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焊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通知:1.焊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职业危害;
2.当吸入粉尘达成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电焊工尘肺病,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3.焊接产生弧光主要包含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经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皮肤,引发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4.焊接作业过程中,在焊接电弧所产生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a.臭氧,为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臭氧时,可引发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久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b.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功效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c.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步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激烈刺激与腐蚀作用,引发肺水肿。
二、职业健康防护:
1.焊工作业应在专用工作区域内进行,区域内不得有其它工种作业人员;
2.工作前,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区域空气流通,并正确佩戴以下劳动防护用具:
a.焊工防护服;
b.焊接面罩;
c.焊工手套;
d.防尘口罩;
3.多人焊工作业时要分散作业,禁止多人扎堆焊接作业;
4.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喷(刷)漆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通知:1、刷、喷漆作业过程中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油漆及其稀释剂蒸气,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2、苯、甲苯及二甲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发急性中毒;长久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发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降低,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二、职业健康防护:
1、刷、喷漆应在专用工作间(区域)内进行,工作间(区域)不得有其它工种人员作业。工作前,应先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间空气流通,检验电气设备绝缘情况。2、正确佩戴好以下防护用具:a、化学品防护服;b、电焊帽;c、防毒面具;d、防化学品护目镜;e、化学防护手套;f、化学品防护鞋。3、在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说笑、打闹嬉戏;4、工作结束后应用消毒液洗手或洗澡;
5、恪守喷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清磨(抛光)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通知:1.清磨(抛光)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音、振动等职业危害,长久从事清磨(抛光)作业人员:2.当吸入粉尘达成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3.引发噪声聋;4.引发手臂振动病。二、职业健康防护:1.清磨作业应在专用工作区域内进行,区域内不得有其它工种作业人员;2.工作前,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区域空气流通,并正确佩戴以下劳动防护用具:a.紧口防护服;b.抗冲击防护眼镜;c.帆布防护手套;d.防尘口罩;e.清磨工须佩戴耳塞。
3.清磨过程中磨屑禁止对人或者通道;
4.多人清磨作业时要分散作业,禁止多人扎堆清磨作业,预防磨屑飞溅造成意外伤害;5.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员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订本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具。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验岗位配置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汇报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正常运转。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一经发觉将严厉处理。6、生产现场禁止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各类劳保用具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输给其它人员。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各个部位,防止粉尘吸入体内。9、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方法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员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订本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具。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验岗位配置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汇报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正常运转。4、加强日常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上升。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一经发觉将严厉处理。6、生产现场禁止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各类劳保用具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输给其它人员。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及时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清洗身体接触各个部位,防止污染物进入体内。9、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方法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员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订本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一样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具。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通风设施进行检验,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出正常范围(0.3mg/m3),要及时汇报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4、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防止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5、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一经发觉将严厉处理。6、生产现场禁止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各类劳保用具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输给其它人员。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各个部位,防止污染物进入体内。9、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方法有效预防职业病。高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作业。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累计时间与8h比率。