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36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36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36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36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36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期行》【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田子退金》——韩婴【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③尊君在不不: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

④说其义说:6.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7.【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8.【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诚信”在我们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3分)9.【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5.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③不:通假字,通“否”,语气词。④说:通“悦”,喜欢,赞赏。(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6.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4分)8.能说出“诚信”在如今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对自己有所启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分)9.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阐述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家教思想,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意思相近即可给分)(3分)【参考译文】【乙】田子担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教育你的子孙时要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2012福建漳州)【甲】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②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③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斌壮词以寄之》)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时人莫之许也B.谓为信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负势竞上/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10.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3分)A.诸葛孔明者,卧龙也。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甲】文第②段与【乙】文第②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运用这种写法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参考译文】【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是确实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智慧与谋略浅薄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012广西贵港)【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慢:怠慢)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恶之如鸱枭B.辍耕之垄上C.孔子云:“何陋之有?”D.醉翁之意不在酒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2.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13.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参考答案】9、D10、C11、B12、A13、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乙】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2012广西柳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10、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2分)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负箧曳屣(2)以中有足乐者(3)乃时吞纸以实腹(4)卒成学士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嗜学,家贫无资,13、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分)答:1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答:【参考答案】10、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11、拖;拖着因为时常;经常终于12、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13、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1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参考译文】【乙】湖北义阳的朱詹,祖先几代都住江陵,后来迁出到扬都,他喜爱读书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时常吃纸来填饱肚子。天气寒冷没有毡被,就抱着狗睡觉来取暖。狗也饥饿虚弱,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朱詹大声呼唤它也不回来,哀伤的声音惊动四邻。然而仍然不放弃他的学业,最后终于成为学士。(2012河北)【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俱,莫敢饰作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ù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作:掩饰,欺作。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今齐地方千里(2)王之蔽甚矣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9.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20.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7.(1)土地方圆(土地纵横)(2)受蒙蔽(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18.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意思对即可。2分)19.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意思对即可。2分)20.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参考译文】【乙】齐威王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称赞你的好话每天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城),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去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当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死了。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恐惧不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掩饰过失的事情,人人都尽其所能地为国家做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2012河南)【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11.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12.翻译下列语句。(2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1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敦颐至一讯立辨1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3分)1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参考答案】11.B评分说明:(2分)准确得2分。12.(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杀人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13.敦颐至/一讯立辨评分说明:(1分)断句正确得1分。1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评分说明:(3分)每点1分。15.示例: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评分说明:(3分)结合【甲】文1分,谈人物每一点各1分。【参考译文】【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2012黑龙江鸡西)【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景:书: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愤郁颇见辞色。译文:12.用原文来回答。(2分)【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13.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2分)【参考答案】10.景:日光书:书信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共2分。11.(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评分标准:(1)重点词语“微”翻译正确1分,倒装句式1分。共2分(2)重点词语“见”翻译正确1分,语言流畅1分。共2分12.