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招聘人员12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
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招聘人员12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
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招聘人员12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
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招聘人员12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
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招聘人员12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招聘人员12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51,49,87,13,45,55,63,(

)A.67B.37C.47D.57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有八项,考虑两两分组:[51,49],[87,13],[45,55],[63,(

)],组内做和得:100,100,100,(100),是100的常数数列。所求项为100-63=37。因此,选择B选项。2.取脂定价策略是指生产商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竞争对手尚未出现或竞争还不激烈的有利时机,将产品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尽快收回投资的一种定价策略。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取脂定价策略的是:A.某星级酒店重新装修营业,将标准间价格提高了200元B.某商场在节日期间将商品原价标高,再以诱人折扣促销C.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某汽车经销商要求订购者补交车款D.某品牌服装折价处理过季服装,但以高价销售换季新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定义取脂定价策略是定价策略的一种,分析其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取脂定价策略的定义要点:①利用消费者求新、求奇心理;②抓住竞争对手尚未出现或者竞争还不激烈的有利时机。A项,酒店重新装修后标准间价格提高200元,并没有体现出店家利用消费者求新、求奇心理,也没有体现出竞争的有利时机,不符合要点①②。B项,商品原价标高,再以诱人折扣促销,并没有体现出商场利用消费者求新、求奇心理,也没有体现出竞争的有利时机,不符合要点①②。C项,某汽车经销商要求订购者补交车款,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没有体现出经销商利用消费者求新、求奇心理,也没有体现出竞争的有利时机,不符合要点①②。D项,折价处理过季服装,但以高价销售换季新品是利用顾客对新换季商品的求新心理,并且趁新换季商品竞争不激烈,采取的定价行为,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生产商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②抓住竞争对手尚未出现或竞争还不激烈的有利时机;③将产品价格定得很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以高价销售换季新品,体现了“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将产品定价很高”,符合定义;B项:要求补交车款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未体现“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不符合定义;C项:将原价标高后再打折,最后的折扣价并不高,未体现“将产品价格定得很高”

,不符合定义;D项:酒店因装修涨价,是为了回收成本,未体现“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

,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方式: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竞争对于尚未出现或竞争还不激烈的有利时机,将产品价格定的很高。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品牌高价销售换季新品,就是在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换季新品竞争还不激烈的有利时机,符合题干;B项,提高车款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非利用消费者的求新心理,抓住竞争时机,与题干不符;C项,将商品原价标高后又打折促销,实际价格并不高,与题干不符;D项,酒店标间涨价是因为重新装修,收回成本,而非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竞争时机,与题干不符。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A。3.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的垄断程度最高。

A.寡头市场

B.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以上均不对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

B项正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无法影响价格。而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就出现了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即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它们的垄断程度依次降低。

故正确答案为B。4.甲向乙借款10万元,双方口头约定还款期限为1年。甲到期不还,乙欲向法院起诉但因没有借条,想采取录音方式取证。乙向丙咨询。丙的下列建议正确的是:A.乙可以在甲的车内安装窃听设备B.录音时乙要让甲讲明借款金额和借款经过C.录音时乙可以引导甲作某些回答,之后将引导部分内容剪掉D.电话录音拷贝到电脑后,手机中的原始录音资料可以剪掉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知识。第二步,根据《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零六条,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所以,录音时乙要让甲讲明借款金额和借款经过,这是甲真实意思的体现,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乙在甲的车内安装窃听设备,侵犯了甲的隐私权,所取得的录音是非法证据。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C项:录音时乙可以引导甲作某些回答,后将引导部分内容剪掉,这样的内容并不是真实的信息,是有瑕疵的证据。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D项:手机中的原始录音资料不能被剪掉,要作为原始资料。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5.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花了5年的时间,在北半球

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他们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

