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公选人地关系_第1页
全校公选人地关系_第2页
全校公选人地关系_第3页
全校公选人地关系_第4页
全校公选人地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校公选人地关系第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基本要求

上课:6次(9-14周)

考核:最后一次闭卷考试(第14周)

考核内容:课堂所讲和每节课后作业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计分方式(三七开、五等次):结合平时考勤、课堂发言(五等次)优、良、中、合格、不合格P1第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一、人地关系的概念

1、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结构分布迁移

2、土地:面积质量利用结构变化

3、人地关系

(1)基本的层次:人均耕地面积(2)中观层次: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3)综合层次:P2第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

1、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构成: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农业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者(人)农业劳动资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生产资料(土地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农村社会关系人地关系构成农村社会关系的基础(经济与社会关系)P3第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

2、环境决定论(地决定人)希波克拉底认为气候条件决定人体中四种不同体液的比例,从而决定人的体格与性格柏拉图及亚里斯多德认为,气候决定人格与智力,进而决定社会的政府形式与宗教类型孟德斯鸠则强调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决定作用埃尔斯沃斯·亨廷顿《文明与气候》则将气候视着影响整个文明的重要因素。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P4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

3、人的决定论(人决定地)(1)可能论:例如日本、以色列(2)或然论:(3)马克思的折衷论: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P5第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一、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与中国人地关系演化:质:时代相传的农耕经验数:人口不断增加结构:不断南迁和向西北屯田(军垦、闯关东)精耕细作{人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粗放耕作不停开荒可耕地越来越少}地人地关系P6第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二、中国的人口-近代以前的中国人口夏商周成王周庄王秦西汉三国隋唐0.1355

0.13710.1184

0.60.40.53北宋南宋元朝明朝1681年1762年1793年1834年

0.760.5950.851234P7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二、中国的人口—新中国的人口增长1949年1957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1年1988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5.46.57.28.39.2410.011.112.112.9513.1513.35

五普1%抽六普P8第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二、中国的人口-六次人口普查1949年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5.46.027.2310.3211.6012.6513.3972一普二普三普四普五普六普P9第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二、中国的人口—中国人口成亿的增长1939年1953年1964年1968年1974年1981年1989.4.141995.2.152005.1.64亿6亿7亿8亿9亿10亿11亿12亿13亿P10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1、增长结构图夏朝4590151681年1949年2011年3800年270年60年P11第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

2、增长分析将从夏禹至今(近四千年)的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到24个小时之内,那么前面将近23个小时(从夏朝到清初)23:00-23:50(从清初1681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23:51-24:00(新中国成立到现在)P12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3、总趋势:趋于不断增长4、分趋势(1)330年前之前缓慢增长330年前之前波动性增长波峰波谷只消一次改朝换代、自然灾害、疾病瘟疫就行(例如西汉到三国、南宋到元朝、元朝到明朝:0.6-0.4,0.76-0.59,0.59-0.85)P13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4、分趋势(2)330后的快速增长,康熙的人口政策(摊丁入亩),间接330年后的快速增长,毛泽东的人口政策(人定胜天),直接5、分趋势(3)和平时期人口上升型增长战争时期人口循环性增长战争结束后人口补齐型增长P14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6、和平时期人口增长(1)增长率0.5-1%(2)增长机制-生育制度意义与期望:多子多福,多子多孙性别取向:重男轻女目的:养儿防老(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国家,现代性的社会保障机制发育最慢)P15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5、和平时期人口增长(3)增长机制-生育经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多生孩子,早生孩子,生男孩子”是农业社会扩张劳动力的需要)男孩:直接的劳动力女孩:间接的劳动力风险化解:死婴率高P16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5、和平时期人口增长(4)增长机制-生育文化政治文化:国富的象征—鼓励生育(摊丁入亩)家族文化:生育文化:P17第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6、战争时期人口增长(1)出现停滞或减少(2)波动北宋(明清)前0.5北宋(明清)后0.54万万维持性波动上升性波动P18第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特征与规律6、战争时期人口增长(3)波动原因直接:军事直接:自然灾害间接:逃亡间接:社会无序间接:种族清洗间接:疾病、瘟疫P19第二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四、人口的相关的理论1、马克思与马尔萨斯在人口理论上的冲突2、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Transition)。3、贝克尔则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影响父母生育意愿的经济学理性计算,提出了“子女价格”4、马寅初计划生育思想:P20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五、历史上的土地变化1、耕地增加(1)自发垦荒(2)有组织屯田民屯军屯(3)流放、充军(4)逃亡

