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少弹性纤维软骨细胞耳廓会厌课件_第1页
水分少弹性纤维软骨细胞耳廓会厌课件_第2页
水分少弹性纤维软骨细胞耳廓会厌课件_第3页
水分少弹性纤维软骨细胞耳廓会厌课件_第4页
水分少弹性纤维软骨细胞耳廓会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结缔组织教学内容一、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1.细胞(7种)2.纤维(3种)3.基质(二)致密结缔组织1.规则~2.不规则~3.弹性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教学内容二、软骨组织(一)软骨组织的构成软骨细胞基质、纤维(二)软骨的类型1.透明软骨2.纤维软骨3.弹性软骨(三)软骨膜学习要求:1.熟悉★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各成分(细胞、纤维和基质)的形态和功能。2.掌握★★血液的组成及血浆、血清的概念,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及意义;熟悉★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功能。3.了解结缔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软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及软骨的分类;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及骨密质、骨松质的结构特点。概述1、组成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第二节结缔组织

connectivetissue2、特点(1)细胞少,散在间质中,无极性,但种类多;(2)细胞间质多(包括:基质和纤维

组织液);基质多样性:液态、凝胶态、固态;(3)组织中血管、神经末梢丰富3、分类4、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修复等5、分布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处6、起源

胚胎期的间充质(间充质细胞和基质)结缔组织(广义/狭义)一、固有结缔组织★胶态二、软骨组织固态三、骨组织固态坚硬四、血液★★液态第二节结缔组织特殊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一、固有结缔组织

狭义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其基质呈胶态,细胞和纤维散布其中分类(根据细胞类型和数量,及纤维种类和含量不同)了解(一)疏松结缔组织★特点

细胞种类多量少,细胞间质中大量无定形基质,而纤维少且排列散乱、疏松图分布 广泛存在于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结构疏松的组织功能

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疏松结缔组织(切片HE)疏松结缔组织(撕片HE)1.细胞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2.纤维3.基质胶原纤维(为主)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一)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形态:胞体大,扁平多突,胞质弱嗜碱性,核大卵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分布:常紧贴胶原纤维分布功能:能分泌多种蛋白,构成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

具有较强再生修复能力1、细胞

(1)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

最主要细胞纤维母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称纤维细胞,胞体小呈长梭形,胞浆弱嗜酸性,胞核小而细长,染色深。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时能转变为纤维母细胞,并形成基质和纤维。

形态多样: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结构:LM核小、圆形/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功能:1.体内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

免疫细胞防御作用

变形运动(组织游走)

吞噬功能(防御功能)2.参与免疫应答:抗原提呈

3.分泌功能:合成分泌生物活性物质(2)巨噬细胞(来源单核细胞,又称组织细胞)★(2)巨噬细胞变形运动(组织内游走,趋化性)吞噬功能(防御作用)巨噬细胞(含吞噬物)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过程示意图参与免疫应答:抗原提呈

形态: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近核侧有浅染区

核圆、偏位,核染色质粗大呈车轮状分布;分布: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消化、呼吸道)及慢性炎症部位。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3)浆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形态:圆或卵圆形,核小色深,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异染性,水溶性)

(4)肥大细胞★LM: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功能: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组胺、肝素)与过敏反应有关(4)肥大细胞(mastcell)功能: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过敏反应有关。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肝素:

局部抗凝血作用组胺:

使非血管平滑肌持续痉挛,

引起支气管哮喘、胃肠道腹泻、腹痛白三烯:扩张Cap、使Cap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

造成局部水肿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该处聚集

释放活性物质(全身性)过敏性休克皮肤荨麻疹呼吸道哮喘,过敏性鼻炎胃肠道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肥大细胞IgE抗原脱颗粒(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肝素)白三烯胞质中颗粒中(6)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保留分化潜能的原始干细胞,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5)脂肪细胞(fatcell)形态:细胞大,球形,胞质内含巨大的脂肪滴,在HE切片中呈空泡状扁圆形核和少量胞质被挤压至细胞边缘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物理特性:新鲜时白色,韧性大,抗拉力强

形态:

LM:较粗,HE染色呈粉红带状,

波浪状走行,有分支

EM:胶原原纤维,有横纹化学成分:Ⅰ型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Collagenousfibril2、纤维

(1)胶原纤维数量最多LMEM疏松结缔组织(撕片HE)物理特性:新鲜时黄色,弹性大,韧性差形态:LM:较细,HE染色呈浅粉红色,折光率强,直线走行、有分支

化学成分:弹性蛋白(elastin)(2)弹性纤维(elasticfiber)少弹性蛋白Elastin疏松结缔组织(撕片HE)LM形态:

