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涌补水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1页
三涌补水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2页
三涌补水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3页
三涌补水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4页
三涌补水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补水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PAGEPAGE46某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补水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录TOC\o"1-2"\h\z\u1综合说明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2水文 21.3工程地质 51.4建设规模 7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 91.6机电及及金属结构 121.7工程施工 131.8工程管理 141.9工程占地 151.10环境影响评价 151.11投资估算 151.12经济评价 151.13工程特性表 16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212.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项目建设依据 21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外部条件 222.3项目建设任务 243水文 253.1流域概况 253.2气象特征 273.3水文特征 283.4径流 303.5设计洪水 303.6潮汐特性 304工程地质 324.1地形地貌 324.2地层岩性 324.3地质构造及地震 344.4水文地质 354.5岩土层分布及工程特性 354.6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74.7结论及建议 385建设规模 395.1建设的必要性 395.2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 395.3工程规模 415.4需水量分析 425.5引水量分析 435.6调蓄池库容分析及引水水位确定 496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工程布置 506.1工程等别和标准 506.2工程选址(选线) 536.3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 546.4主要建筑物 557机电及及金属结构 617.1水力机械 617.2电气 657.3金属结构 698工程施工 708.1施工条件 708.2主体工程施工 718.3施工总布置 748.5施工总进度 759工程管理 769.1工程管理性质 769.2工程运行期管理 7710工程占地 8210.1工程占地及拆迁主要实物指标 8210.2工程占地补偿 8210.3苗场赔偿 8310.4征地、拆迁及补偿总费用 8311环境影响评价 8411.1环境现状 8411.2工程建成后对水质影响 8411.3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8511.4环境保护措施 8611.5总体评价 8612投资估算 8712.1工程概况 8712.2投资主要指标 8712.3编制原则及依据 8712.4其他说明 8813经济评价 8913.1概述 8913.2评价依据和主要参数 8913.3国民经济评价 9013.4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92附件一:《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穗市长会纪〔2006〕25号附图一:工程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二:长虹泵站平、剖面图附图三:长虹泵站机组布置图(比较方案)附图四:长虹泵站机组剖视图猎德涌支线(比较方案)附图五:长虹泵站机组剖视图沙河涌支线(比较方案)1综合说明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1.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外部条件广州市北部河涌水系的特征分为两类,一类为感潮型,主要位于白云区的西部,如石井河等,流经广州市的中心区;另一类为部分感潮的山溪性河流,位于白云区北部、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等河涌,如沙河涌和乌涌等。由于区域内大部分河涌流经城区,人口产业密集,城市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涌,使河涌水质日趋恶化。河水、底泥黑臭,不仅影响区域环境,而且对广州西部水源、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影响较大,是环境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点。自2004年起,广州市已大规模的起动了污水治理工程,在《广州市城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中,确立了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原则,重点建设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通过城市管网收集系统和截污系统,把污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样在非雨季河涌缺水现象将更加突出。广州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进入本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广州市建设成既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的山水城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内河涌的污水及缺水现象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河涌水环境进行治理已成为了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广州市区内水系发达,且经济实力雄厚,凭广州的经济实力是完全可以再造广州水系新景观,因此在2004年广州市水利局提出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本总体工程以《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为依据,通过本引水工程的总体实施,可解决广州市天河区三条河涌水系生态、环境需水,从而达到水安全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构筑生态城市的骨架,因此工程建设十分必要,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将为广州水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1.1.2项目建设任务总体建设任务:自珠江前航道引水,采用埋管方式,通过东圃泵站加压(一级泵站),将水送至调蓄池(原长虹苗圃),然后通过长虹泵站(二级泵站)将水送至沙河涌及猎德涌;采用埋管方式,将水补至车陂涌。总体工程分四期实施,其中一期为东圃泵站;二期为环城干线管道;三期为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四期为沙河涌、猎德涌两条支线管道。本期工程为总体工程的三期工程,建设任务为:建设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1.2水文1.2.1流域概况广州市原八区境内河流均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大小河流众多,有珠江、流溪河、白坭河及231条河涌。