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捕捉

观察B.截取

寻找C.捕捉

寻找D.截取

观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说明科学家从纷繁的信号中,识别出来自地球外文明的信号。A项和C项“捕捉”意为抓住,捉住,符合语境。B项和D项“截取”指从中取。侧重从一个范围中取出符合标准的,文段并没有给出讯号范围,排除B项和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与“未知讯号”搭配。A项“观察”指仔细查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侧重对已明确对象进行查看,而文段表述“未知讯号”,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C项“寻找”意为寻觅、找寻,既然是浩瀚宇宙的“未知讯号”,那就要通过望远镜探寻,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6.此刻,我们经历的时光,将来都会变成从前。时光如落花,盛开时我们忽略它的美,反而在它凋落之时嗅到它的余香。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A.旧事物,总是被诗化B.因为失去,所以珍惜C.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D.逝水流年,拥有不如怀念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人们往往忽略此刻的时光,却在消逝之后意识到它的美好。尾句进一步总结指出,人们往往拥有时“漠然”,失去后才觉得“珍贵”,意在强调我们应当珍惜当前所拥有的。C项“只恨当时作寻常”可以体现出拥有时的漠然,“偏是人间留不住”又体现出失去后的珍惜,强调应当珍惜“当时”,与文段对应恰当,当选。A项,对旧事物的“诗化”,不能体现出失去后的珍惜,表述不明确,排除;B项,在失去和珍惜之间强加因果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文意强调应珍惜当下拥有的,“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被诗化的从前》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把时光比作落花,进而指出“面对当下的事物我们的态度是不珍惜的”,最后一句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当事物在眼前时我们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时候才追悔莫及”,意在强调我们应珍惜眼前拥有的。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可以体现文中“等到一切成为从前”,强调的是应当珍惜,“只恨当时作寻常”可以体现文中“我们拥有时是漠然的”。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阅读文段可知,前文的“落花”“爱情”等都是引论内容,可略读。重点关注尾句作者的观点,正确答案应是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概括。文段以人们总是在花谢后才会嗅到余香为引,阐述人们总是忽略眼前事物,等失去了才会意识到它的美好的心理。末句引出作者观点,“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强调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D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与失去后珍惜和拥有时漠然对应恰当。A项,未体现失去后的珍惜和拥有时漠然的状态,且“总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强加因果,珍惜并非因为已经失去,排除。C项强调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段强调在拥有时多加珍惜的观点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7.小王、小张、小李3人进行了多轮比赛,比赛按名次高低计分,得分均为正整数。多轮比赛结束后,小王得22分,小张和小李各得9分且小张在其中一轮比赛中获第一名。那么,三人共进行了多少轮比赛?A.2B.3C.4D.5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难度较大,题干中已知数据仅为三人各自得分,可以求出三人总共的得分,分析每一个选项中比赛次数与分数的关系,突破点为小张得过一次第一名,根据第一名的最高得分判断小王能不能得到22分。三个人的总得分为22+9+9=40分,每一轮比赛会产生3个名次,不同名次有不同得分,但每一轮的总分相同,则40=轮数×每一轮总分,即轮数是40的约数,排除B。若为2轮,每轮三人总分为20分,由小张得过一轮的第一名且总得分为9,可知第一名的分数最多为8分,得不到小王的22分,排除。若为4轮,每轮三人总分为10分,由小张得过一轮的第一名且总得分为9,可知第一名的分数最多为6分,9=6+1+1+1,10=6+1+3,此时小王最多得6×3+3<22分,排除;若第一名的分数为5分,9=5+1+1+2,不能组成每轮总分10分,排除。故本题选D。若为5轮,每轮得分为8分,只能是8=5+2+1,此时22=5+5+5+5+2,9=5+1+1+1+1,9=2+2+2+2+1,符合题意。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比赛问题。第二步,3人最终总得分为22+9+9=40(分),40=轮数×每轮总分,得到轮数为40的约数,排除B。第三步,轮数越多,每轮的总分值越低,不同名次得分的情况就越少,故优先代入D选项,(分)。拆分:第一种,8=1+3+4,不满足小王22分,故排除;第二种,8=1+2+5,具体得分如下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由条件“每一轮的比赛按名次高低计分”,故每一轮的总得分为定值。多轮比赛结束后,三人总得分分。若进行2轮比赛,小张得了一次第一名,则第一名的得分应该小于9分。小王一共得22分,即平均每轮11分,则必有一场得分超过9分,与第一名得分应该小于9分矛盾,排除A项;若进行3轮比赛,则总得分应为3的倍数,40不是3的倍数,排除B项;若进行4轮比赛,则小王平均每轮分,则第一名的得分至少6分。每轮得分分,根据得分各不相同,则一到三名分别6、3、1分。还有另一种情况,若第一名至第三名的得分分别为7、2、1分,则小张至少得10分(),凑不出小王的22分(),排除C项;若进行了5轮比赛,则每轮的总得分分。假设按名次高低每人的得分分别为5、2、1分,三人得分情况可分别为:,,,D项满足构造。故正确答案为D。8.①在那一夜,我曾走入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的极为谦卑的憧憬②目送着我逐渐远去,所有的冷杉都在风力试着向我挥手,知道在路的尽头,必然有苍然回顾的时候③在那高高清凉的山上,所有的冷杉仍然都继续向上生长④怆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⑤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又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面前窥伺着的种种曲折变换的命运⑥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那刹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⑤①②④⑥B.③①⑤②④⑥C.③⑤②④①⑥D.③⑤⑥①②④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③句阐述了“在高高清凉的山上,所有的冷杉仍在继续向上生长”,接下来看③句后面是接⑤句还是①句,通过分析可知,①句讲的是“走入山林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极为谦卑的憧憬”,而⑤句讲的是“山林倾听我的心灵”,因此⑤句为走入山林后的描述,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逻辑,①句应该放在⑤句之前,故答案锁定B选项。第二步,验证B选项。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因此,选择B选项。9.①员工一般通过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这两种方式来实现情绪劳动②情绪劳动是指员工为了给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表达出组织所需情绪的行为③此时员工的情绪体验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对其服务对象的情绪表达④从本质上来说,深层扮演是员工改变自己情绪体验的过程⑤情绪劳动对组织而言有更多的积极效应,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消极影响更多⑥表层扮演是员工通过掩饰、夸大或抑制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⑥⑤B.②①④⑥③⑤C.⑤②③①④⑥D.⑤①④⑥②③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第一步,快速浏览6个句子并观察选项,可根据首句特征排除错误选项。第二步,可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逻辑关系确定分句间顺序。文段主要围绕“情绪劳动”展开,“是什么”一般放在段首,故关于“情绪劳动”定义的②应为首句,排除C、D。③由“此时”开头,前文应有相关内容,放在②后则无法衔接,排除A。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是情绪劳动的定义,引出“情绪劳动”话题,⑤句是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的解释。根据行文逻辑,先引出话题再进行具体阐释,故②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项和D项。第二步,对比A项和B项差异,判断②后面接①还是③。①句论述实现情绪劳动的方式,与②句话题一致,可以相连。③句由代词“此时”引导,故前句应为某个时刻,而②句为情绪劳动的定义,②③不能相连,排除A项。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从选项中确定首句,对比②⑤两句,②句介绍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含义,为常作首句的“下定义”句式,而⑤句是对“情绪劳动”影响的具体介绍,相比之下②句更适合作为首句,通过定义开启下文,故排除C、D两项。再观察A、B两项,A项②后为③,根据③句内容,“此时”应指代某个时刻,而②句中没有出现此意,构不成指代,故排除A项。故正确答案为B。【出处】《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10.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