LM:细短,多分支;HE染色不易着色,嗜银性

EM:胶原原纤维,有横纹化学成分:Ⅲ型胶原蛋白分布:网状组织(造血器官、淋巴组织、肝内)

(3)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很少

网状纤维(淋巴结)光镜图(镀银染色)特点:胶状、黏稠主要成分: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水基质孔隙中有组织液(Tissuefluid)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浆成分渗出进入基质生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大部分组织液回流入血3、基质(groundsubstance)小结:固有结缔组织比较

组织基质状态

主要纤维

主要细胞

分布疏松结缔组织

胶状三种纤维多种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之间致密结缔组织

胶状胶原、弹性纤维多而密成纤维细胞腱、韧带、真皮、被膜脂肪组织

胶状三种纤维脂肪细胞浅筋膜、网膜、系膜网状组织

胶状网状纤维网状细胞骨髓、脾、淋巴结(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connectivetissue)特点:(1)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2)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分类根据纤维排列是否规则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eg:真皮,硬脑膜,巩膜等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eg:肌腱,韧带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光镜图单向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成纤维细胞(腱细胞)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真皮)光镜图多向密集交织的胶原纤维束→成纤维细胞(三)脂肪组织(adiposetissue)以脂肪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分布:皮下、网膜、系膜和肾脂肪囊功能:贮存脂肪、支持、保护和维持体温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网状细胞:星型多突,核大、浅,核仁明显,

胞质嗜碱性网状纤维:由网状细胞产生,交织成网基质:淋巴液

结构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组织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网状细胞有突起相互连接并与纤维交织成网(四)网状组织(reticulartissue)

网状组织模式图网状细胞(淋巴结髓质)

►网状细胞→淋巴细胞

网状纤维(淋巴结髓质)

►网状纤维→网状细胞核二.软骨组织和软骨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软骨组织是特化的具有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软骨组织软骨膜软骨膜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的器官)

软骨组织是特化的具有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软骨软骨组织

软骨膜软骨细胞细胞间质结缔组织膜含血管神经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结构

软骨细胞(唯一细胞类型)

细胞间质特点组织内无血管和神经,营养来自软骨膜的血管渗出软骨细胞特点1.软骨细胞包埋于基质内形成的软骨陷窝内;

同一软骨陷窝内细胞来自同一细胞,称同源细胞群2.靠近软骨周围的细胞较幼稚,扁、小、单个靠近软骨中央的细胞较成熟,大、圆、成群3.功能:合成、分泌软骨基质和纤维软骨基质(半固体凝胶状)纤维(胶原、弹性纤维)软骨光镜图P软骨膜Cb成软骨细胞M软骨基质Cc软骨陷窝内的软骨细胞N软骨细胞核L软骨细胞内的脂滴软骨膜:结构:

薄层结缔组织膜外层:致密,保护作用内层:疏松,血管和骨原细胞

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功能:保护、营养软骨组织;在软骨的生长、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软骨的分类:(根据软骨基质中纤维成分不同)分布鼻、喉、气管、关节软骨、肋软骨透明软骨(少量胶原原纤维)纤维软骨(大量胶原纤维束)弹性软骨(大量弹性纤维)分布:耳廓、会厌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

软骨小结1.组成:

软骨组织

软骨膜(结缔组织膜)2.分类:根据软骨基质中纤维成分不同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基质弹性软骨弹性纤维+基质纤维软骨软骨细胞和基质少,胶原纤维束多3.功能:支持、保护和缓冲软骨细胞软骨基质纤维外层:致密,保护作用内层:疏松,血管和骨原细胞

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透明软骨低倍

分布鼻、喉、气管、关节软骨、肋软骨弹性软骨耳壳弹性纤维染色分布:耳廓、会厌纤维软骨

低倍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第二节结缔组织教学内容三、骨组织(一)骨组织组成1.骨基质2.骨组织的细胞

骨细胞(二)长骨的结构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三)骨的发生(自学)教学内容四、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二)血细胞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三)骨髓和血细胞发生(自学)三.骨组织和骨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

由数种细胞和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骨基质)组成

骨组织(Osseoustissue)细胞间质(骨基质)有机成分无机成分(骨盐)细胞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一)骨组织的结构1.骨基质:钙化的细胞间质有机成分胶原纤维基质(蛋白多糖、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钙结合蛋白)无机成分:羟磷灰石结晶(骨盐)结构呈板层状——骨板:大量骨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借骨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结构。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胶合板,相邻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骨板间或骨板内存在一些扁圆形小腔,称骨陷窝,内有骨细胞周围放射状小管,称骨小管35%65%化学组成2.骨组织的数种细胞(1)骨细胞(osteocyte)

