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1页
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2页
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3页
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4页
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吴忠市泰丰乳业“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环评大纲PAGEPAGE36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录TOC\o"1-2"\h\z\u66441.概述 2310191.1项目名称 28181.2项目建设单位 3177371.3项目性质 363851.4项目产生背景 3248041.5建设地点 4200261.6工期 5196711.7项目内容与规模 5313751.8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54692.编制原则及依据 6324332.1编制原则 695902.2编制范围 763712.3编制依据 8138493.项目现状与必要性分析 9112513.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915713.2项目现状 1460903.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5184024.项目选址及合理性分析 17305574.1项目选址 1773804.2选址合理性分析 18305075.项目建设方案 1952835.1建设依据 19206575.2设计规范要求 20208195.3建设内容 2467805.4建筑结构设计 24249685.5建筑电气设计 26229725.6弱电系统设计 2710827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9270166.1编制依据 29173466.2建设内容 30115746.3总投资估算 3022116.4资金筹措 31282717.项目实施方案 32221437.1工程特点 3233057.2施工布置 33115327.3施工进度计划 3553588.项目招投标 3833538.1招标范围 38151268.2招标组织形式 38153188.3招标方式 38283848.4招标公告发布 38300938.5投标 397888.6开标、评标和中标 39130648.7合同管理 4087098.8项目竣工交付 40325609.环境影响评价 42136269.1编制依据 4217119.2咸宁市环境影响分析 42253479.3施工期环境污染的防治 4865579.4环境管理要求 5166559.5环境管理措施及监理内容 52223909.6运营期环保措施 53861810.节能影响评价 541637010.1编制依据 54828810.2工程建设资源、能源节能利用 543058310.3能源指标 551906810.4节能主要措施 561746810.5节能效果评价 581933011.工程效益评价 591262511.1社会影响分析 591674911.2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602846311.3社会评价结论 61911312.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 62140312.1风险估计简述 623120712.2项目合法性遭质疑的风险 621845912.3项目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631178412.4项目可行性风险 632095212.5建设安全性风险 642049712.6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 64642712.7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 651249012.8社会评价及风险评估结论 66602713.结论与建议 67187313.1结论 6791213.2建议 671总则1.1评价任务的由来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勇于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预计投资2800万人民币新建电石生产装置(项目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投资1655万元,完成全部项目所需基本设施建设,一期建设项目先上二台9000KVA电炉,年产电石4万吨,2004年建成,并于当年投产。二期项目工程主要再增加二台9000KVA电石炉。建设单位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宁经贸(投资)备案发[2003]42号文件(见附件2),于2003年8月29日以《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委托书》(见附件1)的形式正式委托具有国家乙级环评资格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环评单位”),承担本项目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据此环评单位编制完成了《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公司“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环境影响评价大纲》。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5)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6)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993年9月18日);(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全文)(2002年10月13日);(8)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编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9)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号);(10)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宁经贸(投资)备案发[2003]42号文件《关于吴忠市泰丰乳业有限公司“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项目的批复》(2003年8月29日);(11)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3年10月14日);(12)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公司“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预审表》。