其中,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三条河涌为231条河涌中较为重要的河涌,猎德涌和沙河涌天平架以下河段由市政部门负责代管。1)沙河涌沙河涌是广州市区较大的排涝河涌,发源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榕树头,上游与耙齿沥水库相连接,流经广州市的天河区,下游在越秀区珠江宾馆附近汇入珠江(二沙涌),有水均岗支涌及西支涌汇入。沙河涌自水库以下干流全长15km,流域集水面积为32.9km2,流域平均坡降为1.65‰。耙齿沥水库位于广州市郊白云山下,距市区约6.0km,在广从公路东侧约80m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km2。水库原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144万m3,兴利库容123.6万m3,属小(1)型水库。耙齿沥水库建设初期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和防洪,目前库区内部分开发为房地产,填占了部分库区。沙河涌下游在广州大道(3+025)附近设有分洪道。涌口现有截污防潮闸,共2孔,每孔12m,配平面滑动式钢闸门两扇,液压启闭机控制起闭。河道中建有8处橡胶坝,如广客厂、天平架水果市场、天河立交等橡胶坝。2)猎德涌猎德涌起源于省农机公司,经涵洞过广深铁路后向南至猎德村,汇入珠江前航道,河口已建水闸,干流全长4.4km,下游现状河宽10~25m。流域集水面积为14.1km2,上游广深铁路以北较高为丘陵地区,广深铁路以南地势平坦。3)车陂涌车陂涌起源于龙洞水库,上游为丘陵地区,下游地势平坦,河口于东圃南侧汇入珠江前航道,干流全长19.40km,流域集水面积为73.65km2。上游龙洞水库流域面积6.5km2,总库容为252万m3,兴利库容181万m3。沿途有西华涌、石路街涌、西边坑、岑村坑、大坑岩、植物园涌及荔枝园涌等7条较大支涌汇入。1.2.2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是水文分析重要内容,由于没有实测流量资料,且3条河涌汇水面积均在100km2以下,设计洪水全部采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及有关方法进行计算。规划区域河涌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1。表1-1规划区域河涌设计洪水成果表序号河涌名称集水面积河长Qm(m3/s)F(km2)L(km)P=5%P=10%P=20%1沙河涌32.9015.003002371932猎德涌14.106.0810279.556.83车陂涌73.6519.402872181531.2.3潮汐特性1)潮位受洪水影响,珠江前航道年最高潮水位多出现在汛期,年最低潮位多出现在枯水期,高低潮位年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不大。经过对高潮位年际变化分析,珠江前航道潮位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北江、流溪河、增江等河流的洪水是影响珠江前航道水位的主要因素,但洪峰与高潮位中的中、低值遭遇较多,而与高值遭遇的机率不到1%(2m以上高潮位)。东江洪水通过南、北干流进入狮子洋,其中北干流洪水对黄埔站潮位有一定影响。在洪水期,东江流量增加1000m3/s,黄埔站水位只增0.01m。由于黄埔以下河面较宽,在西、北江来量一定的情况,东江洪水影响不明显。珠江前航道在一个太阴日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个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潮位和潮历时不相等,沿程各站多年平均高潮位在0.73m~0.78m之间(珠基,以下同),变化不大。但多年平均低潮位则自珠江口的-0.98m逐渐向上游递增,浮标厂为-0.59m,老鸦岗-0.35m。潮区界枯水期上溯至老鸦岗以下,而潮流界一般年份只达黄埔站附近。2)潮差潮差自河口(舢舨洲站)至黄埔站,沿程略增加,黄埔站以上则逐渐减小,河口与中心城区两个代表站的潮差值见表1-2。表1-2主要潮差特征值量值(m)站名涨潮落潮平均最大平均最大鸦岗1.092.841.092.16浮标厂1.382.851.382.62黄埔1.633.381.633.19舢舨洲1.603.171.603.583)潮历时汛期潮历时比枯水期长,沿河段自上而下,平均涨潮历时5.1小时至5.8小时,平均落潮历时6.73小时至7.30小时,涨潮历时最长17.75小时,落潮历时最长18.3小时。1.3工程地质1.3.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部,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北高南低,地面标高为2~10m,属丘前丘间冲洪积平原地貌。区内散布着零星高10~100m不等的残丘和台地,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台地多被建筑物所据,植被中等发育。1.3.2岩土层分布及工程特性工程区上部一般为人工填土及耕植土,中部为冲积的粘性土及砂土,局部夹有机质粘土薄层,下部为残积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含砾砂岩、花岗岩。按风化程度划分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现分述如下:①-1人工填土层(Qs):以杂填土为主,少数为素填土。一般分布在有房屋、道路、桥梁地段。①-2耕填土(Qs):主要由含砂低液限粘土或粉土组成,可塑状,土质结构松散,见植物根系和腐植质,工程特性较差。②-1粉质粘土(Qal):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少量砂粒,可塑。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②-2中粗砂(Qal):含较多泥质,级配良好。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②-3淤泥(Qal):主要由粘粒组成,少量砂粒,土质不均匀,富含有机质,有腐臭味。承载力特征值为50KPa。②-4粉质粘土(Qal):主要由粘粒组成,少量砂粒,粘性较强,可塑。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②-5中粗砂(Qal):含少量粘粒,级配良好。承载力特征值为170Kpa。③残积土(Qel):主要粉粒粘粒组成,含较多砂粒,粘性一般,硬塑状。承载力特征值为360KPa。④基岩:按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1.3.3结论及建议1)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区内多数地段的饱和砂层不会产生,北部砂层部分会产生地震液化,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2)部分地段的砂土层属中等透水层,且地下水水量丰富,地下水水位高,并与附近的河涌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地下水的突涌和基坑管涌等不良现象,将对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3)局部地段存在的②-3淤泥层,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以及触变性和流变性等特点,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和抗滑稳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基础处理。另外本层属抗震不利地段,存在软土震陷问题,需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4)工程区内花岗岩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带,具遇水软化、崩解的特性,应引起注意1.4建设规模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补水工程总体建设分四期实施,其中一期为东圃泵站;二期为环城干线管道;三期为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四期为沙河涌、猎德涌两条支线管道。