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 5结语-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变与不变_第1页
新闻学 5结语-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变与不变_第2页
新闻学 5结语-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变与不变_第3页
新闻学 5结语-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变与不变_第4页
新闻学 5结语-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变与不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语: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变与不变刘兢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2016年1月5日

内容提要:1978年至20世纪初中国新闻事业的变迁对当代中国新闻事业变迁的可能解释网络化社会中国新闻媒体的变化当代中国新闻事业被强调须恪守的原则一、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变迁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视野里的“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是阶级的、有力的舆论工具。--认识:这些话语突出的是新闻事业的阶级性。1、背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新闻事业的五大特征(参见喻国明的相关讨论)新闻事业的国家化(媒体与国家的关系)--所有新闻媒介都无一例外地是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是国家干部,各种新闻媒介都严格地按照行政划分负责自己被指定的「领地」。(党的新闻工作者)

E:储安平、范长江;邓拓、穆青……E:被淹没的名字:萧乾、成舍我、徐铸成……“理论,理论,充其量只不过是张地图。它代替不了旅行。可我要的是体验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随你这个书呆子念地图去吧!我嘛,我要采访人生。”(《未带地图的旅人》,1994)新闻报道的宣传化(报道内容)--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被较为单纯地理解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例来教育、启发人们,指导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而与宣传教化作用无关的新闻和信息,则很少被纳入新闻传播过程。

E:《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草原英雄小姐妹、刘文学、戴碧蓉、向秀丽……

舆论表达的一元化(观点表达)--新闻宣传的任务,不是超然中立地通过形形色色观点的碰撞去发现真理,而是旗帜鲜明地利用业已被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发现和阐明的先进意识去对形形色色的社会舆论进行导向和匡正。(时传祥、焦裕禄、雷锋)(合作化、三反五反、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反右、反右倾、大跃进、文革……)角色扮演的「喉舌性」(媒介角色)--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所开动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其使命不是自外于党和国家的一种审视和批判,而是充分自觉地作为党和政府得心应手工具而给予始终一贯的坚定支持。是「帮忙」,还是「添乱」,这是衡量其工作绩效的主要准则。

E:被淹没的名字,刘宾雁(《本报内部消息》),被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判……链接:邓拓1954年在《人民日报》记者会上的发言。“我们的语言必须是党的语言、阶级的语言、人民的语言,我们的作风必须是党的作风,这就是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党中央。”运作指向的非市场化(运作)--对于受众市场事实上的轻视,是当时新闻媒介的一个普遍特点。--发行量或收视率都不能在最终的意义上决定新闻媒介的生存进退,政治上是否合格,才是最为关键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同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的意义上,各新闻媒介之间是互不干扰的合作关系。(没有市场竞争、没有媒体倒闭)

2、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事业的若干变化(参见喻国明)打破新闻事业的单一行政控制

--概述:面对市场经济,大陆新闻传播活动既往的行政导向单一控制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新闻媒介的现实运作逐渐进入准市场化阶段。--观点链接:黄成炬,中国传媒正从“市场社会主义”(国家垄断、市场导向)向“国家控制的资本主义公司”(国家占大头的股份公司)转型。(传媒成了大国企)媒体正在打破一言堂:--在大政方针问题上不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至少在目前还是不被允许的。E:四项基本原则、民族宗教政策是绝对不能被质疑的!--但在次级问题上努力成为社会各利益集团「平等」地表达不同主张的「不偏不倚」的园地,已渐成一种趋势。E:1985年,《蛇口通讯报》,《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E: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依然是社会各界的讨论热点。重新进入历史舞台中央的刘宾雁:--《人妖之间》(1978):哈尔滨宾县官员王守信,是一个不识字的女性,竟能凭借交换权力、关系、财富形成贪污集团。黑龙江省委书记向中央告状,说该文“造成思想混乱,破坏安定团结。”--1985年,《第二种忠诚》,呼吁共产党需要“第二种忠诚”……媒体逐渐强调服务性和娱乐性:--相当多的报纸(晚报、青年报、城市报等)在内容筛选标准的把握方面,公开宣称要向满足受众需要的方向倾斜,大量报道受众「欲知」的热点新闻和实用信息,其新闻传播在总体上带有迎合受众需要的服务性色彩。E:从新闻纸到有用纸《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风尚周报》……

