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五语文教案-1_第1页
练习五语文教案-1_第2页
练习五语文教案-1_第3页
练习五语文教案-1_第4页
练习五语文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练习五语文教案练习五语文教案练习五语文教案1设计理念1、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把握自己》,理解主要内容,认识沉迷于络的危害,坚决把握自己,辞别吧的决心。2、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简短的演讲稿。3、认识7个生字。材料准备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自己》和搜集有关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充实自己。学会搜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搜集探究才能、整合所有资才能、合作探究才能及口语表达才能。明确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教学过程老师活动一、谈话引入1、老师谈络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前面我们理解到点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功能特别多,而且还可以救助别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可以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与此同时,络信息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生命安康,令人痛心疾首。本次活动,请同学们就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2、出示:“把握自己”。二、阅读理解1、默读阅读材料,扫清阅读障碍:读生词、学习生字、质疑,以“络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主题,在文中找资料,做批注,准备发言,学生默读并找、划、做批注、交流讨论等2、想一想:从这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举了哪些“电子杀手”做的坏事?〔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读并讨论交流。〔1〕沉迷于络的危害:①影响学习成绩。②影响身体安康。③导致犯罪……〔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3、课堂讨论。〔1〕怎样理解“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区分才能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①师生共同历数“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②联络生活实际,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开场被“电子杀手”盯上了?举例说明。③: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有效的利用资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不站、沉湎于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2〕面对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②老师宣读“青少年络文明公约”。三、理解特点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2〕有煽动性,竭力说服听众。〔3〕摆事实,讲道理。……4、有感情的朗读这演讲稿。四、写演讲稿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讨论: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玩络游戏好处多玩络游戏害处多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简短的演讲稿。3、课堂交流。五、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和下节课内容:我们下节将围绕“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络等媒体”开一个辩论会,下面大家设计一个辩题,以便课外找好有用的信息资料当辩论用的证据。如:“小学生上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聊天害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辩题订好后,学生交流如何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讨论查找所需信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后记优点:让学生通过联络生活实际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缺点:对沉迷于络的危险,学生认识缺乏练习五语文教案2教学内容练习2总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能纠正局部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拟,强化记忆,练习2[第九册]。2、初步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鼓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局部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局部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局部,保存句子主干〕。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7题教学难点:第5题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明确本课时目的。二、练习第1题。1、出示老师成心写错的字,请学生改。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3、认真、仔细地抄写。4、互查、订正。三、练习第2题。1、,辨词义(说互相点与不同点)。2、读句子,分析^p句意3、填词,再读。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四、练习第3题。1、读题,明要求。2、观察,分析^p“左边”与“右边”的共同点,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练习2[第九册]》。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亲密联络。3、独立做,交流。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五、练习第4题。1、独立完成。2、交流、矫正。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六、练习第5题。1、读题目和例句,比拟:保存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4、做第2、3句,交流。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第2课时一、指导完成第6题。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二、指导完成第7题。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考虑。4、进展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三、布置作业:书面答复练习第7题的问题。教学后记练习2[第九册]练习五语文教案3一、教材分析^p本练____有7道题。主要让学和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形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以此来稳固生字新词,还让学生稳固否认说法换成肯定说法,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第7题是根据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而设计的。