位置:分散在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位于骨陷窝(bonelacuna)中,

突起伸于骨小管(bonecanaliculi)中

形状:胞体扁圆形,多突起;胞质弱嗜碱

性,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

骨细胞图(2)骨原细胞: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3)成骨细胞:可合成分泌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称为类骨质),被类骨质包埋后即成为骨细胞(4)破骨细胞:多核巨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骨是一种器官骨按形态分类: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骨是一种器官教材P87骨按形态分类: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长骨的结构:由骨干、骨骺、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骨骺骨干骨骺(二)长骨的结构骨干骨膜骨质(骨密质)骨髓骨骺骨膜骨质(骨松质)

关节软骨

骨是一种器官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骨质由骨组织构成,按结构特点分为骨密质骨松质骨膜结缔组织膜,表面有血管和神经等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红骨髓与黄骨髓长骨的结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内部有少量骨松质形成的骨小梁骨骺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覆盖薄层骨密质,与骨干的骨密质延续骨组织骨松质spongybone骨密质compactbone骨板长骨的结构图长骨的结构

1.骨松质spongybone

分布: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结构:由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交织而成,为多孔隙的网架结构,孔隙内充满红骨髓。骨小梁由排列不规则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骨板分为三种类型: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①外环骨板:厚,较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②内环骨板:薄。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长柱状结构,由10~20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构成;其中心为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它是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

间骨板:形状不规则,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未被吸收的残留骨板。长骨的结构

2.骨密质compactbone

分布: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表层结构:由排列紧密有序的骨板组成骨磨片示骨单位、中央管、间骨板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①骨陷窝②中央管③骨小管内、外环骨板间

长柱状结构

中央管

同心圆骨板骨膜

骨外膜:(periosteum)包绕在骨的外表面

骨内膜:(endosteum)骨髓腔、骨小梁和中央管内表面内层:富含血管、神经、骨原细胞(成骨)长骨的结构

3.骨膜四.血液和血细胞★★血液Blood是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的红色液体,是一种液态的结缔组织人体血液总量约4000-5000毫升,占体重7%-8%。特点:一定的黏稠性保持相对恒定的比重、酸碱度、渗透压和化学成分血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细胞间质)水90%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酶,糖,维生素,激素,无机盐及代谢产物等55%45%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全血加抗凝剂分层(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 是全血中除了血细胞以外的成分,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血清(相当于基质)

血液自然凝固时,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块,血块静置后析出的淡黄色清明液体

,即血清血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血浆血浆与血清(二)血细胞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等相对恒定教材P299形态:直径7-8.5μm,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侧面看呈哑铃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1.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RBC)功能:HB有结合、运输O2和CO2功能(因和CO的结合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特点:1、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2、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3、细胞膜具有特殊的ABO血型抗原,构成人类ABO血型系统。寿命:120天(衰老的细胞被肝、脾、骨髓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1.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RBC)正常值

红细胞男性(4.5~5.5)×1012/LRBC女性(3.5~4.5)×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150g/LHb女性110~130g/L①贫血:红细胞<3×1012/L或血红蛋白<100g/L。②溶血: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大量进入细胞,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残留的膜囊称血影。1.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RBC)

外周血中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它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它反映骨髓生成红细胞的能力,可作为临床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网织红细胞(胞质内有核糖体)2.白细胞(WBC)无色有核的血细胞胞体球形,比红细胞大,能变形运动,炎症时穿过毛细血管在组织内游走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类型有无特殊颗粒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值(4.0~10)×109/L各类血细胞白细胞比较: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50%-70%,数量最多2.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N)形态结构:胞核:呈蓝紫色,杆状或分叶,2~5叶(2~3叶多见),分叶越多,细胞越衰老。幼稚的呈杆状。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称核左移,表明有严重感染。胞质:胞质中含许多散在细小的淡染颗粒,Wright染色中呈紫红色①嗜天青颗粒(溶酶体)②特殊颗粒(嗜中性)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其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在化脓性炎症时增多。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2.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granulocyte,E)占白细胞总数0.5%-3%形态结构:胞核:分2叶,胞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为溶酶体,含有各种酶。在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功能:变形运动和较弱吞噬能力,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能释放组胺酶,杀灭寄生虫。(抗过敏、抗寄生虫)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血涂片

►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形态结构:1.胞核:分叶或S型,染色浅被颗粒掩盖;2.胞质:含有嗜碱性颗粒(内有肝素、组胺等),