东圃泵站引水经环城干线进入调蓄池后,在调蓄池北侧设长虹泵站自调蓄池引水,经加压后采用管道分别送至沙河涌及猎德涌,采用重力流方式将水引至湖侧的车陂涌。长虹泵站轴线控制坐标:(1)X=33801.430,Y=47944.500,(2)X=33755.530,Y=47944.50;泵站中心线控制坐标:(1)X=33782.760,Y=47969.060,(2)X=33872.760,Y=47927.880;沿进水依次设置引水渠、防洪闸、前池、清污机、进水池、泵站、压力水箱、接沙河涌、猎德涌支线管阀井等。根据调蓄池具体地形,沙河涌支线部分初选4台SLOW800-770C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猎德涌支线初选3台SLOW500-520A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总装机2200kW。调蓄池总征地面积为55600m2,湖底标高为14.50m,死水位为15.50m,湖面最高水位为15.75m,根据调蓄库容20086m3,总库容22095m3,湖面面积为28410m2。车陂涌采用引管采用6根DN1000玻璃钢管,设闸阀及蝶阀控制,阀件布置与阀井内,管道总长39m,管道一直延伸至车陂涌内,采用C25砼底板消能,厚500mm。1.4.1建设的必要性根据2006年6月22日在天河区政府召开的河涌综合整治市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要求,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三条河涌补水考虑与近期工程方案同时进行,应急方案应于2006年底完成,近期方案应尽快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实施。三条河涌补水方案,以近期实施时间短,见效快,同时与水系建设总体格局相结合,不造成工程投资浪费为基本原则。1.4.2河涌景观用水量包括静蓄水量和流动水量,静蓄水量根据非感潮河段长度、宽度及涌内景观水深计算,平均取1m计算;流动水量按枯水期180天,每天8小时。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补水流量不宜多于6.0m3/s。因此,实际运行时1)首先考虑沙河涌、猎德涌两条河涌同时补足静蓄水量,后考虑车陂涌补足静蓄水量。沙河涌按4.05m3/s考虑,需要16.9h补足;猎德涌按1.20m3/s考虑,需要31.2h补足;车陂涌按5.25m3/s考虑,需要8.62h补足。若沙河涌按5.25m3/s考虑,补足静蓄水量,仅需要13.1h。若考虑耙齿沥水库、龙洞水库来水,则沙河涌、车陂涌两条河涌补足静蓄水量所需时间将更短。2)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三条河涌补足静蓄水量后,三条河涌同时补充流动水。沙河涌按2.25m3/s考虑,堰顶水深可达到10.1cm;猎德涌按1.20m3/s考虑,堰顶水深可达到12.1cm;车陂涌按1.80m3/s考虑,堰顶水深可达到9.9cm。1.4.3沙河涌上游的耙齿沥水库按现状可提供23.7万m3,车陂涌的龙洞水库按可提供255万m3,可提供总水量278.7万m3。三条河涌按水库补水方式,缺水量为2723万m3,相当于5.25m3/s。仍按10%的富裕量考虑,则需要5.775m3/s的基本需水流量,也就是本次东圃泵站(一级泵站)的设计引水流量。长虹泵站(二级泵站)是通过调蓄池分别为沙河涌、猎德涌补水,并埋管自流排进入车陂涌。按照前述补水方式,调蓄池需为沙河涌提供4.05m3/s的换水水量及2.25m3/s的流动水量;为猎德涌提供换水及流动水量均为1.20m3/s,;为车陂涌提供5.25m3/s的换水水量及1.80m3/s的流动水量。前述流量分别是调蓄池为沙河涌、猎德涌及车陂涌补水二级泵站所考虑的设计引水流量。1.4.5调蓄池库容分析及引水水位确立从车陂涌涌口抽水,沿规划线路埋管至长虹苗圃附近建调蓄池,对沙河涌、猎德涌及车陂涌进行联合补水。调蓄池按存蓄1h的引水水量计算,则调蓄池的调蓄库容为18900m3,调蓄池的死水位或景观水位按15.00m设计,相应的死库容或景观库容为11554m3,,则总库容为30454m3,相应水位15.75m。长虹泵站特征水位:设计水位:取水水位为调蓄池的死水位(景观水位)15.00m;最高运行水位:取水水位为调蓄池总库容相应水位15.75m;最低运行水位:取水水位为调蓄池的死水位或景观水位15.00m。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1.5.1工程布置东圃泵站引水经环城干线进入调蓄池后,在调蓄池北侧设长虹泵站自调蓄池引水,经加压后采用管道分别送至沙河涌及猎德涌,采用重力流方式将水引至湖侧的车陂涌。长虹泵站轴线控制坐标:(1)X=33801.430,Y=47944.500,(2)X=33755.530,Y=47944.50;泵站中心线控制坐标:(1)X=33782.760,Y=47969.060,(2)X=33872.760,Y=47927.880;沿进水依次设置引水渠、防洪闸、前池、清污机、进水池、泵站、压力水箱、接沙河涌、猎德涌支线管阀井等。调蓄池总征地面积为55600m2,湖底标高为14.50m,死水位为15.50m,湖面最高水位为15.75m,根据调蓄库容20086m3,总库容22095m3,湖面面积为28410m2。车陂涌采用引管采用6根DN1000玻璃钢管,设闸阀及蝶阀控制,阀件布置与阀井内,管道总长39m,管道一直延伸至车陂涌内,采用C25砼底板消能,厚500mm。1.5.2主要建筑物型式(1)长虹泵站采用干室型站房。泵房采用立式机组纵向一列式布置型式,4台SLOW500-520A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3台SLOW800-770C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主厂房布置在泵房北侧,南侧为安装间,主厂房西侧依次为付厂房、压力水箱、变电站。1)引渠引渠底高程14.70m,平面两侧采用扩散角30.0o顺接前池,长2.4m,C25砼底板,厚500mm;边墙采用M7.5浆砌石挡土墙,顶高15.30m。2)前池前池长9.72m,平面两侧采用扩散角30.0o顺接进水池,C25砼底板,厚500mm,边墙采用M7.5浆砌石挡土墙。3)进水池进水池长7.26m,宽36.35m,C25砼底板,厚600mm;边墙采用M7.5浆砌石挡土墙。4)泵房泵房采用卧室机组纵向一列式布置型式,共7台机组,其中4台供沙河涌、3台供猎德涌,主厂房布置在泵房北侧,南侧为安装间,主厂房西侧依次为付厂房、压力水箱、变电站。其中:a)泵房主厂房泵房主厂房为宽11.70m,长39.70m;水泵层高程为14.48m;沙河涌机组安装高程为16.32m;猎德涌机组安装高程为15.83m;底板平均厚800m,底板底高为13.13m。b)安装间安装间长为6.30m,宽为11.70m,与主厂房平齐布置,高程16.90m。c)付厂房:长11.50m,宽45.90m,高程为16.90m。5)压力水箱沙河涌支线:压力水箱长21.0m,宽5.1m,高4.90m,采用C25钢筋砼。猎德涌支线:压力水箱长13.0m,宽4.1m,高3.95m,采用C25钢筋砼。(2)调蓄池拟建的调蓄池位于原长虹苗圃地块,总征地面积为55600m2,湖底标高为14.50m,死水位为15.50m,湖面最高水位为15.75m,湖面面积为28410m2,浅水区控制在0.4~0.75m,深水区控制在1.5m以下。湖岸线总长1070m。(3)车陂涌引水管引管采用6根DN1000玻璃钢管,设闸阀及蝶阀控制,阀件布置与阀井内,阀井尺寸7m×7m,管底高程14.70m~11.80m,管道总长39m,管道一直延伸至车陂涌内,采用C25砼底板消能,厚500mm。1.6机电及及金属结构1.6.1水力机械根据调蓄池具体地形,长虹泵站泵组采用卧式布置,参考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型相关厂家资料进行选型,沙河涌支线部分初选4台SLOW800-770C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猎德涌支线初选3台SLOW500-520A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泵型特性如表1-4所示。表1-4长虹泵站泵型特性表沙河涌支线猎德涌支线水泵台数4水泵台数3水泵型号SLOW800-770C水泵型号SLOW500-520A必需汽蚀余量7.2m必需汽蚀余量4.3m运行工况扬程10.6m~22.8m运行工况运行工况12.2m~27.8m流量1.15m3/s~2.14m3/s流量0.39m3/s~0.95m3/s效率最优80%效率最优84%电机功率400kW电机功率200kW转速730r/min转速980r/min1.6.2电气长虹泵站装机容量为4×400kW,三用一备;3×200kW,两用一备。