2、耕地减少(1)战争:难民-战场-逃亡(2)水土流失(3)沙漠化(4)城市化P21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

历史上的人地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六、人地关系变化规律1、变化规律:治乱循环、人口循环、土地增减循环的一致性(1)治(和平)、人口增加、耕地增加(2)乱(战争)、人口减少、耕地减少

2、变化原因:社会稳定、政治清明(鼓励生育,奖励耕织)、耕地增则人口增,人口增则耕地增P22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一、人地关系变化的相关因素1、王朝变化效应:休养生息,人口增加,这是任何封建王朝更替的共同规律2、人口政策至关重要:包括意识形态价值正确的政策错误的政策灾难性的政策P23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一、人地关系变化的相关因素3、土地制度变迁是人口变化的根本原因:差别性的土地私有制(解放前)均等化的土地私有制(也是农民土地所有制)社区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国有制(人民公社)P24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1、前8年(1949-1957)(1)人的变化: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8年增长1.05亿,1949年:36‰-20‰=16‰,1957年:34‰-10.8‰=23.2‰

人口变化与农村人口变化年份全国总人口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9495.4167亿4.8402亿89.4%19525.74825.031987.5%19576.46535.470484.6%P25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1、前8年(1949-1957)(1)人的变化: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基本的人口格局因此中国人口增长就体现为农村人口增长(2)地的变化:土地制度变化:土改---合作化土地面积的变化:1949:-1957P26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1、前8年(1949-1957)(3)人地关系国是甫成,人心思稳,铸剑为犁,由乱至治!百业待兴,人口增长,平缓增长---“一高”人均耕地减少年份人均耕地农民人均耕地19493.92亩/人4.39亩/人19573.61亩/人4.27亩/人P27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2、次4年(1958-1961)(1)人的变化国策失误导致人口减少年份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总数)195710.8‰23.2‰1958

-9.23‰

负增长195914.6‰196025.4‰1961P28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2、次4年(1958-1961)(1)人的变化国策失误导致人口减少:年份全国总人口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9525.7482亿5.0319亿84.5%19576.4653亿5.4704亿84.6%19626.7295亿5.5636亿82.7%P29第三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2、次4年(1958-1961)(2)地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耕地面积的变化:(解释p99的文字),由1957年的高峰(16.5亿亩),减少至1961年的(15.3亿亩)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提出“向地球开战”,陡坡开荒、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毁草开荒。P30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2、次4年(1958-1961)(3)人地关系人口在减少、耕地在减少是治乱循环的另一种表现(战争灾难-政治灾难)反映了人与地三种关系中的两种关系在恶化人与地的生产关系在恶化:人与地的生态关系在恶化:P31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1)人的变化:持续的人口增长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1962-1970,8年1.57亿)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78,7年1.10亿)年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19718.52亿30.5‰23.4‰19809.63亿18.2‰11.9‰P32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1)人的变化:持续的人口增长0.181×16=2.8964亿变化的原因:补偿性生育,

错误的人口政策生育弛禁人口惯性糟糕的土地政策P33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2)地的变化:持续的土地增加1962年15.3亿亩---1978年的20.25亿亩人均耕地1962年的人均2.27亩,下降为1978年的人均2.1亩。

P34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3)人地关系:三大关系极度紧张,张力加大生产关系:粮食高度紧张,1952年土改结束时,人均粮食288,1978年为318,26年增长30公斤P35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3)人地关系:三大关系极度紧张,张力加大生活关系:5.5-8亿农民挤在逼仄的农村空间,全国人口增长近2.9亿,其中农村人口增长2.6亿,城市化率止步不前。P36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3)人地关系:三大关系极度紧张,张力加大生活关系:中国30年的发展是城市化倒退的发展大量人口挤在乡村,导致三个替代的出现乡村内日常反抗替代(怠工、谩骂、比着生)自我剥削替代(降低生活水准)内部紧张替代(打架,干部不好当)P37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3)人地关系:三大关系极度紧张,张力加大生态关系:

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污染严重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山林乱垦草原退化

P38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4)17年的土地糊涂账P39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3、人民公社17年(1962-1978)(4)17年的土地糊涂账(其实27年)