报业竞争多元--传统机关报的「霸主」地位已经而且将进一步被削弱,若干后起之秀尤其是那些具有局部人群或局部地区覆盖优势的新兴报纸的「领地」,已经并且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张。广告,成了左右报纸生存的生命线!!!E:《人民日报》vs.《时代周报》--民营资本涉足传媒,但大都不直接染指时政新闻,而是主打娱乐或财经E:《中国好声音》:做专业的娱乐节目!E:胡舒立,从《财经》到《财新》……报业竞争加剧:读者群分流--大量新报种的崛起,是以蚕食原有老报种的读者群为特征的,而其中一向踞于报业霸主地位的传统大报(主要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所拥有的读者群被分流的情况最为严重。E:晚报、周末报、体育报、老年报……二、对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事业变迁的若干解释1、李良荣对1978年代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变化的解释:“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论(2008)1980年代:新闻媒体功能重新定位--厘清新闻与宣传关系,促进传媒功能多元化--人们逐渐达成共识,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第一功能。重提“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强调“读者需要论”--新闻实践变化:E:《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说明了什么》?链接:李金铨论媒介与权力结构“媒介与权力结构像跳一支探戈舞,领舞的总是权力结构,跟舞的总是媒介,领者和跟者配合才跳得起舞。”“记者一生记事是历史长河中必不可少的浮沉泡沫,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时代,是那个时代不可缺少的见证。”(卜少夫)(李良荣的认识未考虑大的政治结构变革,从媒介看媒介?)1994年以后:新闻媒体性质重新定位--双重属性问题--1995年,李良荣发表《15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首次提出确认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新闻事业上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下有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实践变化:媒体竞争加剧!!报业集团出现!频道专业化!2003年以后:新闻专业主义讨论(专业主义之后?)

--所谓专业主义探讨,是指基于中国传媒业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利益冲突而开展的、对新闻从业者如何应对商业赢利与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之间矛盾的理性思考。--专业主义新闻实践代表:胡舒立、王克勤、卢跃刚……俞旭:经济自由vs.政治压制,带来新闻业变革--“中国当代新闻业的变革,最好被理解为旧威权与新市场导向经济间的博弈。”(Yu,1994,p37)(评价:从单一视角理解复杂的中国媒体问题?)(剖析当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框架:中央vs.地方、国家vs.社会、政府vs.市场)2、海外学者对1978年代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变化的解释(国家vs.媒体)李金铨先生的观点: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Lee,He,Huang,2007,p24)--“中国的市场不是独立于国家,而是由国家创造并‘内在于’国家。一旦市场试图脱轨于国家,国家立刻就会将其拉回来。”--传媒用政治忠诚换取垄断特权(深圳特区报;南日集团落选中国记协副主席?)。E:《南方事变》……RoyaAkhavan-Majid,(2004):传媒变革,源自体制外行动者的自发行动。--后毛时代中国传媒体制的诸多变化,都源自‘体制外行动者’(non-stateactor)的自发行动(如公民、记者和企业家)。”