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烧量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二、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整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看成业场所气温超出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快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品。2、对病情较重患者,应立刻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低肢),依照不一样病情,分别作以下处理: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快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快速送医院进行抢救。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恪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验。4、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6、缩短一次性连续接触高温时间,连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关于标准要求。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8、采取通风降温方法,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9、依照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方法,安装空调或风扇。10、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对职员健康和工作有妨碍声音。2、噪声作业:职员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作业。二、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久接触强噪声会引发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恪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验,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3、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7、噪声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超出卫生标按时,应采取隔声、消声方法,或缩短每个工作班接触噪声时间。8、采取噪声控制方法后,其作业场所噪声强度仍超出要求卫生标按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员并不经常停留噪声作业场所,应依照不一样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吸声衬面,以降低混响声。9、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粉尘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固体微粒。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地点。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作业。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质量百分比。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空气总体积。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出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倍数。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备致癌作用特征。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疾病。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粉尘二、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发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久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发肺组织纤维化为主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发对应疾病。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具。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职员应定时进行组织检验。4、在粉尘作业场所职员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出国家卫生标准。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恪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验,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7、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降低粉尘危害。11、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司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焦炉烟气当中含有:CO、SO2、H2S、多环芳烃、粉尘(煤尘和焦尘)等危害原因二、危害程度:1、一氧化碳(CO):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含糊,甚至昏迷,但昏迷连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清醒、通常无显著并发症。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2、二氧化硫(SO2):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发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发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久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3、硫化氢(H2S):(1)、接触较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共济失调,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蓍,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含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顿后心跳停顿。眼底检验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3)、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4、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种类很多,其致癌活性各有差异.苯并[α]芘是一个较强致癌物,主要造成上皮组织产生肿瘤,苯并[α]芘除诱导胃癌和皮肤癌外,还可引发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经过母体使胎儿致畸。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恪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2、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验,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4、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5、掌握基本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方法,佩戴好防尘口罩,会使用防毒面具或是空气呼吸器。6、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三不伤害。7、工作时尽可能站在上风侧,降低吸入有毒有害气体机率。8、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配制岗位(酸碱、乙醇)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1、氢氧化钠: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常温下是一个白色晶体,具备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个极常见碱,是化学试验室必备药品之一。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对其必须密封保留,且要用橡胶瓶塞。它溶液能够用作洗涤液。