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模拟B卷附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模拟B卷附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模拟B卷附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模拟B卷附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模拟B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模拟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C.探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2、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B.刺激生产与消费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3、有西方学者评论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他所评论的事件是()。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答案】D4、“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是康德对启蒙运动含义的理解,你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B.要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认识一切C.人生活在世界上,为人处世要有理智D.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对世间万物做出自己的判断【答案】D5、某同学围绕研究课题收集如下素材:“大机器生产”“殖民侵略”“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他的研究主题可能是()。A.清政府自救B.东西方文明冲突C.工厂制普遍推行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答案】D6、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答案】C7、下列内容与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取消贵族、官僚特权的做法一致的是()。A.“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B.“损不急之枝官”C.“塞私门之请”D.“一(易)楚国之俗”【答案】A8、《史记》成书后有许多学者为其做注解。我们今天所说的“史记三家注”不包括()。A.《史记音义》B.《史记集解》C.《史记索隐》D.《史记正义》【答案】A9、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寓论于史”这里的“史”是指()。A.史实B.史德C.史观D.史法【答案】A10、1937年11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后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这里报道的是()。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答案】B11、有学者认为清末以来,中国发生三场“国进民退”(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进退),第一场就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其中“第二场”指的是()。A.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国民政府国营企业的急剧膨胀D.公私合营企业全部变成了国营企业【答案】C12、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D.创立行省制度【答案】B13、下列选项,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①耦耕的推广②《九章算术》成书③党锢之祸④始设西域都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14、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下列史料中兼具文献和IZl传两种属性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荷马史诗》C.秦始皇陵兵马俑D.银雀山竹简【答案】B15、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名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答案】C16、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真迹放大”。此言论说明史料可靠性要考虑()。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答案】B17、1947年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在于()。A.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物质保障B.推动农村民主政权建设C.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D.改变土地的所有性质【答案】B18、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开展三线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从1965年~1975年,三线地区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占全国同期基本建设3.5%。三线建设成就是()。A.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B.带动了全国经济发展C.保证“一五”计划实施D.彻底改变了西部面貌【答案】A19、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什么权利()A.立法权B.司法权C.监督权D.选举权【答案】A20、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21、晚清一位大臣针对列强在华攫取的某项特权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项特权指的是()。A.领事裁判权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开矿筑路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D22、《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是()。A.东汉洛阳B.东晋建业C.唐代长安D.北宋开封【答案】D23、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下列使战胜国感到最不满意的是()。A.中国赔款数量太少B.“修约”要求遭到拒绝C.鸦片贸易未合法化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答案】D24、下列王朝中,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的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答案】D25、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B26、唐诗句:“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句中的草市指的是()。A.农村的民间集市B.城镇的商业市场C.买卖柴草的市场D.都城的花草市场【答案】A27、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战争之起……以此粗笨之农具,而能所向无敌,逐北追奔。如疾风扫秋叶……恶根买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他所说的“战争”指的是()。A.天理教起义B.白莲教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C28、《武力决策》一文写道:“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这里表达的思想后来被称为()。A.甘地主义B.纳赛尔主义C.尼赫鲁主义D.苏加诺主义【答案】A29、“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30、患者表现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A.心肾阴虚B.肾不纳气C.肺肾阴虚D.肺肾气虚E.肝火犯肺【答案】C3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3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33、《汉书》载:“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D34、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上述言论说明确定史料的可靠性,要考虑的因素是()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答案】B35、先秦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答案】B36、下列关于全球化进程表述,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之初,世界各地有了广泛的交流B.国际联盟成立后,世界和平得到有效保障C.随着世界市场形成,不同地区联系日益紧密D.随着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全球化进程中断【答案】C37、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答案】A38、“四十年前南湖景色,诸君齐聚济南阁。时过境迁成过往,忆想当年乾坤定。”此诗中的“四十年前”指什么重要事件()A.中共一大召开B.中共二大召开C.八七会议召开D.国共第一次合作【答案】A39、明代《闽部疏》记载:“凡福之纳(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元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40、1925年10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攻城先锋队”攻克惠州,促进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下列各项与之相关的是()。A.黄埔军校校军东征B.国民革命军东征C.国民革命军北伐D.工农红军西征【答案】B41、汉代耧车的功能是()。A.垦荒B.播种C.脱粒D.运输【答案】B42、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B.