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标导航不少文章总令人感到要么很平淡,要么就显得比较肤浅,没有深度,没有高度,读起来如嚼鸡肋。作品要生动、鲜明、深刻,除了词汇的筛选和推敲方面外,主要是在素材的积累、题材的取舍和主题的挖掘方面下工夫。第一,关于素材的积累。素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未经取舍、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的积累,要靠我们日常的留心观察和留意各种细节。素材信息的获取,可以是一句话、一片纸、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一件小事,特别是一些有个性、有特点、有影响力的景、物、人、事、话语、动作等。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留意观察和悉心倾听,特别是一些细节。这些素材看起来琐碎,也可能很不起眼,但我们根据题材的需要,在把这些素材选进作品的时候,作品就不会显得空洞无物、苍白无力了。第二,关于题材。题材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根据创作的意图,将平时积累的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组织到作品当中,用以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即作品中所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题材对素材的筛选和取舍,如同录像的剪辑,事件的全过程录下来后,在播出的时候,要根据播放的需要进行剪辑链接,能说明问题的焦点片段、重要的镜头、关键的细节保留下来,多余的、可要可不要的、重复的镜头删除掉。题材对素材的筛选和取舍的目的,是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诉读者“这是什么,是怎么样的”。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对材料的转化有不同要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它对材料叙述的要求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不同的:一是目的不同。记叙文通过叙事,突出形象,表现中心,叙述本身就是目的;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了阐明事理,叙述只是手段,不能用叙述来代替讲道理。二是侧重点不同。议论文选择材料加以例证时,是有选择的,只选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不必介绍事物的全过程,所以它的叙述往往高度概括且有指向性。第三,对材料压缩与扩展的尺子——主题。主题是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所显示的最根本的意义。在材料写进作品时,是对其进行压缩还是扩展,都要依据文章或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所要达到的效果等来确定。素材俯拾皆是,题材是对素材作加工、提炼,而主题则是在写作之前和写作的过程中要努力表现的一种思想、观念。没有素材的积累,在写作的时候就不能得心应手;题材的表现不典型,就不能准确地深刻地反映主题。我们要写出好的文章,还得在素材的积累、筛选、加工、提炼和主题的挖掘上下工夫。学习建议1.学习本章应首先了解材料、素材、题材、主题以及转化、压缩、扩展等几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应该明确将原始素材转化为文章的有机内容,我们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事情,注意哪些事项。3.这一部分内容技巧性很强,要注重实践,注意片段作文与成篇写作相结合,这样,即使短期训练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看尽洛城花,始知春滋味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长时间的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他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的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在这个时候,我基本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甚至有意“中止”了对眼前中国文学形势的关注,只知道出现了洪水一样的新名词,新概念,一片红火热闹景象。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体验生活时,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我都感兴趣。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对于生活中现成的故事倒不十分感兴趣,因为故事我自己可以编——作家主要的才能之一就是编故事。而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却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在占有具体生活方面,我是十分贪婪的。我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现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会越大。奔波到精疲力竭时,回到某个招待所或宾馆休整几天,等恢复了体力,再出去奔波。走出这辆车,又上另一辆车;这一天在农村的饲养室,另一天在渡口的茅草棚;这一夜无铺无盖和衣躺着睡,另一夜缎被毛毯还有热水澡。