1.3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1.3.1评价内容本次评价内容为: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公司“2×9000KVA电石炉生产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1)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现状调查;(2)工程分析;(3)大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5)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和清洁生产。1.3.2评价重点电热法生产电石生产工艺简单、污染因子种类少,但排放量大,因而本项目给环境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次评价的重点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3.3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环评工作等级判据(见表1-1)及等标污染负荷(Pi=Qi×109/℃oi)的计算结果(见表1-2)可知,该项评价等级为三级。表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判表评判标准评价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地形复杂地形Pi≥2.5×1092.5×109>Pi≥2.5×108Pi<2.5×108平原/Pi≥2.5×1092.5×109>Pi≥2.5×108或Pi<2.5×108表1—2项目大气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表实际情况评价区为平原地区项目烟尘(粉尘)年排放量(t/a)752.4t/a小时排放量(kg/h)104.5kg/h标准(mg/Nm3)0.3mg/m3工作时数(h/a)7200hPi(m3/h)3.48×108确定级别三级(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主要为循环冷却用水,只有少部分外溢冷却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清水沟。故判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1—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三级地面水域规模要求(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水质类别)<1000≥200中等小V(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和评价区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4评价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本次评价暂拟采用以下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96)二级标准;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⑥《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中的“中等敏感作物”标准。(2)污染源排放标准①《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标准;②《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企业)。以上评价标准是否适宜,以吴忠市利通区环保局批复标准为准。1.5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1)2×9000KVA电石炉项目拟建于吴忠市利通区吴扁公路十六公里处(原二O一农场四号地西)。评价区域地形地貌属半荒漠地区,评价区域内没有环境敏感点,因而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为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居民点。(2)污染控制目标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要达到“1.4环评标准”中,“(2)污染源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1.4环评标准”中“(1)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标准要求。2项目地区环境概况2.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拟选厂址位于吴忠市利通区南部侯家湾,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地势较平坦,自然植被稀少,厂区四周为农田。详见图2-1。2.2自然环境概况2.2.1气候及气象概况评价区域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其主要气候特征为:干燥、风沙多、湿度小、蒸发强烈、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雪少。近三十年的气象数据显示: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0.6℃,平均相对湿度57.2%,平均风速2.7m/s,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降雨量193.3m,平均蒸发量2135mm,主要灾害天气有大风、霜冻、冰雹、暴雨等。2.2.2工程地质该厂址地势平坦,地质层位稳定,地表为砂质土,下层为砂质粘土,二层约为2.5m左右,再下层轻稀粘土和粉砂土。附近无活动断层穿过,地壳稳定性好,地基土承载力高,无沙土液化现象。