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三医疗与公共服务学案(含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三医疗与公共服务学案(含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三医疗与公共服务学案(含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三医疗与公共服务学案(含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三医疗与公共服务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三医疗与公共服务热点提示备考关注1.考查内容:医疗和公共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2020年的一场疫情,又将医疗和公共服务这个话题变为被广泛关注的社会焦点和民生热点。它标志着社会治理能力的高低,也反映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体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理念。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外历史上各历史时期的医疗卫生、医学成就等内容。2.考查特点:常见的题型:由于课本支撑材料较少,加之过去很少考查到该问题。从2020年各地的模拟题看,以41题和42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比较多,多用新材料、新情境命题,纵横联系古今中外对比等知识命题1.关于医疗与公共服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概念,如古代的疫病、近现代医学与医疗制度,尤其是总结不同时期医疗与服务的特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等的异同点。2.关于中国的医疗与公共服务,需要学生掌握古代疫病以及政府救助的基本史实,理解疫病对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借此了解中国的中医及其成就。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医学变化,由近代西医的传入,到现代医疗体系的完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成就将会成为高考的热点。3.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大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如黑死病影响下的文艺复兴。此外,关注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提供的公共服务来关注民生问题2020年1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深度考验着社会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情况,考验着党和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科学处置,全国人民发起了防控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遏制了病毒的蔓延。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历史上有关医疗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探索,应该成为现实的借鉴。同样,现实也将成为历史的延续。一、医疗卫生(一)基本概念阐释1.古代疫病: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病,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疫病”,指的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疫病的发生、流行都会给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危害人民健康,重则导致国家政权颠覆。所以,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历来颇受各朝代重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乃至平民百姓,都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疫病对于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古罗马的瘟疫、西欧中世纪的黑死病及天花与寄生虫病等。2.近代医学:按《中国医史》记载,近代医学的传入从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位船医皮尔逊来华算起。他的功劳就是传入了牛痘术。此后至1840年,先后有12位西方医生来华。最成功的是伯驾在广州的眼科医院。至1876年统计,中国共有16所教会医院,24个诊所。其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西医在沿海通商口岸找到了立足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通商据点的增多,条约给传教和医疗以明文规定,传教医师迅速传播。3.现代医疗制度:现代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大体可分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医疗卫生保健等。其中,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公共卫生维系着全体人民的健康,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与完善。(二)相关知识梳理1.古代中国疫病的成因、特点及影响:中国古代疫病产生及传播的影响因素中国古代疫病的特点中国古代疫病的影响(1)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气候;(2)政治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稳定性、国家治理能力、是否存在战争等;(3)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程度;(4)人口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稠密性、流动性;(5)自然灾害。是否有严重的自然灾害(1)频发。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1911年间,疫灾平均每4年发生一次;(2)疫灾发生时间分布不均衡。魏晋南北朝、明清时期是中国两个疫灾高峰期;(3)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4)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1)人口减少。(2)战争:影响战争进程、走势、危害、手段。(3)政治:社会矛盾、社会动乱、王朝兴衰。(4)经济:经济发展受阻。(5)思想文化:宗教的发展。(6)生态环境:恶化【拓展延伸】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二是疾疫流行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三是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疾病,难民流动;四是扩大疾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从汉末到魏晋,是道教兴起的重要时期。当疫病日益严重的时候,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而且表现得异常极端;当疫病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道教为战胜疫病提供了技术系统和信仰主义两种解决之道。另外,疫病与各种社会习俗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如节日习俗多是原来预防或庆祝战胜某种疫病的活动,生活中一些禁忌与习俗,往往也与疫病有关。2.中医药的成就:中国古代中医药的发展多与民间疫病发生与防治有关。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研究疫病的名家,他们著书立说,把自己的理论向医学界、民间乃至整个社会进行推广和普及,使中国医学对传染病的治疗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1)战国时期: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对病情进行诊断。(2)汉代。①《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成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②《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③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④华佗最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和系列外科手术,被誉为“中医外科的鼻祖”。(3)晋代。