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谈读书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知识锦囊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理解“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从文中总结相应的读书方法,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读书学习中。教学目标耻矣岂chǐyǐqǐ会认字耻chǐ音序:C结构:左右偏旁:耳笔画数:10组词:耻辱不耻下问笔顺:会写字诲huì音序:H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教诲诲人不倦笔顺:谓wèi音序:W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11组词:称谓无所谓笔顺:诵sòng音序:S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诵读朗诵笔顺:岂qǐ音序:Q结构:上下偏旁:山笔画数:6组词:岂止岂敢岂有此理笔顺:恒héng音序:H结构:左右偏旁:忄笔画数:9组词:永恒恒心持之以恒笔顺:窥kuī音序:K结构:上下偏旁:穴笔画数:13组词:窥探窥见笔顺:皆jiē音序:J结构:上下偏旁:比笔画数:9组词:皆大欢喜有口皆碑笔顺:缺quē音序:Q结构:左右偏旁:缶笔画数:10组词:缺乏空缺笔顺:课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勤勉。【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注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前面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知”通“智”,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为】是。注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意思。【厌】满足。【诲】教诲。【倦】倦怠。注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讨论交流231)从《论语》中的三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道理呢?2)在你的周围,有这样去做的人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课文解读注释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谓】说。【此】这里。【漫浪】随意。【决】一定。【急】迫切、重要。【岂】难道。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讨论交流26同学们觉得朱熹的话有道理吗?我们今后又应该怎样读书呢?课文解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注释【盖】句首的发语词。【士人】读书人。【识】见识。【恒】恒心。【足】满足。【断】断然,一定。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拓展延伸29

除了文中有关读书的看法之外,你还知道古代哪些人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呢?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思。——朱熹3.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陈寿

课后作业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读书的名言。1学了这一课后,请大家写写对于读书的看法或者自己的读书体会。2古人谈读书25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语文五年级上册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欧阳修借阅典籍宋濂深夜苦读张曜拜妻为师车胤勤学不辍孙敬苏秦悬梁刺股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第一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课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耳+止=耻chǐ组词:羞耻

耻辱意思:羞辱、侮辱。学认字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yǐ挨-扌=矣qǐ组词:岂敢岂有此理意思:难道、哪里。学认字识shí

多音字zhì

默而识之认识记住相识老马识途博闻强识识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喜好。hào同“智”,智慧的意思。zhì耻谓诵岂chǐhuìwèisòngqǐ诲学写字诲谓诵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岂注意是“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注意断句。自读课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作者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结合注释或上下文先猜一猜,也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是“这”的意思

大意: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此处指聪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为耻默而识之。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默读默写默默这句话中解释为“默默”更为合适

大意: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满足疲倦

大意: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取知识的人。勤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大意: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赶上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大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用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曾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思”和“学”的关系。理解了课文大意,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通过阅读这则文言文,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收获呢?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知之为_______,不知为______,

。知之不知是知也_________,学而______,诲人

。默而识之不厌不倦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我非

,好古,_____________。生而知之者学如_______,犹恐失之。不及吾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学也。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敏以求之者也无益论语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求实谦虚勤奋勤勉不知满足,主动进取学习与思考结构梳理学习了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言论懂得了读书应该具有的态度了解了读书方法课堂小结一、说说课文第一部分都有哪些成语。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演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告诉我们,只需要思考不需要学习,就足够了。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A1.熟练背诵课文,说一说课文大意。2.工整书写本课生字。课后作业古人谈读书25第二课时语文五年级上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有关读书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第二课时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编写的《童蒙须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作者简介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注意断句。自读课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1.自由读第二则文言文,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经说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谓余尝古义:记住;

今义:知道,认识。识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尝古义:奔跑;今义:行走。走古义:男男女女;今义:子女。儿女古今异义词默而识之儿童急走追黄蝶村庄儿女各当家例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那么也随意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得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就不能专一。就算口里再大声地读书,也绝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亦则漫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重要。今义:着急。急句意: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也、也是了吗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难道、怎么句意: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岂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1.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2.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最重要通过学习“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那么你平时学习的时候做到这“三到”了吗?如果做到了,它给你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做到,你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朱熹讲的“三到”读书法很对。我平时按照这种方法来读书,效果很好,读过的内容,过了很久还记得。我平时读书没有做到朱熹讲的“三到”。我今后要运用这种方法读书学习。你还知道其他名人谈到的读书方法吗?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