(E:地方媒体的边缘突破: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广州日报、安徽卫视、青海卫视、浙江卫视……)启示:中国传媒研究的两种路径--从传媒看中国: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视角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在传媒中的镜像:弱势群体、文革、大跃进、南巡、公民运动……--从中国看传媒:海外中国传媒研究的视角“传媒的变迁又是中国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和轨迹都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契合。”(潘忠党)三、网络化社会中国新闻媒体之变?1、黄旦老师的诠释:“网络化社会”职业新闻传播的变化(2015)有位置但不必然有效力(人民日报)媒介与社会的界线消解,只有自组织自滋生的多重相互联结(记者活动被“可视化”)原有职业理念将会被重新遭到估量(时效、原创)作为一个节点,衡量专业新闻传播机构标准的是接入点和到达点的数量、转化数据的能力和水平(头条)。链接: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新闻业的“可视化”(周葆华,2013)理论基础:戈夫曼(Goffman)前台/后台理论观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会经历从后台到前台的边界移动与场景转换过程。--为何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转的结果:新闻业的权威被“祛魅”;新闻业权威发展的新机遇链接: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2008)--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行为,都是特定舞台的角色扮演。--前台(frontstage),是面前观众公开的表演区域,人们在此按社会规范行事,实现印象管理。(餐厅)--后台(backstage),是道具和剧目的藏身之所,是印象的制造之地。(秘密花园,厨房)--人主要通过前台表演,来塑造自身在他人心目的中的形象。新闻行业从后台走向前台的五方面:--新闻生产:发现新闻线索、与采访对象互动E:21ER记者王思璟采访遇险,记者好友微博声援。E:王克勤用个人微博征集“我爸是李刚”事件目击者--新闻文本:新闻写作成了“流动的书写”E:记者公开底稿、被毙稿E:邓飞微博宜黄姐妹赴京上访机场被截事件……--新闻从业者:记者心情、采访动态、人生感悟被微博直播……出现明星记者E:王克勤、闾丘露薇、石扉客、邓飞……--新闻话语(对媒体行业的点评):记者用微博表达新闻理念、反思新闻伦理E:王克勤博客、柴静博客……--新闻机构:记者在社交媒体透露其所在机构信息2、喻国明等:新闻传播的新业态(2015)背景:互联网给中国传播业态带来什么改变?--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高维媒介”,对于社会传播业态的最大改变,是将传统的、以机构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性传播改变为今天的、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性传播。1.出现公民新闻:一种全然不同于专业新闻记者和媒体机构的信源采集、发布形态一方面,公民记者扩大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面,弥补了因时空限制而导致的突发、重要新闻现场专业记者的缺位,以自己的亲历、亲见报道新闻。另一方面,公民记者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专业新闻记者和媒体机构的信源采集形态。(众筹新闻)2.自媒体兴起:--虽然单个自媒体的影响力不足,但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媒体借助于其长尾效应常常能够打破信息的垄断和观点的单一。3.多元、分散的话语权分布新结构形成:--话语权已经不再仅仅掌握在媒体、政府的手中,普通的群体、个体的话语权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4.未来新闻业态转型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和移动端,借助新媒体渠道做内容分发(央视新闻公众号)--第二层次,不仅做原创和定制,而且做集成和互动,借助社交平台做内容分享(澎湃新闻);--第三层次,是颠覆式创新,与应用、服务、商务、社交充分结合,不仅做内容产品,还要做服务产品,着力打造与新兴媒体良好对接的新型媒体。四、当前中国新闻工作被强调须恪守的几大原则--党性原则(李良荣)党性原则的渊源:--1901年5月,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期间,列宁在《从何着手?》一文中提出,“党报,应该成为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该观点在1920年代以后的中共党报理论中被不断引用。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不是第四权、不是看门狗。“所有新闻媒体都必须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都必须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令法规和政府的施政纲领。”E:《潜入深海》!!《21世纪环球报道》、《世界经济导报》……党管媒体:--新闻媒体主要领导的任命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重要资产的配置权、新闻宣传内容的终审权,都在党政领导机关。国有资产对所有新闻媒体拥有绝对控股权--允许媒体吸纳外来资本!但媒体必须控股,任何进入传媒业的单位不得参与管理,不准干预编辑业务。(E:央视的广告收入(周翼虎))党和国家采取行政手段扶植“主流”媒体:--除了资金注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