【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乙】:“友善,爱其才,(加“恐后贻祸”也可得分。)”(1分)评分标准:用原文回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共2分13.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评分标准: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得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2012黑龙江龙东)【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假日帅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酒杯),见缞絰(cuīdié丧服)数人管理葬具者。公亟(jí急切地)令询之,乃寓居世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賵(fèng)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范仲淹罢宴》)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一:置: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译文:12.【甲】文中加点字“进”指代的内容是“”。(用原文回答)(1分)【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1分)13.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范仲淹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参考译文】【乙】范仲淹镇守邠州的时候,一天空闲时率领下属登上楼阁,置办酒席,还没有举起酒杯,看见几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好。范仲淹听后很忧伤,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他丰厚的救济金,让他完成丧葬之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2012黑龙江龙东)【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②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③?”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注】①虞人:掌管山泽范围打猎的官。②焉:哪里。③岂可不一会期哉: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呢?④罢:停止,取消。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濯清涟而不妖濯:⑵是日,饮酒乐,天雨是: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⑵魏文侯与虞人期猎。14.请分别找出【甲】文的主旨句和【乙】文中表现魏文侯信守诺言的句子,并抄写下来。(2分)15.【甲】【乙】两文都谈到美德,“出淤泥而不染”与信守诺言都是美德,请就其中一种美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分)【参考答案】12.⑴濯:洗涤⑵是:这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13.⑴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⑵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虞人)约定时间(相约)去打猎。评分标准:(2分)⑴翻译正确、完整即可。⑵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4.甲:莲,花之君子者也。乙: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或乃往,身自罢之。评分标准:(2分)找出并书写完整即可。有错别字不得分。15.示例一: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体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应该洁身自好,拒绝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积极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健康快乐的成长。示例二:信守诺言,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应信守诺言,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评分标准:(2分)结合实际谈理解1分,语言流畅1分。【参考译文】【乙】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2012黑龙江牡丹江)【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31.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①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②的主旨。【参考答案】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30.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参考译文】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2012湖北鄂州)【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参考答案】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24.A(3分)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2湖北随州)【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可爱者甚蕃()(2)余忆年少时()【答案:多;我】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答案: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1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2分)1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4分)【答案示例:内容上,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参考译文】【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2012湖南郴州)【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塘,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①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②,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③之妙,双振当时。(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17.解释下列词语。(4分)(1)俄顷:▲(2)何由彻:▲(3)亡走凤翔:▲(4)营:▲(5)人皆怜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2)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19.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2分)答:▲20.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选段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B.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忧时伤生,情不忘君。”C.乙文对杜甫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D.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参考答案】17.(1)不多时,一会儿(2)如何挨到天亮(3)逃到凤翔(4)营建,建造,造(5)人们都很同情他(共4分。对1个得1分,得满4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8.(1)使用多年的棉被像铁一样又硬又冷,小儿睡相不好将棉被里子蹬破了。(2)县令备船前去迎接,杜甫才得以回到耒阳。(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杜甫写甲诗时的处境是:遭遇战乱,颠沛流离(到处逃难),生活艰难。(2分。意对即可)20.D(2分。不是“含蓄肯定”,是热烈赞美。“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骚雅之妙”指出了李杜诗歌风格的不同)【参考译文】安禄山叛乱,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度日。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忧虑时局、伤感民生,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纵观李白、杜甫两人的诗,句句震撼人心,指点得失,忠孝之心,传诵千古,诗歌文采精妙,双双名震当时。(2012江苏常州)【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参考答案】7.(4分)(1)睡觉(2)只,只是(3)曾经(4)到,靠近8.(4分)(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参考译文】【乙】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2012江苏宿迁)【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4)诚自古所希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1)国恒亡(2)河曲智叟亡以应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君谓计将安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8、甲文探讨了和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参考答案】5、(4分,意思对即给分)(1)任用,选拔(2)了解(3)通“弼”,辅佐(4)确实,实在。(2分)A(6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及给分)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8、(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1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居安思危【参考译文】【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2012江苏徐州)【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人名,魏国的大臣④快走。