建设占用耕地减免农业税,多报建设用地允许新开荒地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不计入面积;为片面追求单产而将大量耕地面积少报;争取国家救济而将灾毁耕地上报较多的现象;建设项目占而不建,小队继续耕种;数据美化;农业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都是糊涂账P40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1)人的变化:第三次人口高峰(1979-1990)二高(1962-1970)的浪潮打过来了,11年净增1.679亿,年均1584万,出生率基本上在20‰以上高位运行。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197917.8‰198723.3‰198018.2‰198822.9‰198120.9‰198921.4‰199020.3‰P41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1)人的变化:1979年9.754亿,1999年12.834亿,20年增长2.1亿人口平稳增长的8年(1991-1999)8年净增1.15亿,年均1400万,出生率逐渐退居2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退居15‰以下,1998年退居到10‰以下,年人口净增长数逐渐接近0.1亿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199113.0‰199510.6‰199211.62‰199610.46‰199311.48‰199710.28‰199411.24‰19989.97‰P42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2)地的变化: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1978年-1981年间,全国推广家庭承包经营将土地经营的单位由人名公社时期的“生产小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单位一下子降到农户家庭经营的范畴之内,即一下回到1949-1952年期间的水平。P43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2)地的变化:土地面积的变化-缓慢持续减少时期,20年共减少0.0527亿公顷,年均减少0.00263亿公顷年份耕地数量年份耕地数量19791.34472亿公顷19911.327亿公顷19801.34821亿公顷19921.31297亿公顷19851.33053亿公顷19961.29692亿公顷19861.32917亿公顷19991.292亿公顷P44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2)地的变化:缓慢持续减少的原因有增地的因素:1978年全国推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1979-1981年推行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效应有减地的因素:80年代以来,农民的住房需求旺盛,不得不占用耕地80年代初乡镇企业大发展,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圈地运动90的市场化,各项建设事业,耕地被大量占用。均衡作用的结果:土地缓慢持续减少P45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中国土地承载力已近极限:西方学者的判断美国的大农场纯粹粮食供给的因素-已近极限生态平衡因素-早已超越极限P46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生产意义上的人地关系: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土地资源禀赋中国耕地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1,568个县(市),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8亩警戒线中国耕地分布与禀赋P47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生活意义上的人地关系:居者有其屋人民公社期间,农民没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1981年启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宅基地重新划分规划方案》,呈现出摊大饼、蜗牛拖痕式的发展。浪费,土坯-砖块-钢筋混凝土;茅草-瓦块-楼板外,农民居住条件、道路交通设施没有什么变化。P48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生活意义上的人地关系:居者有其屋村庄建设空心化村庄建设无规划P49第五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生态意义上的人地关系:城市的人与地农村的人与地中国已经是五千年农业文明,垦得很多地方寸草不生1949-2003年,水土流失将表层1厘米的肥土全部流进了大海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化肥使用量却占到世界的1/3左右农膜与土地污染及板结,土地景观的破坏秸秆堆放、焚烧与农业生态规模化养殖与农村环境。P50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将进入一个粮食短缺的世纪人口----粮食需求----耕地减少水资源年消耗量化肥使用量单产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结论:至2030年,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中国将缺粮2.07亿吨P51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1996.10,国务院发表《白皮书》,批驳布朗同月,国家统计局:耕地面积比上年增长1.3%,其中种粮耕地面积增长2%,驳布朗11月,李鹏-罗马-“世界粮食高峰会议”:提高单产+消费结构来解决粮食问题,驳“中国粮食威胁论”P52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十八世纪前,中国不存在资源与人口的矛盾乾、嘉、道时期,情况激变何清涟:在1754年前后,中国人口就已达到危机点。耕地增长远低于人口增长,出现大规模粮荒中国人均耕地猛然从30余亩(清亩,比市亩稍小)降至4亩以下P53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