无论条件艰苦还是舒适,反正都一样,因为愉快和烦恼全在于实际工作收获大小。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廓已经渐渐出现在广阔生活的地平线上。(节选自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1.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是如何由原始素材转换成作品的?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一素材是作者从“一位守粪的农民”身上发现的,也就是在生活中直接发现的。但是,“画了守粪的农民,以后又画成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了《我的父亲》”,这说明发现最初素材并受到触动之后,紧接着还需要让自己的原始“触动”不断发酵、蒸馏、过滤,还需要理性认识的不断调整变化,还需要“立意”的不断升华,最后才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才能达到素材转换后的完美境界。这样,油画《我的父亲》才如此真切地画出了中国农民“牛羊般的慈善目光”“皮肤的抖动”“特有的烟叶味和汗腥味”“沉重的喘息和暴跳青筋下血液的奔流”“细小的毛孔里渗出的汗珠”“干裂焦灼的嘴唇”“仅剩下的一颗牙齿”等外在形象,才如此深沉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父亲“淳厚、善良、辛苦”的内在神韵,才具有如此惊动魂魄的艺术震撼力!2.罗中立的经验对我们处理写作素材有什么样的启示?其一,作者在受到素材“触动”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其二,作者要善于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并挖掘素材的内在“意义。”其三,作者心中的“立意”要不断地调整,使素材得到不断的深化,让素材表现的“意义”不断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旨意。3.什么是素材?一般认为,素材就是文学、艺术所用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筛选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和事件。“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作品的材料。从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径来看,素材又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事象,真可以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4.素材如何变成写作内容?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善于通过自己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且这里的“意义”与自己文章的“立意”应该是和谐相通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由原始“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在练习“素材”转换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去发现“素材”的丰富多彩的“意义”或非同寻常的“亮点”,并以此为“切入点”立出自己要表达的写作之“意”,然后写出自己的文章。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这种筛选和提炼会因人而异,因需要而异,但必须按照如下途径:一、分析材料发现素材内在的“意义”,找到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获取材料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只有对原始素材进行分析,挖掘出事物内部的意义,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深刻独到的认识,进而用恰当的语言把它转化为写作内容。以作者获取素材的不同途径为标准,素材可以分为直接素材(如自身经历的事情)和间接素材(如图文资料)。针对不同的素材,分析处理的角度也不尽相同。1.对直接素材而言,要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找到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有发现素材的敏锐眼光。要深入生活,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素材,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培养深入挖掘素材的习惯。针对生活中的素材,要在头脑中不断地发酵、蒸馏、过滤,调整视角,力求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3)要有调动生活积累,根据写作需要,将原始素材剪裁,组合成艺术形象的技巧。原始素材因作者的“意义”发现与创造性转换而成为不朽形象的现象,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不胜枚举。如:郁达夫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来源于自身形象,而鲁迅笔下的人物则多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它们都为素材的转化提供了范本。2.对间接素材而言,要重在筛选,根据写作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分析、加工,进而为自己所用。