)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计划未来3年在东北推广1500万亩海水稻。A.吉林B.辽宁C.内蒙古D.黑龙江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了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铁力市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的过渡地带,地处高寒地区第三、第四积温带,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寒地水稻育种优势明显。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此开展寒地育种项目,能够满足整个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水稻种植区域的需求,对水稻品种进行耐碱耐寒性研究和推广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故正确答案为D。11.涂色书是最近电商圈、朋友圈的热词,一本几乎没有文字或仅有几百字的图书,以黑色线条钩出(A)花朵、动物、建筑的轮廓,留白任由读者发挥想象(B),进行涂色。在各大图书电商的销量排行榜中,涂色书都占据前列(C)。随着日本和韩国的引进,涂色书去年开始风靡亚洲(D)。阅读文段,上述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如上文所示B.如上文所示C.如上文所示D.如上文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存在错误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钩出”的“钩”为错别字,应改为“勾出”,“钩”指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文段是表达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之意,应用“勾”。B项、C项和D项均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12.消费者无力购买或因使用的次数有限,不想购买某种商品,在不更改该商品所有权的同时,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方式属于:A.劳务消费B.租赁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D.钱货两清消费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知识。第二步,租赁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在这种经济行为中,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租赁是目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A项:劳务消费,是指家庭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如修理、理发、旅游、请保姆等,这部分消费是家庭消费必不可少的。劳务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美化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C项:享受型消费是以注重物质生活享受为主要目的的消费类型,这种类型的顾客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经济实力”,以显示自己的地位或富有的形象,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钱货两清消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完成后,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买主自己享有。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13.上帝是万能的。可是,如果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那么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于是上帝在力量方面不是万能的。另一方面,如果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那么上帝在创造力方面不是万能的。上帝要么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要么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这两种情况都推出上帝不是万能的,因此上帝不存在。这个结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是:A.万能,指能做到任何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事B.做推论的人只相信科学,不相信万能的上帝存在C.拥有造物的能力是上帝之所以万能的原因D.只要愿意,上帝就能创造出任何想创造的东西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上帝不存在。论据:上帝要么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要么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这两种情况都推出上帝不是万能的。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补充前提。利用“否定代入法”,如果万能不是指做到任何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事,那么论据中的推理就不成立,所以该项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属于前提。B项:无关选项。做推论的是是否相信上帝存在,与推理过程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上帝万能的原因,与上帝是否是万能的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上帝是否有意愿创造万物,与上帝是否是万能的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14.学者所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让其安身立命、自由做研究的一些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物质性生活条件是让其不必因谋“稻粱”而影响研究,能够凭自己的教职收入,使他以及家人可以过上虽不富裕、却比较体面的生活。精神性条件方面,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学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或者对学术前沿的判断,自由选择研究的课题、方向与方式。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条件既有物质性的,也有精神性质的B.“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条件是第一位的C.只有先解决精神问题,才能再谈物质问题D.只有先解决物质问题,才能再谈精神问题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上下文语境。文段后主要提到给予研究者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这些条件既有物质性的,也有精神性质的”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B项:“物质条件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物质性,过于片面。C项:“只有先解决精神问题,才能谈物质问题”强调的是精神性,过于片面。D项:“只有先解决物质问题,才能谈精神问题”强调的是物质性,过于片面。15.本文最恰当的标题是:A.地球的秘密B.地球形状的证据C.地球是圆的D.关于地球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然后列出了与之相关的证据来证明。最后进行总结:根据这些论据,我们必然得出结论,地球不仅是球形的,而且同其他星球相比,是不大的。所以,整个文章的中心话题是“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章主旨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A项:无中生有。C项和D项:未提及中心话题“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6.自来水厂用来进行水消毒处理的常用化学试剂是:A.臭氧B.氯气C.过氧化氢D.碘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氯气可溶于水,遇水会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净化和漂白作用,可用于消毒。自来水厂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因此,选择B选项。17.了如指掌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坚固A.知道;铁板一块B.明白;坚不可摧C.理解;铜墙铁壁D.了解;固若金汤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了如指掌”是指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知道”是指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二者为近义关系;“铁板一块”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坚固”是指结实牢固,不容易破坏,二者无明显的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了如指掌”是指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明白”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二者为近义关系;“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与“坚固”为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保留;C项:“了如指掌”是指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理解”是指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铜墙铁壁”是指防御十分坚固,与“坚固”为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了如指掌”是指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与“了解”为近义关系;“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与“坚固”为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保留。对比B、D两项,题干的“了如指掌”和D项的“固若金汤”都含有比喻义,词语结构更加贴近,D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8.从所给的四个选项,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正确的选择是(