此后百年(1754年-1854年)三件大事:1834年前后,人口突破4亿大关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之衰、帝国之耻太平天国标志:人口压力超过了社会最大承受力综上所述:在小农经济的技术、社会、制度条件下,4亿人口已经是中国土地承载力之极限。P54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曲格平:“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超过这个数量,就会发生全面崩溃”中科院国情小组: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年生产量约32亿吨乾物质,包括8000亿斤粮食,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9.5亿人7亿显然是生态平衡点,9.5亿左右是不计生态代价的粮食安全点,16亿则是生态容量耗尽引发总崩溃的临界点P55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12.9533-13.5=0.55亿左右)2000年“五普”12.9533亿2002年出生人口1647万2005年出生人口1617万2008年出生人口1608万,但是死亡人口935万P56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11年5500万人)年份90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增长率14.413.011.611.511.210.610.410.19.148.18年份0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增长率7.586.956.456.015.875.895.285.175.085.05P57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人口结构之转型出生率与死亡率ⅠⅡⅢ人口︱变汤动普规逊律曲线图P58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人口结构转型—汤普森模型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很高,但人口增长率低,出生率接近生物学意义上的最大值,例如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出生率为35‰,死亡率为30‰。第二阶段,经济成长阶段,工业革命、农业革命,工农交卫发展,教育、就业,使死亡率降下,但出生率没降,例如1984年后的欧洲直至20世纪20-30年代。例如我奶奶,没事…,怀上第三阶段,经济社会成熟阶段,低出生、低死亡率。理性、价值、女权、晚婚、节育、保障、流动性加大导致迁移不便和迁移成本增大。欧美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我国刚刚出现。P59第六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人口结构转型—汤普森模型评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减缓世界人口的快速发展态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全世界每年要增加7800万人口,而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少生了约3.5亿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人口到达60亿的时间推迟了至少4年。刺激人口增长的合力: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代人口自身的增长规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流动、直接的人口政策、生育文化P60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评论:人口增长合力模型: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现代人口自身的增长规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流动、直接的人口政策、生育文化因素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现代人口自身增长机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流动性直接的人口政策宗教与生育文化赋值0.270.180.160.120.090.080.070.05例证人民公社摊丁入亩二战后的欧洲当今的日本中国的养儿防老当前之中国人口流动通过经济社会时代政策起作用1940年欧洲就禁止堕胎,绞死增减或效应公有制增人公民的理性计算增人普遍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也出现经济发展与需求满足、享受主义、女权主义同行儿童的城市隔离和留守人口缺少相应的社会条件,执行者和被执行者都难以接受欧洲通过宗教文化起作用,中国通过家族文化起作用P61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驳斥一报社记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省少生3300多万人》:50年代初期—60年代初期,人口由4000—5000万,用了13年;60年代××省人口由5000—6000万,用了8年;上个世纪70年代,××省人口由6000—7000万,用了8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省人口由7000—8000万,用了8年;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省人口由8000—9000万,用了8年;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人口由9000万增长到1亿,用时15年。为什么计划生育最严禁的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人口增亿都是8年,而95年代至今计划生育弛禁的15年才增加1个亿呀。说明是人口变化规律在起作用,而不是单独的计划生育政策。说明××省的人口变化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沿海各省比××省早进5年)纪念计划生育政策推行30年,国家共少生3个亿,每个省分摊,倒推着写,搞纪念性文章。P62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2)地的变化:4年的疯狂

8年

4年

5年

3年

10年

20年

4年

54年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2)地的变化:年份199620012002200320052006土地1.3(19.5)1.27(19.0)1.256(18.85)1.234(18.51)1.22(18.3)1.218(18.27)年份200720082009(袁)2009(陈)2010土地1.217(18.26)1.21716(18.25)1.18(17.7)没有1.212(18.18)2005年之后,耕地减少的趋势有所改善,2005-2010年只减少0.08亿亩,每年10万公顷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2)地的变化:减少的原因4年疯狂减少:生态退耕计划,“十五”期间,退耕680万亩三次圈地运动87-93;98;02年圈占42.62万亩。

政府成为土地违法占用耕地的主角;1989~2006年过度性损失规模达0.3亿亩。其中,33.44%是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需付出合理的代价,其余66.56%的耕地减少属于不必要或过度性损失。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2)地的变化:减少的原因4年疯狂减少

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社会过渡之中“开发区热”、“加工区热”、“旅游区热”、“乡镇企业热”和“房地产热”多占少用、占而不用、闲置撂荒的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耕地上乱建窑、建房、建坟、取土或采矿等非农占地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中的生产关系—通过粮食安全体现出来人口大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有相应的耕地资源作为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基)年代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人12.6312.7212.8012.8812.9613地19.1719.1418.8518.5118.3618.3粮4.624.534.574.304.704.84均粮366.1355.9357.0334.3362.2371.3均地1.521.491.471.431.4161.40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中的生产关系—通过粮食安全体现出来人口大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有相应的耕地资源作为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基)年代20062007200820092010人13.1513.2213.2813.3513.397地18.2718.2618.2518.2218.18粮4.9755.165.255.35.464均粮378.3390.3395.3397407.5均地1.3891.3811.3741.3641.356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中的生产关系—通过粮食安全体现出来

从间接的人粮关系上讲我国粮食生产有一种明显的波动,波动周期为5-7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2012-2015波动第七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中的生产关系—通过粮食安全体现出来