二、教学目的1.能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2.会比拟形近,并用形近字组成词语。3.能正确选用近义词,用好反义词。4.能将否认说法换成肯定说法,注意分句内容间的因果关系,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5.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主面安排材料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7题。教学难点:第6题。四、教学准备小黑析假设干块。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的1.能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给形近字组词,正确选用近义和反义词,完成第1-4题。2.能把否认说法换成肯定说法,完成第5题。〔二〕教学过程1.指导完成第1题。〔1〕读题,审题。〔2〕自由读,读准这8个音节。〔3〕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读准确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并正音。〔4〕独立完成音节、生字的接连。〔5〕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词,并正音。2.指导独立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组词练习。〔2〕以馈时说一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混淆?〔3〕订正。3.指导完成第3题。〔1〕自由讨论这三组近义词使用时如何区分?〔2〕交流,归纳:纯洁与整洁,都有干净的意见,但使用的对象不同。纯洁一般形容思想、心情、感情,整洁一般用来形容场所、场地。战斗与战役的意思都是打仗,但使用范围大小。战役是一定时间内,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大。温暖与温和都含有暖和的意思,但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温暖侧重于暖,温和侧重于和,常用来形容态度、脾气等。〔3〕填空并反应,矫正,说明为什么这样填?4.指导完成等4题。〔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反义词。〔3〕交流、反应、订正。5.指导完成第5题。〔1〕审题并读懂例句的改法,即把否认说法改成肯定说法,一般把否认说法句中的没有就没有改成肯定说法的有了才有或有了才会〔才能〕〔2〕学生独立完成改写任务。〔3〕交流反应并订正,注意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漏词理解或改变了句义。练习五语文教案4教学目的:1.学习将句子、一段话写详细,掌握“写详细”的一般方法。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3.培养学生养成向生活学习、书本学习的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教学重.难点:将句子、一段话写详细,学会写详细的方法。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积累的描写优美风光的好词佳句。3.班里写字出色的孩子。预习1.留心家乡的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2.阅读描写景物的优作,积累优美的句子。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语文与生活”1.学习把句子写详细。〔1〕谈话导入〔2〕爸爸看到小芳习作中的一句话:“大海很大很大”说她写得不详细,后来小芳在爸爸指导下说: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4〕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详细?2.读这局部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局部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局部更详细。(1)学生试着补写句子。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_______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小溪里的水清得很,____________教室里静悄悄的,______________3.学生分组交流填写的内容。4.完成稳固练习。____广场上人真多啊,_________这棵松树站得笔直笔直的,_______运发动跑得好快呀,_____________2.模拟写法,迁移运用〔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写详细。〔2〕指名交流〔3〕小结方法〔4〕练习写家乡的自然景物,将它写详细。〔5〕交流片段二、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2)朗读这段话。(3)观察书写格式,字之间的间距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4)说说这句话中,哪些字需要注意构造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老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应。一、教学“语文与生活”1.学习把句子写详细。〔1〕谈话引入话题〔2〕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详细?大海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纳把句子写详细的根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详细、生动、准确。2.巡视指导。3.评价鼓励,填写的内容只要能扣住中心词就行,鼓励多种填法。4.稳固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5.组织学生讨论《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学习怎样将句子写得更详细。6.激发学生回忆家乡一处美丽的自然景物,先说说留下的总体印象,然后围绕中心详细描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写。反应评价。二、写好钢笔字1.明确练习要求。2.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间隔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老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4.巡视指导,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5.展示优作,鼓励争先。对于写的不好的指导纠正,强化训练。作业:1.《一课一练》中的相关练习。2.片段练习:将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写详细。练习五语文教案5教学要求:1、关于城市别称的字词句练习。2、写好左边有撇的钢笔字。3、读读背背成语和名句。4、口语交际——说笑话。5、学写毛笔字——斜捺和平捺。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第一局部⑴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⑵自由读城市的名字及别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⑶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⑷你理解哪个城市,能说一说吗?⑸连线。2、第二局部⑴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⑵自由选择做题。⑶小组学习:交流所写的答案,讨论。老师巡视指导,答复学生提出的疑问。⑷完成全部的练习。⑸指名说说填写的内容,纠正。3、第三局部⑴小组学习:介绍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称?⑵小组汇报。⑶练习:写写城市的名称和它们的别称。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识要写的字。2、读一读“小小建议”:右边的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互相穿插。