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正迎来大众旅游的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国家旅游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全域旅游新模式,旅游业迅速发展,持续领跑宏观经济。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指出:“2015年以来,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旅游消费逆势上扬,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支出额占居民消费支出的10%,出境旅游超过1.2亿,入境旅游1.3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万多亿,同比增长1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平均超过13%。另据《2016年入境游趋势分析报告》显示,韩国、日本成为入境游的最大客源国,同比增长超过300%。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正向行业内的新领域、新业态转变,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特别指出发展特色运动,推动高尔夫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发展,培训相关培训市场;加强人才保障,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健身休闲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人才。据统计2015年山东省旅游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岛市是山东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2015年青岛市共计接待游客7200万人次,其中境外旅客约140多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占山东省旅游收入的16%。2015年青岛市获批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今后青岛将全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努力扩大区域合作,主攻日韩、港澳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传统入境客源市场,重点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目前,青岛市已形成了以度假为核心的度假、观光、海上、文化、节会商务、体育健身等六大系列产品,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作为三大特色经济、六大支柱产业的地位越发稳固。(二)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经济的转型升级,促使旅游业呈现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旅游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专业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继续保持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强劲的同时,景区管理、出入境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呈现持续性扩增。其中,国际旅游业务、休闲旅游、旅游电子商务和酒店运营人才成为旅游人才需求热点。这种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的变化恰恰契合了我院“双核驱动,融合发展”的旅游专业群的布局。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旅行社27364家;星级饭店数量13491家;A级以上景区6055家;高尔夫休闲会所521家,据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发布的《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6》显示全国旅游从业人员约600万人,人才需求每年新增80万人,且每年以年均10.6%的增长率不断攀高,而各旅游院校每年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仅26.2万人,旅游人才十分紧缺,旅游专业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另据《青岛市旅游年鉴》统计青岛市现有旅行社422家,四星级以上酒店40家,A级以上景区88家,高尔夫球场8家,保守估计每年旅游及相关产业需要人才3万以上,青岛现有旅游类专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计11家,其中高职院校6家,各类院校旅游专业每年培养旅游类学生4300余人,旅游行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十分严峻。国务院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为主动适应旅游业“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旅游专业群以“双核驱动,融合发展”为理念,整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日语、应用韩语专业协同发展。以服务区域旅游经济为主旨,以培养涵盖英、日、韩等语言的国际化人才为主要特色,以立足山东、对接国际、支撑“一带一路”为主要目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该项目建设主动适应蓝色经济发展及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以蓝色经济和“全域旅游”战略为指导,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为核心,建成国内卓越、国际知名的特色专业群,构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主体联合育人的专业建设机制,完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广;深化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推动以项目教学为基础的“教练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网格化师资培养体系,打造业内知名教师;建成满足旅游专业群岗位通用技能需求的共享型综合职业实训环境;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面向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入国际酒店集团企业的岗位标准和日本酒店通用行业标准,将新西兰优质课程及师资植入专业课堂,实现课程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教育资源输出,增进互动、带动发展;成立“乡村旅游研究所”,依托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和社区学院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和培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到2019年,将旅游专业群建设成为培养模式领先、资源共享高效、教学条件先进、师资团队一流、培养质量优异、产教融合升级、行业美誉度高的品牌专业群。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建设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4人次,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5人次,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1人次,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1人次,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二)具体目标1.