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答案】B4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标志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太平洋战争爆发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斯大林格勒战争胜利【答案】C44、《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这里的“发奋自强之计”是指()。A.实行维新变法B.推动预备立宪C.创建近代海军D.废除科举制度【答案】A4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的重农传统观念,开始“求富于市”,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冲击D.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答案】A46、“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47、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答案】B48、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道高远,普通人不能领会,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以刑辅德的思想B.“大一统”思想C.三纲五常的思想D.君权神授的思想【答案】D49、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A5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A大题(共10题)一、材料: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深化;体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时代精英的远见和局限.认识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认识历史人物在理想和实践中的双重性.问题: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予以评价。【答案】材料中的三维目标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提出了史料分析、情境理解、人物评价等多项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既有对历史的理解.又有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等,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式的课时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时的限制,“大而全”的三维目标不一定会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实现。具体到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存在不足,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标不精练,未能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显得杂乱无序。(2)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性上还有待提高,如“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对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未能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会运用哪种能力,属于表述遗漏。(4)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引导学生…‘让学生”等语句。二、材料:青年教师在进行有关北伐战争的教学时,用课件展示《北伐誓师词》: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保我平等。还我自由。实行主义,牺牲个人。有进无退,革命精神。嗟我将士,同心同德。然后带领学生朗读.接着讲述北伐战争的具体经过。问题:(1)请评述该教师的教学行为。(2)根据上述《北伐誓师词》设计两个课堂提问,并写出预设答案。【答案】(1)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誓师词》,并带领学生朗读的方式讲述北伐战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但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师在展示课件后,并没有设置问题,积极地进行引导.而是直接进行后面内容的讲述。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不够,师生间的互动不够。(2)①誓词中的“军阀…‘本军’’分别指什么预设【答案】“军阀”是指北洋军阀,“本军”是指国民革命军。②结合誓词回答,北伐的目的是什么预设【答案】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1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问题:(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分)(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6分)【答案】(1)不得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该教师的讨论主题“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围绕孙中山个人的影响进行的小组讨论。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孙中山个人的历史作用并非该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不应该选为讨论主题。(2)从主题自身的内容考虑:①注意主题内容的综合性;②加强主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③注意主题的目标性,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完成课堂目标。从学生角度考虑:①注意主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主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能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要保证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解决这一主题。四、(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一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494f1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六、材料:王老师在讲授“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之前,做了一张调查量表,对学生掌握有关秦始皇的情况进行了课前调查:①对于秦始皇,你知道什么②关于秦始皇,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A.影视节目B.长辈朋友C.报刊D.历史教材E.其他途径③对于秦始皇你的印象是:A.英雄B.暴君C.明君D.昏君④回答上一问题的同学请说明理由⑤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心中的秦始皇。问题:(1)这位老师运用了什么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有什么优点(2)简述这种评价方法的功能。【答案】(1)王老师运用了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的优点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2)在教学活动中,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排,辨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七、材料:在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实行开放政策。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问题:(1)材料中所读的“经济特区”指的是哪些城市(2)材料的“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特区’’在开放程度上有何区别(3)简述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案】(1)“经济特区”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区别:①经济特区是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媒介.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发展。②经济特区是最为开放的,它的范围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包括城市和周围的村镇等;沿海开放城市是指在某一个城市中实施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开放程度不及经济特区。(3)格局:第一步:l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第二步:开放广州、上海等l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溯、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一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494f1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九、材料一: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从1960至1964年,共有14个亚非国家同中国正式建交,其中撒哈拉以南的独立的非洲国家占12个。——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材料三:1971年4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决策,指示有关部门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随后又亲自会见他们。“乒乓外交”被国际舆论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开展“乒乓外交”的历史背景。(8分)【答案】(1)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