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10篇_第1页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10篇_第2页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10篇_第3页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10篇_第4页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范文10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爱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本方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支配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第三条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剧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特别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支配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WBGT指数测量依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执行;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依照《工作场全部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执行;高温作业分级依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执行。

第四条国务院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爱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爱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实行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爱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纳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落实以下高温作业劳动爱护措施:

(一)优先采纳有利于掌握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退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退的高温危害,应当实行综合掌握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二)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四)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担当。

(五)用人单位不得支配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第八条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下列规定,依据生产特点和详细条件,实行合理支配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削减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平安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支配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实行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担当。

(三)用人单位不得支配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供应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学问。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应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供应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依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状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第十四条劳动者消失中暑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马上实行救助措施,使其快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应防暑降温饮料,并实行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峻者,用人单位应当准时送医疗卫生气构治疗。

第十五条劳动者应当听从用人单位合理调整高温天气作息时间或者对有关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调整支配。

第十六条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爱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公平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爱护专项集体合同。

第十七条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支配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依据社会经济进展状况适时调整。

第十八条担当职业性中暑诊断的医疗卫生气构,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其次十条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爱护措施实行监督。发觉违法行为,工会组织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准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其次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与平安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用人单位整改或者停止作业;情节严峻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

其次十二条各省级人民政府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可以依据本方法,制定实施细则。

其次十三条本方法由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负责解释。

其次十四条本方法所称"以上'摄氏度(℃)含本数,"以下'摄氏度(℃)不含本数。

该《方法》一出台,即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有关人士表示,该《方法》虽然只有25项条款,却明确回答了发放高温津贴、高温作业限制和防护等劳动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并明确了工会的监督职能。

依据该《方法》,日最高气温35℃以上室外露天作业者可以享受高温津贴。

该《方法》明确,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用人单位应依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支配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实行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

对于温度上下限,该方法明确,所称“以上”摄氏度(℃)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该《方法》还规定,在高温天气来临前,用人单位应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得支配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此外,在高温或有剧烈热辐射等条件下作业的劳动者权益也被重点考量。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

该《方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高温津贴。用人单位支配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依据社会经济进展状况适时调整。

该《方法》同时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应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供应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最大限度保障高温津贴切实使用到高温劳动者身上。

该《方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供应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防暑降温措施落地了吗?

连续在高温下作业几个小时,假如能吃上一块西瓜、一杯冰绿豆汤,那就能感受到一股“透心凉”。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应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记者走访了几个施工工地,高温施工的防护措施都很到位,给工人们都配发了防暑药品,西瓜、绿豆汤这些消暑食品也是必备品。

在长沙某项目部食堂的冰柜里,记者看到了几十个西瓜,这些都是给施工人员吃的。刘文武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能吃到冰西瓜,而且,大家吃完饭也都会带一壶冰绿豆汤去施工现场。凉爽油、人丹、藿香正气水更是每个人必配的药品。

同样,环卫工人张阿姨也收到了“凉爽大礼包”:除了必配的防暑药品之外,还有5公斤绿豆和2.5斤冰糖。

任师傅工作的工地设置了茶水亭,工人们随时可喝到凉开水。而且,每天午饭后,大家还能领到一瓶盐汽水,还有绿豆汤解暑。

虽然各施工单位都供应了较好的防护措施,不过,“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供应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这是国家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但是,记者发觉,尽管大部分单位都发放了高温津贴,但是,很多像任师傅这样的工人,却与高温津贴无缘。

在全国各地的工地奔波多年,他从未领过高温津贴。他说,和很多工友一样,他是属于“包工”,也就是按天计算工资,每天220元,干一天算一天,老板确定就不会再发放高温补贴。

而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沿袭“模糊战略”的管理方法

早在1960年,当时的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方法》,该方法规定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等在夏季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的行业应实行防暑措施,包括发放高温津贴。