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面刺寡人之过者(3)不以封君之弟(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1)今齐地方千里(2)文侯问于群臣(曰)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译文:13.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1)方式相同处:(2)方式不同处:(3)规劝结果:【参考答案】10.(4分)(1诚:确实,实在(2)面刺:当面指责(3)以:用、把、拿(4)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每小题1分,计4分)11.(2分)(1)今齐地/方千里(2)文侯/问于群臣(曰)(每小题1分,计2分)12.(6分)(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句3分,计6分)13.(5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把任座叫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2012江苏盐城)【甲】见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①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次定州()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10.【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11.【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3分)【参考答案】8.(4分)①“要”同“邀”,邀请②妻子儿女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④遗憾(答对一个得1分)9.(4分)①(2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乃”、“无论”译错一个扣1分)②(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10.(2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11(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1分)(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2012江苏镇江)【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1\*GB3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⑥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⑦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此文难度超过课内文言文。)【注释】=1\*GB3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②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③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⑤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⑥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注释是从网上直接拿来的,该注的没注。文中的“忭”需要加注释。注释标号的位置不当,如注释③上标序号应加在“弥月不雨”的“雨”字上面,注释⑤上标序号应加在“属客”上面,注释⑥上标序号应加在“荐饥”上面,注释⑦应加在“虽欲优游”上。)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GB3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②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③志喜也志:_________④雨麦于岐山之阳阳:______________8.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4分)(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2)【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11.【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①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1分)②寝:睡觉(1分)③志:记(1分)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1分)(只要答出句中的“阳”指山的南面即可。)8.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2分)9.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分)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1分)10.(1)赏月(月光)(1分)(2)喜(1分)11.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2分)乙文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1分,意思接近即可)【参考译文】【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2012辽宁朝阳)【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注释】①纴(rèn)纺织。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作者,明初文学家。(1分)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⑴四支僵劲不能动⑵腰白玉之环⑶去秦而归⑷苏秦喟然叹曰20.下面是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写在答题卡上。(2分)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⑵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21.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22.乙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苏秦读书刻苦?(2分)23.读完甲、乙两选文,谈谈你在读书求学方面得到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18、《宋学士文集》宋濂(每空0.5分,共1分)19、⑴通“肢”⑵腰佩。用作动词。⑶离开⑷……的样子(每个0.5分,共2分)20、⑴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1分)⑵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1分)2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分)22、⑴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1分)⑵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分)23、两文都是写勤奋学习的。(结合文章主旨答即可,1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都比较安逸,缺少勤学苦练的精神,读了语段后,我真正认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道理。(围绕现实生活答即可,1分)【参考译文】【乙】(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挑着书橐,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了几十本书籍找到祖师鬼谷子的《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让他赏赐金玉锦绣、封个卿相之类高官的人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2012辽宁丹东)【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哉。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③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④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注释】①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赏。④殆:通“怠”,懈怠。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I)望其旗靡()(2)用人不尽其所欲()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诃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1A.公与之乘凡战之道B.故虽并天下公问其故C.既克既胜养其心D.登轼而望之而士不厌兵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译文:14.【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答:【参考答案】11.(1)倒下(1分)(2)想要(1分)12.C(2分)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气就枯竭了(2分)。(2)这就是黄帝打了七十场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14.既战养其气(2分)【参考译文】【乙】大凡作战的方法(是这样的):还没有作战的时候要蓄养军队的作战物资,即将作战的时候要蓄养军队的战斗力,已经作战的时候要保持军队的士气,已经取得胜利之后要保持不骄傲不气馁的斗志。小心地做好报警工作,严格地做好守望工作,使农民能放心地耕种土地,是蓄养军队的作战物资的办法,重重地犒赏士兵,使他们平时能闲暇算得,是蓄养军队的战斗力的方法;取得小胜利后更加急切地希望取得大的胜利,遇到小失败后更加激励自己,这是保持军队的士气的方法;用人时不让他干完他所想要干的事,这是保持军队斗志的办法。因此,士兵经常充满斗志,怀抱着欲望而又不完全得到满足。斗志不消息就有更多的勇气,愿望没有全部实现就有更多的贪心。因此,即使打遍天下,士兵也不会讨厌打仗,这就是为什么黄帝打了七十仗士兵并不疲乏的原因。不培养士兵旺盛的斗志,即使仗一打就打胜了,这支军队也不能再打仗了。(2012辽宁抚顺)【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节选自《战国策》)【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今齐地方千里____。(2)兽见之皆走____。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2)犹百兽之畏虎也。译文: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2分)【参考答案】7.(1)方圆(2)跑(2分)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参考译文】【乙】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