3、学生仔细观察,比拟每个字左右两局部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这三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指名学生说。5、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写。6、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笔笔入目,看准每个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7、反应:展示写得好的同学,进展表扬评点;指出存在问题,进展纠正性练习。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此题要求。2、教学第一局部。〔1〕指名读“东方之珠”,老师谈话导题;这篇课文描写了____的繁华、热闹与美丽。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也是描绘城市繁华的的。〔2〕出示八条成语。〔3〕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读?〔5〕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老师给予适当讲解。〔6〕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自由背诵,指名背诵。〔7〕小组交流比赛。3、教学第二局部。〔1〕出示: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老师范读,介绍: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名言。〔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生点评。总结: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尊敬别人家的老人;保护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保护别人家的孩子。〔4〕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相背诵。〔5〕反应:齐背,指名背。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学习“斜捺”和“平捺”的运用方法。2、老师书写“斜捺”和“平捺”,指导运用方法。3、学生练写。4、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笑话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几个笑话。形式要短小,思想要安康,能蕴涵一些生活中的道理那么好。1、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此题的训练要求是什么。2、指导。〔1〕启发谈话:学生们都很喜欢听笑话。笑话以它有趣的情节和语言,深深地吸引我们每一位同学。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几个笑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说说笑话,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有趣。〔2〕小组练习要求;①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谁在小组里讲得最好。②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级里讲,看谁在班级里江得最有趣。③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否那么不会起到逗人的效果。说笑话时假如能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好。3、练习。〔1〕每人在小组里练讲。〔老师巡视指导〕〔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3〕师生评议。二、总结练习五语文教案6设计理念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设计思路汇报研究报告——学生评价质疑——解疑答惑——收录资料——总结评价一、汇报交流,共享成果课前同学们已经撰写好了研究报告,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同学们仔细听,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与看法。第一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师:对于第一小组的汇报,同学们有什么看法或意见?生交流观点,或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师:同学们对这一小组的汇报有何评价?生评价,师给予肯定或鼓励。第二、三……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老师参与即时评价。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采用“过程性成长记录评价”,即把活动个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或被访人的评价。教后记优点: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缺点:学生评价质疑才能有待遇进步。练习五语文教案7教学内容:《练习5》课时目的:口语交际:笑话会,丰富课外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笑话的才能。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口语交际。我的非常钟。〔一〕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小段节目。〔放一段笑话〕这是什么节目?它有什么意思?今天咱们也来开个“笑话会”,一块分享笑话带给人们的乐趣!”〔二〕指导交流1、分组里说一说自己准备的笑话.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讲笑话。3、全班同学评议:表达是否清楚,有没有趣,怎样更吸引人。4、每个人再准备.5比赛讲笑话,评出笑话大王.二、学写毛笔字一〕、指导学生观察“八”字中的捺——竖捺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尾处渐渐收笔。二〕、老师执毛笔范写竖捺.三〕、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1、指导观察“过”中的捺——平捺:将捺起笔处的笔锋向下,不是平直起笔,而是逆锋向右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平直运笔,渐渐拖出笔锋。2、学生临贴描红。3、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捺,互相交流书写心得,老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捺画的字。〕练习五语文教案8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3、将句子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4、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里。5、熟记12个成语。6、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7、学写毛笔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读题。2、指导。⑴指导学生读句子。⑵让学生说说比拟难写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⑶老师重点指导“唯、装”这两个字。3、练习。⑴学生练习描红。⑵根据描红情况,老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4、反应⑴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⑵指出缺乏,根据情况进展矫正,强化练习。二、教学第二题。1、指名读题目要求。2、指导。⑴让学生把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读一读。⑵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3、练习。⑴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并找出较难认的多读几遍。⑵男女生对读。⑶老师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⑴出示句1,指名读句。