2.2.3地形、地貌评价区域自然地貌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形较平坦,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土壤以亚砂土和亚粘土为主,海拔1152-1154m。2.2.4水文黄河在距城西约5.0km处由南向北流经本市,青铜峡水文资料表明:多年最大洪水流量为6980m3/s,多年最小枯水流量为300-1000m3/s,秦渠在利通区城区中部自西向东穿越而过,过境流量为58m3/s,项目评价区域内的农田沟渠纵横,黄河水自流灌溉。2.2.5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可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因而建设项目各种建、构、筑物应按8度设防。2.2.6生态环境评价区属半荒漠干旱区,土壤肥力较差,地表多为耐干旱植被,自然植被覆盖率低,多数荒地现已开垦为农田水浇地,多为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作物、树木、田间杂草等。由于受农作物种植的季节性和气候变化,厂区周围的植被夏秋雨季覆盖率较好、冬春两级较差,人工生态林网已初具规模。评价区无珍贵或频危水生、陆生及野生动、植物,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但有瑞佳驼鸟山庄一处环境敏感点。2.3社会环境概况评价区侯家湾形成了以工业企业、农垦及劳改农场为依托的综合性集镇。主要企业有兰州军区九七九五造纸厂、吴忠金牛集团、巴浪湖电石厂、吴忠市建材厂等。居民主要由侯家湾地区的行政管理人员及上述单位职工和家属构成。人口密度相对较小。2.4评价区域内污染源调查评价区域内分布着化肥、建材、造纸、冶炼等污染型企业,评价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属工业废气污染,烟尘、SO2是主要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生产及采暖锅炉;废水属有机型污染,CODcr、SS是其主要污染物;噪声污染主要是生产设备噪声。现将评价区内各主要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列入表2-1中。表2-1评价区域内主要污染源排放统计表污染物指标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万t/a)SS(t/a)CODcr(t/a)As(t/a)工业废气(万Nm3/a)烟尘(t/a)SO2(t/a)2623.86569282.818.3152152吴忠金牛集团9002223.20.914.614.08577巴浪湖电石厂3524657.23工程分析3.1建设项目概况3.1.1建设单位: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责任公司3.1.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公司,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中型乳品企业。始建于1994年并于当年建成投产,历经几年技改扩建,现已形成年产奶粉3000吨,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的现代化乳品加工企业。为振兴地方经济投建电石炉生产线项目,一期先上二台9000kvA电石炉,二期再上两台9000KVA电石炉。3.1.3建设项目名称: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二台9000KVA电石炉”项目3.1.4建设项目性质:新建项目3.1.5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吴忠市利通区吴扁公路十六公里处(原二O一农场四号地西)。3.1.6建设规模及产品规格3.1.6.1建设规模建设2×9000KVA电石炉,电石生产能力40000t/a,折134t/d,(发气量300L/kg)。3.1.6.2产品规格(1)优等品≥80%、一级品≥18%;(2)不合格品率≤2%;电石粒度可根据要求而定。其产品质量执行《GB10665-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7年)标准,详见表3-1。表3-1产品质量汇总表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发气量L/kg≥(20℃,101.3KPa)粒度mm80-20030528525550-803052852555-803002802505-50300280250乙炔中磷化氢(PH3)%(V/V)≤0.060.080.08乙炔中硫化氢(H2S)%(V/V)≤0.103.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1.7.1建设投资组成本项目投资估算1655万元,其中:(1)主要生产装置投资742万元,占总投资的44.83%;(2)辅助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投资463万元,占总投资的27.98%;(3)其它费用290万元,占总投资的17.52%;(4)其中环保投资160万元,占总投资的9.67%。3.1.7.2经济技术指标(1)建设期用一年时间建设完毕,2004年3月破土动工,当年建成,当年投资。(2)效益指标①年销售收入:7425万元;②年净利润:410.6万元;③投资回收期:三年。3.1.8劳动组织(1)劳动定员120人;(2)工作日300d/a,8h工作制、四班三运转连续生产。3.1.9主要生产设备及公用设施3.1.9.1主要生产设备(1)电石炉变压器有载调压27档9000KVA变压器2台。(2)电石炉炉体该项目采用冶金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研制的一种“自焙碳砖炉衬”成熟技术,为半密闭式矮烟罩电炉,也称内燃式密闭炉,较开放型电石炉具有使用寿命长,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操作等优点。(3)破碎、筛分、输送、风机及除尘设备等均根据工艺需求,参照相同生产规格使用的设备规模选型。3.1.9.2公用生产设施(1)需建办公厂房、成品库、循环水池、水泵房、电石破碎系统、白灰棚、主厂房,上料走廊,原料烘干系统。以满足本项目生产需要。(2)供排水该项目所处地段,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好,已打好甜水井一眼供生产,生活用水,建设自备供水系统,少量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排入清水沟。(3)建设电石炉软化循环水集中冷却装置,设冷热两个循环水池、泵房及风冷式无填料水冷却塔。(4)该项目所处位置距110KV变电所只距3公里,这段距离道路平坦,电线架设方便。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新建所需的全部动力配电设施。