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

(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中的生产关系—通过粮食安全体现出来从直接的人地关系上讲,人均耕地一直是下降的。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00-11)

(4)18亿亩耕地红线

86年之前,通行数字/美国环境所和世界资源署/美国总统报告/1985年《人民日报》/土普为/中科院96年之前,土地使用1986-1996年减地0.2895亿亩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

(4)18亿亩耕地红线新问题又出来了中央要加强国土管理工作1999年出台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9-2030年土地减少0.1亿公顷,由1.28减少至1.18亿公顷,国务院也批了新《土管法》,批地权上移,1亩-20亩,占补平衡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

(4)18亿亩耕地红线新世纪之后,全国疯狂的占地国土部大吃一惊──30年-7年就用了2/3国务院土地新政:第一,重编用地规划;第二,暂停退耕,第三,处分;第四,倒算-保护规划2006年9月6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出来了,说2010年要保住18亿,国务院常务会驳回,不行,得将18亿保住到2020年,国土部按部就班的修改。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

(4)18亿亩耕地红线《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红线”首次提出是在2007年。――“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

(4)18亿亩耕地红线2009年,2010年的人大会议陈锡文2011年又有代表说”红线“已破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18亿亩守到2030年陈百明研究员“心理防线”预测:下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将18亿亩红线守到中国现代化完成。

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

(4)18亿亩耕地红线技术保耕:借助土地资源卫星图片,理论上可以监管耕地使用状况制度保耕:7亿农民当土地监视员。农民以耕作为专业,以出售农作物为收入来源。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当今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一、人多地少的矛盾(从解放初算起)国土面积没变人口增加2.5倍耕地增加1.078倍人均耕地减少42%红线必须在18亿亩以上耕地的生态、经济功能已经丧失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当今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二、“圈地运动”异常严重,政府成为主角,也成为推动房价上升的主要推手三、农村耕地抛荒问题严重1985年代之前的抛荒问题1990年代之前的抛荒问题:2000年代之前的抛荒问题:市场化的“双阀门”现象出现2010年代之前的抛荒问题:农业效益洼地现象第八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当今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刘易斯双元经济模型黄宗智的农业过密化理论,农商相辅费孝通的农工相辅理论理论的评述刘易斯拐点出现了么?现在的农业劳动力配置仍过密么?农工相辅是不是普遍现象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当今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在劳动力问题上是否真正是一元化、是否真的过密?现代农业的劳动力选择现代农业的技术选择贾谊的《过秦论》,“使其缘田亩”,“使其离田亩”独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1)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工人阶级(2)但是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很薄弱(3)毛泽东到农村去搞,陈独秀、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工农联盟、土地问题(农村—农民—土地)。

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共产党兑现对农民的承诺:分地。1949-1952年的分地,3亿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法国大革命时,吉伦特派、雅各宾派(资农联盟)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6)国家财力问题封建王朝财政受制于民、受制于地方一样搞工业化,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合作化: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分化彻底剥夺了农民基本发展的“人”与“地”现代史上没有硝烟的土地战争,农民是失败者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7)中央高层的分歧59年关于土地战争,1960年的自留地、借销地意识形态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说,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我看到了中国农民,马克思看到了工厂、机器掩盖下的剥削关系,我看到了乡村、土地下透射的剥削关系,马克思看到了英国、法国,我看到了湖南湖北。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7)马克思的思路就是帮工人取得工厂、机器毛泽东的思路就是帮农民拿地刘少奇沿着毛的思路进行土改刘没有看到解放后毛的思想已经彻底变了文革也可以从土地战争上进行追溯毛在治国方略上背弃农民-失败-迁怒于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休养生息的刘少奇-十年浩劫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小平不彻底的革命: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后果将农民整穷国家的工业化也没有发展起来农民自发的逼迫,小平开始搞家庭承包经营小平的家庭承包经营的高明之处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小平不彻底的革命为什么不搞个彻底的回归到1952年中国的原始积累没有完成,还需要榨取农民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小平不彻底的革命只给你农民土地经营权,不给你所有权土地不仅是农民养活自己的根本,也是国家榨取农民的由头统购统销仍然存在:大陆农民经此剪刀差而向国家和城市居民的总贡献在6000亿元以上第九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小平不彻底的革命:中国古代农民只给地主交租,给当地政府交田赋;农民不交租,得向国家交两税”两税“是农民与国家的经济战争解放以来,我国农民一直向国家交高额的农业税只有到了2006年,中央政府才宣布取消了农业税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小平不彻底的革命1985—1989年短短的5年,国家通过“剪刀差”和农业税的方式“教育附加费”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战争的间歇战争的结果是国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才导致”三农问题“国际上通行的理论:工农产值比6:4,以农补工阶段工农产值比8:2,工农独立发展工农产值比8:2以下,以工补农阶段1993年是,农业税已经降到总税收的30%以下2003年17.5%,以工补农,将国税、田赋取消完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8)新一轮战争:战争还没有结束。中国农民还得肩负城市化与1952年如出一辙,”农民卖地买酒喝,找我们国家的事怎么办“国家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9)农民要保地老一辈农民大多数农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基层政府不能公开干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9)房地产泡沫,政府又要反思中央政府、开发商利润、地方政府、农民在反抗国际声望很低,中国房地产价格全球最高反思,得抑制,不准”强行征地”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9)房地产泡沫,中央政府是始作俑者三把火:居民的刚性需求,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权,房地产市场的炒作“国进民退”、“民进国退”大型央企拿地、价格垄断,国家对一级土地市场进行垄断获利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