⑵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⑶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拟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重叠式词语有强调语意和丰富表现力的作用〕⑷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这样的重叠式?为什么?〔通过诵读比拟〕⑸老师归纳做该题的方法:一想〔想可换成哪种形式的重叠〕,二换〔换成重叠式〕,三读〔以读来检查这样换是否适宜,并和原句比拟〕3、练习。⑴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变换并验读第2、3句。⑵交流。4、补充练习。⑴只要下狠心,肯定能把情况摸个清楚〔〕,弄个明白〔〕。⑵不知过了多少个冬夏,经历了多少风雨〔〕,玉兰树仍然郁葱〔〕,充满活力。四、教学第四题。1、指名读题。2、学生单独完成练习。3、反应。⑴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⑵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⑶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关联词语后的三个句子。4、补充练习。用上适宜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⑴广玉兰幽香、纯洁,充满活力。我爱广玉兰。⑵明天下雨,我喊叔叔开汽车送我去上学。⑶秋天到了,许多树都落叶了,玉兰树还是那么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五题。1、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2、交流:说说理解的成语意思。3、老师讲解。嫣然一笑:形容笑的样子很美妙。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4、练习。⑴学生大声自由练习。⑵同座位练习背诵。⑶指名读;集体背;指名背。二、教学第六题。1、审题。⑴谈话提醒话题。⑵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2、指导。⑴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相机板书〕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⑶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它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喜欢一样栏目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⑷指名汇报。〔老师引导学生把要说的意思分点有条理地说清楚〕⑸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断你如今还清楚地记得?〔同学间互相启发回忆〕⑹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开展顺序描绘一下吗?〔先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同学间互说〕⑺指名说或小组推荐。⑻老师让学生根据要求中的三个问题列好说话提纲。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原因:印象深化的内容:3、练习。⑴学生列写提纲。⑵四人小组练说。⑶指名汇报,师生评点。4、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向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投稿。练习五语文教案9教学要求: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展想象和连接表达意思。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教学第一局部。〔1〕创设情境。〔2〕让学生通过考虑和讨论,比拟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3〕让学生通过比拟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2、教学第二局部。〔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2〕让学生考虑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好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3、教学第三局部。〔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意思,区分它们的一样点与不同点。〔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3〕老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4、教学第四局部。〔1〕学生读八个成语。〔2〕老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二、教学第二题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谁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2、积累反应。练习五语文教案10一、教材分析^p本次练____有6道题,分别进展了字、词、句、阅读的训练。第1、2两题是字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辨析音形相近、意思不同、易混淆的字,正确地连字组词,认识一字多义的现象,根据不同语言环境给多义字据词定义。这样的训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根底好的班级,老师可以更加放手一些,侧重规律的指导。第3、4、5题是词句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正确辨析意思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的词,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选词填空,遣词造句,按例句提醒的规律,用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早的方法改写句子。懂得省略号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选词填空虽然常练,但仍应重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遇到且经常不能把握的学习内容。后两题是本册新知识点,应该学扎实。第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读短文,答复下列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法归纳短文主要内容的才能。这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二、教学目的1、会区别8组形近、音近字的字义和用法。给“热”字据词定义。2、会区别2组近义词的意义,选词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3、学会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到句子的前面,仿写句子;懂得省略号的三种用法。4、会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法,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会给“热”字据词定义;恰当地组织语文字、连接问题的答案,归纳短的主要内容。四、教学准备:《新华字典》,投影仪,小卡片。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的指导并完成1-4题〔二〕教学过程1指导练习第1题。〔1〕明确要求。此题要求学生选字连词。第〔1〕题供选择的四组字是形近字;第〔2〕题供选择的四组字是音近字。〔2〕练习:①区别每组两个字的音、形、义:形近字通过字的部首区别字义;音近字那么要知道字的意义区别用法。②用“\”划去一个不适宜的字。〔3〕完成作业,交流反应。汇报时要说明划去某一字理由。2指导练习第2题。〔1〕根据词句定义。①查字〔词〕典理解带点字有几种意思。②根据句意应选择哪一种意思?还要注意词语意义的区别,从而确定带点字的意思。③根据语言环境推敲,组织文字填入空格。〔2〕尝试练习第〔1〕题。①查《新华字典》“热”有6种意义项;②根据第〔1〕句的意思,可选第〔1〕意义项:“情意深”;③根据详细语言环境加以推敲,可写:感情非常冲动。