)。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出现很多单一小直线,考虑数直线数。题干各图的直线数量规律为1、2、3、4、(?)。观察选项可知,其直线数量分别为5,3,4,8。A项有5条直线,符合题干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19.彷徨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放心

A.愤怒;失望

B.迟疑;担心

C.坚定;担忧

D.犹豫;挂记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彷徨”与“愤怒”无明显逻辑关系,“失望”与“放心”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彷徨”与“迟疑”属于近义关系,“担心”与“放心”属于反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彷徨”与“坚定”属于反义关系,“担忧”与“放心”属于反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彷徨”与“犹豫”属于近义关系,“挂记”与“放心”属于反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0.①“道”在何方?它绝对不是佛祖在菩提树下的苦思冥想,也绝不是闭门造车②学习者一旦进入一定的境界,就会发现学习的无非是顶层设计③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一定是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后社会属性成熟到极致的状态④这必定是通过社交型学习来实现的⑤一个人如果远离社交,那么他不是狼孩,便是梵高⑥学会了千变万化的技法,最终求的是一个“道”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⑥④②③⑤B.②⑥①⑤③④C.③⑤④②⑥①D.⑤③②⑥①④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对比选项,首句不好判断,观察6个句子寻找共同信息,⑥句中提到了最终求的是“道”,①句中详细阐述“道”在何方,怎么追求,根据“道”这个共同信息进行捆绑,即⑥①两句相连,排除A项。④句以“这”开头,分析可知,“这”指代的内容并非⑤句、①句的内容,而是③句内容,③④两句相连,排除C项和D项。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论道“社交型”学习》21.5名职工在办公室里的分机号码都是2位数字,且他们分机号码最后一位的五个数字相加为32,最大的数比最小的大7且各不相同。如将每个人的分机号码个位和十位颠倒形成新的分机号,则5个人新分机号码的五个两位数之和最大为:A.365B.395C.482D.495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将原号码的个位与十位颠倒后,原来的个位数之和就变成为十位数之和;而要保证新的五个两位数之和最大,只需要保证新的号码的个位数最大即可,最大为9。将这五个数字的个位和十位颠倒之后,五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的和也为32,当个位数均为9时,新分机号码的五个两位数之和最大,最大为32×10+9×5=365。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第二步,想让数字之和最大,则这五个两位数字的每一位都尽量的大,第一位数字也要尽可能的大,最大均为9。同时最后一位的数字要尽可能的大,根据号码最后一位最大的数字比最小的数字大7且各不相同,则最大数字应为9,最小数字应为2,又由于最后一位的5个数字之和为32,则其他三个职工的最后一位数字分别为8、7、6。第三步,颠倒之后的五位数字分别是99、89、79、69、29,他们的和为365。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第二步,个位上的五个数字之和是32,都换成十位数后总和是320,此时的个位数字最多是9,那么总和是320+5×9=365。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原来的分机号最后一位的5个数字相加为32,则分机号颠倒后,所有十位上的数字和就是32。为了使得新分机号码的5个两位数字的和最大,则新分机号的个位数都取最大值9。因此题目所求为。故正确答案为A。22.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发函,正式批复(

