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丧葬礼俗_第1页
潮汕丧葬礼俗_第2页
潮汕丧葬礼俗_第3页
潮汕丧葬礼俗_第4页
潮汕丧葬礼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潮汕丧葬礼俗 1956年,全国提出实行火葬。60年代至70年代,汕头及各县(市)开始建殡仪馆和火葬场、骨灰楼,此后农村普遍成立殡葬改革机构。汕头市自2001年3月1日起,对殡葬改革又有新措施。市区死亡人员的骨灰,均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丧主只能选择3种处理方式:一是寄存于市火葬场和市殡仪馆内的骨灰楼或市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其他骨灰楼堂;二是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组织撒入大海或深埋、植树;三是葬于经民政部门批准兴建的公墓。近二十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一方面政府提倡丧事从简,实行火葬;一方面,一些迷信思想严重和好张扬门面的有钱人,丧事恢复旧俗,大做法事、占地造坟,遭受社会舆论的讥议,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理,仍有人执迷不悟,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在国家提出丧葬改革已久的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时候,丧葬改革不是靠市民的自觉性来完成的,而是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执行的。每当此时,特别是执法人员对不按规定火化的死者进行毁墓掘尸时,死者家属的悲愤和法律的严正形成了极不协调的对比。丧葬改革不仅要求实行火葬,丧葬改革的另一个要求是简化丧葬礼节。据了解,潮汕地区丧葬礼俗的繁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这么繁杂的礼数,无论在人力,还是在金钱上,都构成了生者的一大负担。下面说明丧葬礼俗的全过程,大致如下:(一)筑生居潮汕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墓碑上已有刻字。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今天,实行火葬后,大部分人都购买大小适中的棺木,因为太大了,会进不了火葬炉,最后只能把棺木掀开,这样就显得太可怜了,得不偿失。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三)送终一般情况下,临终者身边都有许多亲属(尤其是临终者的儿女)相伴。据说,如果临终者有什么挂念的人或事,比如挂念子女还没到身边,孙子还没满四个月等等。那他会等,等到那人到了,或时间到了才会去世。有经验的老一辈会根据临终者频繁“拉黑屎”来判断是不是将要走了,接着告诉亲属得轮流陪伴在临终者身边。亲人们为了使死者的亡魂减少在黄泉路上的艰苦磨难,便事先在大门前放一顶纸轿。当死者亡故时,立即把纸轿烧掉。这样,死者的亡魂就可以乘坐着轿子,比较轻松地到地府“报告”了。相传,如果是在早上去世的话,则说逝者顾子孙,希望子孙将来有好运;如果是在晚上去世的话,则说他不顾子孙,只顾自己,把所有好的都带走。(四)停尸公厅当从临终者的神情中窥视出临终者已经去世后,亲人便把其抬到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这是有讲究的。在死者上公厅前,必须把安放在公厅里的祖宗的香炉或牌位移走,把挂在公厅里和死者家里的“天公炉”用红纸包裹好。在潮汕地区,逝者寿终年岁达到50岁时,称为“上寿”,可进入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如果逝者寿终年岁不足50岁,被称为“唔上寿”,只能安放在稻草和草席上,整个过程就只能是冷冷清清地草草了事。