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_第1页
杭州师范大学_第2页
杭州师范大学_第3页
杭州师范大学_第4页
杭州师范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公办高校01历史沿革学术科研办学条件合作办学目录03020405社会评价知名校友文化传统获得荣誉目录070608基本信息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Normal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实行省市共建,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和杭州市重点支持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推研免试资格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前身可追溯至1908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在发展历史中,学校先后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杭州师范学校基础上组建杭州师范学院。1999-2001年,原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相继并入;2007年3月,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仓前(2388亩)、下沙(876亩)、玉皇山(102亩)三个校区;设有24个学院(部)、1家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5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8个;有教职工2554人,专任教师1857人,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全日制硕士生5057人、博士生79人,学历国际学生297人。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浙江巡抚张曾奉准以省城的贡院旧址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于光绪三十四年春校舍落成,四月开学,设优级师范选科、初级师范简易科和体操专修科,在全省范围招生,其中初级部430余人,高级部(优级选科)220余人。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学校。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优级部停办,其公共科学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留下初级部继续办理。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民国2年5月,省议会通过《筹设省立师范学校决议案》,将两级师范学校的初级部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12年(1923),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学校实行中、师合校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校,两校合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民国17年(1928)秋,省立第一中学的第二部改成师范训练班,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期为1年。1931年,省教育厅重视师范教育,将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单独出来成立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省立杭州师范学校迁至丽水县后与杭嘉湖地区内迁的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省立杭州女子中学、省立嘉兴中学、省立湖州中学5所省立中学和省立民众实验学校,先组成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成立师范部。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5个。

杭州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8个;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个学科学科进入前5‰,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十四五”以来获省一流学科14个。

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教育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教育博士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生态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空间安全、教育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体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数学、美术学、物理学、设计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法律、生物与医药、社会工作、临床医学、教育、口腔医学、体育、公共卫生、汉语国际教育、护理、应用心理、药学、翻译、艺术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师资力量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554人,其中专任教师1857人(博士占比75.4%),全职院士、共享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近8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兼职)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尚永丰、黄兆信、王鉴、施旭、刘俊秋、裴真明、李葆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讲座教授:邱猛生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黄兆信、赵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尚永丰、刘俊秋、董鸣、李葆明、王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裴真明、邱猛生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尚永丰、黄兆信、丁峻、王鉴、董鸣、杨磊、王沥、蒋剑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黄兆信、王鉴教学建设截至2021年3月,该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优势专业1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该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省级教改项目55项。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9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13部、省级重点教材46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6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5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学校还是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2022年2月,学校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医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学术科研建设成果学术资源科研平台学术科研建设成果截至2021年3月,该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9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81位、省内高校第3位,优秀青年项目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数达18项,位列全国高校第56位、省内高校第3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单列学科)重点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均实现零的突破。理工医类科研总经费突破亿元大关,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元大关,较上年增长44.74%。有2项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

建设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该校转载量37篇,位列高等学校第58名,综合指数(0.416645)位列第53名;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分学科分别以3篇转载量和14篇转载量,位列第7名和第12名,综合指数以0.633773和0.535592分别位列第7名和第11名。

截至2021年3月,该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共17项,在浙江省高校(含浙江大学)位居第二,其中一般项目9项、青年项目8项,创该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历史最高纪录。另获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1项。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同时有23篇SCI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行列。

获得5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其中重点项目8项,杰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18项,青年项目24项,学术交流项目3项。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10月,该校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18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省新型高校智库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移动健康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有机硅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器官发育与再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榄香烯类抗癌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衰老与癌变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密码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杭州师范大学其他省部级平台:国家遥感中心湿地遥感研究业务部、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机氟硅材料分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杭州城西中心省人文社科省级研究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该校出版有《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杭州师范大学报》《健康研究》《美育学刊》等报刊,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是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并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合作办学合作办学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垃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领导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2017年10月24日,USNews发布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杭州师范大学全球排名1100名,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在浙江高校中紧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99,省内第4(包括浙江大学)。

截至2021年3月,中国内地高校SS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TOP100和A&H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TOP50的数据显示,SSCI近三年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149篇,国内高校排名第58位;A&HCI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24篇,国内高校排名第24位,两项指标均列浙江省内地方高校第一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21位。

文化传统精神文化学校标识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徽学校徽志整体为圆形,配用沙孟海手书的“杭州师范大学”中文校名,徽志主色调为蓝色,寓有包容和综合之意,体现学校百年学脉的人文历史积淀和追求知识学术的时代风貌。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校徽为红底白字;本科生校徽为白底红字;研究生校徽为白底黄字。

精神文化勤慎诚恕·博雅精进“勤慎诚恕”是建校初期首任校长经亨颐提出的校训,体现了学校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勤”表时习、敏求、不厌不倦之意;“慎”是慎言、慎行、寡尤寡悔(少过错少悔恨);“诚”代表真实、无妄、成己成物;“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己及人。“博雅精进”四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慎诚恕”的必要补充。“博”字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也是杭州“大气开放”精神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雅”字体现了江南的人文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域的人文特质,同时又与杭州“精致和谐”精神相一致。“精”字是在“博”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行为上和学术上。“进”字涵盖了早期校长经亨颐在五四时期提出的“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诉求。

知名校友知名校友曾有经亨颐、鲁迅、刘大白、夏丐尊、陈望道、马叙伦、叶圣陶、李叔同、朱自清、沈钧儒、单不庵等大师在杭州师范大学任教过;培养出丰子恺、柔石、潘天寿、陈建功、冯雪峰、刘质平、曹聚仁、魏金枝、施存统、宣中华等一大批的杰出人材。

沈钧儒: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律师,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首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副主席,第二、三届中央主席;蔡荣根:1981年至1985年在物理系攻读本科。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