①西晋医家,王叔和,编著了一部中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著——《脉经》。②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也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4)隋代医家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著作。(5)唐代。①医药学家孙思邈重视民间治疗经验,撰成《千金要方》,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主张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6)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出现,把宋代本草学的成就推向了高潮,保存了大量古代民间用药经验。(7)明代: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拓展延伸】古代医学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我国古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农耕经济发达。(2)政治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动。(3)文化因素: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奠定了人才基础;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道家阴阳调和辩证思想的影响。3.古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1)防治措施。①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②设置医局、发放药物、医治疫病、隔离防疫;采取土方法预防疫病。③普及医学知识,初步形成保持卫生和防疫概念。④发明了人痘接种,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2)保障民生:减免田租、赋税,发放财物,开仓赈济,安置流民,节用抗灾。4.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在中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经的理论,道家、儒家、兵家等思想,相互交融哺育了中医,使中医理论在开始形成期,就有丰厚的辩证法思想作基础,故能成就昌盛几千年之伟业。(1)道家:其倡导的“道法自然”、重无轻有等思想,对中医的养生理论等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儒家:儒家的“中庸”思想深深渗透于中医的理论之中,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交相辉映;天人合一、中和等思想,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协调平衡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3)兵家:对中医学的预防治疗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宋明理学:其“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对中医学诊断治疗理论的建立也有一定影响。5.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实验科学、解剖学等;西学东渐逐步形成潮流。(2)概况。①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把西方近代医学带到中国,但影响有限;晚清以前的中国医疗制度,包括医疗与护理,均以家庭为单位。直到晚清西医东传,西方医院制度引进以后,才发生重大变革。②近代以来:鸦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在中国内地建立教会医院,以通商口岸最为集中,分科完备,技术先进,受到不少人的欢迎;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相继被引入中国,西医院校随教会医院在中国落成,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西医院校也随之出现;西方公共卫生措施也逐渐被引入中国。以传教士为主要传播群体的西医在中国发展各项医药事业,然后在专业化、本土化过程中使这些医药事业由医学传教士为主转变为以专业医生为主,再转变为以中国的专业医生为主。现代医学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中,西医的传入起到了推动作用。③民国时期:至少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传统“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方针,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中医进修学院,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针灸学发展迅速,在中医药中发挥巨大作用。进入21世纪,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3)影响。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中国大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科学处理垃圾与粪便,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③医疗观念的转变。近代以来,从传统“医家”到新式医院,不只是医疗空间的转换,也带来了医疗观念的重大转变。6.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囊括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服务制度,药品供应体系,医疗保障制度等内容。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源自欧美。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社会下层民众的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凸显。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改革开放以来,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进入21世纪,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大医疗扶贫的力度;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拓展延伸】中国近代,呈现了中医逐渐衰落、西医强劲发展的趋势。(1)原因:从中医自身看:①医疗效果上,中医没有西医见效快,国民逐渐接受西医。②中医在教育上逐渐被边缘化。③中医逐渐失去近代政府的支持。西方近代医疗制度、医学观念和科技的传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科学精神);民主意识的增强,中国社会转型;民国建立后,国内出现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思中西文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2)特点:医疗空间从医家到医院;医疗队伍技术观念近代化;医疗对象大众化;西医逐渐占据主体地位;传统中医发展受阻。(3)影响:弥补了中医药学在实验医学上的不足;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近代化;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冲击了中医的地位,甚至造成了一些极端认识等。(1)背景:民主法治的渐趋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疾疫造成了人口减少、社会动荡;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医学教育的发展;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西医提供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近代实验科学、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推动西医医学理论建立和发展;工业革命促使新提炼药物技术发展;大众传媒及广告业的发展。(2)特点:近代西方医学注重实验科学;依托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注重构建科学理论;教学、科研和临床相结合;注重疾病的定向预防和免疫;政府重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护理学成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防灾救灾与社会保障(一)古代中国的防灾和社会保障内容体现主要措施(1)兴修水利,治理河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秦汉以来,治理河患就一直是一项国家急务(2)储粮备荒,建立仓储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常平仓和义仓。