车陂涌分水管闸阀容量为6×5.5kW;蝶阀容量为3×3.5kW。其他用电负荷长虹泵站厂房的照明和检修等用电。根据泵站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按二级负荷考虑。长虹泵站要求就近引双回不同回路的10kV电源到变配电室,两个电源互为备用。长虹泵站共装设7台卧式离心泵,与之配套的为4台额定电压10kV,功率为400kW的高压异步电动机及3台额定电压380V,功率为200kW的低压异步电动机。泵站高压配电采用单母线结线。长虹泵站设一台1000kVA变压器作为站用变。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结线型式。1.6.2金属结构长虹泵站布置有拦污栅,为钢结构平板拦污栅,孔口尺寸为30.35m×4.33m。车陂涌分水管为DN1000管道共6条,在管上布置有阀门井,阀井内设置钢管,阀之间利用钢管连接。1.7工程施工1.7.1工程概况本次工程为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调水三期工程,范围为新建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长虹泵站主要工程项目:换砂基础、土方开挖、土方回填、钢筋砼挡土墙、钢筋砼护坦。调蓄池工程项目包括:土方开挖、土方填筑、加筋覆膜膨润土土工垫。现有公路可直达工程区,对外交通便利。建议分标规划:以确保施工进度为原则,东圃泵站作为一个施工标段;压力管道及建筑物可视具体情况划分若干个施工标段;长虹泵站、调蓄池为一个施工标段。1.7.2临时设施布置通过现场考察和综合分析,针对施工段的地理位置特点、设计方案和生产、生活临时措施需要,临时设施管道铺设施工集中布置,各建筑物集中布置进行施工。布置原则以减少占地为目的,紧凑布置临时施工设施,使施工人员往返现场时间最少。临时施工占地考虑仓库、办公、生活、生产临时施工用房及施工机械停放场等。根据工程线路长,材料需要分散的特点,施工中的建筑材料、砂、石等根据施工需要沿途堆放。1.7.3工程建设分工程筹建期、工程施工期及工程完建收尾期三个阶段,工程筹建期不计入总工期,主要完成施工征地及施工招投标工作。本期工程拟计划今年2007年2月开工,总工期一年。1.8工程管理工程总体建设分四期实施,其中一期为东圃泵站;二期为环城干线管道;三期为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四期为沙河涌、猎德涌两条支线管道。考虑工程的总体性,工程管理及运行调度均应按总体考虑,不另分期叙述。竣工验收,工程建设期结束后,转入工程运行期,广州市河涌处由原工程建设期的单级管理站,按工程总的管理体制要求,转入二级分管理站形式,广州市水利局河涌处为一级管理站,二级管理站为补水工程综合管理站。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规定,并结合工程及本地实际情况,总体工程暂定管理人员12人。根据布置,东圃泵站设简单生产生活用房,联控管理主要布置在调蓄池,总面积为2370m2。总体工程年运行费用为608.59万元。1.9工程占地1.9.1工程占地及拆迁主要实物指标本期工程永久占地83.36亩,临时占地24.74亩。本期工程征地、拆迁及补偿费用的总额为1890.15万元。1.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实施会将大大改善城市环境,并对现有的水环境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而且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均可避免或减轻到最低限度。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不利影响将消失。工程实施后,有利的影响将长期起主导作用,为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希望工程早日实施。1.11投资估算土方开挖73798m3;土方回填7615m3;石方12200m3;砼6858m3;劳动总工日3.32万工日。钢材187.67t;块石14136m3;碎石117m3;砂9174m3;柴油98.99t;商品砼6927m3。工程造价8333.56万元。其中建安费2415.51万元(包临时工程费242.17万元);设备购置费2264.43万元;独立费用2566.64万元;预备费1086.99万元,征地拆迁补偿费用1890.15万元。1.12经济评价本工程以环境景观建设为主,是水利、市政的基础设施,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本工程实施后,周边区域河涌水环境质量将得到很大提高,河涌两岸景观将得到很大提升,极大促进周边区域生态与环境的良性发展,吸引投资、旅游,间接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项目经济分析,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规定,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对某些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对投资增加10%,效益减少10%,虽然评价指标有所减低,但并不影响经济评价的结论。从国民经济评价看,本工程项目合理可行。1.13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见表1-10。表1-10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施测与插补延长年份)年—2、代表性流量环城高速公路干线流量m3/s5.775车陂涌补水流量m3/s5.25/1.80换水/常流水沙河涌补水流量m3/s4.05/2.15换水/常流水猎德涌补水流量m3/s1.20常流水二、工程规模年引水量万m33628按干线设计引水流量m3/s5.775供水保证率P=75%年引水时间d180引水线路长度干线引水线km9.717沙河涌支线km3.656猎德涌支线km2.703装机容量东圃泵站kW5×900长虹泵站kW4×400+3×200扬程东圃泵站m41.10长虹泵站(沙河涌)m14.66长虹泵站(猎德涌)m17.65续表1-10-1工程特性表年抽水电量东圃泵站万kW•h518.40长虹泵站(沙河涌)万kW•h172.80长虹泵站(猎德涌)万kW•h57.60车陂涌引水管万kW•h6.26设计取水位东圃泵站m-0.08长虹泵站m15.00天河湖总库容m330454调节库容m318900死库容m311554三、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工程占地亩355.30其中:临时用地亩261.42永久用地亩93.88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引水建筑物设计引用流量东圃泵站m3/s5.775长虹泵站(沙河涌)m3/s4.05/2.15换水/常流水长虹泵站(猎德涌)m3/s1.20车陂涌引水管m3/s5.25/1.80进水口底槛高程东圃泵站m-2.00长虹泵站m14.70引水道型式东圃泵站明渠长虹泵站(沙河涌)明渠引水道长度东圃泵站m13.0长虹泵站m2.40引水道断面尺寸东圃泵站m22.4m×5.68m长虹泵站m48.70m×0.6m续表1-10-2工程特性表前池型式东圃泵站斜坡式长虹泵站斜坡式压力管道型式东圃泵站钢管长虹泵站钢管条数东圃泵站根5长虹泵站根4大+3小每条管长度东圃泵站m12.5长虹泵站m12.7/12.7内径东圃泵站m进口1.3出口1.2长虹泵站m进口1.2/0.7出口1.0/0.62、输水建筑物设计流量环城干线m3/s5.775沙河涌支线m3/s4.05/2.15换水/常流水猎德涌支线m3/s1.20车陂涌支线m3/s5.25/1.80换水/常流水输水道型式环城干线玻璃钢管沙河涌支线猎德涌支线车陂涌支线长度环城干线m9717沙河涌支线m3605猎德涌支线m2703车陂涌支线m39管径环城干线m1.8沙河涌支线m2×1.0猎德涌支线m0.8车陂涌支线m6×1.0续表1-10-3工程特性表交叉建筑物型式环城干线倒虹吸沙河涌支线猎德涌支线车陂涌支线无3、厂房型式东圃泵站干室站房长虹泵站主厂房尺寸(长x宽)东圃泵站m45.5m×13.6m长虹泵站m45.9m×11.7m水泵安装高程东圃泵站m-1.25长虹泵站m16.32/15.834、主要机电设备水泵台数东圃泵站台5长虹泵站(沙河涌)台4长虹泵站(猎德涌)台3车陂涌支线台无采用重力流型号东圃泵站SLO700-700(I)B长虹泵站(沙河涌)SLOW800-770C长虹泵站(猎德涌)SLOW500-520A额定出力东圃泵站kW4500