第一,立足整体,发现本质意义——提升素材的高度。任何一则素材,它首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分析一则素材,首先要从大局出发,全面地分析素材内容,避免随意肢解,断章取义。这样才能把握住素材内在的本质意义。如高考福建卷作文材料: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这则材料由三个人的对话组成,写出了三个人不同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无可厚非,由此可以得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与结论,可以从不要束缚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不要强求选择的一致性入手;可以从选择、追求的适合性入手;可论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必强用一个模子塑造众生;可写选择的标准,应是适合自己,而非人云亦云;可以联系生活、国家、国际关系等比较大的方面,并且要照顾到三方面的需求。例如:人的个性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等等。高水平的考生,会将这个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复杂的话题,统一在一个精粹的表述中。以上材料中的三种选择象征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滋味,如果从整体出发去观照材料就会挖掘出素材更本质的道理。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必强用一个模子塑造众生;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有滋味的等。有一考生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写成《缤纷成就和谐》:“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缤纷成就和谐……”其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让“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第二,着眼局部,挖掘相关意义——拓展素材的深度。整体分析并不排斥局部挖掘。建立在整体分析基础上,转换角度,从局部出发,挖掘潜藏的角度与倾向,往往会形成独到深刻而又新颖的“意义”。这类文章常因切入点小,视角独特,挖掘细微而在高考作文的万绿丛中一花独秀。还是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局部切入,而获得不同的“意义”。如:果汁型人生——追求享受的,一帆风顺的,乐观的。咖啡型人生——苦中有乐的,内蕴丰富的,醇香的。矿泉水型人生——平平淡淡的,淡泊的,看似无味实则有意义的。对于以上人生境界如果就其中一点展开,或通观评述,或褒扬,或贬抑,均可写出出色的文章。二、提高认识水平,随着对素材理解的深入,以更好地使用和处理素材。文章是思想的载体,是思维的产物。因而只有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原始素材,把握其本质意义;才能删繁就简,去粗存精,增强素材的表现力。这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挖掘文意的基本过程。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挖掘出材料中蕴涵的丰富内涵,在运用中与常规有别,与一般有异,达到振聋发聩、别样荷花的艺术效果。如初次面对孟祥斌的事例,学生大多在赞扬他英勇的同时,也为其选择感到遗憾。但随着报道的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生命是等值的”角度去思考,看到了孟祥斌的可贵,看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素材内涵也随之更深入、更丰富,其意义也就更典型。如下面的文章片段: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温暖。他用自己生命的陨落换来别人的生命。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可是他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驻人间。希望还在,精神还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是他生命的又一个开始,下一个瞬间他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让我们为孟祥斌新开始的生命祈祷,让他永驻人间,温暖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活得比任何人都长。三、捕捉“中心印象”,抓住素材运用的最佳切入点。所谓“中心印象”,就是在所有的印象中给我们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抓住这样的“感触点”,再结合社会现实,从零碎的社会现象中,挖掘人性的共同处,定会找到与众不同而又深刻的切入点。仍以孟祥斌一事为例,它给人的感触点极多,但不同人的“中心印象”也不尽相同。有人被其女儿的哭声感动,并以此为生发点写下了下面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滔滔的婺江水啊,记下你悲壮身影。高高的城南桥啊,铭刻你临别的笑容。虽留恋弱妻幼女,却不敢忘记使命,虽牵挂年迈双亲,却毅然选择牺牲。真的仁者,视他人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孟祥斌,你就是这样一个仁者,一个勇者。然而,你就这样静静地睡去了,你听到你女儿最真切的呼唤了吗?爸爸,看不到爸爸了。