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辽宁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现状调查分析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互联网环境下辽宁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现状调查分析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互联网环境下辽宁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现状调查分析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环境下辽宁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现状调查分析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新媒体;辽宁高校;影响力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多元化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借助这个虚拟平台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们交流意见和看法,新媒体上丰富的知识库,可以让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课本老师的束缚,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让大学生可以多元化发展。通过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思想的宣传与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功能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诉求与心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从而促进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新媒体技术的进入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添加了更加浓厚的科技气息,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含量,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二、调查设计与问卷发放

收集辽宁省重视新媒体发展的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研究其对学生生活的作用,并指出其新媒体影响力高的原因,为其他学校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今后大力发展高校新媒体打下坚实的基。

调查对象为辽宁省内30所院校的在校学生,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填答问卷,问卷最后回收率高达85.7%。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均大于0.7。

三、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女性占比60.14%,男性相对来说较少,为39.86%;大一学生占27.11%,大二学生占28.86%,大三学生占20%,大四占14.02%;对于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大体分为五类专业,其中经管类学生占比42.5%,理工类学生占比28.99%,文史类学生占比15.94%;调查的人群集中普通本科占比63.77%,双一流学校占比23.19%,专科学校占比13.04。

根据调查结果,辽宁省大绝大多数都具有官方新媒体,有官方新媒体的学校占比93.48%,没有官方新媒体的学校占比6.52%。学生们了解信息的新媒体渠道分很多种,其中学生用微信公众号来了解信息占比92.03%;学生用微博来了解信息占比72.46%;用知乎和抖音来了解信息占比35.51%;由此可见,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抖音等新媒体来加强学校的宣传力度是会有一定成效的。

3.2客观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于新媒体发布的信息感兴趣的方面有生活资讯、校园活动、考试指导、时事政治等。其中,校园活动占比84.78%;生活资讯占比68.84%,考试指导占比63.04%,时事政治占比42.03%。学校大力发展新媒体,最大的原因是丰富校园信息传播渠道,其他原因占比也非常地接近。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在校园的文化生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想使新媒体快速地发展起来,则需要一定的关注度,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每天的登陆频率集中在1-5次,属于低频次,高频次登陆人数不到50%,甚至有人从不登陆。这说明,大家对于校园新媒体的关注度还够不高,新媒体的影响力还不够大,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因此,想要发展好新媒体在校园内的作用,则需要弄清楚缘由,从而解决问题,增大新媒体在校园内的影响力。

四、结论及建议

4.1学校积极维护校园新媒体系统平台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开展思想引领、青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及学校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加强话题传播意识。要想能很好地利用该平台为学校服务,提高公众号的活跃度、增加推文量,是提高影响力和实效性的关键。高校应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深入学生群体中开展广泛的调研,了解他们迫切希望了解的推文内容;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特色推出系统的传媒方式,进一步丰富传播形式。

4.2打造良好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场所,只有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贴近各高校的办学理念,结合社会热点,才能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受到师生的响应,并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也在呈现不断进步的状态,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提高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内容的质量,校园网络建设不断趋于完善。

4.3创新新媒体形式

将传统教育中通过灌输传递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包装和支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体验式的活动逐步内化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中可以取得更佳效果。因此更好发挥高校新煤体平台育人功能需要在各个层面运用主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