深化“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到2019年完成对“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实践,完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广,充实完善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能力体系,拓展与计划单列市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的学分互认工作,专业群整体实力提升,力争建成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特色专业1个,15人次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2.构建“项目统领,课程匹配,多路径培养”的课程体系,推广“教练型”教学方法改革构建“项目统领,课程匹配,多路径培养”的课程体系,推动以项目教学为基础的“教练型”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改革实践。开展信息化手段与专业教学契合的研究,推进信息新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到2019年实现4人次在山东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1人次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成功申报省级教改项目2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3.对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打造综合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到2019年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达300人,完成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3次以上。构建网格化、多技能教师成长体系,将1——2名校内专职教师培养为业内知名教师,培养4名专项团队带头人和18名骨干教师,1名省级名师,1人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项目,1人入选万人计划,1人在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1个团队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实现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卓越发展。4.建设智能化综合职业实训环境,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创设平台到2019年建成满足旅游专业群岗位通用技能需求的共享型的智能实训室管理系统、智能化项目教室、涉外旅游交互式语言技能训练室和三维立体数字化高尔夫技能实训室,建成融智能化、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职业实训环境,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创设优良平台。5.扩展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国际化办学质量到2019年完成与国际酒店集团企业的岗位标准对接,完成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重构和内容整合。对接国际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建成2门双语课程,培养2名双语授课教师,引入2门新西兰优质专业课程,完成对职业教育项目的国际输出,新增10家海外实训基地,扩展赴新西兰及爱尔兰游学项目,与国外合作院校联合开展体验式教学,每年来院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的留学生不少于1500人天,学年制留学生培训争取达到1500人天。6.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及旅游行业培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到2019年建成与行业、企业密切互动的良性机制,关注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发挥自身教育带动功能,累计完成乡村旅游规划6项、乡村旅游从业培训3000人次,与行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2项,每年面向旅游企业开展培训1200人次以上,提升服务社会能力。7.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成长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与项目教学改革实践相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成长。8.推进文化育人工程,构建具有旅游专业内涵的文化育人体系到2019年设计完成体现旅游专业内涵的文化育人系列载体,将人文精神与专业技能融合,形成具有专业内涵的文化育人体系。实现职业精神塑造、人文素养养成、专业技能提升三者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深厚的人文素养、强大的身心素质与专业技能,能够幸福、高效地学习、生活和工作。9.构建完整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内部诊断及质量监测到2019年完成的人才培养质量诊断监控体系的首轮诊断评估工作,将以往的“学校为主的封闭式监控模式”转变为“企业参与多方联合的开放式”诊断监控体系,将传统的“阶段性监控为主”调整为“实时监控和全过程监控为主”,及时监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适应性调整,加强内部诊断,全程监控人才培养质量。三、建设思路(一)通过深化“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群内专业融合发展对“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成功实施多年的基础上,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调研整合应用韩语、旅游日语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校企联合开发与其对应的赴韩领队以及日本酒店基层服务岗位所需实践任务,实现对学生分类型的多渠道培养;将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做法在专业群内推广实施;继续完善初—中—高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实现群内专业融合发展。(二)通过对现有“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的总结提升,推广新型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总结基于荷兰CBL理念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经验,将其发展为“项目统领,课程匹配,多路径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推动与此相适应的“教练型”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实践,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分类培养,实现对项目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秉持“旅游+信息化”的理念,推进信息新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动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开展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化手段在课程及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打造一批信息化精品课程,并带动教材建设。(三)通过对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团队的全面培养,打造综合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继续引入企业经理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并实现对兼职教师的能力优选,通过开展面向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实施网格化、多技能教师成长计划,实现对每位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全面覆盖。