三岁的女儿,还不懂什么叫生离死别,可从妈妈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她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她哭着,手里抓着爸爸跳下去前穿的鞋子。你在冰冷的江水中听到女儿的呼唤了吗?就这么离开她,你舍得吗?妈妈,不哭好吗?你听到了吗?她在安慰妈妈,这么懂事的孩子,她已经知道用小手为妈妈拭去眼角的泪花,已经学会心疼妈妈。这么懂事的女儿,就这样离开她,你忍心吗?爸爸,回家,我们回家,这是她哭着喊出来的,她在叫你回家,刚刚和你团聚了26个小时,她还没有亲够,她要你回家陪她。这么可爱的女儿,就这样离开她,你放心吗?我知道,作为一个年轻的爸爸,对自己的小女儿,你有千千万万个不舍得,有千千万万个不忍心,有千千万万个不放心,但是,你知道,你是一个军人,面对当时的情形,你义无反顾,你必须去救那个女孩。孟祥斌,收起你的不舍得不忍心不放心,安心地上路吧!你是人民的英雄,小女儿大家会替你照顾好的。一、导练话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二、思路点拨“见证”,看见并能证明,指人,也可指物。这个词的用场在于澄清观点、认识或误解,弄清事实真相、历史事实,甚或是记住让人易忘、易混的大事等。“见”容易做到,“证”易被忽视;见而不证,或证而不见,往往是偏题的歧路,一不小心就走上去。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为好。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阐述“证”之重点,“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部分出现。2009年参加高考同学可以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战胜1998年洪水,扼住2003年“非典”,度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免去了千百年来的农业税等等。这些事件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边远山村都会知道,对大家是公平的,更不要说历史人物和事件了。但无论写哪方面的材料,都要紧扣着“证”的东西来立意、写作,别把“证”给淡化、删减了。这个作文,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把事件叙述清楚,描写得要细腻充分,需有个人心灵的震撼;如果写成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三、巧立标题修辞型题目:“知繁荣者是花”“路是速度的见证”“色彩——精魂的见证”“见证历史的泥土”等。引用型题目:“泪水见证成长”“挫折见证进步”“雕塑——城市发展的见证”等。其他类型题目:“汶川是民族精神的见证”“见证母爱”“见证”等。四、佳作呈现年年枣树花开魏纯明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枣树,枣树年年花开,今年开得更密。这棵枣树,奶奶也记不清它多大了,只知有很多年了。穿过了岁月的风雨,她的年轮上记录下了生活的真迹。老枣树虽然默默无语,但是亲历了我们家的生活,见证了我们家的今昔变化。我极力从脑海深处寻找我和枣树的第一次交往,但都失败了。只记得我七岁光景时,枣树比现在细一些,高矮差不多,但树叶繁茂,开满枣花,能遮挡初夏的阳光。那年的五月初八,是奶奶的五十岁生日。我们全家人在枣树底下为奶奶过生日。当时桌上摆了六个菜:一只鸡,一条鱼,一个蘑菇炒肉,那三个我忘了,还做了一大锅汤。爸爸为奶奶买了一个十元钱的小蛋糕。当时我看见就想吃,爸爸妈妈不让,还惹得我撅着嘴好半天。白酒是托人从县城买来的武定府散酒,还有一捆琥珀啤酒。亲戚朋友都是骑自行车来的,来到后又热又累,房子狭小,坐也坐不下。那就在院子里的枣树下为奶奶过生日吧!奶奶自己不停地忙活着。吃饭时,大家围坐在一个饭桌前,你让我,我让你,有说有笑,也挺热闹。但老觉得菜不够吃、酒不够喝似的。切生日蛋糕,让奶奶许个愿,奶奶说:“菩萨保佑,让我们的孙子、孙女、外甥,学习天天进步,身体健健康康!让我们的儿女们工作顺顺当当,生活平平安安!”我们也共同祝愿奶奶“心情愉快,健康长寿”。虽然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也很高兴,但是,总觉得日子有些拮据、有些窘迫。又是初夏时节,枣树更高、更壮了,依旧绿叶满枝,依旧枣花满开。今年的五月初八,是奶奶六十岁的生日。原来的老屋已经拆了,在原来的地基上我们盖了二层小楼,宽敞明亮,还换了新彩电,安装了空调。现在再也不用在枣树下为奶奶过生日了!我们在新盖的楼上为奶奶过生日。今年,每个桌上摆了十六个菜,两只鸡,两条鱼,别的菜我忘了,因为太多了。为奶奶买了两个五十元钱的大蛋糕。爸爸逗我玩,问我吃不吃,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白酒、啤酒都是高档的,是从我们县城里买的。亲戚朋友有骑摩托车来的,有骑电动车来的,大伯是开汽车回家的。奶奶也用不着自己忙活了。菜全是从饭店订的。来的人很多,一共摆了五席。吃饭时,大家吃得香,喝得香,有说有笑,热闹异常,奶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切生日蛋糕,让奶奶许个愿,奶奶还是那句老话:“菩萨保佑,让我们的孙子、孙女、外甥,学习天天进步,身体健健康康!让我们的儿女们工作顺顺当当,生活平平安安!”末了还加了一句高调:“今年,我和国家都六十大寿,也祝咱们的国家平安,老百姓都生活美满!”听到这些话时,大家都有些惊叹:看来老人不光眼里看着电视,心里还真装着与她同龄的国家呢。当我们共同祝愿奶奶“心情愉快,健康长寿”,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繁花似锦”时,奶奶也很激动,脸上挂着微笑,颤巍巍的手拭着眼角幸福的泪花……这一次,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喝到兴头上,大家唱起了歌,“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是啊,今天的日子比昨天不知要好多少倍,明天我们的日子更美好!