始于汉朝的常平仓,主要设置于各省州县,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官仓。义仓起于隋朝,在政府监督下由民间自行管理(3)赈济是各级政府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而无偿发放救济粮款的救灾措施。具体形式有发放救济粮款的谷赈、银赈;官府利用赈济钱粮兴办治河、修筑塘堰、海塘等工程的工赈;政府给灾民施粥、发放衣物等的粥赈、布帛赈等主要特点(1)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2)救灾与减灾相结合。(3)注重预防有利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腐朽,致使出现贯彻不利、救灾不利的状况;生产力和医疗发展水平落后(二)近代中国的抗灾减灾1.太平天国时期:(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2)《资政新篇》中提出兴办保险事业和慈善机构等。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与大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面临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3.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最终渡过难关。4.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四)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1.通过社会政策尝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首先积极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2.罗斯福政府为了推进劳资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政府还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五)当今世界社会保障新的发展趋势1.注重提高社会保障费率,广辟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社会保障收入。2.降低过高的社会保障标准,减少社会保障支出。3.减少国家干预,强化市场机制对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使社会保障制度从“国有化”向“私有化”转变,让私有企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4.鼓励发展商业性保险。5.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收现付制改为现收现付和个人资本积累相结合的混合制,以增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6.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六)当今世界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当今世界社会保障,由于失业、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长期困扰而面临危机。1.过度保障使社会保障支出日益膨胀,财政不堪重负。2.福利的平均化和救济过度造成受益不公,致使人们的工作欲望减弱、而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心理加重,使效率受损。3.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膨胀,管理费用增加,造成社会保障资金流失。三、民生问题(一)中国古代促农发展的措施1.生产力进步与耕作方式改进。(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私有制确立与小农经济产生。(私田到自耕农经济)3.政府重视促进与保护农业发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存百姓”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慎刑,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等)4.古代思想家关注民生与和谐:孔子思想中的“仁”“德”“中庸”;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与民生关注1.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主义,试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辛亥革命:1905年,孙中山阐发“民生主义”,通过核定地价达到国民共享,家给人足;1924年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3.新民主主义革命:1928年,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等。(三)现代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农业合作社(1953—1956年):在自愿互利基础上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强调生产资料“一大二公”“一平二调”,扩大生产组织规模。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知识拓展】世界各国民生问题链接1.英国圈地运动:使农民和土地分离,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同时获得一块份地。3.日本明治维新: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禁令,确认土地私有。4.苏俄和苏联: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农业集体化再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5.罗斯福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利益。四、武汉风云1.洋务运动:1861年政变后掌握权力的慈禧和奕倾向于和列强合作。与此同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兴起的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认识到学习列强的必要性。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始,开明派官僚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旗帜是自强和求富。主要成就包括:创办军事企业、创办民用企业、派遣留学生和开办新式学堂、建设新式海军。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努力,是一场技术层面的现代化运动。它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了新式的机器、武器、企业组织,但是并没有触动中国落后的制度和文化。洋务派想用先进的技术来维护落后的制度,注定无法成功。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目标的落空,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的(1)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直接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人物(1)中央:奕。(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要内容创办工业(1)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19世纪70年代起,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新式陆军与塞防(1)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2)左宗棠率军于1878年成功收复新疆,捍卫了国家主权。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新式海军与海防(1)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2)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性质一次失败的清朝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作用(1)使得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辛亥革命: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名称由来因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革命准备(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2)创办机关刊物《民报》高潮(武昌起义)概况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楚望台军械库,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占领了汉口和汉阳影响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结果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历史意义(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经济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社会习俗上:革除了一些封建陋习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7月开始背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经过(1)两湖战场(主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夺取武昌;吴佩孚主力被消灭(2)江西战场: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主力(3)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4)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4.