该计划以教师信息化和职业化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教练式教学法培训、创新思维训练培训、信息化培训等多种方式,重点打造教练型教师团队、教练型辅导员团队、创新创意团队、信息化教学团队等不同专项技能师资团队,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特长,自选加入不同专项团队,最终形成一人多角色的网格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卓越发展。(四)通过校内外实训环境的建设升级,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创设广阔平台校内实训环境建设主要针对专业群面向的酒店业、旅游业、休闲行业岗位群,根据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实施建设。建设满足旅游专业群岗位通用技能需求的智能化综合实训环境。校外继续对实训基地实施末位淘汰,以增强学校在优选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确保为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设优良的平台和机遇。(五)通过扩展国际化办学的思路和渠道,提高国际办学质量秉持“旅游+国际化”的理念,服务于国家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将国际化办学理念在群内专业落地并深入执行。通过对接国际酒店集团企业的岗位标准,完善重构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日本酒店通用行业标准,制定旅游日语(酒店方向)专业标准。打造既包括国内旅游业务,又涵盖涉外旅游业务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国际化丰富和完善。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将新西兰优质课程及师资植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扩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教育资源输出,增进互动、带动发展。(六)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及开展旅游企业培训,强增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新建成立“乡村旅游研究所”,组建乡村旅游规划团队,注重培育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依托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和社区学院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和培训。借助校企深度融合,关注并了解行业、企业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服务及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包。(七)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培养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结合旅游类专业学生实际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以“创新培育——创意孵化——创业帮扶——对接落地”为主线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面向全体、全程施教;理实一体、多元培育;集聚资源、指导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八)通过促进“职业精神、人文素养、专业技能”三者的高度融合,构建具有旅游专业内涵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拟订体现专业文化使命、价值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旅游专业文化的底层代码,开发以王阳明“心学”为核心的课程,以“社群化学习”推进“知行合一”的落地实现。将企业文化作为旅游专业文化的资源组成,建立企业——专业的知识共享机制,推动专业文化的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九)通过引入企业参与、扩展监控广域、实施动态监控等多方面改革,构建多主体、全过程、宽广域的质量诊断评估体系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改变以学校为主体的一元评价主体模式,引入合作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关注学生在校三年内入企业体验、实践、学习,直至就业后三年内全过程发展状况的综合监测,扩展监控广域;构建完善科学的跟踪监测反馈通道,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动态监测诊断和反馈。四、建设内容(一)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需求,构建“双核驱动、融合发展”的专业群布局根据旅游行业岗位群需求,以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为核心,整合专业,构建旅游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带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应用韩语专业,以导游、景区管理为基础,重点培育国际领队、俱乐部制为主体的高端定制旅游和乡村旅游,拓展智慧旅游、特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等领域。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主动适应中高协《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促进高尔夫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大力发展青少年高球运动的新形势,在原高尔夫会所服务与管理里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增设高尔夫裁判、青少年高球教练培养方向。应用韩语专业增设旅游方向,培养拥有“韩语”和“导游服务”双技能的赴韩国际领队。酒店管理专业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以高星级酒店为主体,连锁酒店和海外邮轮为两翼,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关注星级酒店的转型升级、新媒体营销的发展、OTA等电商平台与酒店业的关联以及对酒店人才的新需求。旅游日语专业增设酒店方向,培养日语语言技能过硬、酒店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突出的国际化人才,重点开拓学生赴日本实习和专升本的优质渠道。图2:“双核驱动,融合发展”旅游专业群2.深化“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项目统领、全程学徒、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1)深化“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群内推广实施,紧贴行业需求,以培养旅游业需要的“技高品端”人才为目标,校企政多元共育,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习能力,创设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路径,实施分类个性化人才培养。(2)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全面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采用“项目统领、全程学徒、工学交替”的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酒店管理专业与“国际酒店集团企业”的现代学徒制项目为试点,全面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采用校企联动、双主体育人的方式,企业全程参与学校招生、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过程组织实施,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增长与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三年中,将学徒身份解构为认知性学徒——业务性学徒——综合性学徒——提升性学徒4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采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习交替的形式完成,指导教师也由学校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过渡到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学校专职教师为辅,进而到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新生入校后即入企业开展拜师结对,每个企业师傅指导不多于5名学徒,采用师傅带教模式,通过学徒制学习管理平台,师傅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完成对学徒的三年全程教学指导。