)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我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到6座。A.蔚县B.涿州C.邢台D.赵县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第二步,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同意将蔚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蔚县历史悠久,古城形制独特,风貌保存较好,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古代建筑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选择A选项。蔚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市,西倚山西大同市,北枕张家口市。23.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人都走了,才说这些,有啥用呢。B.县里的通知说,让李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C.她有一个在学校工作的儿子。D.母亲节到了,妈妈希望儿女别送礼品送祝福。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没有歧义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语义明确,没有歧义。A项“走”有歧义:有“离开”和“去世”两个意思。B项“前”有歧义:第一,“前”是时间副词,与“后”相对,表示15日“之前”去汇报;第二,“前”是动词“前进、前去”,表示他要在15日当天过去汇报。D项“别送礼物送祝福”有歧义:第一,别送礼物别送祝福,两者都不要送;第二,别送礼品要送祝福,不送前者送后者。排除A项、B项和D项。因此,选择C选项。24.密码锁∶保密A.打卡器∶考勤B.防火墙∶黑客C.监视器∶摄像D.微博∶手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密码锁”具有“保密”的功能,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打卡器”具有“考勤”的功能,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防火墙”的功能是信息安全防护,而非“黑客”,排除;C项:“监视器”的功能是监视,而非“摄像”,排除;D项:“微博”的功能是实时了解及分享信息,而非“手机”,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5.有些人的心情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比如飞行员担心遇到雷暴,虽然没有什么奇招,但有些食物的确能让大脑更好地运作,可可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可可含有大量的茶碱和咖啡因,它们可以有效的减轻压力和缓解疼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A.虽然可可富含咖啡因,但咖啡因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减压作用B.据研究显示,可可中含有的茶碱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而内啡肽对减轻压力和缓解疼痛非常有效C.每天摄入主要原料为可可的黑巧克力对情绪会有一定影响D.每天至少30分钟的运动,有助于大脑产生缓解压力和焦虑所需的激素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有些食物的确能让大脑更好地运作,可可就是其中之一。论据:可可含有大量的茶碱和咖啡因,它们可以有效的减轻压力和缓解疼痛。本题论点说的是“可可”让“大脑更好地运作”,论据说的是“可可”中的“茶碱和咖啡因”可以“减轻压力和缓解疼痛”,“减轻压力和缓解疼痛”有助于“大脑更好地运作”,二者关系紧密,可以认为话题一致,加强可以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原因或举例。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可可中的咖啡因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减压作用,但无法确定食用可可时是否满足特定条件,也就无法判断减压作用是否能实现,属于不明确项,无法加强,排除;B项:指出可可中含有的茶碱和咖啡因是通过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来起到减轻压力和缓解疼痛作用的,进而能让大脑更好地运作,解释原因,补充论据,当选;C项:指出用可可制作的黑巧克力对情绪有影响,但无法判断是好影响还是坏影响,能否让大脑更好的运作,属于不明确项,无法加强,排除;D项:指出“运动”对于大脑的作用,而论点说的是“可可”对于大脑的作用,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6.我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________的。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首屈一指B.屈指可数C.空前绝后D.沧海一粟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_________的”可知,文段强调我国古塔建筑的规模、分布、数量等都是其它古建筑所不及的,是其他古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首屈一指”指弯下手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符合语境。B项“屈指可数”指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强调“少”,与“数量之多”矛盾,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是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文段并未指出以后是否会有,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沧海一粟”指非常渺小,不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27.一般情况下,遗产第一顺序继承人是:A.子女B.父母C.配偶D.兄弟姐妹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法知识。第二步,根据《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ABC项是第一顺序继承人,D项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因此,选择ABC选项。28.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________,不能随心所欲。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标准B.准则C.准绳D.标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热词固定搭配。一般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绳”与“法律”相搭配。“标的”指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准绳”“准则”“标准”意思接近,择优选择“准绳”。故正确答案为C。29.考试:学生:成绩A.网络:网民:电子邮件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D.饭菜:厨师:色香味美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之间逻辑关系。题干词语之间是对应关系,第二个通过第一个达到第三个目的。学生通过考试取得成绩。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之间逻辑关系。A、B、D项组成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职员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30.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没有明显数量特征,考虑属性类曲直性。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图一到图四都是直线图形,所以问号处应选择一个全直线图形,只有A选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31.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A.5.5%B.7.5%C.10.7%D.11.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问题文字材料中给出2015年电子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产值的增速及其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的关系,通过简单加减计算出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的增速即可。第二步:计算过程根据文字材料第一行至第二行“2015年,电子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2401亿元,同比增长5.5%,低于电子信息制造业5.5个百分点”,可知,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的增长率为:5.5%+5.5%=11.0%。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32.柳絮:杨花(

)A.松子:榆钱B.月华:幽兰C.芙蓉:荷花D.菊花:银甲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两种树,而是特指柳树,故杨花是专指柳絮,二者是全同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松子是松科植物红松等的种子,榆钱为榆科植物榆树的翅果,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月华指的是月光、月色,幽兰是一种花,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等,所以芙蓉与荷花,二者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菊花是一种花,银甲为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3.栉风∶沐雨A.门当∶户对B.东山∶再起C.万里∶长城D.助人∶为乐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栉风沐雨”指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栉风”与“沐雨”属于并列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门当户对”指人与人的身份相当,物与物的对称适合,“门当”与“户对”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东山再起”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东山”与“再起”属于偏正关系,排除;C项:“万里”与“长城”属于偏正关系,排除;D项:“助人为乐”指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助人”与“为乐”属于对应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34.口罩:唇膏与(