然而,实行53年以来,由于在详细如何实行措施上比较模糊,在实践中防暑降温费始终很难落实。2024年6月29日,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安监总安健〔2024〕89号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各省也制定了相关规定,无论《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方法》,还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都明确规定了要向高温作业者发放高温津贴或者说防暑降温费,但时至今日,高温津贴仍是很多高温作业者的“画饼”或者“望梅”。这其中有着多重简单缘由。

首先是政策界定模糊。“管理方法”第三条规定,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支配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这一条款好像将厨房、锅炉房等环境下的作业排解于“高温作业”之外。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支配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哪些工作场所属于不能将温度降低到33℃以下,这一认定又是由哪个职能部门详细负责与监督实施以及如何监督实施,“管理方法”并无明文规定或操作细则。弹性极大的“敏捷性空间”必定给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单位以堂皇的借口或坚硬的挡箭牌。更为关键的是,习用长达52年之久的“暂行方法”并未将高温津贴上升到法律高度强制执行,地方劳动部门对其执法、监管意愿不强,致使它的实现主要靠用人单位的自觉和劳资双方的博弈。“管理方法”虽然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但究竟去年才颁布,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思维还停留于“暂行方法”中,况且“管理方法”对高温津贴发放也沿袭了“模糊战略”。

政府须垂范

然而,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由于高温天气作业易发生意外,一些城市已纷纷实行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平安。

“我们气象工做的是一个宏观的提示和建议,通过宣扬使一些政府领导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一般来说他们会重视我们行业协会给出的科学参考。他们这方面的意识可能弱一点,由于他们出门坐车,在空调房办公,没有老百姓的切肤之痛。”陆晨说。

中国平安生产科学讨论院职业危害讨论专家刘旭荣告知记者,“现行法规中的确几乎没有对高温劳动的规定。原来一到高温,超过38℃就可以休息,或者削减工时,但5天制之后就不执行了,当时从劳动部听人说,都5天制了,再休息,还工不工作了。”

刘旭荣认为,“目前中国劳动法规侧重于平安,特殊是生命平安,而不是健康。这种思维需要调整,事故掌握到肯定程度,对高温等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有关措施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考验公共政策

王向前曾参与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个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会议,会中,与会各部门谈论到最近的持续高温,“对于高温中劳动条件的问题,部委的同志也表示不知道究竟应当由哪个部门管。”

王向前分析说,1998年国务院改革之后,对于劳动平安卫生职权划分较为分散,劳动卫生平安划归到卫生部,劳动生产平安划归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保障和福利仍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究竟谁来管,都不能成为一个管理真空,必需转变观念,把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生产或财产。”

“既然权力分割了,就应当各司其职,发挥团队合作优势,肯定要避开权力部门化的倾向,甚而相互推诿。”王宝明认为,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就会以群众为中心,会从群众需求动身,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应急系统,将高温对群众的影响降至最低。

“政府必需有一个负责任的形象,比如卫生部可以就高温环境中人身对温度的一个承受极限作出规定,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高温中劳动保障也进行干预。”

事关公共平安和公共利益,也关乎公民切身利益。企盼政府在应对每年的高温考验上,不能总是应急而已。

谁为高温买单?在一个个人消耗资源失衡的社会,公共政策如何体现出较为公正的取向?在特别天气下,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应当向谁倾斜?是保证生产用电用水重要,还是保证生活用电用水重要?是城市景观形象重要,还是市民基本生活重要?是占用公共资源享受体制内的降温补贴和措施还是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在内每一个公民的健康权?

“公共政策应当照看到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部劳动者。体现平衡的原则。关键是政府必需有支撑公共政策的公共财政的保障,而不是制订一个公共政策再往下面摊派成本。财政不解决,政策就不能落实。”王宝明说。

新方法虽然只有25项条款,却明确回答了发放高温津贴、高温作业限制和防护等劳动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并明确工会监督职能:“只要严格执行,必将从源头上削减高温造成的职业危害”。

近年来,高温天气下劳动者工作时中暑乃至死亡大事时有发生。作为我国爱护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唯一部门规章——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方法》,已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国家四部委调研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对高温天气界定不清、高温补贴较低或难以落实、适用范围过窄、有关部门职责不明、劳动爱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关人士表示,新方法解决了“老问题”,明确界定了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一:高温条件下对劳动禁忌标定清楚“界线”。