引入企业的岗位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校企联合对学徒采取分阶考核机制,并在通过相应阶段的认证考核后给学生颁发资质认证书。2018年起,依托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2年试点期间的经验基础,在旅游管理和休闲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全面推广实行现代学徒制。通过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第一步:学徒身份确定第二步:学徒培养过程设计图3:酒店管理专业“项目统领、全程学徒、工学交替”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教学环境学校+企业学校+企业企业+学校企业+学校学习内容行业认知与职业理念塑造及专业核心知识及与技能专项岗位实训(前厅、客房、餐饮等岗位)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指导教师学校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实施三导师制,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学校专职教师为辅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身份认知性学徒、业务性学徒、综合性学徒提升性学徒资质认证————————————岗位服务资质认证、主管资质认证3.探究教育规律,实现人才贯通培养继续开展与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青岛市旅游学校的三二连读办学项目,与泰山学院的对口贯通本科培养工作,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心态及行为习惯,调整完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我院“项目教学”模式拓展至本科阶段,形成高职—本科教学模式贯通培养的典型案例,探索成为应用型本科的成功范例。4.实行学分互认,扩展人才培养维度继续推进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工作,在每届学生大一的第二学期双方互派3——5名学生在对方学校的对应专业进行学习,通过课程考核进行学分互认,并将该项工作在计划单列市联盟的其他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推广实施。探索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创业,为学生职业发展拓展空间。(二)推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教练型”教学方法改革,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1.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统领,课程匹配,多路径培养”课程体系将从荷兰引入并已成功本土化改造的“项目统领,课程匹配,知识、技能、态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化发展,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发展为“项目统领,课程匹配,多路径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多路径培养具体体现为:旅游专业建设以导游人才为主导,景区、国际领队人才为支撑的课程体系;酒店专业建设以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为主体,连锁酒店店长、海外邮轮服务与管理人才为两翼的课程体系;休闲专业建设高尔夫球童为主体,高尔夫裁判、青少年高球教练双向人才培养融通并行的课程体系;应用韩语专业以培养学生掌握实用韩语口语为基础,构建基于赴韩导游及赴韩领队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旅游日语专业以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日语口语为基础,建设基于赴日星级酒店、海外邮轮所需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第一步:项目统领—课程匹配图4:专业群课程体系第二步:分路径培养图5:基于项目教学的“教练型”教学方法改革2.推动基于项目教学的“教练型”教学方法改革在多年推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法改革的基础上植入“教练式”教学方法,从个体的生命意义、身份认同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确定价值目标,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协助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构建文化自觉,实现自我激励。申报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3.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专业群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化课程改革(1)重点打造一批优质资源共享课和微课程,带动教材建设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专业群中建设一批优质资源共享课、微课程,建成2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通过高质量人才培育,实现15人次以上学生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表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序号建设时间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负责人合作企业1表3:微课建设序号建设时间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负责人对应专业合作企业1游客消费心理分析完成课程模块脚本撰写,录制,课程资源分享旅游管理、应用韩语表4:教材建设序号建设时间讲义/教材名称教材建设负责人合作企业级别1(2)建成信息化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平台校企合作推进项目教学信息化进程,引入课堂拍等信息化手段,开发基于能力本位的信息化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将信息化应用于项目教学的运行过程中,既满足教学所需,实现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学习资料的存档、分享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实时互动、任务发布等功能;又有利于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实现项目教学远程培训,并为学员提供后期的持续性学习支持。实现至少4人次在山东省信息化技能大赛中获奖,1人次在全国信息化技能大赛中获奖。(3)建设现代学徒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现代学徒制项目以“项目统领、全程学徒、工学交替”为人才培养路径,三年内校企联动进行人才培养。为解决师徒异地交流的障碍,提高学习效能,开发建设学徒制在线指导平台,利用在线交流平台,实现师生线上交流互动,实现企业师傅在线上为每位学徒发布学习计划,学徒完成学习计划之后通过平台进行及时反馈、提交作业;作业通过以后可以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表5:现代学徒制平台建设平台名称使用方法使用专业合作企业功能学徒制信息化管理平台1.企业师傅在线上为每位学徒发布学习计划2.学徒完成学习计划之后通过平台进行及时反馈、提交作业3.作业通过以后可以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现代学徒制班级通过企业师傅和学生的在线交流,提高沟通效率(三)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构建网格化、多技能教师成长体系,打造业内知名教师1.