长虹泵站(沙河涌)kW1600长虹泵站(猎德涌)kW600五、施工1、主体工程量土方开挖万m328.99填筑土方回填原状土万m38.36回填过筛原状土万m35.78续表1-10-4工程特性表干砌石方万m30.35抛石方万m30.16M7.5浆砌石土方万m30.02砼和钢筋砼万m33.80金属结构安装t55.52、主要建筑材料数量木材m3694.16水泥m3489.61钢材t2280.68商品砼m337579.343、所需劳动力总工日万工日26.784、施工期限准备工期年投产工期年总工期年1六、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机构性质公益型运行管理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机构人员编制人12七、经济指标总体考虑1、静态总投资万元39770.652、总投资万元39770.65建筑工程万元18027.61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7718.12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389.21临时工程万元1370.01其他费用万元7078.23基本预备费万元5187.48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2.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项目建设依据2.1.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且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三位,中心城区总人口425.78万人,土地面积1434.7km2。耕地面积267.71km2(26771ha),工业总产值1983.21亿元,农业总产值44.1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55.26亿元,详见表2-1。表2-1广州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行政区土地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km2)(万人)(亿元)(亿元)(亿元)荔湾区58.870.57305.672.46137.79越秀区26.1106.1611.46050.28海珠区90.483.96278.471.98221.55天河区108.360.36374.151.05379.36白云区1029.486.46447.6617.28322.9黄埔区121.721.09517.81.161227.98合计1434.7428.542535.2123.932339.86注:1、此数据摘自《广州市2004年统计年鉴》。2、工业总产值不包含开发区部分。2.1.2项目建设依据2.1.2.1规划情况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中,确定了广州市河涌综合整治措施:市政截污、清淤疏浚、引清调水、堤岸环境景观建设、河口建闸等。在引清调水方案中充分考虑区内及区外水资源的利用,区内水资源以规划的白海面人工湖为主。白海面湖――利用均和涌与白海面涌所形成的围及白海面涌以北的鱼塘建人工湖,人工湖水面面积4.5km2。主要功能是调峰、蓄水,可调节白海面及流溪河的洪峰,为石井河干流补水,实现洪水资源化。区外水资源以两涌一河引水为主,可将北江水引至西航道。规划中自西航道提水至环滘,建环滘人工湖(白云湖),经人工湖调蓄后继续西水东调,经磨刀坑、耙齿沥两水库,向东跨过车陂涌、乌涌至南岗河,全长38.23km,引水工程可复盖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乌涌、深涌、文涌、南岗河等河涌,并为上述河涌进行调水、冲污改善水环境。在市政府加快河涌整治的思路指导下,并根据《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的总体要求,市水利局于2006年6月22日,在市政府领导主持的河涌综合整治会议工作调研会上,提出了就近抽珠江前航道水对车陂涌、沙河涌、猎德涌三条河涌各自补水的方案。本工程即为按会议精神及其《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穗市长会纪〔2006〕25号着手实施的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补水工程的三期工程,范围为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调蓄池及周边景观。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外部条件广州市北部河涌水系的特征分为两类,一类为感潮型,主要位于白云区的西部,如石井河等,流经广州市的中心区;另一类为部分感潮的山溪性河流,位于白云区北部、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等河涌,如沙河涌和乌涌等。由于区域内大部分河涌流经城区,人口产业密集,城市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涌,使河涌水质日趋恶化。河水、底泥黑臭,不仅影响区域环境,而且对广州西部水源、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影响较大,是环境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点。自2004年起,广州市已大规模的起动了污水治理工程,在《广州市城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中,确立了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原则,重点建设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通过城市管网收集系统和截污系统,把污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样在非雨季河涌缺水现象将更加突出。广州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进入本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广州市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的山水城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内河涌的污水及缺水现象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河涌水环境的治理成为了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广州市区内水系发达,且经济实力雄厚,凭广州的经济实力是完全可以再造广州水系新景观,因此在2004年广州市水利局提出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广州市区内水系发达,且经济实力雄厚,凭广州的经济实力是完全可以再造广州水系新景观,因此在2004年广州市水利局提出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本总体工程以《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为依据,通过本联合补水工程的总体实施,可解决广州市天河区三条河涌水系生态、环境需水,从而达到水安全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构筑生态城市的骨架,因此工程建设十分必要,为广州水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3项目建设任务总体建设任务:自珠江前航道引水,采用埋管方式,通过东圃泵站加压(一级泵站),将水送至调蓄池(原长虹苗圃),然后通过长虹泵站(二级泵站)将水送至沙河涌及猎德涌;采用埋管方式,将水补至车陂涌。总体工程分四期实施,其中一期为东圃泵站;二期为环城干线管道;三期为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四期为沙河涌、猎德涌两条支线管道。本工程为总体工程的三期工程,建设任务为:建设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