高温下的“烤”问:李女士来太原打工已经有些年头了,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在小区里干了4年的保洁员。每天早上6点半到10点半,她都要踩着三轮车,将小区里全部垃圾箱的垃圾一趟趟转运到垃圾站。然后顶着太阳骑车回到距离小区2公里的出租房里。下午1点到5点,她还要冒着烈日再回到小区将整个院子的边边角角打扫洁净。李大姐告知记者:“3年多了,我每天都是这么干,没有防暑降温费,也没有加班费,我已结婚一年多,现在怀孕三个月了,要是让公司领导知道,还怕人家不要我呢。”

新方法规定: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不得支配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等。另外,新方法也指出所谓的“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亮点二:扩大了爱护范围。

高温下的“烤”问:快递员小李在太原市一家快递公司送快递已经两年多了,每年夏天,都要顶着太阳奔波在大街小巷。这两天气温上升,让他热得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他告知记者说,每天的工作量是一点也不能削减的,少送一个件就会直接影响收入,原来挣得就不多。谈起防暑降温费的事儿,小李说:“我们的工资就是固定工资加提成,防暑降温措施、防暑降温费什么的,一概没有。跟老板谈条件,没准还被炒了鱿鱼呢!现在招工简单,老板不怕找不到人干活。对于我们来说,防暑降温费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有关人士表示,52年前的《暂行方法》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酷热季节的露天作业”,适用范围小,其中的很多规定早已经与社会脱节。而新方法则将范围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支配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囊括全部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用人单位和新职业。

从1960年到2024年,劳动者的劳动范围、劳动内容、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暂行方法却52年雷打不动,而事实上,在酷热夏季,各行各业都面临防暑降温问题,各行各业劳动者也都依法享有获得良好的防暑降温条件和合理的防暑降温待遇的权利。目前第三产业高度进展,而《暂行方法》根本没有掩盖第三产业。新方法明确把广阔第三产业也纳入其中,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亮点三:新方法规定,将劳动者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且“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下的“烤”问:记者在太原某房地产公司工地上遇到一位修外墙的建筑工人老赵,与他聊起了防暑降温的事儿。老赵来自太原周边农村,他说自己来太原干建筑工有两年多了,当时是他跟着老乡来打工,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防暑降温的防护措施,当记者问:“你们在天热的时候干活,包工头是否供应绿豆汤之类的降温饮料或防暑药品呢?”老赵笑着说:“有时候,老板会让工地厨子,熬点绿豆水喝,其它的防护措施就没有了。”

采访中,建筑工人刘师傅说,他的工资是根据完成的工程量计算的,假如由于气温高而补贴降温饮料或消暑药的话,工资就会相应降低。

新方法的颁布意味着企业必需在发放工资时将高温津贴单独列项明示,不能将一些简洁的防暑饮料或药品充抵高温津贴,杜绝了企业躲避或拖欠职工高温津贴的行为。

亮点四:明确了“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爱护措施实行监督”的职责。

高温下的“烤”问:进入7月后,太原市气温持续走高,空调安装工们也更加劳碌。早上8时,牛师傅就和他的搭档小马,按商定时间来到客户家里安装空调。大约一个多小时,空调安装完毕。牛师傅所在的安装公司是本市一家大型的设备安装公司。牛师傅说,夏季安装工作量大,不管天气有多热,也要根据前一天拿到的总部安排的安装单完成工作。为防止中暑消失意外,他们除了随身带一瓶水外,还会带上用于防暑的仁丹。记者问牛师傅,现在政府规定,室外温度达35摄氏度以上,可以拿到每天10元的高温津贴,他们是否领过?李师傅说:“以前没领过,只是发一些消暑用的药水之类,但现在新方法出台了,公司像我这样的安装工,人人都会领到高温津贴了!由于有工会为咱监督嘛!”