3.2产品简介及原辅材料、动力消耗3.2.1产品简介本项目生产产品为电石,其理化性质及用途简述如下:(1)理化性质电石又名碳化钙,分子式为CaC2,分子量64.10。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是无色透明的结晶体,极纯的碳化钙是天蓝色,结晶体较大,颜色和淬火钢的颜色相近。工业碳化钙(即电石)中除含有大部分碳化钙外,还有少部分其它杂质,电石的颜色则随所含的碳化钙纯度不同而不同,有灰色、棕黄色或黑色。电石的新断面是有光泽的,碳化钙纯度高时则呈紫色,若电石的新断面暴露在空气中,断面则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失去光泽而呈灰白色。电石能导电,其导电性与温度和电石中碳化钙纯度有关,碳化钙的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能与许多的气体、液体在适当的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2)用途电石是作为有机合成的基本原料,用途广泛,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下游产品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很多领域。例如:可生产乙炔气体,用于切割和焊接,可作为生产PVC、石灰氮、双氰铵、硫胍、硫尿等产品的主要原料。3.2.2原辅材料、动力消耗主要原辅材料、动力消耗见表3-2。表3-2原辅材料、动力消耗定额汇总表序号名称规格消耗定额(以每吨电石计)年耗用量供应地1白灰全CaO>92%,有效的CaO>85%,MgO<1%,SO2<1.5%粒度:5-35mm,生过烧3%。0.95t/t38000t/a本地区(天景山、贺兰山)2兰碳灰份<10%,水份<8%,粒度:8-20mm,固定碳>80%,挥发份<10%。0.38t/t15000t/a陕西神木煤矿3无烟煤C含量:>81%0.30t/t1200t/a汝箕沟4电极糊固定碳≥75%,软化点60-80℃,粒度:60mm以下0.04t/t1600t/a吴忠各碳素厂5电0.335万度13400万度本厂变电站6水2.3m3/t92000t厂供水站3.3生产工艺3.3.1生产工艺名称:电热法生产工艺3.3.2生产工艺简述电热法生产工艺是采用闭孤式电弧炉,炉料凭借电弧热和电阻热在1800—2200℃的高温下反应而制得碳化钙。电炉是获得高温的最好设备,而且能量非常集中。将合格原料按配比投入电石炉内,利用电极产生的电弧热和电流通过炉料生成的电阻热,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生成电石(碳化钙)。碳化钙的生成反应式如下:CaO+3C→CaC2+CO+108千卡3.3.3工艺流程简述(1)原料车间该车间主要是对白灰、兰碳、无烟煤等进行加工,使其达到入炉料的规格要求。①兰碳、无烟煤按8-20mm粒度购进,在原料车间直接筛分,合格料计量。②白灰按5-35mm粒度的块灰购进,合格料计量。在原料配比站把白灰、兰碳、无烟煤按一定配比配制好运送至下一工序,每吨电石的配比为:白灰:(兰碳、无烟煤)=100kg:70kg(兰碳占80%,无烟煤占20%)。(2)电石炉车间由原料车间配制好的炉料,用皮带输送机输送至电石炉平台后,加到电石炉内。35000伏高压电经过电炉变压器变成低压后,经短网、软短网、软铜线、导电铜管进入导电元件导入电极。经过电极电弧热和炉料电阻热使炉料反应生成电石,电石生成后,定时出炉,放至电石锅内,用牵引机将电石锅小车拖至破碎车间冷却包装。(3)破碎包装车间从电石车间运来的电石锅内电石直到冷却成块后,用天车将电石吊出放在地面上继续冷却到里外成块,用大锤砸碎成大块,再用鄂式破碎机破碎到合格粒度,经筛分、分级包装、称量后封盖贴标签运至成品库。生产工艺流程图示说明见图3-1。3.4总图布置生产整体布局见图3-2电石炉装置生产平面布置示意图。3.5产污环节分析本项目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电石炉熔炼过程中(即电石车间)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烟尘。其它生产环节也有粉尘、噪声、热辐射的产生,逐一分析如下:3.5.1烟气、噪声、热辐射的产污环节分析3.5.1.1产污环节分析(1)原料破碎、运输和筛分过程产生粉尘、噪声;(2)电石炉生产过程产生烟气、烟尘和热辐射;(3)电石冷却破碎、筛分过程中产生粉尘和噪声。上述产污生产单元分析统计见表3-3。表3-3产污单元污染因子分析汇总表序号项目污染因子产污单元粉尘烟气噪音高温辐射1原料车间√√2电石炉车间√√√3冷却破碎车包装车间√√√3.5.1.2污染数据分析统计(1)原料车间类比调查资料显示:白灰、兰碳、无烟煤的配料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浓度100mg/Nm3。(2)电石车间炉体的高温采用循环水冷却降温,使炉面温度达到30℃左右。其车间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要求。①电石生产过程中废气产生量统计电石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两种情况,分类统计结果见表3-4。表3-4烟气产生情况统计表排放形式污染源浓度(mg/Nm3)产生量(kg/h)有组织排放2×9000KAV电石炉烟尘:4500烟尘:1680无组织排放石灰破碎粉尘:240粉尘:0.61原料输送粉尘:310粉尘:1.12加料口粉尘:283粉尘:0.86出料口粉尘:233粉尘:0.71烟尘(粉尘)产生总量(t/a)12119.76烟气排放量(Nm3/h)3.73×105②烟气成份分析电石炉所产烟气成份分析见表3-5表3-5烟气成份分析表成份COCO2O2N2H2O其它合计重量%0.301.2521.6374.901.870.05100%③粉尘成份分析电石炉所产烟气中粉尘成份分析见表3-6表3-6粉尘成份分析表成份CCaOPSiO2MgO其它合计重量%26.6137.590.997.283.0124.79100%各种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环评报告中详细论述。(3)冷却包装车间冷却包装车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来源于破碎机的噪声和粉尘,粉尘能达标排放,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要求。3.5.2废水产污环节分析(1)供水①生产、生活用水均由自备供水深水井供应。主要用水单元是电石炉循环冷却水。电石炉循环水系统由循环冷却水池(分冷热两个循环水池)和风冷式无填料水冷却塔构成。②全厂用水量1°用水统计全厂生产、生活用水统计见表3-7。表3-7全厂生产、生活用水量总表单位:m3/h序号用水单元用水种类平均用水量最大水量备注1电石炉冷却系统循环水265290一次水1823补充水2办公一次水1.01.53化验一次水1.01.54生活一次水2.03.05合计一次水22292°水量平衡全厂水量平衡见图3-3。