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导学案_第1页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导学案_第2页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导学案_第3页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导学案_第4页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DDINCNKISM.UserStyle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标准】

1.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特点。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比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大量的插图和资料,学生能充分感受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过程,认识西方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感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的碰撞和融合。【教学方法】导学案自主预习、情境教学案例分析(以史料为基础)、习题训练巩固【学习方法】学案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究、习题巩固【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课本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索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难点:探讨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知识梳理】一、断发易服1.服饰变革(1)变化的表现①民间的服饰变革:鸦片战争后:

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

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②清朝晚期官服、军服的改革:民间服饰变革推动官定服饰制度变革,清政府被迫对传统的军服改革。③民国时期: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

。中西合璧的

出现。(2)变化的原因:①西方服饰传入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③政府政策的调整。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剪辫①清政府:1910年,清政府颁布

的法令;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2)不缠足运动①清政府的努力: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

。②维新派的推动:在西方

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

。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

,其后,与康广仁在广州正式成了

并不断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3)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完成时间较晚。二者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二、报刊与电影—大众传媒1.读报刊①

世纪初,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刊用大量篇幅报道时局和战况,一时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

。③1872年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④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⑤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⑥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内容。2.看电影:电影是一种以活动画面表现的艺术,富于大众性。①

电影传入中国。②《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③《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④《

》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⑤电影院的普及: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地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日去影院的有10万人之多。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地传播信息,促进了科学事业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移风易俗1.日常礼仪的革新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和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

等文明精神。2.婚姻风俗的变革①婚姻风俗的革新:

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发展不平衡,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3.丧葬礼仪的变革: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瞩目。【课外延伸】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探讨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近代报刊和电影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训练】1.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B.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2.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B.民众实现了婚姻的自主C.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3.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男人社会地位下降B.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4.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是

A.《难夫难妻》

B.《歌女红牡丹》

C.《舞台小姐妹》

D.《渔光曲》

5.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