阵阵和风轻拂,枣树绿枝摇曳,花香满院,好像也在为奶奶祝福似的。那棵老枣树呀,见证了我们家生活的变化和幸福历程。我盼望着秋天的到来,到那时,树上又会挂满大红、香甜的枣子,我就能采摘更香甜的家庭幸福了!(题目、原文有改动)【佳作点评】
作文选材角度较为小巧,立意明确,文体特征鲜明。这篇叙事散文,立足枣树,写家庭变化,通过前后十年两次给奶奶过生日的对比,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作者从身边生活中选取题材,将老枣树人格化,并托物言志,语言平实又不乏诗意,描绘出日常生活的小节、真情,使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十足。五、规避风险【案例】
雕塑——城市发展的见证社会是发展的,不会停滞不前。只要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之快。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南京路,趁“十一”放假,准备好好地逛逛马路,顺便淘淘宝。马路上有许多挂胸牌的中国人、外国人。哦——现在是特奥会期间,志愿者可真多啊!我正在感叹中,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块大碑前,看着碑背后的题字,才发觉原来是五卅运动纪念碑。“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它标志着当时反帝国主义革命的开端,意义深刻,许多游人在这座碑前照相留念。有爷爷与孙子照的,有母亲与孩子照的,还有一群群青年一起合影。尽管高楼林立的南京路有许多现代化的大厦,但似乎只有这个地方最受欢迎,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许时代的进步更让过去显得意味深长。我正准备离开,没走几步却又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瞪大了眼睛。在距离五卅纪念碑没多远处就是第七届南京路雕塑邀请展,一座座精美的雕塑仿佛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欧美文化的结晶。盲人摸象、鹤立鸡群等用成语起名的雕像,古色古香,金色与古铜色的结合让作品不失豪迈的富贵气,漫画式的夸张、戏剧式的诙谐让这些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作品引得人人驻足观看。而西方雕刻大师用字母创造的一个个线条柔美、造型奇特的雕塑与之相得益彰,显得如此和谐、动人。同样是艺术,五卅纪念碑像是历史的见证,另一个是现代艺术的象征。同样是雕塑,一个是时代落后的警示,一个是蓬勃发展的标志。阳光下,这些美的事物如此和谐,但意义却截然不同。这些雕塑仿佛微笑着告诉我:世界瞬息万变,社会日新月异。历史,不仅仅带给我们警示,每一个昨天也称为是历史。在历史的对比中我们走过春夏秋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同的艺术,给我们不同的启示,不断告诉我们,时间在向前流逝,我们是不能止步不前的,当你转过身,没有什么在等待。社会千变万化,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它的步伐。而我们的祖国正因为每个地方小小的一点一滴而慢慢进步,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天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创造,每一个细节都是关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新与旧、古与令的对比让我心潮澎湃。自古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赞扬着晓风残月,小桥流水,孰不知现在的祖国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丽的祖国画卷,也期待我们抹上绚烂的一笔!【案例评析】
根据题目和首段来看,文章的起步还是不错的。本文最大的问题是行文不像题目表明的主旨那样集中,材料不能围绕中心展开,反而游离于中心之外。如写“五卅运动纪念碑”时,大谈它的意义、人们拍照的情景,却不谈此碑周围今昔的变化——那何以见得“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呢?写“雕塑邀请展”时,材料的使用也不对路,倒数二、三段的议论也脱离了题目的主旨,让人不知所云。不少语句也欠通顺,如“……雕塑与之相得益彰”“美丽的祖国画卷”等。2011年高考浙江卷(一)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二)考题解读201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沿袭了2010年“材料+命题”的作文形式,俗称“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具有命题立足人文性、关键词语多义性、题目表述文学性、题目蕴含寓意性、审题立意限制性等特点,深受命题者的青睐。新命题作文与传统命题作文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新命题作文借鉴了话题作文的“话题引语”,增加了提示语内容。这个提示语可以是富有启发性的材料(情境材料),也可以是直接的提示(事理材料)。它们的内容主旨与标题是一脉相承的。写好新命题作文,要善于“双扣”,既要扣“材料”,又要扣“题目”。因此,写作时既需要认真解读作文题目前的材料(引语),也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的内涵。2011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材料有两段。第一段有两个要点:“成功很难复制”和“时间变化,成功之路也在变化”。第二段有三个要点:“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生的真谛,不是复制他人,而是认识自己”以及“在合适的时间做该做的事”。综合起来看,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成功”“认识自己”“合适的时间”“该做的事”等。从语法上看,“我的时间”属于偏正式结构,中心语是“时间”,修饰语是“我的”。此题重点是“我”对“时间”的思考、利用与把握,写作落脚点是“时间”,而且是“具体的时间”。正如材料所说,“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针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构建而成未来。”“我的时间”是与“他人的时间”相对而言的,行文时不可一味写他人,必须强调“我”的存在。即使写他人,也应由“我”而引发,侧重于“我”的思考和参与。