0.5生活、办公、化验生活用水4.03.5生活、办公、化验水源水源循环冷却水塔生产用水184.2循环冷却水塔24710.6265电石炉冷却系统3.2电石炉冷却系统 6.7图例(1)单位:m3/h;(2):表示蒸发损失图例(1)单位:m3/h;(2):表示蒸发损失图3-3电石装置水量平衡图(2)排水正常生产情况下本项目外排废水主要由生活废水、办公用水及少量循环冷却浓缩水组成,其排放量合计大约是6.7t/h左右,其中循环冷却浓缩水属清净水可用于厂区绿化;生活、办公废水进入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清水沟。3.5.3废渣产污环节分析本项目废渣主要是白灰、兰碳、无烟煤筛分后的碳粉和石灰粉以及生产过程中散落的边角料。3.6污染防治措施综述3.6.1电石炉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1)主烟囱除尘工艺流程主烟囱除尘系统的工艺流程如图3-4所示。矮烟罩矮烟罩电石炉烟囱→布袋除尘器(或湿法除尘系统)→排放出烟口图3-4主烟囱除尘工艺流程图废气经布袋除尘器或湿法除尘系统处理达标后高架排空。(2)兰碳过滤烟气除尘系统为了使外排烟气达标排放,并且节省能源,该项目设置兰碳烘干窑,拟采用由引风机从烟囱抽出经过除尘后的部分烟气,送入兰碳烘干窑,其烟气余热(220℃—250℃)用于烘干兰碳,烟气余热既得到了综合利用,又降低了烟气中的浓度,过滤除尘烘干兰碳后的烟气再回到主烟囱高架排空。其工艺流程见图3-5。电石炉电石炉→烟囱→除尘器→引风机→兰碳干燥→排空↓↓排尘过滤粉尘图3-5兰碳过滤烟气除尘系统工艺流程图(3)电石炉烟气除尘系统由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在报告书中将对湿式除尘系统和袋式除尘器两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进行比较,为建设单位提供可靠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3.6.2废水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该厂所排废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清净的循环冷却浓缩水可用于厂区绿化;②生活、办公废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清水沟。3.6.3废渣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兰碳粉末、无烟煤可作为燃料再利用;白灰面子可以出售用于建筑及修路材料,边角料、扫地料可作电石生产原料重新回炼。烟尘回收后可作为水泥材料出售。3.6.4噪声防治与绿化噪声主要来源于破碎机,振动筛及风机等,对以上设备均拟采取消声隔音措施,降低工作岗位的噪声,达标排放。为了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减轻粉尘的扩散、降低噪声的传递,在厂区四周植防护林带,在厂区各主要干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厂区空地尽量种植树木花草,使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3.7安全、消防风险分析3.7.1电石库的消防、禁水分析(1)消防电石库为甲级防爆库,电石库的各种防火、防爆设施均按甲级危险品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设计。且电石库距周围厂房安全距离符合消防安全规定要求。(2)禁水电石与水接触能迅速产生乙炔气体,并放出热量。乙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乙炔气易与银盐、铜盐、汞盐反应生成不稳定、易爆炸的乙炔化合物。乙炔在大气压101.3Kpa,25℃条件下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为2.5%(体积),乙炔中的磷化氢(PH3)可以引起中毒,磷化氢最高允许浓度为0.3mg/m3,电石粉尘的允许极限为10mg/Nm3。综上所述,电石库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严禁与水接触发生事故。生产车间通风良好,确保电石粉尘浓度在最高允许极限10mg/Nm3以下。3.7.2改善劳动卫生条件的措施分析(1)除尘措施对原料白灰、兰碳、无烟煤、成品电石破碎散发的粉尘都采用相应的通风除尘设施,除尘效率在30%左右。电石炉烟气采用矮烟罩,使炉内烟气最大程度地进入除尘设备,即利于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又利于工人的作业环境的改善。(2)高温治理措施①电石炉为矮烟罩内燃式电炉,二楼炉面温度可降至30℃,消除了辐射热;②电石炉采用半密闭式,减少炉面辐射热;③出炉口高温处设置有冷却水的挡屏;④电石冷却间通风良好,便于电石散热。(3)噪声治理措施选择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噪声源,便于利用声学原理集中处理,同时发放劳保用品。总之,为改善劳动卫生条件,从生产工艺、设备和除尘、通风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车间内生产岗位的粉尘浓度合格率预计达到95%以上,电炉操作温度<30℃,噪音低于60分贝。3.8节能降耗措施电热法生产电石工艺在国内已是成熟工艺。本项目还采用了一些新的节能措施。(1)采用内燃式矮烟罩电石炉,使炉体周围温度大大降低。(2)选择低阻抗、低损耗节能型电石炉变压器,并在电炉设计上采用两项措施,一是取较大的导体截面积和较小的电流密度,二是尽量缩短短网的长度。选择合理电气参数,提高热效率。(3)采用精料,严格控制原料质量,以减少杂质副反应耗电损失,达到国家规定的额定指标。3.9工程环境因素分析小结综上分析可知:本项目各产污单元都采取了相应的环保防污治理措施,但为了降低防污治理成本,应科学合理规划。电石炉除尘系统应选择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发布的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粉尘排放量。4评价方案总体设计4.1评价目的(1)依据对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实际监测资料,弄清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体现“全过程清洁生产”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促进项目所在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计部门提供技术依据。4.2评价原则(1)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预测、评价本项目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弄清本项目的污染特点和污染变化规律。