土地战争和未来中国人地关系预期

一、关于土地的战争(10)战争还未结束:每提高1%需要大约土地0.1亿亩,还得4亿亩,至少需要5.29亿吨,2010年就是5.2亿吨,但是是18亿亩地生产的,因此,粮食产量在30-40年内至少要提高1/4,化肥、农药使用至少要提高1/3的分量。那时这个粮食产量可能可以达到,估计都是大家不敢吃的转基因玉米、有毒大米、生长素面粉。只要生产意义上人地关系、没有生活意义上、生态意义上的人地关系。土地的生态系统可能招致全面退化,甚至崩溃。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节中国人地关系解决之道

一、还地于农民,从1949年的起点做起:

在自己的旗帜上鲜明的写出:土地私有化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有恒心者才有恒业,农民有恒业,中国的粮食安全才有保障,人地关系才能进入正途

政府不要靠卖地获利,干你自己的监管、土地用途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农业科技服务

取消国家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地位(小产权房问题)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节中国人地关系解决之道

二、从“三生”的视角全面调适人地关系

1、生产的关系:赎罪,生产关系,粮食安全

2、生活的关系:土地的空间的意义。征地,市场侵蚀下的城市的规律,我国的城市化率的土地代价是很高的。占补平衡,由以前的开发性占补,变整理性占补、复垦性占补。先补后占,布高占低,补好占劣。实行非农化建设的占补储备、认购和购买制度第一百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节中国人地关系解决之道

二、从“三生”的视角全面调适人地关系

3、生态的关系

18亿亩耕地尚存在“健康”隐忧。

耕地健康应是18亿亩红线的应有之义。“绿色耕地”。既保住18亿亩耕地的数量“红线”,又要保住生态健康的质量“绿片”。

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节中国人地关系解决之道

三、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

这个只能是辅助性的手段,因为中国的后备耕地不多,五千年的开采已经使有些地方寸草不生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节中国人地关系解决之道

四、土地流转,解决耕地碎块化的问题。

人均0.08公顷,土地耕种已经失去了经济效益,必须规整。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节中国人地关系解决之道

五、人地关系要用文化的因素进行调适,解决神争人地的问题

在古代,对土地的情感、生死轮回、入土为安,可以理解,但是在当前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改变。人地关系文化要与时俱进。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节

主题选择及作业人: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趋势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问题及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中国农业生产女性化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的启示欧洲人口负增长问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转变么地:中国耕地数量统计差别产生的原因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基础研究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关系研究中国粮食安全耕地红线问题辨析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效性研究耕地保护中的市场与政府的角色与作用问题研究人地关系:

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节

主题选择及作业人: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趋势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问题及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中国农业生产女性化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的启示欧洲人口负增长问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转变么地:中国耕地数量统计差别产生的原因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基础研究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关系研究中国粮食安全耕地红线问题辨析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效性研究耕地保护中的市场与政府的角色与作用问题研究人地关系:作业要求:新浪网站

