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_第1页
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_第2页
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_第3页
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_第4页
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到泗水河畔欣赏景物。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闲适得意,感受着春风的清爽的暖和;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处处是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来一起看看这篇《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吧。

第一课时

师:小伴侣,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伴侣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伴侣想去吗?肯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日李老师和小伴侣从课文上到桂林巡游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伴侣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爱吗?

生:(齐答)喜爱。

师:好。请你们仔细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其次,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欣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其次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挨次,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终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挨次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同学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挨次,使同学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漂亮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观察河底。

师:你们观看得很认真。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仔细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同学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观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欣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观赏桂林山水,欣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观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欣赏”。比如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观赏”的句子却不能用“欣赏”代替。比如说我观赏音乐,不能说我欣赏音乐。为什么?

生:由于欣赏是看,观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由于音乐是听的,欣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同学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老师巡察。)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临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同学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力量的培育。〕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伴侣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力量、概括力量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假如我们告知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生:漓江的水悄悄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同学体会词句的感情颜色。〕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其次小节其次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其次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其次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知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同学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淌,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欣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同学进入情境体会文中意境。〕

生:我似乎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假如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观察。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概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概念出来?

生:(齐念)

〔老师有意转变排比句式,让同学从详细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水的,那么从其次节开头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概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悄悄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其次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同学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日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洁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句。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伴侣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学问,并通过扩句,让同学体会:把事物描绘得详细、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其次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其次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画。(出示抄好第三小节课文的小黑板,一个同学上讲台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这两个词我不懂。

师: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红叶许多,很出名。红叶就是枫树叶。

师:(把同学画出的词念一遍)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我来南宁的时候,看到南宁也有山。南宁的山是连绵起伏的(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似乎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直立着(画一直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生:(齐)拔地而起。

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连。

〔老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同学从详细形象的情境中,获得鲜亮的词的形象,进而理解抽象的词。〕

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外形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师:(指老人山)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着远方。

生:老人在思索。

生:老人在深思。

师: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似乎在沙漠里蹲着。

师: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生:等我们骑上去。

师:对。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饮水。

师:对。桂林的山的外形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许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

师:(示词卡)“万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样子许多。

师:就是说变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师:(板书:奇)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惊奇?

生:不是惊奇。是说样子许多。

生:很少见的。

师:对了。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怪。这奇怪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师: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生:叫奇峰排列。

师:“罗”是什么意思?

生:散开的。

师:对。“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排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生齐念)

师:桂林的山这么奇怪,我们要告知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同学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同学朗读)

师: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师: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生:危急。

师:你们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个解释(出示小黑板:①担心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解释对?

生:用第三个。

〔指导同学依据语境,分析字在词中的作用,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义项,这是提高同学使用工具书力量的好方法。〕

师:对。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屹立着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师: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生:怪石嶙峋。

师:(出示词卡)嶙峋原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生:(念课文)

师: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急吗?

生:是说山陡。

师:山陡,不易通过。

〔奇峰排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抽象概括,同学难于理解。老师运用了描述、画图的方法,让同学在详细的形象中熟悉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同学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事物的词,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词素进行分析,化难为易,顺应了同学接受学问、理解词语的思路进展过程,同学对词语的理解就深刻了。〕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师:“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生:秀丽、秀美。

师: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拦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颜色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竹笋。

师:颜色明丽就是颜色鲜亮,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颜色明丽?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师:颜色明丽就是很美。颜色明丽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

生:明丽。

师:丽才是美。“明”呢?

生:艳丽。

生:明快。

师:对了。明快,颜色明快、漂亮。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

师:学习其次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这里有个“峰峦宏伟”怎么讲?

〔“写在漓江水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几句话,也是衬托的话。”老师简短的提示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启发同学熟悉两节课文结构相像,避开重复的讲解。〕

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

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概很宏伟。

这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

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现在我们看课文最终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生:(念课文)

师:最终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还有

生:还有迷漫的云雾。

师:(念课文)就这么简洁几笔从空中云雾迷漫,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洁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漂亮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生:不是。

师:画卷是长长的卷起来的画。可以绽开,绽开(用手势演示绽开状),再绽开,叫什么?

生:连绵不断。

师: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蓝的江中行走。

师: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师:这是第一句。其次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船上的人在漂亮的江中巡游,似乎在漂亮的画中巡游一样。

师: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漂亮的景色,我们就像在漂亮的画中巡游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现在不做,到作文课时再做。

这课学完了。这课开头就写了(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写桂林的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终写桂林的山水像连绵的画卷。现在请四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

〔开头讲文章的层次,讲完课文回过头来再理一遍,加深同学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

生:(读课文)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从对桂林的山水的爱,引导到对祖国山水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丽。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利用形象,激发想象。给“山水”一词找近义词,再组成各种形式的词组,而后让同学造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培育同学组合词语和变换句式的力量。〕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宏大祖国的喜爱。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一、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二、检查你们自同学字的状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出示小黑板)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及评析

:薜法根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飘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特别漂亮。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唱歌。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拘束地飞行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漂亮的,是迷人的,令人沉醉。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其次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我想把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观赏。

生读。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竞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心情饱满。

师:感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嘶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我信任,你们中肯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念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师: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哪,它已经越过墙头。

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懂了“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仆人不在家吧。

生:由于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仆人听不见呀。

生:或许是由于仆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或许是仆人在园子里观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沉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

生:老师,什么是屐齿?

生:我知道,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生:我想也许是鞋子底下的纹路吧,(抬起脚,演示给同学看。)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看一下插图。

生:我知道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苔藓。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当解释为“疼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宠爱,舍不得的意思。由于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也许、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仆人舍不得屐齿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也许是仆人舍不得我的屐齿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迹。

生:他们说得还不完整。应当解释为:也许是由于仆人爱情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由于所以”或者“之所以是由于”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也许是由于仆人疼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生: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或许是由于仆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伴侣家欣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仆人。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伴侣花园游玩,结果没有遇到仆人,扑了个空。

生:没有遇到仆人,吃了个闭门羹。(同学大笑)

师:对,说得很形象,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确定是特别绝望。

生:他感到特别的扫兴。

生:他的心里确定在埋怨,这个伴侣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生:我觉得他伴侣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观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仆人,原来非常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同学朗读全诗。

五、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奇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受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爱诗中的哪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