(2)依据环评技术规范要求,此次评价在评价内容、方法上力求简便、经济、可靠、实用,尽量利用现有资料,评价手段以满足要求为度。4.3评价工作方法本次评价本着简捷快速、减少经费的原则,在可以满足环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实际现状监测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然后利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和该项目各污染因子的排放浓度预测结果论证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对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4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程序见图4—1。4.5评价因子的识别及筛选4.5.1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本项目实施后受到不利影响的环境要素为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是大气环境;受到有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为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主要有能源的、资源的转化利用、劳动就业等诸方面。根据2×9000KVA电石炉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原辅材料的耗量、污染物排放强度、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以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识别本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见表4-1。4.5.2筛选依据(1)污染因子的性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2)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评价项目;(3)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4)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保法规及标准;(5)具备完善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4.5.3评价因子筛选结果通过对本项目污染因子的识别以及对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和有利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对污染因子进一步筛选,从而确定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评价因子:TSP作为重点污染因子进行预测评价;(2)水体环境评价因子:地表水中的污染物SS,作一般性影响分析;(3)声环境评价因子:车间设备噪声、厂界噪声,作一般性影响分析;(4)固体废弃物评价因子:废渣(碳粉、煤末、石灰粉、扫地料)作一般性影响分析;4.6评价技术路线5评价内容与专题设置5.1评价内容:5.1.1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与资料收集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及工程地质、气象、野生动植物等情况的调查。(2)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资料收集调查评价区域工农业产值、文化、卫生设施及生活居民区的分布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土地使用、交通运输及其他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等。(3)评价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资料收集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工业企业的数量、所属行业、规模及主要产品、经济指标等情况,重点调查各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方式,并查清各污染物的来源,进而对区域污染源分担情况进行评价。(4)生态环境调查与资料收集评价区域内动植物分布及生物灾害情况,评价本项目对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通过调查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同时为保护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1.2建设项目概况(1)介绍本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组成、建设规模、产品方案、辅助配套设施、劳动组织、工程投资等,并附总平面布置图。(2)简单介绍国家电石产品的产业政策。5.1.3工程环境因素分析根据本项目的生产工艺特点,分析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的位置、种类、强度、排放量及排放方式等,对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计算采用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实验估算法、现场实测法等方法进行。工程环境因素分析的污染源资料将为环境影响评价或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评价结论又要反馈到工程设计,以便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主要工作内容为:(1)调查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2)调查主要原辅材料、燃料的用量、来源、绘制项目物料平衡图;(3)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并标出污染源的位置,简述工艺原理并列出必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根据“4万吨/年电石装置”项目建议书及类比调研资料,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成份、性质及去向;对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计算采用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实验估算法、现场实测法等方法进行;(5)绘制出项目污染物治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电石烟尘对环境的影响;(6)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7)弄清本项目的“三笔账”及总量控制指标。