工会在发觉违法行为时,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准时改正;拒不改正的,工会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切实发挥工会群众监督作用。

同时,工会有权代表劳动者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爱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公平协商,签订包括高温防护、职业健康检查、高温津贴等具有实质内容的劳动爱护专项集体合同,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益。

今年6月起,全国各地将间续进入高温季节,在高温天气中,不少在户外或者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务工人员,应有国家规定的高温补贴。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支配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支配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由于各地经济进展水平不平衡,高温补贴标准也因地而异,详细由各省依据实际确定。各省市的高温费大致分月补、日补两种发放标准。

近日,全国各地间续进入高温季,不少地区连续消失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但调查发觉,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制定高温津贴标准,但发放名目、标准等差异很大。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凉爽”,有的企业违规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

政策落地有差异

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制定高温津贴或防暑降温费标准,不过各地政策存在不少差异。

――啥名目?各地制定的政策中,有的将其称为高温津贴,有的为防暑降温费,还有的省份将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明确区分,如陕西省规定防暑降温费最高每人每天15元,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25元。

广西、贵州明确提出两者不能重复发放;天津规定,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陕西人社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拿防暑降温费者符合条件的可以同时拿高温津贴。

――如何算?虽然各地规定高温津贴适用的月份集中在6―10月,但详细计发方式各异:有的按月发放,有的按天计算,有的则按小时计算。

对于详细计发的时段,天津等地规定按实际35℃以上的高温天数算;山东是6―9月份中无论有没有高温天气,都会按月发放。河北则规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以作业环境为依据并以实际出勤作业时间确定。“达到规定温度的时间才算,按小时计算。”河北人社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说。

――给谁发?山西、北京等不少省份规定室内气温≥33℃、露天气温>35℃环境下工作的职工才可以领津贴;山东、陕西则规定,一般工作人员也有津贴,即使是坐在空调屋里的管理者、财务人员也有防暑降温费,只是相对较低。

――发多少?各地高温津贴凹凸不一,普遍在每月100元至300元之间。“标准调整主要依据社会经济进展状况、工资水公平因素来确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调研员解立峰说。

一些高温劳动者拿不到津贴

在广东、北京、吉林等多地,虽然不少企业已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制度,但部分企业特殊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凉爽”。

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广场旁边,一家化妆品公司促销员卢敏说,没有高温津贴。“小公司本身规模不大,不像国企那么规范,只盼望能把工资按月发给我就好了。”合肥市政务区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崔龙表示:“公司不大,赚到了钱大家分一分,哪能分清晰什么高温津贴”。

依据国家多部委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供应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但记者调查发觉,部分企业还在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根据标准应当是每月150元高温津贴,去年每月却只发了100元,还发了一些饮料代替。”广州一家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很多劳动者拿不到高温津贴的背后有多重缘由:

一是不少用工无劳动合同,部分群体无法规保障。记者采访的多位工程承包商都表示,现在建筑工地大部分最终都变成私人承包,“没有劳动合同,更不会有高温津贴”。有的包工头甚至表示,头一回听说还有高温津贴这回事。

不少环卫工人已是60岁以上的劳动者,而60岁以上的劳动者并不能签订正常的劳动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合同,不适用相关高温津贴规定。

二是政策规定模糊、维权难。对于售楼、快递等一些半室内半室外的工作人员如何发高温津贴,不少地方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地方的人社部门答复并不统一:有的表示,能够享受全额高温津贴;有的表示,只能靠企业自己定,假如有纠纷再进行仲裁,“政策没有规定得这么细”。

三是对企业约束不足,发不发“全凭良心”。虽然不少职工知道自己应当有高温津贴,但很多人不情愿申诉。长春一位驾校教练说:“不给又有什么方法,总不能由于没有津贴就辞职不干了,何苦一个人强出头。”部分环卫工也表示,没人去投诉,“大家谈天时说到这事,也就是说说而已”。

织密“保障网”

专家认为,应通过政府、企业、职工及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努力,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权益织密“保障网”。