逝者已远,亲人们痛定之后却还有许多事需要忙。当死者亡故后,死者的亲族中便会有若干人(一般是3~5人)组成一个办理丧事的小组。他们都是比较年长、有经验的人。他们将全权办理整个丧礼过程中的一切事务:安排程序、收受礼金、发送回礼、记账等。在整个丧礼过程中,处在悲痛中的死者家属就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了。(五)沐浴更衣家属应煮好一瓢水,用一个钵盛着,再用一条毛巾包裹着三根香,扎紧后蘸上水,象征性地在死者身上擦三下,此过程被称为为死者“洗香水”。沐浴完毕就是更衣(俗称“穿寿衣”)。潮汕地区,死者所穿的衣服看起来较传统的、华贵的,有点像古时村中“员外”、“夫人”穿着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的件数由家属“量力而为”,但最低不能少于7件,最高则可达23件,且都应是单数。在穿戴上,男女不尽相同。男的穿长衣,外加马褂,再戴橄榄帽;女的穿宽袖衣、裤子和腰裙,再戴圆帽。另外,家属还要用一条新毛巾包好一把扇子,让死者握在左手,将一个袋子置于死者右手,袋中装有“五种”。在这个过程中,如死者为女性,儿媳要为其梳头,还要边梳边做“四句”。这是一种孝道的象征,意思是叫祖母走好,不要记挂家人。穿完寿衣,将死者置于公厅中,再用棺被盖上,红被在上,白被在下,俗谓“死人似虎”,是为防止惊吓到活人,而实际上也是为不让家属见了伤心。除此以外,家属还要在死者的脚跟一侧,放置一盏豆油灯,称为“脚尾灯”。灯是为死者阴间照明引路的,不能灭。并在其周围备有一捆稻草。同时,还要放一个盆,子女守灵时要不时地烧纸钱,意思是父母到阴间的路费。最后,在死者身旁放置两个纸人,俗称“随身港(埋)”,皆为供死者阴间相伴和使唤的随从。另外,还有一个称为“打牒”的环节。在父母双方都还健在之时,所有的女儿要一起到寺庙或庵为母亲打“牒”。“牒”实际上是一道灵符,上面盖有寺庙或庵的印,并且是由法师做过法事的,俗称“女子打牒还母恩”,以表女儿的孝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据说,这张“牒”是母亲在阴间的通行证。在母亲亡故,并“沐浴更衣”后,便将“牒”贴在母亲额头上,以此证明这是一位好母亲,受子女爱戴,儿子养其终老,女儿也回来报恩,这样的母亲在阴间也同样受到尊敬,可以在阴间享福。据说,当死者的尸体、衣物、棺木等腐化、消失时,这张“牒”仍能保持得相当完好。“牒”的重要性让许多海外华侨都回到故乡为母亲“打牒”报恩。种“种子”,安葬死者,再以香烛拜祭,儿子们的杖都放于坟前,以“三牲”谢土地爷,化了纸钱便“回灵”了。最后,孝子手执“火引”,带着大青裙和其他人一起回家。“回灵”是一路烧香,将死者魂魄引领回家,设置灵堂。在孝子带领死者魂魄归来前,死者儿媳、女儿必须照看着刚刚拜“上路”的香炉碗,香火不能中断,一直等到孝子归来。(4)魂魄被请进灵堂后,须再行拜祭。此时,只须准备三种水果和汤圆即可。另外,孝子到家后,将裙里的泥土放于死者的香炉碗中,并在门上悬挂一盏白皮蓝字的灯笼,父亡则写一“严”字,母亡则写一“慈”字,将红门联换为白底蓝字的门联,凡是在场帮忙的人都要吃汤圆。与此同时,不论白天黑夜,孝女都要带着“火引”和一对灯笼(灯笼上有女婿家的姓氏)回家。(十三)做功德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后,接着是做功德的环节,只有在做了功德后才可以拜旬。那些送丧回来的妇女会到逝者的家里帮忙打扫,因为从逝者去世直到“出山”这段期间,逝者家里是不允许拿扫把扫地的。只有等到“出山”完,才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主要也是为晚上或者第二天晚上的做功德做准备。做功德就是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大家都洗好澡,男的就按照“出山”的队伍到村的老爷宫去“请经”。这是民间宣告死亡的一种形式。潮俗语言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是指这种向“老爷”注销死者“户口”的形式。女的就在家里拜,主要拜佛祖和逝者的香炉碗,这是有讲究的,佛祖拜三下,逝者的香炉碗拜四下,妇女在拜的过程中还得穿着大青裙。