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美课件_第1页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美课件_第2页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美课件_第3页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美课件_第4页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预习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助读资料我先看周晔(1926—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鲁迅逝世时,她才十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走近作者助读资料我先看鲁迅先生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当月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第一步:读课文朗读视频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得不准确。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第二步:学字词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挽联

镊子敷药逝世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bìndàoyànwǎnshēnyínnièfūshìhúlúnguānhuǎng1.读字词读下面的句子,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抓鱼时,鱼拼命挣扎(zāzházhā),他的手被扎(zāzházhā)破了,他随意包扎(zāzházhā)了一下。√√√2.选读音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哀悼死者的对联。【追悼】【失声】【挽联】【吊唁】【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人力车。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沉痛地怀念(死者)。3.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悟,了解,领会,觉醒。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在本文中指“我”对书中的人物与事情搞不清楚,对应不起来。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3.解词语第三步:知内容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第四步:查资料

本篇课文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就写了一件事。

课文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与本篇课文相同?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品读释疑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助读资料我先看周晔(1926—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鲁迅逝世时,她才十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走近作者助读资料我先看鲁迅先生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当月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朗读视频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3.想象文章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我会读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挽联

镊子敷药逝世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bìndàoyànwǎnshēnyínnièfūshìhúlúnguānhuǎng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多音字.号háohào(哀号)(号叫)(号啕痛哭)(号召)(括号)(对号入座)多音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多音字.扎zāzhā(扎染)(包扎)(捆扎)(扎实)(扎根)(扎堆)多音字zhá(挣扎)(马扎)(垂死挣扎)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情,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1)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欢度除夕(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善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讨论交流: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是周晔的泪,透过周晔的泪你们还仿佛看到了谁的眼泪?学生、车夫、阿三……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呢?谈《水浒传》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当伯父问“我”时,我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句子。“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什么意思?从这两词中你有什么体会?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在本文中指“我”对书中的人物与事情搞不清楚,对应不起来。“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两个词用得准确、形象,从中可看出“我”读书不认真,只注意故事情节,不分析人物的个性。在写伯父时的反应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语言、动作描写,“摸”“笑”的动作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伯父的话表面上是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透出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笑谈“碰壁”“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怎么来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碰了几次壁”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几次”说明了次数多;“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很严重。从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概念:有些文章写的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与事,其中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才能理解。运用:本文中鲁迅先生关于“碰壁”的话,只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理解句子—联系时代背景欢度除夕爸爸放完爆竹,轮到伯父放花筒了。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神态描写详细描写了伯父放花筒时的神态,表现了他慈祥、和蔼的形象。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救助车夫动作描写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尽心细致。这是一位怎样的车夫?饱经风霜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切、怜爱、同情。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反问句,说明了车夫的生活艰苦。鲁迅先生会怎么说?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里为什么用两个“清清楚楚”?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神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如此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先生严肃的表情之下,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他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小资料关心女佣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阿三的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中心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结构果——哀悼伯父——受人爱戴因谈《水浒传》——关心下一代笑谈“碰壁”——抨击黑暗社会欢度除夕——和蔼、慈祥、热爱生活求助车夫——关爱底层劳动人民关心女佣——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学方法: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可以全面立体地展现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围绕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通过回忆鲁迅的几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形象。写法借鉴学方法:1.确定要表现这个人物的哪个或哪些特点,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件。2.注意详略得当。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事件详写,表现人物次要特点的事件略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件详写,起到侧面烘托作用的事件略写。3.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注意几件事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方法:如果让你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表现他的特点,你打算怎么写?试着列一个写作提纲。提纲中要包含标题、人物特点、典型事件,并指明哪些事件详写,哪些事件略写。我的爸爸①每次写工作方案都要反复修改。(详)特点一:工作认真

②经常工作到很晚,忘了吃饭。(略)

①定闹钟半夜起来看球。(略)

特点二:痴迷足球

②为了看比赛把饭烧糊了。(详)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主旨撰写悼念鲁迅先生挽联1.蔡元培撰写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2.斯诺撰写的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鲁迅先生去世后人们的追悼。让我们查阅相关资料搞一次交流活动,看看人们当时是怎样追悼鲁迅的。主题延伸

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品格像一盏明灯照进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也要像先生那样,爱憎分明,关爱他人,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独特感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他人。拓展积累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源于积累,读书引领背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词语积累词语搭配(敷上)药

(扎好)绷带

(复杂)的内容

(深深)的寒意

(紧张动人)的情节

(饱经风霜)的脸(呆呆)地望着

(囫囵吞枣)地看

(清清楚楚)地记得修辞手法:1.排比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课内美句积累2.双关: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课内美句积累关联词语转折关系:

爸爸放的是爆竹,声音真大,可怕极了,(虽然)关紧了门,掩住了耳朵,(也)照样听得见。课内美句积累推荐阅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美文拓展阅读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十月十二日思考:文章写了“我”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哪四件事?由此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在这些时候我常想:这个被我们大家敬爱着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够相信。但是这些悲戚的面容,这些悲痛的哭泣却明白地告诉我,这个老人绝不会再坐起来,带着温和的笑容对我们高谈阔论了。二十一日夜里,已经过了十一点钟,我和几个朋友准备动身回家。灵堂里很静。我一个人走到灵枢前面,静静地站了四五分钟的光景。我借着黯淡的灯光,透过了那玻璃棺盖,痴痴地望着我们所熟习的那张脸,眼睛紧紧地闭着,嘴也紧紧地闭着。一种温和的表情笼罩在这张脸上。没有死的恐怖。仿佛这个老人就落在深沉的睡眠里。这四周都是鲜花扎成的花圈和花篮,晚香玉的馥郁的香气一股一股地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想着:这难道不是梦?我又想:倘使这个老人一翻身坐起来呢?但是一个沉重的声音在我的心上叫起来:死了的不能够复活了。死者的遗体是在这天下午入殓的。我跟着许多朋友行了礼以后,站在人丛中,等着遗体入殓。前面一片哭声刺痛我的心。我忍不下去了,含着眼泪回过头来,无意地看见那个高身材的朋友红着眼睛,伸出手拼命在另一个朋友的肩头上抓。我看见他心里难过,自己心里也更难受了。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死者的纪念。出殡的日子我和一个朋友早晨七点半钟到了殡仪馆。别的朋友忙着在外面做事情。我一个人绕着灵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我的眼前仍旧是那酣睡中的慈和的面颜。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芳。我又一次想起来:这也许是梦吧,倘使他真的坐起来呢?朋友,这不是梦。我们大家所敬爱的导师,这十年来我一直崇拜着的那位老人永远离开我们而去了。旁边花圈上一条白绸带写着“先生精神不死”。然而我心上的缺口却是永远不能填补的了。我不能够这样地久站下去。瞻仰遗容的人开始接连地来。有的甚至是从远方赶来看他们所敬爱的老人最初的也就是最后的一面。“让我们多看几眼吧,”我伸手拉帷幔的时候,常常有人用眼睛这样地恳求。但地方是这样狭小,后面等着的人又有那么一长列,别的朋友也在催促。我怎么能够使每个人都多看他几眼呢?下午两点钟,灵柩离开了殡仪馆,送葬的行列是很有秩序的。许多人悲痛地唱着挽歌。此外便是严肃的沉默。到了墓地,举行了仪式以后,十三四个人抬起了灵柩。那个刚刚在纪念堂上读了哀词的朋友,突然从人丛中跑出来,把他的手掌也放在灵柩下面。我感动地想:在这一刻所有的心都被躺在灵柩中的老人连接在一起了。在往墓穴去的途中,灵柩愈来愈重了。那个押柩车来的西洋人跑来感动地用英语问道:“我可以帮忙吗?”我点了点头。他默默地把手伸到灵柩下面去。到了墓穴已经是傍晚了,大家把灵柩放下。一个架子上绑着两根带子,灵柩就放在带子上面。带子往下坠,灵柩也跟着缓缓地落下去。人们悲声低唱安息歌。在暮色苍茫中,我只看见白底黑字的旗子“民族魂”渐渐地往下沉,等它完全停住不动时,人们就把水门汀的墓盖抬起来了。一下子我们就失去了一切。“安息吧,安息吧……”这简直是一片哭声。仪式完毕了,上弦月在天的一角露出来。没有灯光。在阴暗中群众像退潮似地开始散去了。……夜晚十点钟我疲倦地回到家里,接到了一个朋友的来信,他说:“……我如果不是让功课绊住,很想到殡仪馆去吊周先生。人死了,一切都成为神圣的了。他的人格实在伟大。他的文章实在深刻……”事实上,写信的人今天正午还到殡仪馆来过。我那时看见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寄发这样的信。我的书桌上摆了一本《中流》。我读了信,随手把刊物翻开,我见到这样的一句话,便大声念了出来:“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朋友,我请你也记住这一句话。这是十分真实的。思考:文章中的这位老人是谁?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练习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二、读拼音,写词语。

késoushìshìwǎnliánwénzhāngxiángxìnùháo咳嗽逝世挽联文章详细怒号三、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伯父去世了,许多人来追悼他,有青年学生,有工人,还有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黄包车车夫。

(

)2.我读《水浒传》不够认真,所以在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的头上地乱说一气。 (

)饱经风霜张冠李戴四、用“爱”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1.想到再也得不到伯父的(

)了,我很伤心。2.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

)。3.我很(

)自己收集的每一个标本。4.我们要(

)学校里的一草一木。疼爱爱戴爱惜爱护一、回忆往事1.作者回忆了伯父生前的五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谈《水浒笑谈“碰壁”除夕放花筒救助车传》夫关心女佣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伯父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2)“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是写“我”完全明白了伯父的话,所以才“恍然大悟”。(

)(3)文章通过对女佣阿三的语言描写体现出鲁迅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却对家中的一个普通女佣关怀备至。(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2)“黑洞洞”比喻(

) A.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 B.四周的墙壁很黑。(3)“碰壁”实际上指的是(

) A.碰到了墙壁。 B.与恶势力做斗争时受到了挫折与迫害。AB4.伯父救助车夫的情景突出了伯父(

)的感人形象。 A.俯首甘为孺子牛 B.横眉冷对千夫指A二、感悟品质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___________,为别人__________。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

)的作用。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想得想得多B少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在介绍闰土时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让我们感知到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你知道是谁把闰土介绍给我们的吗?谈话导入鲁迅先生的葬礼

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他的遗体被送到万国殡仪馆。22日下午出殡前,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沿途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旗手和战士告别。人群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追悼逝世爱抚情节挽联枯瘦深奥咳嗽呻吟慈祥殡仪馆恍然大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北风怒号恍然大悟半夜三更模模糊糊húlúnshìsòuhuǎngké字词学习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哀悼死者的对联。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挽联:吊唁: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听课朗读,思考问题: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2.在这些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为什么?(1)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2)伯父和“我”谈《水浒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