2、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HCl)水溶液,是一元酸。盐酸是一个强酸,浓盐酸具备极强挥发性,所以盛有浓盐酸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盐酸是一个常见化学品,在通常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在38%左右。同时,胃酸主要成份也是盐酸。3、乙醇:俗称酒精,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个易燃、易挥发无色透明液体,它水溶液具备特殊、令人愉快香味,并略带刺激性。乙醇用途很广,可用乙醇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见体积分数为70%——75%乙醇作消毒剂等。二、危害程度:1、氢氧化钠、盐酸物质能够烧伤皮肤及眼部,造成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部灼伤。2、乙醇皮肤接触:可能会产生轻微过敏,尤其在重复和长久接触该产品时候。(2)眼睛接触: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敏反应。(3)不慎吸入:假如产品不慎吸入,可能会使中枢系统产生抑制。五、职业危害原因接触限值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严格按照防腐操作规程作业,不违章作业。2、有呼吸道疾病及其它职业禁忌症患者禁止上岗作业。3、在进行防腐作业时,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具,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作业现场要确保通风良好;在狭窄空间和容器内作业还要戴防毒面罩,且有强制通风设施,并设现场监护人一直在场监护作业。4、在防腐时,人员尽可能在上风方向操作。5、防腐人员不能够呆在油漆存放间(防腐间)休息。6、防腐作业时,防腐原材料在取用后要及时封盖严密。7、防腐人员不能够在作业现场抽烟、吃东西。8、在作业之前要与现场操作人员有效交流,开具作业票证,经操作现场管理人员条件认可后方开始作业,禁止对设备管线锈蚀情况进行随意敲打检验,以防管线穿孔介质喷泄。9、在酸碱场所作业要戴防护眼镜,劳保服装穿戴要做到“四紧”及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口紧;禁止徒手摸擦设备管线,禁止靠座在设备及管线上;作业间歇期间人员要待在安全地方,作业完成经过验收后要及时撤离现场。10、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泄漏场所作业要戴有防毒面罩,一旦吸入有毒气体要及时撤离至空气新鲜处,视情况给予吸氧、就医;有酸碱物质灼伤时要立刻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11、高温天气高温时段不露天作业,必须露天作业时要人员轮番操作,并做好防晒及防暑降温方法,尽可能进行早晚错时作业。12、定时保养和试用班组和个人职业人卫生防护用具。13、平时加强职业卫生法规、制度和常识学习与了解。14、日常注意个人卫生,而且定时进行体检。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编制关键点明确岗位及性质。明确各岗位存在职业危害场所危害原因、产生原因、防护方法、应急处理方法、本岗位安全操作程序和维护注意事项。编写时参考以下资料:一、单位购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设备中,应有汉字说明书,在醒目位置设置有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方法等内容。二、单位购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化学品等材料中,应有汉字说明书,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征、主要成份、存在有害原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化学品等材料产品包装应有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包括职业危害岗位均应编制相关操作规程)2、范例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加氨操作工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2、加氨操作工必须牢靠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方法;3、操作工必须了解氨性状,毒性作用,中毒症状,掌握防治关键点(摘录氨气特征表);4、操作工必须站在上风位置作业,如感身体不适,应立刻停顿工作,离开现场;5、氨瓶必须妥善安置,禁止暴晒,安置氨瓶场地必须通风,道路保持通畅;6、氨瓶阀门必须装上防护帽,以防碰撞损坏,引发泄漏;7、加氨现场必须备有化救防护、抢险用具和水源;8、加氨系统进行停役检修时,必须先把系统冲洗洁净、穿着好防护用具后方可开始检修;9、应急电话。涂装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涂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使用涂料性能及卫生方法应有基本了解。涂料调配必须在专门调配间内进行,调配作业时,必须先打开通风装置后再作业,调配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3至5分钟后关闭。涂覆作业应在喷漆室或喷漆房(间)内进行。涂覆开始时,作业人员应检验作业环境及设备情况,确认符合作业条件后,应先打开通风装置,喷涂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5至10分钟。完成每批涂料调配作业和涂覆作业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清洁工作,将用完废旧物品集中放置在专用器具内,不得乱扔乱放。不应用汽油或大量有机溶剂直接喷洒在地面上去除涂料残留物。涂料及有机溶剂储存必须密封,并存放在专门仓库内。不应直接将残余或废弃涂料倒入下水道,废弃物处理时应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应依照国家标准GB/T11651要求给涂装作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具,并保持防护用具有效性。涂覆作业人员如发觉头晕恶心,应立刻停顿作业,到户外通风处换气休息,如情况较为严重者应立刻送往医院去检验。涂料或有机溶剂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应立刻就医。与皮肤接触后应立刻用肥皂加清水清洁。涂装作业场所应依照国家标准GBZ1、GBZ2要求定时检测危害职员健康有毒有害原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方法。生产场所应依照国家标准GBZ158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酸洗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工作前必须先开通风15分钟,并检验好工具、夹具,开启设备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发理问题应及时修理更换.操作前穿戴好要求个人防护用具。2、酸洗槽应有独立抽风设备。在配制酸液和酸洗过程中均应开动风机,确保良好通风。3、运输酸液或向槽内注入酸液时,应用专用抬具和夹具并迟缓注入以防飞溅。在槽沿高出地面酸洗槽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禁止翻越酸槽。4、配制酸液时,不可单人操作,应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将酸液迟缓注入槽内。如配制混酸时,则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向槽内注入盐酸,再加硝酸,最终加硫酸。配制过程禁止颠倒。在槽附近配置必要冲洗装置。5、工件入槽应尽可能迟缓进入液面。禁止将碱性物质带入酸槽内。在槽面上空工作时应对槽加盖。工作中应注意风向,避开酸烟,防止将头伸到酸槽上方工作。6、酸洗工作过程中庄重格恪守工艺规程要求温度、浓度、时间要求。酸洗后工件应立刻清洗洁净,并按工艺要求中和工件表面酸洗。7、酸洗工件落入槽内时,应用长柄工具捞起,禁止赤手操作。8、混酸洗通风有故障时不准操作。磷化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工作前打开通风设备。穿戴好要求防护用具。2、对化学去油槽及酸槽在工作中补加水时,必须用胶皮管子在远距离迟缓加入。3、油槽使用温度不许超出120C。4、配制各种溶液时,必须熟悉化学药品性能,按百分比、按要求先后次序迟缓加入。5、对化学物品、易燃品,要在指定地点保留,并有专员负责。剧毒物品必须设两人共同保管。6、烘干箱周围禁止放易燃品。7、工件入槽应操纵起吊设备或工具慢速下降,迟缓进入液面,预防化学溶液飞溅。槽附近配置必要冲洗设备。反应釜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操作规程1、开车前(1)检验釜内、搅拌器、转动部分、隶属设备、指示仪表、安全阀、管路及阀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检验水、电、气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开车中(1)加料前应先矛搅拌器,无杂音且正常时,将料加到釜内,加料数量不得超出工艺要求。(2)打开蒸气阀前,先开回气阀,后开进气阀。打开蒸气阀应迟缓,使之对夹套预热,逐步升压,夹套内压力不准超出要求值。(3)蒸气阀门和冷却阀门不能同时开启,蒸气管途经气时不准锤击和碰撞。(4)开冷却水阀门时,先开回水阀,后开进水阀。冷却水压力不得低于0.1兆帕,也不准高于0.2兆帕。(5)水环式真空泵,要先开泵后给水,停泵时,先停泵后停水,并应排除泵内积水。(6)随时检验设备运转情况,发觉异常应停车检修。