山东高校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细化法规政策并加大宣扬力度,这样一是可以让企业知道哪些高温津贴必需发,二是可以让职工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对企业违规行为“说不”。

部分专家认为,虽然各地出台了关于高温津贴的相关规定,但落实力度有待加强。“应加大抽查力度,对没有落实高温津贴相关规定的用人单位赐予严格惩罚,并公示曝光;严峻的应列入诚信黑名单,从而起到警示作用。”王忠武说。

吉林高校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田毅鹏建议,工会、妇委会等组织应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加强作为,以解决单个职工高温津贴“敢怒不敢言”的问题。

在落实高温津贴保障劳动者“凉爽钱”的同时,部分专家认为,还应当注意落实国家关于高温作业时间等相关规定,赐予劳动者“凉爽权”,从根本上削减高温作业对劳动者的损害。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中提出的高温下工作时间及工作时段的要求。广州市白云山四周一个露天停车场的收费人员史先生说,岗亭里只有一个电风扇,最热的时候电风扇里出来的风都是烫的,但是“一天工作12小时,除掉上厕所,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得在岗亭里待着,一天下来全身的衣服不见一根干纱,可以拧出水来”。

王忠武等专家认为,在落实高温工作时间等相关规定的同时,应尽可能采纳良好的生产工艺,使用隔热、通风等设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从源头上削减高温危害。

特邀专家焦景收

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民商事法律风险管控专家,人民调解员

专家观点

别让高温权益成“传奇”

酷暑之夏,令人刻骨铭心的往往不仅仅是酷热,还有本可以避开的高温工作致死的悲剧。事实上,防暑降温规定在不少企业里面的执行往往打了折扣,有的用绿豆汤、藿香水来代替高温补贴,更有甚者干脆不理这回事儿。从而,让本应当是一种常态的高温补贴发放成了“良心活”。

而更让人悲伤的是,许多高温中的劳动者对自身权益并不了解,甚至一些了解的劳动者,由于怕“丢饭碗”而放弃维护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而这些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

好在2024年,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该《方法》对于高温补贴性质的界定、高温补贴发放条件以及高温中暑情形进行了统一规制,加强了对于劳动者“高温权益”的爱护力度,成为劳动者维权的坚实基础。

冷饮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李嵩是一家搬家公司的员工,每年五六月都是李嵩所在公司的业务旺季。为了赶业务量,在连续35度以上高温天气下,公司仍会支配李嵩从事露天作业,工作过程中,公司只是免费供应一些冷饮,但却并未根据规定支付李嵩高温津贴。

后来,李嵩了解到相关规定,于是找公司沟通,要求公司支付高温津贴。然而,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推诿,并未发放。之后李嵩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两个月的高温补贴240元,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李嵩的申请恳求。

维权提示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应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供应防暑降温饮料。而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也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支配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在2024年规定,自2024年7月起,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放;在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详细规定,在符合支付条件的状况下准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假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状况下无故不准时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可以寻求救济。

需要强调的是,用人单位不得用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来“充抵”高温津贴。假如消失此类状况,劳动者有权向人力社保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举报电话是63044923。

高温停工不能停薪

张发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员工,长年在户外工地工作。去年夏天,由于桑拿天气,公司在七八月份断断续续停工长达半个月。然而在九月份结算工资的时候,公司扣发了张发等多名员工半个月的工资。

当时张发等人并未提出异议,可是事后得知国家有相关规定,说因高温而停工的,不能扣除劳动者工资,于是张发等人就与公司进行沟通。最终经过上级工会组织的介入,顺当索回被扣发的半个月工资。

维权提示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据生产特点和详细条件实行合理支配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削减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

假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假如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支配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假如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实行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而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尤其现实中,许多夏季的户外劳动者都属于低收入群体,随便克扣工资,对于他们个人或家庭的生存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

拒绝高温作业不应被开除

袁青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电焊工,他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文商定,公司应当向袁青供应防护高温灼伤及防暑降温的工作条件。但袁青入职之后发觉,工地上根本没有防止高温灼伤的设备及可供其工作时防暑降温的条件。