当然这个“我”,不一定是作者本人,“我”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中心意象。因此,在引用素材时,要找到素材与“我”的契合点,将素材内化为“我”的,让“我”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写成“套话作文”。结合以上对材料和题目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立意:1.“我的时间”与“我的成功”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如此,人生亦如此。在“我的时间”里如何实现“我”的成功,这是一个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味地复制模仿别人,能够成就自己吗?正如旭日阳刚一味翻唱汪峰的歌曲,显然是不能一路走下去的。写作时,要善于表达这样的主旨:在有限的“我”的时间里,要善于创新,善于走出自己的个性之路。行文时可讲述“我”的故事,也可以发表看法。2.“我的时间”与“自我认识”“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一句名言,也是传说中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句子。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一个人怎样给自己定位,将决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写作时,要写出在“我的时间”里,不盲目追随权威、偶像,而是“认识自我”的主旨,当然“认识自我”可以从两方面讲,即长处与短处。行文时可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3.“我的时间”与“我的事情”“我的青春,我做主。”这是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的青春还不能自己做主。“我的时间”里“我”该做什么事:读书、写作、健身、娱乐等等;“我的时间”里如何做“我”该做的事:快乐读书、大胆娱乐,等等;“我”对“我的时间”里,“我”所做的事的感受、看法、体会等等,都是这一立意表达的重点。4.“我的时间”与“他人的时间”有时候,让我们感到很无奈的是,“我的时间”无法掌控、支配,各阶层、各职业的人都有自身情况,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的时间,有时可能属于父母、老师,有时可能属于领导、集体,如何把握好“我的时间”与“他人的时间”的关系,这里面也有许多故事,也有不少观点和想法,这些都可以支撑起这一立意的角度。(三)素材航标在“我的时间”这一考题下,可以选用的素材很多。比如雷锋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又如李娜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按照自己独有的模式训练,从而获得“亚洲一姐”的称号,并获得2011年法网冠军。引用时要对接“我的时间”,可以印证“我”的感悟和体会,可以假拟“我”就是素材中的人物,时空转换,想象联想并用。如“我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写作时,我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这里的“我”其实就是海明威,如此转换,便能巧妙地让海明威在“我的时间”里鲜活起来。(四)优秀例文我的时间浙江一考生“给时光生命,而不是给生命时光。”帕斯卡如是说。正如周国平在《时间》中论道,我们站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我们徘徊于永恒与瞬间的交轨处。时间是这样一个永远无法触摸的抽象,却又这样真实地存在,一如哲学中所提到的“我们是矛盾的结合体”。瞬间无法停留,永恒不可企及。我该如何在时光的隧道中,缓缓前行,不至落后也不至刺眼伤人?诗人曾认为自己是时间的记录者,他们在笔下记录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然而,他们越是奋力,就越像是挣扎,在时间里摆脱时间。这样的时间没有生命,我要我的时间有生命的痕迹。在孩子的世界里,时间是无穷无尽的。曾经,我也一度拥有永恒,在生命中绽放美丽,但却是曾经。身前身后,在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成功人士一浪推一浪。古人陈涉佣耕立下鸿鹄之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石破天惊之语,成就自己在时光中的生命。今有何祥美从初中文化到现在的射击神手,记录时光中生命的异彩纷呈。也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在夕阳的壮烈中描绘自己同样壮烈的生命。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与技术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品牌合作发展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许可期限与使用方式
- 2024复印机共享租用合同说明
- 2024年国际品牌服装连锁加盟合同
- 2024委托采购合同样本
- 04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旅游服务合同详细描述及合同标的
- 2024年度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资合同
- 2024个人租房合同范例
- (试卷)建瓯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 《安徽省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全套》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以德育心,以心育德”
- 制浆洗漂详细过程工艺
-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新)
- 35kV配电系统调试试验方案
-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 多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现浇框架结构
-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制式表格).doc
- 艰辛与快乐并存-压力与收获同在——我的课题研究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