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打造专兼职互助融合成长团队(1)充实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实现优势互补继续引入校外合作企业的高管、业务骨干等人员入校讲课,到2020年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达300人,完成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3次以上。升级以往企业经理主要以讲座为主参与学校教学的传统模式,通过A+B(A是企业经理,B是专业教师)跟课、联合授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实现专兼职教师的充分融合和互动,学校重点协助企业经理学会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引导他们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授课水平,同时企业教师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实际、丰富实践经验,双方实现互助成长。(2)专兼职教师融合发展,互助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作用,与专职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教材建设团队、乡村旅游规划团队、横向课题研究团队,将专职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企业兼职教师丰富的实战能力有机融合,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成果转化为行业实际应用。2.开展针对性特色培养,打造专项技能教师团队(1)开展“教练式”教学法专题培训,打造教练型教师团队和教练型辅导员团队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不知道该怎么学的普遍问题,专业群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导入教练式教学,从个体的生命意义、身份认同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确定价值目标,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而且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2016年秋季学期组织《教练型老师》课程培训,并将持续开展教练型教学的研究工作,力争率先在全国职教院校中实现“教练型教师”、“教练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开发出可对外输出的培训课程。(2)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定制培训,打造创新创意团队派出教师在国内或境外参与创新思维训练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创意师资团队,为开发《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创造条件。(3)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培训,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鼓励年轻教师采取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选拔产生一拨信息化技能操作高手,带动全体专业教师在未来两年内熟练掌握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3.开通综合性培养渠道,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职业能力(1)培养教师双语授课能力整合我院与新西兰、爱尔兰等合作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挖掘专业群内国际化程度高的课程并邀请合作院校派教师来我院集中授课。授课过程中,我院对接教师全程参与并作为助教跟课听课,重点培养我院的双语师资,使教师们可以足不出户接受国外优质资源的培训,成功培养2名双语授课教师。(2)提升项目教学能力继续提升项目教学的质量,专业群内部开展对旅游、酒店、休闲专业教师的项目教学再培训,重点是未深入学习项目教学的新教师、担任项目导师的辅导员教师等,将从理念、具体的程序、教学方法、规范要求等方面开展培养。(3)其他培养途径通过派遣教师赴企业研修学习、挂职锻炼等手段提升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与青岛市行业主管部门紧密合作,与紧密型产学研合作企业深度融合,鼓励教学团队开展科研,引导其将高水平的、具有独创性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积极推荐专任教师作为外聘专家参与行业、企业的课题申报、项目研究、业务运作、业务培训等工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四)建设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专业群综合实训环境,开创国内外高端实训基地表6:专业群综合实训环境建设序号实训室名称数量预算(万元)功能1智能实训室管理系统144能够提高学生的出勤率,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2智慧化项目教室12486能够引导学生合理利用IPad、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开展项目学习,实现实时交流共享。3三维立体数字化高尔夫技能实训室144能够满足高尔夫裁判、教练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室内模拟高尔夫技能培训、高尔夫击球实训等功能,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智能记录,实现智能技术纠偏。4涉外旅游交互式语言技能训练室258能够满足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仿真旅游业务实训环境,使学生熟悉旅游、酒店行业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语言商务一体化课程的建设。1.实训条件建设(1)引入智能实训室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运行管理水平,投资44万,将日常教学管理引入智能实训室管理系统,通过指纹考勤,使考勤数据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出勤情况,通过和CRP学生考勤模块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出勤率。通过门禁管理系统,加强对教室的管理,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在教学巡查中及时的掌握教学情况。通过管理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当前教学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2)建设智慧化项目教室投资486万元建设10个智慧化项目教室,依托学院的校园网,建设网络泛在的项目教学教室;建立项目教学电子资料库存档收录历年各专业学生项目的过程资料及最终成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iPad、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开展项目学习,实时交流共享,接受导师指导、接收项目任务。(3)建设三维立体数字化高尔夫技能实训室满足高尔夫裁判、教练人才培养需求,投资44万元建设三维立体高尔夫数字化实训室,实现室内模拟高尔夫技能培训、高尔夫击球实训、场地适应性训练、赛事服务管理等功能,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智能记录,并实现智能技术纠偏。(4)建设涉外旅游交互式语言技能训练室满足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要求,投资58万建设2个涉外旅游交互式语言技能训练室,兼容电脑教学,语言实验实训,多媒体制作和旅游英语、酒店日语模拟实训“四合一”功能室,为学生提供仿真旅游业务实训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环境中借助电子技术和语言熟悉旅游、酒店行业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更好的促进语言商务一体化课程的建设。2.