在一个接近40度高温的桑拿天,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公司要求袁青等工人正常工作,袁青当场表示拒绝,“这么热的天儿,工地上又没有防暑措施,不少工友都中暑了,你们还给我们支配工作?我不干!”然而让袁青生气的是,公司随后就以袁青不听从工作支配为由将其辞退。

随后,袁青向仲裁机关提出要求该建筑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的申请,仲裁机关最终支持了袁青的恳求。

维权提示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需为劳动者供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平安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劳动合同法》也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单位应对在高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做好劳动防护,比如发放降温、防晒、解暑等工作设备、物品及药品等等。假如用人单位不根据劳动合同商定供应高温作业下的必要工作条件,甚至强令劳动者在没有防暑降温设施或高温防护条件下冒险作业,劳动者有权拒绝执行工作指令。

假如劳动者因此被用人单位解聘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假如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根据劳动合同商定供应劳动爱护或者劳动条件为由辞职,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工作中暑也算工伤

老林是绿化公司的道路清扫工,由于连日在高温下作业,工作时严峻中暑,昏迷不醒,被路人发觉后送往医院抢救,花费了数千元的医疗费用。

后经当地职业病防治诊断机构确认,老林的中暑属于职业病范畴。出院后,老林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被工伤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工伤。之后,老林所在公司乐观联系社保部门,保证了老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

维权提示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患职业病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职业病名目》中“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内包括了“中暑”情形。同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劳动者想要确认中暑为职业病,肯定要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请职业病诊断,经过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诊断才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假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则相关待遇从保险基金中列支;假如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主见赔偿权利,用人单位需要保证劳动者享受到相关工伤保险待遇。

当然,对于中暑的认定也要注意结果,假如是一般中暑休息一下就会好转,自然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建筑业工人是“重灾区”

截至7月31日,上海今夏最高气温连续15天突破35℃-39℃“高烧”天数达到6天;南京7月持续11天的高温天气刷新了2024年连续9天的高温纪录,部分地区消失40℃以上的极端高温;重庆最高气温更是在7月26日攀至41.7℃。

酷暑席卷中国,高温下,劳动者的“凉爽权”是否有保障?事实上,多年来,高温津贴的享受人群比例始终徘徊在一个尴尬的水平。上海市总工会对2413名职工进行的调查显示,43%的职工享受高温津贴,21%的职工可以享受绿豆汤等降温饮料,还有18%的职工可以兼得。依据数据推断,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有61%的人可以顺当领到高温费。

依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支配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然而,从20世纪60年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方法》到2024年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津贴的发放条件渐渐明确,但多年来,高温津贴的发放始终徘徊在尴尬的水平:2024年深圳工会调查显示,仅有62%的被调查者领取到了高温津贴。

在拿不到高温津贴的人群中,劳动关系“模糊”的建筑业工人是“重灾区”。相关部门多次呼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供应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但仍有一些企业通过向职工供应绿豆汤、矿泉水等解暑用品“抵充”高温津贴。

在上海市衡山路的一处建筑工地,三名正在砌砖的工人表示公司会发放盐汽水和冷饮,但是没有高温津贴。一名建筑工人直言:“农夫工有几个能拿到高温津贴?”在徐家汇美罗城,一名至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户外保洁员同样表示,公司只供应盐汽水等消暑用品。

劳动者“忍气吞声”

各地政策“冷热不均”

多年难推动“凉爽权”全掩盖的背后,不仅是劳资权益不对等和劳动监管不到位带来的“忍气吞声”,更存在各地发放津贴因地制宜采纳“土政策,,带来的“冷热不均”。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的职工会在高温津贴被拖欠克扣时选择维权,38%的职工选择为了饭碗而放弃维权。记者走访的三十余名户外工中,无一人能精确     说出管理方法中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更不清晰高温津贴属于他们应得的薪资。当询问是否想要维护权利时,一些劳动者连连摆手:“这是关系饭碗的事,可不能讲,有盐汽水就行了!”