3水文3.1流域概况广州市原八区境内河流均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大小河流众多,有珠江、流溪河、白坭河及231条河涌。其中,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三条河涌属于231条河涌中较为重要的河涌,猎德涌和沙河涌天平架以下河段由市政部门负责代管。3.1.1沙河涌广客厂橡胶坝沙河涌是广州市区较大的排涝河涌,发源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榕树头,上游与耙齿沥水库相连接,流经广州市的天河区,下游在越秀区珠江宾馆附近汇入珠江(二沙涌),有水均岗支涌及西支涌汇入。沙河涌自水库以下干流全长15km,流域集水面积为32.9km2,流域平均坡降为1.65‰。广客厂橡胶坝耙齿沥水库天平架橡胶坝耙齿沥水库位于广州市郊白云山下,距市区约6km,在广从公路东侧约80m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km2。水库原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144万m3,兴利库容123.6万m3,属小(1)型水库。耙齿沥水库建设初期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和防洪,目前库区内部分开发为房地产,填占了部分库区。耙齿沥水库天平架橡胶坝沙河涌下游在广州大道(3+025)附近设有分洪道。涌口现有截污防潮闸,共2孔,每孔12m,配平面滑动式钢闸门两扇,液压启闭机控制起闭。河道中建有8处橡胶坝,如广客厂、天平架水果市场、天河立交等橡胶坝。3.1.2猎德涌猎德涌起源于省农机公司,经涵洞过广深铁路后向南至猎德村,汇入珠江前航道,河口已建水闸,干流全长4.4km,下游现状河宽10~25m。流域集水面积为14.1km2,上游广深铁路以北较高为丘陵地区,广深铁路以南地势平坦。猎德涌水闸猎德涌上游3.1.3车陂涌猎德涌水闸猎德涌上游车陂涌起源于龙洞水库,上游为丘陵地区,下游地势平坦,河口于东圃南侧汇入珠江前航道,干流全长19.40km,流域集水面积为73.65km2。上游龙洞水库流域面积6.5km2,总库容为252万m3,兴利库容181万m3。沿途有西华涌、石路街涌、西边坑、岑村坑、大坑岩、植物园涌及荔枝园涌等7条较大支涌汇入。车陂涌河口车陂涌中游-中海康城3.2气象特征车陂涌河口车陂涌中游-中海康城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区。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湿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3.2.1气温、湿度年平均气温21.4℃~21.8℃,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左右。湿度最大值出现在5~6月,最大相对湿度99%,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季节一般10%左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83%,无霜期346天。3.2.2风向、风速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有冷空气南下,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夏季因热带海洋气团北伸,温暖潮湿,多偏南风或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9~2.0m/s,夏季台风出现时风力达9~12级,最大风速25~30m/s。3.2.3日照、蒸发量广州市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5.3千卡/cm2~109.8千卡/cm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0~1400mm。3.3水文特征3.3.1暴雨每年4月份开始有暴雨,4~6月份为前汛期多锋面雨,暴雨频繁。7~9月以台风雨为主,一次降雨量大,有些年份会出现干旱。多年平均7~8两月总雨量占汛期(4~9月)雨量的36%,24小时以下的短历时暴雨在省内属低值区,但暴雨雨量集中,多数暴雨过程雨量集中在1、3、6小时,容易造成区域河涌的洪涝灾害。规划区域1、6、24小时暴雨均值分别为61mm、98mm和1135mm,Cv值在0.38~0.50之间,实测最大1、6、24小时点暴雨量分别为103mm、242mm和298mm。规划区域设计暴雨参数成果见表3-1。表3-1规划区域设计暴雨参数成果表时间(h)HT(mm)CvP=5%P=10%P=20%Kpht(mm)Kpht(mm)Kpht(mm)161.00.381.731061.5192.11.2777.5698.00.501.991951.661631.30127.4241350.451.882541.602161.31176.9721800.451.883381.602881.31235.83.3.2降水量1)年降水量广州中心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75.5mm,最大年降水量2865mm,最小年降水量1061mm。雨季(4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1%左右;4~6月以锋面雨为主,7~9月台风雨盛行。2)年降水量特征值广州原八区主要雨量站有:广州雨量站(简称广州站)、广州蒸发站及花都气象站、其降水量系列均在40年以上。木强、水口水库雨量站年降水系列在15~20年之间,通过与广州站(参证站)相关分析延长年降水量系列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年雨量变化特征值分析见表3-2、表3-3。表3-2广州市中心区主要雨量站(单站)年降水量值站名统计参数年年降水量设计值(mm)均值CvCs/Cv10205075909597木强1696.90.162.02053.21917.51679.91510.21357.51272.61204.8水口1790.50.192.02238.12077.01772.51557.71378.71271.31181.7表3-3各频率降水量表片名统计参数各频率年降水量(mm)均值(mm)CvCs/Cv10%20%50%75%90%95%97%规划区域1700.10.192.02124.91964.41679.71484.01301.41205.81146.33.3.3蒸发量广州原八区主要蒸发站有:广州气象站、广州蒸发站,其数值可代表规划区域蒸发量,规划区域年蒸发量见表3-4:表3-4规划区域主要蒸发站年蒸发量站名年平均蒸发量(mm)广州蒸发站1029广州气象站11643.4径流规划区域位于南方丰水区,多年平均径流深975.0mm。规划区域位于天河、黄埔区,为城建区,径流系数比山丘农田区高。天河、黄埔区为0.56,芳村、海珠、越秀、荔湾等区为0.54,流溪河下游及白云区北部为0.58~0.59。规划区域各频率设计地表径流深见表3-5。表3-5规划区域各频率设计地表径流深表分片统计参数各频率年降水量(mm)均值(mm)CvCs/Cv10%20%50%75%90%95%97%规划区域975.00.282.01334.51188.41920.0769.5642.9574.7516.33.5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是水文分析重要内容,由于没有实测流量资料,且3条河涌汇水面积均在100km2以下,设计洪水全部采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及有关方法进行计算。规划区域河涌设计洪水成果见表3-6表3-6规划区域河涌设计洪水成果表序号河涌名称集水面积河长Qm(m3/s)F(km2)L(km)P=5%P=10%P=20%1沙河涌32.9015.003002371932猎德涌14.106.0810279.556.83车陂涌73.6519.402872181533.6潮汐特性3.6.1潮位受洪水影响,珠江前航道年最高潮水位多出现在汛期,年最低潮位多出现在枯水期,高低潮位年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不大。经过对高潮位年际变化分析,珠江前航道潮位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北江、流溪河、增江等河流的洪水是影响珠江前航道水位的主要因素,但洪峰与高潮位中的中、低值遭遇较多,而与高值遭遇的机率不到1%(2m以上高潮位)。东江洪水通过南、北干流进入狮子洋,其中北干流洪水对黄埔站潮位有一定影响。在洪水期,东江流量增加1000m3/s,黄埔站水位只增0.01m。由于黄埔以下河面较宽,在西、北江来量一定的情况,东江洪水影响不明显。珠江前航道在一个太阴日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个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潮位和潮历时不相等,沿程各站多年平均高潮位在0.73m~0.78m之间(珠基,以下同),变化不大。但多年平均低潮位则自珠江口的-0.98m逐渐向上游递增,浮标厂为-0.59m,老鸦岗-0.35m。潮区界枯水期上溯至老鸦岗以下,而潮流界一般年份只达黄埔站附近。3.6.2潮差潮差自河口(舢舨洲站)至黄埔站,沿程略增加,黄埔站以上则逐渐减小,河口与中心城区两个代表站的潮差值见表3-7。表3-7主要潮差特征值量值(m)站名涨潮落潮平均最大平均最大鸦岗1.092.841.092.16浮标厂1.382.851.382.62黄埔1.633.381.633.19舢舨洲1.603.171.603.583.6.3潮历时汛期潮历时比枯水期长,沿河段自上而下,平均涨潮历时5.1小时至5.8小时,平均落潮历时6.73小时至7.30小时,涨潮历时最长17.75小时,落潮历时最长18.3小时。