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关于公共选修课《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作业的相关规定3、主题词务必填写,填写形式:编号+学生姓名+专业+学号,例如:“62+罗少鹏+法学+20084100310”4、论文相关的写作规范见公共邮箱的附件,邮箱密码:11111111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透视材料来源:南方周末(2012年2月9日)作者:马云龙三十多年前,我曾在看守所的铁窗下认识一个人,可称是“钉子户之祖”。1975年1月,我因“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先是关押在河南省长葛县看守所,后又被转押到许昌县看守所。直到1979年初才被释放、平反。关进许昌县看守所的第一天,有一个犯人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放风”(在看守所里,所谓“放风”,是每天两次准许各监号的犯人依次上厕所)时,从隔壁的监号里走出一个矮小的老头。秃头,面色青灰,胡须蓬乱,看得出已经很久没见过阳光了。他佝偻着身躯,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裤子上破了个大洞,露出半个屁股和皮包骨的大腿。脚上拖着一双前露脚趾后露脚跟的破鞋。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赤裸的双臂像软面条一样垂在前面,一走两甩,悠来荡去,显然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和活动能力。(何籽/图)同号的犯人告诉我,这是看守所里“资格”最老的未决犯,从1966年就关进来,到我进来时已关了九年,但一直没有判决。他的胳膊被绳子捆断了神经,瘫痪多年了。“罪名是什么?”我问道。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扇了毛主席三个耳光!”这个不平常的罪名使我对他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从曾经与他共同关过一个监号的老犯人那里,我陆续得知了他的大概情况(很奇怪,在隔离、管束那样严格的监号里,有些人的消息竟然那样灵通,一些老犯人对每个犯人——包括新进来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叫寇学书,是许昌县寇店乡(当时叫寇店公社)寇店村的农民,家庭出身贫农。土改前,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土改中分得三亩半土地。这时的寇学书成了共产党的铁杆拥护者,由政府颁发的、盖着红红大印的“土地证”,成了他的无价之宝。依照当时的法律,他不仅拥有了三亩半土地的使用权,还拥有了这片土地永久的所有权,他的子孙还有了对这土地的继承权,这对世世代代视土地如命根子的农民来说,具有何等的意义啊!寇学书爱这“土地证”爱到痴迷的程度:放在家里吧,怕万一失火烧了;藏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吧,还怕万一被人偷走了。于是,从领取了“土地证”的那天起,他就把它揣在怀里,放在最贴心的地方,下地干活时都不离开,连晚上睡觉也要不时地摸摸。这在村中成了尽人皆知的笑料。寇学书和土地的“蜜月”很快就随着一场政治风暴的来临而结束了。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了,上级号召个体农民要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让几家农民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共同耕种。当然,当时还说这是“自愿的”。寇学书表态了:“自愿?我自愿不参加互助组!”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透视材料来源:南方周末(2012年2月9日)作者:马云龙三十多年前,我曾在看守所的铁窗下认识一个人,可称是“钉子户之祖”。1975年1月,我因“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先是关押在河南省长葛县看守所,后又被转押到许昌县看守所。直到1979年初才被释放、平反。关进许昌县看守所的第一天,有一个犯人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放风”(在看守所里,所谓“放风”,是每天两次准许各监号的犯人依次上厕所)时,从隔壁的监号里走出一个矮小的老头。秃头,面色青灰,胡须蓬乱,看得出已经很久没见过阳光了。他佝偻着身躯,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裤子上破了个大洞,露出半个屁股和皮包骨的大腿。脚上拖着一双前露脚趾后露脚跟的破鞋。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赤裸的双臂像软面条一样垂在前面,一走两甩,悠来荡去,显然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和活动能力。(何籽/图)同号的犯人告诉我,这是看守所里“资格”最老的未决犯,从1966年就关进来,到我进来时已关了九年,但一直没有判决。他的胳膊被绳子捆断了神经,瘫痪多年了。“罪名是什么?”我问道。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扇了毛主席三个耳光!”这个不平常的罪名使我对他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从曾经与他共同关过一个监号的老犯人那里,我陆续得知了他的大概情况(很奇怪,在隔离、管束那样严格的监号里,有些人的消息竟然那样灵通,一些老犯人对每个犯人——包括新进来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叫寇学书,是许昌县寇店乡(当时叫寇店公社)寇店村的农民,家庭出身贫农。土改前,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土改中分得三亩半土地。