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教学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做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沧州遇旧交密谋害林冲好言劝教头草场交接出门沽酒刺杀仇敌情节复述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小说的情节及结构:PART01分析林冲形象1、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提示: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尉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课文开头一段,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思考2、林冲得知陆虞侯密谋之后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从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提示: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当遍寻不见仇人时,又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思考3、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哪些细节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思想?(1)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如:“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开门救火”思考集体思考: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提示: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林冲性格的转变,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这就是林冲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林教头的性格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奋起反抗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来(奋起反抗)沧州遇旧(买刀寻敌)自下慢心(善良安分)(随遇而安)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官逼民反

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明确:“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善良安分委曲求全随遇而安

奋起反抗逼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体会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刻意义。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一文学形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part02分析景物描写本文有几处描写风雪?提示:1、直接描写风雪。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雪(环境描写)

内容写法作用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2)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3)那雪正下得紧。(4)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5)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6)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风雪

隔门偷听

途中见庙压倒草厅投宿庙中大石倚门身寒沽酒理清线索:主线: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副线: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part03拓展练习: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

为林冲写副对联!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逼上梁山说“木叶”林庚

刘涛

顺丰

圆通

中通

申通

韵达

姜逸磊林雪田小洁教学目标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培养筛选信息和概括的能力。关于作者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划出关键句,理清思路。关键句1.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4.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5.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6.“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7.“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1.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关键句第1段:列举诗句,引出议论话题:“木叶”是诗人钟爱的形象。理清思路第3段:提出要对“木”的来历进行思索。第2段:提出古诗中“树”“叶”“木叶”,后来又发展为用“落木”,而不用“树叶”的文学现象。关键句理清思路4.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用于秋风叶落季节,含有落叶因素(外形)5.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第5段:提出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分析“木”与“树”的暗示性,解释“木”暗示“落叶”的原因。6.“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第6段:比较“木叶”与“树叶”“落叶”“黄叶”“落木”的不同,说明“木”的二个艺术特征:“木”有微黄、干燥之感(色泽)关键句理清思路7.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第7段:小结——概念相去无几的词语,艺术形象几乎是一字千里。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研究探讨1.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研究探讨2.研读下列诗句,思考诗句中“木叶”或“落木”的意象和“树”“绿叶”“落叶”一类的意象各有什么不同特点?这些文学现象是如何说明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特征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午阴嘉树清圆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落)木(叶)树(叶)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干燥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密密层层浓阴满地生机活力枯黄填写下表,区别“(落)木(叶)”与“树(叶)”得到启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拓展研究古代诗歌意象的暗示性

言在此而意在彼,古称之为“寄托”,即语言的暗示性。在诗歌中多表现在意象的寓意上。意象

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寓意之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与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是诗歌的基础。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注意意象的积累正确解读意象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营造氛围、塑造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借景抒情、奠定感情基调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常见意象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古之情。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折柳:喻送别。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松:象征孤直的品格。梅:象征高洁的品格。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荷花:象征纯洁、清高。常见意象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征。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