领不到的“敢怒不敢言”,还有领到的高温津贴“太小气”的。根据相关规定,高温津贴标准是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且依据社会经济进展状况适时调整。但是现实中,一些“火炉”城市的高温补贴多年“原地踏步”,远远落后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

由于高温津贴制定权下放,各地因补贴标准不同,同样的高温工作环境下,造成津贴凹凸不均,以一名工作环境温度远超过33℃的厨师王二为例,在不同地区同样性质的单位工作的他获得的高温津贴差距高达数倍。假如王二是在上海或南京某企业食堂工作,那么他将在6至9月这4个月里每月领到200元的高温津贴,共计800元。

还有一些城市按日发放高温补贴,在天津工作的王二,除了可以领到用人单位按月或一次性发放的每月148.3元共计593.2元的6至9月4个月防暑降温费以外,在高温天气里还能领到每日27.3元的高温津贴。不过要是到了重庆,领取高温补贴首先要根据工作性质是露天作业还是室内工作进行分类,室内工作的王二根据室内温度分三档设定,从每日不低于5元到不低于15元。

除“冷热不均”之余,各地的标准还多年“原地踏步”。近年来,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纷纷上调了最低发放标准,天津则实行动态高温津贴,日标准根据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12%发放。但有些地区却是多年未变,比如,湖南从2024年至今未调高温补贴标准。

提标准重监管

更要“高温假”

要打破高温津贴发放的尴尬,切实保障高温天气劳动者的权益,化解“冷热不均”和加强监管之余,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头试行的高温假夏季“2.5天假”等新探究也值得借鉴和推广。

专家指出,尽管高温津贴制定权下放的缘由之一是考虑到各地的经济进展水平和工资水平不均衡,但实际状况却有违初衷,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在使用地方自由裁量权时的漏洞。

复旦高校教授顾晓鸣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乐观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调整机制,并对高温津贴的发放进行细化,明确详细应如何调整。

“无论是绿豆汤、冷饮、盐汽水,还是高温津贴,都不能停留在表面文章,发放消暑物资的根本目的在于爱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华东师范高校社会学讨论所所长文军说,用工单位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意识,主动作为,制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7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其中要求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实行合理支配工作时间、轮换工作、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削减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加强对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等状况的监督检查。

爱护劳动者的“凉爽权”,一些地方已经走在了前面,杭州、沈阳等地一些企业主动为员工集体放“带薪高温假”,员工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而照常领取工资和高温补助。自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起,已有江西、河北、江西、湖北、重庆等十余个省份针对“2.5天假”出台相关政策,优化调整了夏季的作息支配。

.万平方公里。

月0日上午时,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难(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伴随着这轮高温浪潮,禁止违规高温作业、高温补贴等等有关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等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高温作业是项危急活,轻则中暑、重则身亡,现实案例早已为这书写了众多的注脚。为了切实维护广阔劳动者的切身权益,去年国家相关部门重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升级扩容”。

现行《管理方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以上、0℃以下时,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全天累计不得超过小时。同时明确表示,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不得以防暑降温饮料充抵高温津贴。

然而,现实与期望总有差距,福州一建筑工人在正午的烈日下干活时中暑去世后体温仍有8.℃的大事绝不是个案,仅凭一纸规定就想管住四处可见的违规高温作业,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近年来,在高温天气下劳动者工作时中暑乃至死亡大事时有发生。作为我国爱护高温作业劳动者的部门规章——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方法》,还是在方案经济条件下,依据当时我国的经济、生产和技术条件起草、颁布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进展及改革的深化,已无法发挥有效作用。2024年6月29日,国家平安生产监管总局等3部委与全国总工会联合了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高温作业劳动爱护立法并落实到位,是劳动者非常关切、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方法呈现六大亮点

《工人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很多媒体指出,新方法的出台,明确了旧方法中界定不清的模糊问题,有力维护了高温下劳动者的劳动爱护权益,并集中呈现以下6大亮点。