4工程地质4.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部,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北高南低,地面标高为2~10m,属丘前丘间冲洪积平原地貌。区内散布着零星高10~100m不等的残丘和台地,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台地多被建筑物所据,植被中等发育。4.2地层岩性根据地质测绘和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内主要出露以下地层:震旦系(Z)分布于工程区的北部,该系下界不清,上界为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不整合覆盖,主要为混合岩化的变粒岩及云母石英片岩互层,局部混合岩化较强,出现条纹~条带状混合岩及眼球状混合岩,厚度>720m。燕山期第二期的八哥山序列同和单元(J2T)主要岩性为中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厚度大。白垩系(K)白垩系上统三水组(K2s)与下伏白鹤洞组呈不整合接触,按岩性岩相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K2s1)分属东西两个沉积盆地,西部盆地由棕红色中~厚层状粉细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砂砾岩互层组成,底部为英安质或花岗质砾岩,厚150~500m。东部盆地上部为棕色细砂岩、粉砂岩、不等粒砂岩夹含砾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下部为灰棕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厚度大于800m。上段(K2s2)由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岩夹青灰色、深灰色微~薄层泥灰岩、泥质粉砂岩组成,水平微层理发育。厚度215~650m。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K2d)该组与下伏三水组为整合接触,按岩性岩相特征分上、下两段,两段的区别主要为岩石粒度明显差异。下段(K2d1)为红色砾、砂砾岩夹粉细砂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厚度350~500m。上段(K2d2)中、下部为暗红色不等粒砂岩、粉砂岩及杂色砾岩,上部为暗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紫灰色粗砂岩。厚度500m。④第四系(Q)工程区广泛分布,根据地貌、岩性可划分为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上更新统三角组(Q33al)上部为黄灰色、棕红色等花斑粘土、粉质粘土,下部为黄色中粗砂、砾砂,厚度2-8m,最大20.41m。全新统万倾沙组(Q42-2al)主要由灰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组成,沿古河道分布主要为浅黄色中粗砂。第四系坡残积(Qdel)分布于前第四纪地质体上,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厚度变化大,最大厚度可达51.2m,一般厚度2~15m。人工堆积(Qs)主要为人工堆土,包括粘土、粉质粘土、砖、石、瓦、煤渣等。4.3地质构造及地震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粤北、粤东北-粤中拗陷带(二级构造单元),粤中拗陷束(三级构造单元)的中部,即广花凹陷、增城凸起和三水断陷盆地的交接部位。因而展现出区内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构造方位和构造格局,以广从断层和瘦狗岭断层为界线分成几个构造区。本工程区处于广从断层以东、瘦狗岭断层以北构造区,位于东西向增城凸起西端,其主体构造是东西向。①褶皱由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地层缺失较多,加上第四系广泛覆盖,因而除燕山构造层的褶皱保存完好外,其余各构造层的褶皱在区内已难以追寻。②断层工程区内主要断层为瘦狗岭断层,走向SE90°~110°,往南倾,倾角50°~60°,构造岩以硅化岩为主,其次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和硅化破碎岩,并残留一部分挤压构造岩及糜棱岩,说明该断层具多期活动特点,早期有过低角度的韧性变形,后期为高角度的脆性变形。瘦狗岭断层现今仍有一定程度活动,断层北盘继续相对上升,南盘相对下降,在该断层附近历史时期发生过多次4级左右地震,1982~1993年在与广从断层交汇处,出现过5次0.6~2.0级地震。③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参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4.4水文地质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其次为基岩风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土层和粉土层中,由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水量丰富。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强风化岩带。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丰富。地下水位埋深0.4~4.2m,地下水位受季节和地表水影响,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4.5岩土层分布及工程特性工程区上部一般为人工填土及耕植土,中部为冲积的粘性土及砂土,局部夹有机质粘土薄层,下部为残积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含砾砂岩、花岗岩。按风化程度划分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现分述如下:①-1人工填土层(Qs)以杂填土为主,少数为素填土。一般分布在有房屋、道路、桥梁地段,红褐色~杂色,以粘性土为主,混有建筑垃圾,个别混有生活垃圾,一般为松散状,未经压实,工程特性差。①-2耕填土(Qs)灰色~灰褐色,主要由含砂低液限粘土或粉土组成,可塑状,土质结构松散,见植物根系和腐植质,工程特性较差。②-1粉质粘土(Qal)灰色~褐黄色,稍湿,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少量砂粒,可塑。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28.2%,湿密度1.89g/cm3,孔隙比0.539~1.293,渗透系数(垂直)3.23×10-5cm/s,压缩系数0.372MPa-1,压缩模量5.64MPa,属中压缩性土,直接快剪:c=34.80kPa,φ=13º。标贯试验平均击数8击。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②-2中粗砂(Qal)灰色~黄褐色,饱和,稍密,含较多泥质,级配良好。