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CT诊断实用课件_第1页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实用课件_第2页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实用课件_第3页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实用课件_第4页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实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胰腺炎CT诊断

CT检查对胰腺疾患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胰腺炎,CT能正确判断炎症向胰外的浸润范围及其病变程度,诊断有无囊肿、脓肿等合并症。胰腺解剖胰腺形态与位置胰腺为腹膜外器官,相当于1~2腰椎高度。分头、颈、体、尾四部。头为十二指肠环抱,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有胆总管。钩突与胰颈之间有肠系膜上动静脉行经。后方为下腔静脉。胰颈后方邻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形成的肝门静脉。胰腺上缘有脾动脉,后面有脾静脉行经。胰腺背侧胰管胰管起始于胰尾,贯穿于胰的全长,最后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细而短,多由主胰管分出,收纳胰头前上部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输出管注入十二指肠前、后淋巴结及脾淋巴结,然后注入腹腔静脉淋巴结。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后方: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水平。胰腺坏死约有50%的胰内或胰周积液在发病5~6周左右可以自行吸收,但6周以后,自行吸收的机会明显减少,而此阶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从20%增至60%左右。确认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确认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D

3

30~50

4

7E

4

>50

6

10周围脂肪层模糊B级:胰腺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大,轮廓不规则,胰腺不均匀强化,胰腺内局限性液体潴留;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周围脂肪层模糊胰腺坏死副胰管细而短,多由主胰管分出,收纳胰头前上部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胰体、尾交界部的后方是左肾上腺。副胰管细而短,多由主胰管分出,收纳胰头前上部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胰体、尾交界部的后方是左肾上腺。十二指肠水平段横行于胰腺下方。周围脂肪层模糊C

2

<30

2

4胰管主、副胰管解剖变异胰腺血管动脉:胰腺无固有动脉胰头部: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构成的吻合弓胰体、尾部:多来自脾动脉胰背动脉胰大动脉胰尾动脉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胰腺淋巴输出管注入十二指肠前、后淋巴结及脾淋巴结,然后注入腹腔静脉淋巴结。CT中胰腺位置与周围毗邻关系正常胰腺位于脾动脉下方,脾静脉前方。头部前方:胃窦;外侧:十二指肠降部;后方: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水平。胰体呈向前突出的弓形,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胰尾在胃体、底后方。胰体、尾交界部的后方是左肾上腺。十二指肠水平段横行于胰腺下方。CT上辨认胰腺要点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胰体部位于其前方(注意胰腺与十二指肠水平部鉴别,其位于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确认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此恰为胰头部水平.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水肿型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头为十二指肠环抱,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有胆总管。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胰体呈向前突出的弓形,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胰管起始于胰尾,贯穿于胰的全长,最后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B级:胰腺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大,轮廓不规则,胰腺不均匀强化,胰腺内局限性液体潴留;钩突与胰颈之间有肠系膜上动静脉行经。胰管起始于胰尾,贯穿于胰的全长,最后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A

0

0

0

0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胰腺坏死约有50%的胰内或胰周积液在发病5~6周左右可以自行吸收,但6周以后,自行吸收的机会明显减少,而此阶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从20%增至60%左右。胰背动脉确认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E级:两个以上胰外液潴留灶,胰内、外出现脓肿形成常发生在已有的胰周积液或假性囊肿的基础上,或发生于胰腺实质坏死区域,少部分可出现在腹膜后间隙、腹腔或盆腔的任何部位。胰体、尾部:多来自脾动脉胰背动脉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输出管注入十二指肠前、后淋巴结及脾淋巴结,然后注入腹腔静脉淋巴结。C

2

<30

2

4CTSI把BalthazarCT分级与胰腺坏死程度结合起来判断AP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出血坏死型

密度不均匀周围脂肪层模糊周围液体渗出A

0

0

0

0胰腺坏死后方: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水平。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常发生在已有的胰周积液或假性囊肿的基础上,或发生于胰腺实质坏死区域,少部分可出现在腹膜后间隙、腹腔或盆腔的任何部位。输出管注入十二指肠前、后淋巴结及脾淋巴结,然后注入腹腔静脉淋巴结。根据CTSI将AP严重程度分别分为0~3分,4~6分和7~10分三个不同的级别。胰腺假性囊肿可以出现在腹膜后、腹腔内、盆腔和胸腔的任何部位,也可出现在一些腹部实质性脏器内,如肝、脾等。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胰颈后方邻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形成的肝门静脉。胰体、尾部:多来自脾动脉典型CT表现为被明显强化壁所包绕的液化坏死灶,内有多数集聚分布的小气泡影。E级:两个以上胰外液潴留灶,胰内、外出现脓肿形成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胰体呈向前突出的弓形,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分头、颈、体、尾四部。CT检查对胰腺疾患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胰腺炎,CT能正确判断炎症向胰外的浸润范围及其病变程度,诊断有无囊肿、脓肿等合并症。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D