男的回来之后,也要拜佛祖和拜逝者的香炉碗,也是拜三下和四下,其间,逝者男的家属要跪在逝者香炉碗的两边。拜完之后,一般会留下吃一碗面汤再走,以前是要求“吃桌”的,现在大家都从简了。吃完之后,亲戚朋友大多都回家了,只有比较亲的亲人留下来帮忙。接着得准备一桌给法师吃,他们的东西比较讲究,也就是得弄一只桌给他们吃,即他们“吃桌”的习俗还保留着。三个法师(规模比较大的是五个法师或更多)吃完后,大概晚上七点的时候,就开始主持法事。其间,孝子一切行为都听法师指挥。先在灵堂上挂起大士画像、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图等。法师先诵灵前经,继做“四出连”,若死者是男性,则只做“挨塔”和“过桥”,若死者是女性,则“挨莲池”、“过桥”、“礼血盆”、“散花”四个节目要做全。“挨塔”或“挨莲池”时,先将纸塔吊在厅中,由和尚诵经,遍请诸仙,然后执起引路幡,领着孝子绕塔或绕池而走。“过桥”则以椿椅摆开当桥,和尚在前引路,孝子奉香炉跟随过。“四出连”均有“请仙曲”、“引魂曲”等歌谣。

做完“四出连”,便请死者沐浴更衣,以便上天。厅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围住,和尚执引魂幡放于席中,边摇铃边诵经,孝子则跪拜于地。然后烧冥衣,办粿品祭拜,烧库钱用具,给死者到阴司使用,俗称“追荐”。最后,要求长媳得把盆中水倒掉。至此,做功德就算结束。接着,就是法师诵半夜经,一般要诵三、四个钟头,主要是帮助灵魂超度。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结束。如果你比较有钱,想弄大规模的话,则在做完法事的第二天早上,还得进行一次放生仪式。同样,队伍跟“出山”时候的队伍是一样的。这时的队伍主要顺着村里的大溪道走,最后到达村里的“祖师公”那里,进行放生,放生的主要有水鸡、鳝鱼和鳖等等。队伍回来后,还得给每个人准备一碗甜汤。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才算真正的结束。(十四)拜旬接下来是拜旬,每十天为一旬,共祭拜九个旬(第九旬不用拜)。除六旬由孝女负责外,其余各旬均由孝子负责,并且祭拜的物品必须逐旬增加。头旬是从逝者去世的那天算起的第九天,因为一般头旬要求提前一天。也有的人由于“出山”的日子看得比较晚,所以头旬就不用拜了,到时候直接拜第二旬就行了。做头旬,祭拜的物品与“出山”时祭拜的一样,还必须增加纸制品,如眠床、蚊帐、被褥、衣橱、箱子、桌椅等日常用品,还有纸桥、随身的奴婢(纸人)等,只有头旬和六旬要有纸制品,其余各旬则不用纸制品。六旬由孝女负责,祭拜物品与上同,略有增加。祭拜之前,必须写请帖邀请所有参与丧事办理的人。孝女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有的以一般饭菜请之,有的则“做桌”请之,以表谢意。同时,孝女、女婿“脱孝”。七旬祭拜后,孝子、孝孙等所有人“脱孝”。八旬,必须请一个巫婆来“开口”,代死者说话,但不管说得对也好,不对也好,其意只是使死者下世不会成为哑巴,此环节称为“落神鬼”。九旬免拜,因有怪例,就是不论怎样,凡是九旬就不拜。那天早上不论老少都要关门而出,等到晚上才回家。完旬(也就是“百日”)拜毕,结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时间过长,太麻烦,就缩减为拜三旬(头旬、六旬和完旬),这样东西就得准备多一点,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搞定。百日之内,不可以拜神明,但可以拜祖宗。逢年过节,逝者都得提前一顿祭拜,也就是说,本来是中午去祠堂祭拜的话,那么就得在早上就先祭拜,这个规矩得持续到“拜三年”之后才可以免除。百日之内,如果有儿子、女儿或孙子之类的有对象,也可以立即结婚,不然就得等到三年之后才能结婚了。死者去世一周年祭拜,称为“拜对年”;去世两周年祭拜,称为“拜三年”。拜祭物品与头旬相同,但数量必须增加。如此,丧葬礼俗才告完毕,死者以后成为家庭的祖公或祖玛,可以和祖上同受祭拜。有的人“拜三年”当天就直接“包香火”送到祠堂,跟其他祖先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