5.1.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监测5.1.4.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监测(1)监测点布设根据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当地气象条件,综合考虑本次评价采用扇形布点与敏感点相结合的方法实地布点监测,在评价区域共设6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图5-1。①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污染物特征、当地气象条件,评价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等因素,确定评价范围20km2以厂区为中心,南北长5km。东西宽4km,控制面积为20km2。②监测项目根据评价污染因子的筛选结果,监测项目确定为TSP、SO2。③监测时间:由于受评价周期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本次评价仅进行采暖期的环境大气监测,具体时间是2003年12月初进行。监测周期、监测频率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④监测方法监测及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见表5-1,采样及分析测定全过程中采用相应的质控措施,以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表5-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采样方法流量采样时间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TSP滤膜阻留100L/min60min重量法GB/T15432-952SO2溶液吸收0.5L/min30min甲醛缓总督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吸收苯胺分光度法GB/15262-94⑤监测结果分析在现状监测的基础上,对监测结果的检出,超标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环境影响预测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资料。5.1.4.2声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进行。(2)监测内容按照本项目厂界位置在厂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及厂中心设5个监测点(见图5-2)进行厂界噪声本底监测,测定频率为昼夜各三次,连续二天。5#5#5#5#大门1#2#1#2#4#4#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吴忠市泰丰乳品有限责任公司“4万吨/年电石装置”3#3#图5-2厂界噪声监测布点示意图5.1.4.3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水体环境的影响分析采用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述。5.1.4.4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现状对固体废弃物尽量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对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评述。5.1.4.5质控措施(1)环境大气监测工作从样品采集到测试工作结束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认真进行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定。(2)噪声的监测严格按照《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执行,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1.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实地监测的基础上,采用评价标准对比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1.6环境质量影响预测评价5.1.6.1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评价(1)气象资料收集及分析评价①气象资料收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常规气象资料收集中“气象台(站)选择”之规定:在此次评价中地面常规气象资料暂拟选用吴忠市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地面气象特征变化规律的分析,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是否适宜,请与会专家审查确定。②污染气象分析依据收集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评价区域内污染气象进行分析。(2)预测方法及参数选择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的有关规定进行。①预测模式选用高斯及高斯变形模式进行。I短期浓度预测II.小风模式III.静风模式IV.熏烟模式V.长期预测模式VI.多源平均浓度计算模式A:短时平均浓度B:长时平均浓度②预测内容预测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一次短时浓度、静风、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的一次短时浓度及冬季日平均浓度,对夏季、冬季年平均浓度作出预测,同时对主要污染物的最大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