实训内涵建设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向相契合,充分利用现有及新建设的校内实训条件,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各实训室除支持完成相应实训课程学习以外,还要建设成为学生技能大赛实训技能练习基地、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建设实践基地。持续精选、扩展国外实训基地,继续推行末位淘汰机制,确保其等级和高度,实现合作企业品牌的多元化和质量的精品化,使学生能够拥有高层级的实习就业工作平台,给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高起点和宽视野,为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开创坚实平台。遴选合作基础好、校企合作融入度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异的校外企业成为深度合作伙伴。表7:专业群深度融合校外企业企业名称对应专业合作内容酒店管理、旅游日语联合招生、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专兼职教师培养、乡村旅旅游规划、横向课题研发休闲服务与管理应用韩语旅游管理、应用韩语(五)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优化各类国际人才培养通道,提高国际化办学程度1.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校企合作,向海外输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据统计,2015年中国游客赴阿联酋迪拜旅游人数达到45万名,较2013年增长29%,2016年中国游客到访量将增长20%。自2016年11月1日起,阿联酋对中国实行免费落地签政策,这一政策势必会吸引更多国内游客赴阿旅游。阿联酋旅游行业急需大批懂汉语、熟悉中国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群拟与集团企业合作,在阿联酋迪拜建立中文导游培训基地,为当地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条件成熟时,再尝试探索建立我院海外办学机构。2.深化旅游管理专业中新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与国外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专业课程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更多的学生赴新西兰学习。加大师资境外研修力度,打造专业骨干教师成为具备国际合作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双语双师”。通过举办新西兰风情文化周等跨国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国际化意识的培养。开展体验式教学,派遣学生赴新西兰合作院校等海外院校进行短期游学,帮助学生了解、适应海外留学、实习环境、开阔视野,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熟悉涉外旅游事务。在此基础上,继续开拓其他国家扩大规模,让更多的专业学生感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3.将专业教学标准与国际行业标准相对接,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整合重构课程内容对接国际酒店集团企业的岗位标准,整合重构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赴日本对酒店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接,引入日本酒店通用行业标准,制定旅游日语(酒店方向)专业标准,完善《前厅服务与管理(日语)》《客房服务与管理(日语)》《餐饮服务与管理(日语)》三门核心课程标准,编制《酒店日语口袋书》。4.建设双语课程,实现双语授课,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引入新西兰、爱尔兰等合作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安排我院专业教师赴对方学校开展一对一衔接,参与对方课程准备并作为助教全程跟课,将两位教师培养为双语授课教师,然后本土化《客户体验管理》、《旅游酒店业管理技巧》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完成课程讲授,使我院学生可以“足不出户”接受国外优质资源的培训。5.拓展海外实训基地,尝试开展海外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提升专业群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新开拓海外实训基地10家。主要面向阿联酋、韩国、日本等地,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的海外实习需求,在海外实训基地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由企业指定人员担任实习学生的行业导师,加速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职业能力。6.利用专业优势,拓宽留学生来华渠道,扩大学年制留学生汉语学习数量充分利用山东孔子故乡及青岛国际化城市等优势,为来华的寒暑假短期游学班量身打造突出区域文化特色的体验式课程。继续加强与韩国永进大学和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合作,拓展留学生生源渠道,稳定现有的留学生,加大来华留学生数量,每年来院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的留学生不少于2000人天。扩大学年制汉语留学生的数量,学年制留学生培训争取达到1500人天。(六)以“帮扶——培训——规划”为主线,发挥专业优势,聚焦旅游行业,服务区域经济1.成立乡村旅游研究所,聚焦服务三农旅游管理专业是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以此为依托成立乡村旅游研究所,面向社区开展旅游扶贫,服务三农。充分利用培训基地优势,面向特色小镇、乡村开展培训——帮扶,通过乡村旅游规划,定点培训,对口旅游规划设计,实现农民向旅游职业化,农村向特色城镇化发展,农业旅游向特色化发展,促进旅游扶贫事业发展。对接1至2个青岛市特色小镇、乡村,开展乡村旅游定点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对口旅游规划设计不少于6项。继续深化与灵珠山旅游联盟的合作面向社区开展乡村培训工作、积极参与策划联盟各种节庆活动、提供景区升A咨询、设计服务,开展旅游纪念品创意、民宿等旅游产品创意设计。2.与行业、企业密切互动,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围绕地方建设目标,积极主动发挥专业群为地方旅游经济的服务功能。鼓励专业群教师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三年累计完成横向课题研究20项,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企业科研公关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项目研发、成果应用、共建基地等方式实现政校行企共赢。3.关注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开展服务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拓展面向青岛市旅游企业,特别是相关景区服务素质及管理能力培训,年培训200人次以上。酒店管理专业重点关注快速发展的经济型酒店的人才需求,每年完成对酒店企业1000人次以上的培训(七)形成以“创新培育——创意孵化——创业帮扶——对接落地”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成长1.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构建过程化、立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创新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体系,与国外学院合作,开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2门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分段开设。2.加强旅游创客中心内涵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进旅游创客中心建设,成立政校企多方合作的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搭建一个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协同研发、创新服务的平台。策划组织举办旅游创新创意创业大赛,通过赛事,促进学生的创新创意热情,提高创新创意创业能力。