(7)清洗钛环氧(搪瓷)设备时,不准用碱水刷釜,注意不要损坏搪瓷。3、停车后(1)停顿搅拌,切断电源,关闭各种阀门。(2)铲锅时必须切断搅拌机电源,悬挂警示牌,并设人监护。(3)反应釜必须按压力容器要求进行定时技术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得开车运行。二、职业危害防护方法:1、工程机械防护:送排风装置必须完好,能正常使用,并配置必要冲洗设备。2、个人防护:在加料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具,按照要求使用并及时更换;3、奖罚要求: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职员,施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给予罚款,以示教育;4、现场处理:一旦发生化学物质溅到皮肤或者眼睛等,应该立刻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5、附相关化学物质特征、危害原因、防范(治)关键点。油库职业卫生健康操作规程1、油库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非本库人员不得入内。2、禁止携带火种,打火机及其它易燃易爆品,库区内禁止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助爆物品及受力容器。3、不准使用不防爆电器设备,禁止明火照明。4、加油室,车辆必须熄火,驾驶员不得离开,不准吸咽。5、禁止穿戴有铁掌和铁钉鞋进入加油库,禁止用铁锤或金属用具在库区乱敲,以免产生火花,发生火灾。6、油库内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灭火器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情,及时使用灭火器扑救,做到忙而不乱。7、油库内电器设备以及消防器材,必须定时检验保养。8、要有专员定时进行安全检验,每次检验出了问题要及时整改。大问题要及时上报。9、油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恪守安全操作规程,并相互监督。对违反操作规程行为应立刻阻止。十、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一)、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1、编制关键点明确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标、依据。明确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工作负责部门、责任人。确定有粉尘作业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方法。明确粉尘作业危害及程度。明确粉尘作业防护方法及管理方法。2、范例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为搞好本单位粉尘作业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依照《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要求》等法律法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1、本要求适适用于本单位全部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3、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方法,不停改进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4、要确保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6、企业对易产生粉尘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最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实状况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给予公布,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施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降低粉尘产生。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9、企业应配置必须抢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抢救援预案》,并定时组织演练。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验,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1、职业病管理和诊疗按国家关于要求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职业病患者应进行主动治疗。(二)、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1、编制关键点明确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标、依据。明确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工作负责部门、责任人。确定有毒物作业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方法。明确有毒物作业危害及程度。明确有毒物作业防护方法及管理方法。2、范例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为了预防职业危害中毒事故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依照《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要求》等法律法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1、本要求适适用于本单位全部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3、企业应采取综合方法,不停改进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4、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通风,限制有毒气体,可燃气体聚集,对可能有毒气体挥发地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5、对各种可能产生毒物过程,实施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6、有毒物产生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7、企业配置必须抢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抢救援预案》,并定时组织演练。8、企业应安排接触毒物从业人员定时进行职业健康检验,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9、企业对产生毒物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最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实状况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给予公布,10、职业病管理和诊疗按国家关于要求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职业病患者应进行主动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技能与创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旅游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城市学院《书法(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华理工大学《汽车发展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四川省新高考教研联盟高三上学期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考试(二)历史试卷
- 合肥城市学院《建筑施工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及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制图与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东交通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机警用方向应用简介课件
- 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获奖版)课件
- 幼儿园中班居家安全教案
- 网页设计和制作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食用油营销整合规划(含文字方案)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15《升旗的方法》教案
-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绪论
- 超高性能混凝土项目立项申请(参考模板)
- 电缆桥架招标文件范本(含技术规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