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湿密度1.99g/cm3,水上坡角40度,水下坡角35度,建议渗透系数(垂直)3.0×10-4cm/s。标贯试验平均击数11击。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②-3淤泥(Qal)灰黑色,湿,软塑,主要由粘粒组成,少量砂粒,土质不均匀,富含有机质,有腐臭味。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74.4%,湿密度1.47g/cm3,孔隙比1.337~2.968,建议渗透系数(垂直)5.0×10-6cm/s,压缩系数2.045MPa-1,压缩模量2.11MPa,属高压缩性土,直接快剪:c=15.10kPa,φ=7º。标贯试验平均击数3击。承载力特征值为50kPa。②-4粉质粘土(Qal)灰黄色~花斑色,稍湿,主要由粘粒组成,少量砂粒,粘性较强,可塑。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24.6%,湿密度1.93g/cm3,孔隙比0.449~1.051,渗透系数(垂直)2.83×10-5cm/s,压缩系数0.342MPa-1,压缩模量5.92MPa,属中压缩性土,直接快剪:c=34.40kPa,φ=13.2º。标贯试验平均击数9击。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②-5中粗砂(Qal)灰色~黄褐色,饱和,稍密,含少量粘粒,级配良好。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水上坡角41度,水下坡角36度,建议渗透系数(垂直)5.0×10-3cm/s。标贯试验平均击数12击。承载力特征值为170kpa。③残积土(Qel)灰黄~紫红色,呈粉质粘土状,主要粉粒粘粒组成,含较多砂粒,粘性一般,硬塑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25.2%,湿密度1.89g/cm3,,孔隙比0.538~1.142,渗透系数(垂直)4.3×10-5cm/s,压缩系数0.357MPa-1,压缩模量5.55MPa,属中压缩性土,直接快剪:c=24.70kPa,φ=23.2º。标贯试验平均击数15击。承载力特征值为360kPa。④基岩:按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4.6工程地质条件评价①-1人工填土层及①-2耕填土(Qs),由于厚度不大,建议挖除。②-2中粗砂层,属中等透水层,且地下水水位高,并与附近的河涌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地下水的突涌和基坑管涌等不良现象。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判别条件,该砂层多数地段不会产生地震液化,北部砂层部分产生地震液化,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②-3淤泥层,呈软塑状态,其天然孔隙比大于1,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并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以及触变性和流变性等特点。若该层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和抗滑稳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基础处理。另外本层属抗震不利地段,存在软土震陷问题。在地震动力作用下,软土层塑性区扩大或强度降低,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变形,导致不均匀沉陷或地基失效,需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②-5中粗砂层,属中等透水层,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地下水的突涌和基坑管涌等不良现象。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判别条件,该砂层多数地段不会产生地震液化,北部砂层部分产生地震液化,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③残积土和④基岩层,均为较好的基础持力层。4.7结论及建议1)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区内多数地段的饱和砂层不会产生,北部砂层部分会产生地震液化,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2)部分地段的砂土层属中等透水层,且地下水水量丰富,地下水水位高,并与附近的河涌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地下水的突涌和基坑管涌等不良现象,将对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3)局部地段存在的②-3淤泥层,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以及触变性和流变性等特点,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和抗滑稳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基础处理。另外本层属抗震不利地段,存在软土震陷问题,需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4)工程区内花岗岩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带,具遇水软化、崩解的特性,应引起注意。5建设规模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沙河涌等三条河涌联合补水工程总体建设分四期实施,其中一期为东圃泵站;二期为环城干线管道;三期为调蓄池、长虹泵站、车陂涌引水管;四期为沙河涌、猎德涌两条支线管道。考虑工程的总体性,本章节按总体考虑,不另分期叙述。5.1建设的必要性根据2006年6月22日在天河区政府召开的河涌综合整治市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要求,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三条河涌补水考虑与近期工程方案同时进行,应急方案应于2006年底完成,近期方案应尽快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实施。三条河涌补水方案,以近期实施时间短,见效快,同时与水系建设总体格局相结合,不造成工程投资浪费为基本原则。三条河涌联合补水方案就是在珠江前航道边建泵站,抽取前航道潮水,沿设计管线线路,采用埋管方式,将珠江水提升至调蓄池,分别为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补水。这三条河涌都是非完全感潮河涌,涌口至京广铁路之间基本是感潮河涌段,以潮水补充为主;京广铁路以北,是山溪性河涌段,丰水季节水量丰沛,枯水季节水量稀少,甚至露底,需要工程措施补水予以解决。5.2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5.2.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筑“山、水、城、田、海”生态城市为目标,确保区域水安全,修复、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2.2编制原则1)项目建议书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近远期结合的原则;遵循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合理利用、有效配置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原则;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2)本规划采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修订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