亮点1:新方法高温界定35℃以上为高温天气;旧方法对此无明确界定。

亮点2:新方法对高温条件下对劳动时间、劳动禁忌标定清楚“界线”。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支配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h,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h内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实行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支配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调整作业岗位;不得支配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等。旧方法规定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各地区可依据详细状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做“凉活”,晚间做“热活”,并适当支配工间休息制度。

亮点3:新方法扩大了爱护范围,基本涵盖全体劳动者。旧方法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酷热季节的露天作业”。

亮点4:新方法明确高温津贴与工伤保险待遇;旧方法中为空白。

亮点5:新方法明确了工会组织劳动爱护监督权;旧方法中为空白。

亮点6:新方法规定违规违法可追究刑事责任;旧方法中为空白。

担忧沦为“六大皆空”

新方法虽然亮点许多,但很多媒体在热议中普遍担忧指出,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普遍担忧新方法的六大亮点沦为“六大皆空”。

2024年7月3日易安网友杨涛在《让职工不再为炎炎夏日而烦心》的博文中指出,几天前目睹工人们在建筑工地高温下挥汗如雨坚持工作,施工现场烟尘热气蒸腾在一起,当问及一名工人是否有防暑降温措施时,他一脸茫然地说,工地并没有为他们供应饮水、冷饮等防暑用品,也没有发放高温津贴……

7月6日新华网发表《高温维权仍存三大盲区首部高温立法能否成为“凉爽丸”》的记者调查指出,目前高温权益还存在补贴发放“冷热不均”、露天作业多热都得忍、防暑用品抵充高温补贴等三大盲区。高温补贴发放在大多数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执行状况良好;在一些私企和小企业中高温权益遭受了执行难。一些私企和小企业对高温劳动爱护的观念和责任意识淡薄,为了赶工期、增效益而让劳动者高温下坚持作业,多热都得忍。一些私企和小企业存在以绿豆汤、矿泉水等解暑用品抵充作高温津贴现象。

邓海建在7月6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高温权益:徒法不足以自行》中指出,新方法能不能成为高温权益的“救世主”,不在于方法本身多奇妙,而在于配套执行环节的跟进。如中暑早已被列为法定职业病,但假如申请程序简单,那还有多少劳动者能耗得起这个成本?眼下,高温权益与“休假权”“加班费”一样,在资方强势的劳动市场,都属于浪费型权利,这样的权利在经济不确定因素加剧的背景下能否落实,往往与地方GDP状况、与企业短期效益大有关系。就在今年6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公平促进条例》在其草案修改稿中删除了10天育婴假、女性弹性退休等规定。有委员认为企业形势不好,10天育婴假不利于经济进展。那某些企业会不会也由于经济疲软,让《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方法》一边歇歇去?

《经济导报》在《防暑降温凸显人性管理方法效力稍逊》的评论中还指出,对新方法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我们不宜过分夸大。《方法》属于部门规章,而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假如《方法》所规定的内容能够上升到国务院条例,或并入《职业病防治法》《平安生产法》《劳动法》中被部分汲取,其影响力、执行力和法律效力将大大加强。

吴睿鸫在7月6日《广州日报》的《高温六大权益别沦为“六大皆空”》评论中指出,尽管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劳动者拥有六大高温权益,但在制度落实过程中,这些劳动者应享受的高温合法权益,在一些企业几乎变成了一纸空文。至于这些企业劳动者高温权益被架空的缘由,主要在于监管部门执法脆弱。由于监管部门每年高温季节所发声音,无一例外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善意“提示”,让布满期盼的六大高温权益沦为“六大皆空”。明显,要想维护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不能仅止步于“提示”,更要严格公正执法。

落实新方法重在合力监管

很多媒体在评论中纷纷指出,高温劳动爱护立法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监管,监管的关键在于各有关部门的合力。

鲁珊在7月6日《武汉晚报》的《立法能坐实高温补贴吗?》评论中指出,我们的许多问题是没制度时喊缺制度,有了制度发觉并不是制度的问题。人所皆知,面对高温劳动爱护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