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在过敏性疾病时增多2.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granulocyte,B)

占白细胞总数<1%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形态结构:胞体最大,呈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核常偏位,染色浅;胞质:呈弱嗜碱性,灰蓝色,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吞噬功能强,参与免疫从血管游出,转化为巨噬细胞

在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结核病)、病毒感染时增多2.4、单核细胞(monocyte)

占白细胞总数3%-8%单核细胞de核形态多样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态结构: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血中小淋巴细胞最多)胞核呈圆形,核大、染色深紫蓝色;3.胞质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天蓝色功能: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占75%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占10-15%参与体液免疫(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在慢性炎症和某些病毒感染是增多

2.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占白细胞总数20%-30%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小、中、大)胞质少,核大、染色深紫蓝色颗粒:细小淡染核杆状或分2-5叶吞噬功能颗粒:粗大橘红色核分2叶抗过敏抗寄生虫颗粒:大小不等紫蓝色核S型,淡染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最多50%~70%最少0%~0.75%0.5%~3%小结三种有粒白细胞胞质淡蓝色核肾形、马蹄形、卵圆形吞噬功能最强最大3%~8%胞质少,天蓝色核大、圆形、深紫蓝色免疫功能20%~30%小结二种无粒白细胞形态: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常伸出突起,不规则成群分布,无细胞核,有细胞器;

血涂片上,常呈多角形,结构: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功能: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数量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则有出血危险;2.来源: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3.血小板(bloodplatelet)正常值(100~300)×109/L血小板血涂片中血小板血液的理化性质(一)颜色与比重

血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故呈红色,全血的比重在1.050一1.060之间。(二)不透明并有很大的粘滞牲。全血的粘滞性约为水的4—5倍。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正常人血浆的粘滞性约为水的1.6—2.4倍。(三)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1,相当于7个大气压或708.9kPa(5330mmHg),血浆渗透压是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分子量小,颗粒数多,放形成的渗透压高,为299.6mOsmL-l,相当于6.7个大气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的分子量大,颗粒数目少,故形成的胶体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0sm·L-l,约相当于3.3kPa(25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由于血浆蛋白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液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四)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血液中存在有多个缓冲对,但血浆的PH值主要取决于NaHCO3/H2CO3缓冲对的比值(正常情况下此值为20/l)。补充:组织液的生成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血液的功能一、运输功能(一)氧的运输

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从肺泡气扩散人血液的氧以物理溶解与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A、物理溶解占血液中实际含氧量的1.5%B、化学结合:98.5%的氧则是与血红蛋白化学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HbO2)运载物理溶解是Hb结合与释放氧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血液的功能(二)运载CO21.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除一部分结合成碳酸氢盐作为缓冲物质(碱贮)存在于体内外,必须将多余的CO2不断的排出体外,否则会发生PH改变。2.血液中的CO2也是以物理溶解与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载的。其中物理溶解约占6%,而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占95%。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氢盐形式(占88%)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7%)。血液的功能(三)其它物质的运载血液在运载气体的同时,还进行其它物质的运载,如将消化后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以及水、盐、维生索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供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或暂时贮存;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酚及其它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肝、肾、肠管及皮肤等处)排出体外。血浆还将各器官代谢中产生的热量,如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大量热运送至全身,使热量均匀分布于全身各处。激素也是依靠血浆的运载而到达其作用的靶细胞,以实现对人体功能的体液调节等。血液的功能二、血液的调节功能(一)内环境(二)血液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1、维持血浆的酸碱度——缓冲作用2、体温的调节血液的功能三、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功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免疫细胞是指淋巴细胞血液中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理止血和加速凝血

1.造血器官-骨髓的结构

出生后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是红骨髓红骨髓造血组织网状组织各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巨噬细胞间充质细胞脂肪细胞血窦(三)骨髓和血细胞的发生2.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髓性造血干细胞淋巴性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原红细胞

幼红细胞(早中晚)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早幼粒细胞BNE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B细胞T细胞结缔组织小结结缔组织胶态固有结缔组织★半固态软骨组织固态骨组织液态血液★★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细胞间质)小结:各类结缔组织比较

组织

基质状态

主要纤维

主要细胞

分布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胶状三种纤维多种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之间致密结缔组织胶状胶原、弹性纤维多而密成纤维细胞腱、韧带、真皮、被膜脂肪组织胶状三种纤维脂肪细胞浅筋膜、网膜、系膜网状组织胶状网状纤维网状细胞骨髓、脾、淋巴结

软骨组织纤维软骨固态,水分少胶原纤维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