〔3〕完成作业,交流反应。出示答案:①感情非常冲动;②气氛活泼;③感觉温度比拟高④形容非常羡慕。3指导练习第3题。〔1〕“选词填空”中供选择的词往往有意思一样或相近的局部,所以要辨析每一组两个词的不同意思。那么怎样辨析呢?特别要注意区别词语中不同的那个词素,词义侧重点往往在这个字中。〔2〕完成作业。①辨析每一组两个词的不同意思;②根据句意选用适宜的词填空;③有带点词语造句。〔3〕交流反应。汇报答案时一定要学生辨析每一组词语,说说自己选用的道理,出示正确答案:①娟秀清香②悲哀悲愤4指导练习第4题。〔1〕读题审题。分析^p例句后明确改写的方法是调整词语的项序,将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到这一天”提到句了前面。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一样。〔2〕完成作业,交流反应。出示答案:①有天晚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早几天,姑娘们就在比试谁心灵手巧了。〔3〕想一想,把这样的词语提到句子前面有什么用意?〔4〕我们在写一个句了时,假如要突出时间的重要性,就可以用这种形式。如《狼牙山壮士》中句子“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把时间写在句了最前面,是强调七连与敌人作战的时间长,和前一句子中的“坚持”相应。〔5〕在课本里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第2课时〔一〕教学目的指导并完成5、6题。〔二〕教学过程1指导练习第5题。〔1〕老师指点。举例说明少略号的三种用法。例子可在关关课文中找。〔2〕学生练习。先读读省略号的三种用法和3个句子,根据老师举例指点的方法完成作业,在括号里写上省略号3种用法的序号。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学过的课文里再找一些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分别标明省略号的作用。〔3〕交流反应,小卡片出示正确答案。练习五语文教案11教学要求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5学写毛笔字——根本笔画“折”。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第一局部。〔1〕指明读题目,弄清此题要求。〔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3〕小组合作,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2第二局部。〔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3〕反应: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3第三局部。〔1〕默读句子。〔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3〕自由朗读。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构造。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拟每个字左右两局部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读一读“我的发现”。4老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应。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此题要求。2教学第一局部。〔1〕出示八条成语。〔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4〕练习读,同学互相背诵。3教学第二局部〔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3〕练习读,同学互相背诵。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二、教学第六题。1审题。〔1〕提醒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详细,有条理。2练习。〔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3反应: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正确制作奖”和“最正确介绍奖”。练习五语文教案12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一、审题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2、老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二、指导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2、交流指导。明确交流要求。(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处,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如今价格如何公正、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三、练习。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老师巡视指导。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缺乏之处,师生可以共同修正。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老师巡视,并参与其中。四、反应。1、老师对学生在展览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练习五语文教案13课中的活动教学在详细操作中应注意的方面有许多,以下是其中之一。选取活动角度方面。所谓选取角度,是说在一节课中要以某种活动或某种学习活动的组合作为主要活动,老师要突出这主要活动的设计,并通过它来带动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活动。《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其主要的活动角度为读写结合。老师引导:1.帮助掌握第一种语言现象。〔1〕引导理解句意。出示:我看见过〔〕的大海,欣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让学生考虑这句话进的是什么意思。〔2〕指导领悟表达方式。“大海、西湖、漓江水”这三者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同样表达方式的句子还有吗?你怎么知道的?〔3〕引导借鉴方法。提示:我〔〕过________,〔〕过________,却从没〔〕过________。〔4〕辅助学习方法。〔理解语言意思——领悟表达方式——运用方式表达〕2.帮助学习第二种语言现象。〔文中有关漓江水“静、清、绿”的内容〕提示范围:星星〔多亮、美〕;葡萄〔多绿、甜〕;菊花色彩〔白、黄、绿〕。学生活动:1.默读考虑后书面练习:〔1〕〔〕的大海〔〕的西湖〔2〕这句话的意思是漓江的水既不同于_______,也不同于________。〔3〕圈画连接词〔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未见过。〕〔4〕互相讨论,积极思维。〔5〕根据自己原有认知程度,进展仿写或创造性描写。〔6〕交流信息,互为、补充与矫正。〔7〕同桌讨论,归纳方法,思维过程外显。2.按出的学习方法,由组长组织合作学习,自读自悟、质疑、讨论。推荐代表按“语言意思——表达方式——仿写练习”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其余组进展,然后补充、矫正内容。这样的读写结合,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训练到位。练习五语文教案14设计理念通过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设计思路阅读例文,老师讲解怎样撰写,学生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和需注意的问题。一、阅读材料,领悟撰写方法1、学习《奇怪的东南风》学生先朗读课文,交流,老师适时点评。师:这课文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生: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师:作者重点讲述了什么?生:理解问题的研究过程。师:作者是怎样讲述的?生讨论交流:先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