgSO433.738.944.550.654.655.852.952.2KCl34.037.040.042.645.548.351.154.0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甲(填“甲”或“乙”)。(2)t2的范围为D(填字母)。A.50~60B.60~70C.70~80D.80~90(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D(填字母)。A.始终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不变后减小E.先不变后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K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始终增大,所以甲代表KCl溶解度曲线;(2)在80﹣90℃时,MgSO4和KCl的溶解度分别为52.9g﹣52.2g、51.1g﹣54.0g,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80﹣90℃之间,故选D;(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由饱和先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再变小,再变为饱和,且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小,故选D。故答案为:(1)甲;(2)D;(3)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1•黄石)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C。A.乳化、乳化B.乳化、溶解C.溶解、乳化D.溶解、溶解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A.甲=乙>丙B.乙>甲=丙C.乙>甲>丙D.甲>乙>丙(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AD(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固体丙B.加水C.降低温度D.蒸发浓缩【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2)根据汽油洗油污与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3)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考虑;(4)根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解答】解:(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A错;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D错;(2)汽油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C正确;(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乙>甲═丙,所以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乙>甲═丙;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和乙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乙>甲,丙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升高温度,或者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故选AD。故答案为:(1)B;(2)C;(3)C;(4)A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知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2021•随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t3℃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60克。(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t3℃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0g,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60克;(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甲和乙物质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丙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故答案为:(1)t3;(2)60;(3)甲=乙>丙。【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1•荆州)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Cl+CO2+H2O+NH3═NaHCO3↓+NH4Cl,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5.2g。(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填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跑道施工合同
- 企业专职安全生产员合同范本
- 平顶山学院《中国审美文化解读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上饶上饶县联考2025届普通高中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永登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博爱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4月模拟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天水市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宝应县天平初中2024-2025学年初三适应性月考(十)语文试题含解析
- 深圳锦华实验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试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中国抗静电阻燃非金属托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地理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
- ISO14644国际标准(中文版)
- 借名存款合同模板
-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YS-T 5226-2016水质分析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4S店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特殊工种模拟试题含答案
-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 AIGC基础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