这时的寇学书成了共产党的铁杆拥护者,由政府颁发的、盖着红红大印的“土地证”,成了他的无价之宝。依照当时的法律,他不仅拥有了三亩半土地的使用权,还拥有了这片土地永久的所有权,他的子孙还有了对这土地的继承权,这对世世代代视土地如命根子的农民来说,具有何等的意义啊!寇学书爱这“土地证”爱到痴迷的程度:放在家里吧,怕万一失火烧了;藏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吧,还怕万一被人偷走了。于是,从领取了“土地证”的那天起,他就把它揣在怀里,放在最贴心的地方,下地干活时都不离开,连晚上睡觉也要不时地摸摸。这在村中成了尽人皆知的笑料。寇学书和土地的“蜜月”很快就随着一场政治风暴的来临而结束了。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了,上级号召个体农民要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让几家农民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共同耕种。当然,当时还说这是“自愿的”。寇学书表态了:“自愿?我自愿不参加互助组!”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了,上级号召个体农民要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让几家农民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共同耕种。当然,当时还说这是“自愿的”。寇学书表态了:“自愿?我自愿不参加互助组!”紧接着,“互助组”成了“初级社”,“初级社”又变成了“高级社”。到1955年,毛泽东所欢呼的“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来到了,虽然“自愿参加”的规定并没有废除,但在政治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谁敢对抗这“历史潮流”?于是,亿万农民不管心里愿意还是不愿意,绝大多数都不得不“自愿”地放弃了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拱手交出了自己珍爱的土地。到了“大跃进”的1958年,毛泽东又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号召,全国农村几乎在一夜之间都实现了“公社化”,农村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制度,被土地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所取代了,而这个巨大的变化,离“分田分地真忙”的“土改”才只有几年的时间。可以说,农民刚刚分到手的土地,还没有捂热,就被变相地收走了。在这场“摧枯拉朽”的“社会主义改造”风暴中,寇学书这位挚爱土地的老农居然一直顶风到底,拒绝把他的三亩半地交给“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他的三亩半私有土地成了“红海洋”中一个奇迹般的蓝色存在,而他独立于“集体”之外的“单干户”身份则早已是中国农村中罕见的特例。这还真得要感谢他头顶上那个“贫农”成分“红帽子”,他“自愿”地坚决不入社,让人想整他也无从下手。因为从理论和政策上来说,“贫农”是共产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而“合作化”的前提还是农民的“自愿”啊。直到1964年“四清”运动中,整他的理由终于有了:他这是“顽固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四清”的对象。在许昌县几十万亩公社土地的包围中,只有他这三亩半土地是私有的,格外显眼刺目。“四清”工作队给他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小台湾”。于是大会批,小会斗,大字报满墙,大喇叭广播,把他整得不亦乐乎,寇学书成了远近知名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倔强的老农居然心如铁石,不为所动,死也不肯把贴身藏在心口的“土地证”交出来。工作队气急败坏,最后抛出了杀手锏:“好,我们承认那三亩半地是你的,但是,从你家门口到那块地之间的路,可是属于人民公社的呀。我宣布,从此禁止你走公社的路!”工作队一声令下,公社民兵就手提木棍,天天站在他家门口,只要见他伸脚踏上“公社的路”,就挥棍打他的腿。这一招可把寇学书制苦了——有地却无法插翅飞过去种,只能任其荒芜;而整天不出门,躲在家中,吃什么呀?这下子该乖乖地交出“土地证”了吧?然而,不!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寇学书从村子里逃走了——怀里还揣着那张他视为神圣的“土地证”,他依然没有屈服。谁都能想象,在那全国城乡都已高度组织化、网格化,居住要户口,出门要介绍信,来客要登记,买粮要粮本,吃饭要粮票的年月,一个手无分文的农民,逃离自己的家乡,到外面去混,是何等的艰难。然而,中国农民的生存能力是令人吃惊的。寇学书来到了离家最近的小城市许昌,在城边的荒地上搭了个小窝棚住下来,每天拉着辆破架子车进城去打扫公厕。那时中原县城级的小城市还很少有冲水公厕,大都是十分原始落后、卫生条件极差的“旱厕”,全靠人工来清理打扫,而小城的环卫部门当时要么还没有建立,要么是形同虚设。这就为寇学书的生存提供了一个不大的空隙。他在城里打扫公厕,又把清理出的粪便拉到城外,找块空地铺开晒干,就成了上好的天然肥料,而肥料又是当时农村紧缺的物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为了学大寨、创高产,急需肥料。可买化肥要按计划分配,想要多买点,要走后门、托关系,十分艰难;而优质的天然肥料就有了广阔的市场,寇学书的“产品”居然成了抢手货,不愁销路。历史在这里开了个小玩笑:一年下来,公社体制之外的寇学书靠卖粪干取得的收入,竟然比在公社里干活的“社员”们还要高得多!我那时在离许昌不远的农村插队劳动,最棒的劳力一天挣十分,可每分只值一分多钱,也就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