武汉保卫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五、第九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背景(1)国内: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工业水平很低(2)国际: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苏联模式的影响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成就(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2)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结果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①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万—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②1507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随后,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也接踵而至。③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④清教徒英克里斯马瑟在几十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时称:“印第安人开始不断骚扰他们已经卖给英国人的领土的边境,但是上帝通过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天花,结束了这场冲突。”⑤

——摘编自潘振华《人类史上历次大瘟疫》材料二一·二八淞沪战争不仅给上海造成了社会灾难,还导致瘟疫大流行,还被日本等国公布为霍乱、天花流行港,大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力度。⑥面对传染病疫情,上海各医院较往年提前开门诊治患者,社会慈善人士增设时疫医院不下20所。⑦上海卫生局特向汽车公司定制巡回诊病车3辆,以便巡回时沿路免费诊治病人。1932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注射传染病疫苗的数量也远超往年,卫生局特发布“防疫要点”布告,劝告市民注射免费防疫针以保护自己生命;号召扑灭传染病菌的媒介——苍蝇;注意卫生,对污秽及便溺进行消毒⑧。卫生局还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注射人数、死亡人数、防疫手段和疫情,还包括患者居住地点、各时疫医院的诊疗情况、预防注射情况等。⑨这些救助的结果是部分缓解了疫情。——摘编自刘雪芹《一·二八淞沪战争与瘟疫》(1)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美洲原住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与美洲地区疾病肆虐的共同原因,并概括民国时期的瘟疫救助方式。(12分)【解题思维】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求答项:“原因”“影响”“共同原因”“救助方式”。•限定项:“16世纪美洲原住人口”“近代中国与美洲地区疾病肆虐”“民国时期的瘟疫”。•提示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说明”“概括”。第二步:获取解读信息。•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对印第安人屠杀。(结合所学可知)③→黑人带来天花,其他病毒接踵而至:人口迁移促进病毒传播。④→印第安人对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影响:②→给美洲带来灭顶之灾,导致美洲人口大量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大交流、大交换,而病毒的传播为后世防治传染病提供了经验。⑤→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导致西欧的崛起。·共同原因:由①⑥可知,主要是受到列强的侵略,并且实力落后于西方。·救助方式⑦→政府、医院采取多种方式救助。⑧→劝告和提供注射传染病疫苗,并做好卫生防控工作。⑨→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的屠杀;人口大迁徙与病毒的传播;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对天花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6分)影响: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加速了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世界人种、人口、物种大迁徙;为后世防治传染病带来了诸多教训。(7分)(2)共同原因:经济和文明发展滞后;遭遇列强的殖民侵略。(4分)方式: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了多形式、多途径的救治举措;向民众提供传染病疫苗;进行防疫与卫生宣传;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等。(8分)1.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组织注射伤寒、霍乱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300余人;1941年3月,边区民政厅发布《陕甘宁民政厅布告》,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1942年,边区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不但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还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规定,并且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表明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措施已经达到了现代防疫的要求,故选C;A、B说法绝对化,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根据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根据《宋史·五行志》中记载,在整个两宋时期,发生在江南地区的疫病大概有29次。南宋152年间,平均每五年就出现一次,其中有26次发生在江南地区。杭州取代汴京成为宋朝的首都以后,也成为新的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区,苏轼曾指出,“杭(州),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从时间的分布上看,从1142—1190年的48年中共发生13次传染病流行,平均每4年一次;1195—1211年的16年中发生了9次,平均每2年就有一次瘟疫。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传染性疾病大多发生在夏秋之际,23次有明确月份的记载,其中有15次疫情是发生在这个季节,约占65%。神宗熙宁八年(1057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死者约十之五六”,“浙西路死者五十余万人”。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浙西大疫流行,平江府以北的河流中“流尸无算”。——摘编自尹娜《两宋时期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控制》材料二流行病的灾难,促进了医学卫生的各种研究和观察,为近代卫生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以1845年中英《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为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