)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A.电源:电线B.画布:颜料C.油纸:雨伞D.化肥:犁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口罩”是一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空气的卫生用品,“唇膏”是一种唇部化妆品,二者的作用对象存在相同之处,均可以是唇部。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线”是传导电能使用的载体,二者虽然均与电能相关,但是作用对象都不是电能,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画布”是指一种厚重的机织织物,用作油画或丙烯画的,“颜料”是指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颜料”可以涂在“画布”上,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油纸”是用较韧的原纸,涂上桐油或其他干性油制成的一种加工纸,“油纸”是“雨伞”的原材料的一种,同时二者不存在相同的作用对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化肥”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犁头”是翻土的一种工具,二者的作用对象存在相同之处,均可以是土壤,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5.清代李毓秀《弟子规》中写道:“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以上文字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A.信B.节C.悌D.孝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字常识。第二步,题干中文字的意思为:奸邪巧辩的言语、肮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由此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信”。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A项正确:题干材料出自《弟子规》中的“信篇”,其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强调不轻易发表或传播真相未明的或事实不清的事情,不轻易允诺不合义理的事情,这强调的正是伦理道德中的“信”。B、C、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可采用关键词法解题。题中“诺”字指诺言,与之相关的就是诚信。A项正确。《弟子规》中这几句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信”。所谓人言为信,言语真实、诚笃,是“信”的最直接表现,“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都体现出一种虚伪的态度,难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后面所讲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强调要取信于人,不要轻易承诺。B、C、D三项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36.某网购平台发布了一份网购调研报告,分析亚洲女性的网购特点。分析显示,当代亚洲女性在网购服饰、化妆品方面的决定权为88%,在网购家居用品方面的决定权为85%。研究者由此认为,那些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在家庭中拥有更大的控制权。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A.亚洲女性中,习惯上网购物的人数只占女性总人数的30%左右B.一些亚洲女性经济不独立,对家庭收入没有贡献C.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的网购支出只占其家庭消费支出的25%D.亚洲女性在购买贵重商品时往往会与丈夫商量,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那些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在家庭中拥有更大的控制权。论据:当代亚洲女性在网购服饰、化妆品方面的决定权为88%,在网购家居用品方面的决定权为85%。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只能证明网购人数所占女性总人数比重比较小,与题中讨论的喜爱网购的女性在家庭中控制权大小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首先,“一些亚洲女性”不确定是否为“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群体,其次,“经济不独立”不能代表没有控制权,与控制权的大小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切断联系。网购支出只占其家庭消费支出的25%,所占比例太小,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从论据控制权的比重不能推出论点控制权的比重,具有削弱作用。D项:无关选项。由于购买的贵重商品不一定是网购获得的,所以与论点讨论的话题“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不一致,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37.研究发现,人们看待互联网的方式,就像看待交换记忆系统的人类伙伴。人们把记忆分摊给“云端”,就像分摊给家人、朋友一样轻而易举。但是,互联网又跟交互记忆系统的人类伙伴不一样——云端知道得更多,而且能更快提取信息。现今几乎所有信息都能轻易通过快速的网络搜寻取得。互联网不只降低了把信息分享给人类伙伴的必要性,或许也降低了人们想把刚学到的重要事情存进自己大脑记忆库里的渴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近于亲友伴侣B.互联网正成为我们的外部记忆资源C.互联网带来了云端这样的信息大全D.互联网使得人类不再认为记忆重要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文段先提出了人们看待互联网就像看待交换记忆系统的人类伙伴,后文出现转折关联词“但是”,重点强调互联网更广泛、快捷,几乎所有信息都能快速通过网络搜寻,文段尾句对前文进行总结,强调互联网既降低了信息分享的必要性,也能够帮助人们记忆重要信息,对应B项。A项:出现在文段首句转折之前,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带来“云端”非重点,重要的是“云端”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文段意在说明互联网能够帮助人们记忆信息,成为人们的外部记忆资源,并非使人们认为记忆不重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现如今人们可以将记忆轻易分摊给云端,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强调,云端能更全面便捷地提取信息。后文进一步指出互联网降低了把信息分享给人类伙伴的必要性以及储存进自己大脑记忆库里的渴望。文段结构为“分—总—分”,文段重点在转折后,强调云端能更全面便捷地给人们提取信息。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转折结构,“但是”之后是文段论述的重点,结合选项归纳此部分主旨。文段首先指出人们看待互联网的方式就像看待交换记忆的人类伙伴,接着由“但是”一转,指出互联网能更快提取信息。接着进一步论述互联网不仅降低了人类分享信息的必要性,还降低了人类记忆的渴望。故文段说明的是网联网对人类记忆的影响。只有B项能解释这种关系。A、C两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不再认为记忆重要”过于绝对,与文段中“减低了……的渴望”不符。故本题选B。38.在某次电子产品促销会中,某款电子产品特别受消费者欢迎。促销会负责人总结经验时说,看来只有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的电子产品才有好的市场接受度。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负责人的论述?A.某款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增加了更多科技元素,尽管没有做广告宣传,仍然受到市场欢迎B.最关注电子产品的广告群体是青年人,而参加此次促销会的消费者恰好青年人多C.某款电子产品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但由于其价格过高,并不受市场欢迎D.某些电子产品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但是实际上并不具备所宣传的部分功能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负责人论述的一项,且题干中含有“只有……才……”这一关键词,可将题干信息转化成推理关系的形式,再结合相应的推理规则进行解题。负责人的论述:投入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的电子产品←有好的市场接受度。A项说明了某款电子产品没有做广告宣传但是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即题干命题的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是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有力地质疑了负责人的论述。B项说明广告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对题干结论有加强的作用。C项因价格过高没有受到市场欢迎,但是不确定广告是不是起了作用,不能质疑。D项不具备所宣传的部分功能,同样不能说明广告与市场接受度的关系,为无关项。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只有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的电子产品才有好的市场接受度。论据:无。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某电子产品有好的市场接受度但是没有做广告宣传,直接削弱论点,当选;B项:指出某次电子产品促销会中,恰巧最关注电子产品广告的青年人居多,才使得某款电子产品特别受欢迎,但是广告费用投入起到的效果是多少,不得而知,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C项:指出某电子产品不受市场欢迎的原因是因为价格高,但题干论点讨论的是电子产品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无法削弱,排除;

D项:只是说某些电子产品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但是没有提及是否有良好的市场接受度,属于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只有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的电子产品才有好的市场接受度。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削弱论点。论点可以翻译为:受市场欢迎→投入大量广告费宣传,该项可翻译为:受到市场欢迎且¬投入大量广告费宣传,选项是论点的矛盾命题,直接否定论点,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关注电子产品和参加促销会的是年青人多,并未提到是否有广告投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多少,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某款电子产品不受欢迎的原因是价格高,与是否有广告宣传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选项只是提到宣传具体内容与实际不相符,但没有提到宣传的效果,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39.西周礼制中,(