3

30~50

4

7E

4

>50

6

10BalthazarCT分级A级:正常胰腺;B级:胰腺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大,轮廓不规则,胰腺不均匀强化,胰腺内局限性液体潴留;C级:胰腺肿大,炎症累及胰周组织,表现胰周脂肪层模糊,呈网状或条带状或脂肪层消失;

D级:除上述表现外,有单个胰外液潴留灶或蜂窝织炎;E级:两个以上胰外液潴留灶,胰内、外出现脓肿形成CT中胰腺位置与周围毗邻关系CT检查对胰腺疾患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胰腺炎,CT能正确判断炎症向胰外的浸润范围及其病变程度,诊断有无囊肿、脓肿等合并症。*严重度指数=CT分级计分+坏死百分比的计分根据CTSI将AP严重程度分别分为0~3分,4~6分和7~10分三个不同的级别。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E级:两个以上胰外液潴留灶,胰内、外出现脓肿形成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后方: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水平。A

0

0

0

0钩突与胰颈之间有肠系膜上动静脉行经。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胰背动脉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十二指肠水平段横行于胰腺下方。根据CTSI将AP严重程度分别分为0~3分,4~6分和7~10分三个不同的级别。胰体呈向前突出的弓形,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胰体、尾交界部的后方是左肾上腺。B级:胰腺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大,轮廓不规则,胰腺不均匀强化,胰腺内局限性液体潴留;输出管注入十二指肠前、后淋巴结及脾淋巴结,然后注入腹腔静脉淋巴结。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CT表现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

胰腺坏死CT分级

记分

百分比

增加记分

严重度指数*A

0

0

0

0B

1

0

0

1C

2

<30

2

4D

3

30~50

4

7E

4

>50

6

10*严重度指数=CT分级计分+坏死百分比的计分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CTSI)CTSI把BalthazarCT分级与胰腺坏死程度结合起来判断AP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根据CTSI将AP严重程度分别分为0~3分,4~6分和7~10分三个不同的级别。CTSI为7~10分的病例,住院时间长,病程迁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要明显比计分为0~3分的AP患者高得多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CT表现假性囊肿约有50%的胰内或胰周积液在发病5~6周左右可以自行吸收,但6周以后,自行吸收的机会明显减少,而此阶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从20%增至60%左右。胰腺假性囊肿可以出现在腹膜后、腹腔内、盆腔和胸腔的任何部位,也可出现在一些腹部实质性脏器内,如肝、脾等。

胰腺脓肿常发生在已有的胰周积液或假性囊肿的基础上,或发生于胰腺实质坏死区域,少部分可出现在腹膜后间隙、腹腔或盆腔的任何部位。典型CT表现为被明显强化壁所包绕的液化坏死灶,内有多数集聚分布的小气泡影。胰周血管并发症静脉的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动脉的假性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胰体部位于其前方(注意胰腺与十二指肠水平部鉴别,其位于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十二指肠水平段横行于胰腺下方。胰颈后方邻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形成的肝门静脉。E级:两个以上胰外液潴留灶,胰内、外出现脓肿形成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CT表现静脉:主要回流至肝门静脉系统弥漫性肿大,密度尚均匀,边缘比较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或消失,周围无明显液体渗出。B

1

0

0

1胰尾动脉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典型CT表现为被明显强化壁所包绕的液化坏死灶,内有多数集聚分布的小气泡影。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典型CT表现为被明显强化壁所包绕的液化坏死灶,内有多数集聚分布的小气泡影。胰管起始于胰尾,贯穿于胰的全长,最后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A

0

0

0

0后方: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水平。根据CTSI将AP严重程度分别分为0~3分,4~6分和7~10分三个不同的级别。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钩突与胰颈之间有肠系膜上动静脉行经。CT检查对胰腺疾患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胰腺炎,CT能正确判断炎症向胰外的浸润范围及其病变程度,诊断有无囊肿、脓肿等合并症。约有50%的胰内或胰周积液在发病5~6周左右可以自行吸收,但6周以后,自行吸收的机会明显减少,而此阶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从20%增至60%左右。胰腺假性囊肿可以出现在腹膜后、腹腔内、盆腔和胸腔的任何部位,也可出现在一些腹部实质性脏器内,如肝、脾等。胰颈后方邻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形成的肝门静脉。胰体呈向前突出的弓形,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钩突与胰颈之间有肠系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