)是指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A.嘉礼B.宴礼C.军礼D.凶礼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五礼为古代汉族礼仪的总称。其中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A项正确,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B项错误,周天子招待诸侯设享礼,招待诸侯之卿用宴礼。C项错误,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D项错误,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故正确答案为A。40.化学抗性是指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内外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其中,病原体是指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化学抗性的是:A.对玉米地使用呋喃丹后线虫骤减,但5年后,线虫不再对药物敏感,又开始繁殖B.某产棉区种棉过程中发现一些棉株能天然抵抗棉铃虫侵害,于是广泛种植该种类棉花C.喂鸡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当鸡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后,人们食用了鸡肉,也会被该细菌感染D.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某县城村庄在田间大量施用药物噻枯唑,几年后白叶枯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内外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玉米地使用呋喃丹使得线虫减少,属于对植物使用了化学药物,而线虫属于病原体。5年后线虫不再对药物敏感,又开始繁殖,说明原药效降低了。符合“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内外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产棉区广泛种植能天然抵抗棉铃虫的棉株。没有对植物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不符合“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内外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不符合定义,当选;C项:喂鸡的饲料含有抗生素,鸡体内细菌会产生抗药性。符合“动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内外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符合定义,排除;D项:白叶枯病菌属于水稻的外在病原体,大量使用药物噻枯唑使得白叶枯病菌产生抗药性。符合“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内外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化学抗性”,其关键信息如下:①指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②使机体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对玉米地使用呋喃丹后线虫骤减,五年后线虫对药物开始失效,符合“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符合定义;B项:某产棉地发现了一些棉株可以抵抗棉铃虫侵害,不符合“人或动植物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不符合定义;C项:喂鸡的饲料中含有抗生素,鸡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符合“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符合定义;D项: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大量施用药物噻枯唑,几年后白叶枯病产生抗药性,符合

“人或动植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使机体的病原体产生适应性或抵抗力,使得原药效降低的现象”,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41.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及其器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的鱼纹、人脸等。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语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阶段。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最初是图形,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立。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A.研究文物史的意识B.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C.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D.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述人类思维的进化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的,接下来分别从“文明发展”和“文字进化”两个角度进行解释,阐述它们的发展也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的。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讲的是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文物史”属于分说部分,非重点且片面。B项“主要功能”文段无从体现,属于无中生有。C项“史前文明”无中生有,“表现形式”非重点,文段主要介绍是演变的过程。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结构,第一句是主题句,提出了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后面语句解释说明了人类思维进化的过程,即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对应D项。A项“文物史”、B项“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C项“史前文明”均为解释说明的内容,偏离了文段中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42.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每行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同,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第一行,图1与图2内部线条去同求异得到图3;第二行,图1与图2内部线条去同求异得到图3,验证符合;第三行,应用规律,图1与图2内部线条去同求异得到问号处图形,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43.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城市文化地标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大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形神兼备的呈现方式B.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C.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或各类时髦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D.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位置,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先看空前位置,文段首句先引出文化地标这个话题,并谈到了600岁的紫禁城、拓荒牛雕塑等文化地标。其中“紫禁城见证着北京的过往”代表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拓荒牛雕塑标记着开拓进取”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再看空后位置,“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论述了城市地标的积极影响。所填句子应该和上下文话题一致。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深植于历史文化”“投射着时代风貌”分别和上文的“北京过往”“深圳的开拓进取”形成对应,“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可以引出下文内容。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由横线的位置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能够承上启下的句子,概括前后文内容,所填句子应与“文化”“时代风貌”“独特”有关。横线前指出,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并举紫禁城和拓荒牛雕塑的例子具体论述;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并介绍其积极影响。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历史文化”对应“北京城的过往”,“时代风貌”对应“深圳的开拓进取”,“鲜明独特”对应“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填入与文段衔接紧密,对应恰当。A项,文段未提及“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排除。C项,“视觉效果”“时髦文化元素”与文段无关,填入衔接不当,排除。D项,文段未提及“人文价值”“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与前后文衔接不恰当,排除。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横线前文引出城市文化地标的话题,点出城市文化地标具有代表性,见证着一个地方的过去,标记着一个地方的风格,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能让人们产生城市内情感连接、文化认同的精神、文化象征,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并举例说明当下很多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名片的例子。因此横线处要承接前后文,表达城市文化地标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过去及风格,且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名片的语义,对应B项。A项,“自然环境”无中生有,排除;C项,“视觉效果”“各类时髦文化元素”无中生有,排除;D项,“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无中生有,且没有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的独特象征地位,无法和后文衔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44.信息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出发,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渠道,最终为信息接收者获取的整个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信息传递的是:A.作家将梦里出现的美好场景通过语言记录下来B.三十年代周璇美妙的歌声通过唱片流传至今C.在古代战事紧急的时候,人们通过烽火台传递重要军情D.聋哑人通过手势与他人交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信息传递是信息需要“从信息源出发”借助“物质载体”,最后为“信息接收者获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作家”作为“信息源”,“通过语言记录”作为“物质载体”,但最后并没有为“信息接收者获取”,即读者没有获取。故不属于信息传递,当选;B选项,“三十年代周璇美妙的歌”作为“信息源”,“通过唱片”作为“物质载体”,“流传至今”说明为听众收听获取,是属于信息传递,排除;C选项,“重要军情”作为“信息源”,“通过烽火台”作为“物质载体”,最后被士兵接收,即为“信息接收者获取”,属于信息传递,排除;D选项,“聋哑人”作为“信息源”,“通过手势”作为“物质载体”,“与他人交流”即为“信息接收者获取”,属于信息传递,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信息从信息源出发,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作者是“信息源”,将梦中场景通过语言记录,属于“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但未体现“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不符合定义;B项:周璇的歌声是“信息源”,唱片属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从三十年代流传至今,说明在群众中接受度很高,体现了“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符合定义;C项:重要军情是“信息源”,通过烽火台传递,属于“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烽火台的火情了解战争状况,说明其他区域的士兵接收到了信息,体现了“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符合定义;D项:聋哑人是“信息源”,手势属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跟别人沟通,是别人接受信息的表现,体现了“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信息传递的定义要点有:①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信道,②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A项作家只是用语言记录下了梦里出现的美好场景,没有借助物质载体,也没有被读者(信息接受者)获取,不符合定义要点;B、C、D三项均符合定义。故本题答案选A。45.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管理者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运筹才能,在分配形式上主要有岗位工资制、承包制、年薪制、津贴制等。(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协调和指挥运筹才能。在分配形式上,主要包括承包制、年薪制、津贴制等。岗位工资制是指按照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在分配形式上不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题干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错误。46.一切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

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人们手捧旅游图,肩挎照相机,

,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在某某峰、某某亭“咔嚓”几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便心满意足地离去。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缘木求鱼走马观花B.急功近利按图索骥C.浮光掠影有的放矢D.急于求成独辟蹊径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后文“只求结果,藐视过程”是对横线处的解释,横线处应表达“重视结果,轻视过程”之意,B项“急功近利”和D项“急于求成”都是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均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可知,此处体现出的是照着地图找去处,B项“按图索骥”意为按照线索去求得,与文段语境相符,当选;D项“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文段并未有此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朋友,别再和我说你要去旅行了》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可判断第一空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文段逻辑关系和词语含义,选择与文意最契合的一项。第一空,由“只求结果,藐视过程”可知,填入词语应有追求结果之意。“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两词都是说方法的,排除A、C。第二空,“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按图索骥”与“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的语境相吻合,排除D。故本题选B。47.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④⑤,②③⑥C.①④⑥,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观察图形,首先观察是否考查的是封闭区域数,发现并无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六个图形内外都有交点,根据内外交点个数确定答案。图形①②⑥的外部交点与内部交点之差为0,图形③④⑤的外部交点与内部交点之差为4。故本题选A。48.地质构造是指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引起地壳变形变位,保留在岩层中的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层构造两种,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褶皱是地壳的垂直运动,产生的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B.褶皱地带已发育成谷底或低地,典型的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C.背斜是岩层上凸的弯曲,向斜是岩层下凹的弯曲,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端老,向斜则中间老两端新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容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低,例如华山、庐山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知识。第二步,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地堑)、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地垒)等。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由此可知,“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容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低,例如华山、庐山”D项表述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A项: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运动。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褶皱虽然改变了岩石的原始产状,但岩石并未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褶皱是地壳的垂直运动”表述错误,应该为水平运动。A项错误。B项:根据各种岩层的各种软硬薄厚不同,构造不同,在地貌上常有明显的反映。例如,坚硬岩层常形成高山、陡崖或山脊,柔软地层常形成缓坡或低谷等。因此,“褶皱地带已发育成谷底或低地”表述不准确,应该为“坚硬岩层常形成高山、陡崖或山脊,柔软地层常形成缓坡或低谷”。B项错误。C项:地形优势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即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背斜部位侵蚀成谷,而在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即形成背斜谷和向斜山。这种地形与构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地形倒置。一般情况下,岩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背斜的中心老两边新;向斜的中心新两边老(即:取一水平线,从岩层弯曲的中心向两边,从而判断背斜与向斜)。由此可知,“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端老,向斜则中间老两端新”表述错误。C项错误。4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山东的、浙江的、黑龙江的、贵州的……等。B.为支援灾区,全国各地为汶川灾区送去了帐篷、食物、药品、与一些恢复重建需要的其他物资。C.这次出去旅游,你打算去北京游长城呢?还是去上海看世博会?D.佛典里有一句话说:“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省略号的后面不加“等”和句号,使用不正确,排除A项。B项,“药品”后面的顿号和后文的“与”表意重复,应当改为“送去了帐篷、食物、药品与一些恢复重建需要的其他物资”,使用不正确,排除B项。C项“你打算去北京看长城呢”与“还是去上海看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一个主语的不同分句,应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应改为“你打算去北京看长城呢,还是去上海看东方明珠电视塔?”使用不正确,排除C项。D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50.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A.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B.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C.高山下的花环:朝鲜战争D.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项,《高山下的花环》是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高山下的花环对应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A项:《铁道游击队》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铁道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1947年版、1957年版、1999年两版的《圣女贞德》电影都是以圣女贞德为原型的电影,圣女贞德,绰号“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1956年版、1968年版、1972年版的《战争与和平》电影都是以1812年法俄战争拿破仑攻打俄国为背景。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51.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除以被减数,所得的商是多少?A.0B.1C.2D.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则2倍减数÷被减数=2。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值被减数为5,减数为3,差为2,根据题意可得:。因此,选择C选项。5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南方无需供暖的地区不会发生雾霾现象B.北京大气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工地施工、扬尘及外来污染物C.只要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10年后,北京就能达到空气环境新标准D.只要排污企业实现停产就能完全切断污染源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南方无需供暖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