集聚校内外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开展创新创意创业分享沙龙活动。策划组织旅游创新创意产品博览会,搭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对口指导创客社团、旅游纪念品创意舍、创业社团为主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全面参与学院组织的大赛、分享沙龙、旅游创新创意产品博览会、创业孵化等工作。(八)切实推进文化育人工程,支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1.编纂特色专业文化建设旅游专业文化CIS系统,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使旅游专业文化成为共识,得到呈现。建设能体现旅游行业现实需要与发展趋势的专业文化,提炼其使命、价值观、行为规范,编制为《专业文化手册》、《专业学生行为指引》,培养学生养成与专业身份相匹配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此贯彻于各专业的每个教育环节当中,树立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激励学习动机,引领学习方向。设计制作专业文化育人标识,呈现方式包括;专业文化的SLOGAN、标识、吉祥物。在旅游学院教育行政及学生综合活动区域、生活区域全面设置传统、专业、行业、国际文化的标识,形成主题教育区域,实现“每一个标识都有成长启示”。组织“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大赛,将专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启动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拟订体现专业文化使命、价值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建设体现专业文化的课堂文化,制订专业教师教学行为指引(含教练型教学方法论、操作流程、场景化案例、课例研讨及经验共享机制),开展基于专业文化的教改实践研究1——2项。完善并输出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教练型教学模式,完成基于专业文化的教练型教学模式TTT课程,开展面向高职院校的培训。建设体现专业特性、文化价值观驱动的学生服务工作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专业文化的入学指导、系列主题班会、宿舍文化、班级文化课程包;建设分专业的辅导员工作指引(含教练型辅导方法论、操作流程、场景化案例、辅导员个案研讨及经验共享机制);开展专业文化驱动的学生服务工作模式经验萃取及课题研究;修订完善基于专业文化的学生服务工作课程包及辅导员工作指引;完善并输出基于专业文化的学生工作模式与课程体系,完成基于专业文化的教练型学生服务工作模式,开展面向高职院校的培训。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强化课程建设,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实际,开发以王阳明“心学”为核心的系列讲座课程。打造文化育人品牌社团,以珠山书院、淑女学苑、礼仪社、茶艺社等社团为载体,开展观影会、诗歌朗诵会等特色文化活动,以及“经典诵读”活动。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社群化学习”,开展主题式、团体式、分享式的“珠山读书会”活动。参与青岛市国学教育工程,建设国学教育基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传播、结对帮扶等活动。3.引入魅力企业文化建立企业——专业的品牌推广合作机制。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优选校外合作企业入校园进行展示,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让学生零距离感受、认知优秀企业文化,引领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高尚职业操守。建立企业——专业的知识共享机制。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讲座、持续开展“企业精英经验分享会”,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身份的转变。开发《企业文化》课程,引导学生系统认知、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功能,学习适应、融入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实习经验分享机制。组织实习学生反馈、分享在企业实习的经验以及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使经验分享成为专业共同体的共识,而且使个人经验成为组织和群体的经验。(九)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内部诊断及质量监测1.构建多元主体的质量保证机构和队伍建立企业、行业、同行高校等人员配备齐全的专兼职质量保证队伍,承担运行、监控、改进等任务,加强业务培训与考核,把握质量保证目标,掌握各类质量标准,开展各项质量评价,及时提出质量保证的改进举措。2.建立常态可持续的自主诊改工作机制依据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建立专业群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常态运行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定期从专业教学实际出发,调动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的积极性,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及时改进,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3.完善质量保证标准和制度体系依据区域或行业要求,形成符合专业发展的完整、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包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开放多元的质量保证制度,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诊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4.开发质量保证与监控的信息系统建立集专家、教师、学生、合作企业、就业单位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收集、发布与监控系统,及时跟踪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三年内核心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等信息,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依托学校CRP(校园资源平台)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及时查找问题,发现薄弱环节,推动持续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设定的质量目标。5.建成一套专业质量保证新体系以师生发展质量为核心,以专业、课程建设为载体,架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考核评估等方面的专业质量保证新体系。全面落实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等相关指标,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协同管理的机制。五、建设进度项目子项目建设基础2017年11月(预期目标、监测要点)2018年6月(预期目标、监测要点)201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六、保障措施(一)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代表、校企合作单位与用人企业代表、相关专业负责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培训业务部门、学生代表等成员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校内外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二)构建专业群管理新模式打通管理壁垒,建立高效的专业群建设管理体制,实行专业群带头人负责制,建立“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子项目负责人”架构的专业群建设模式。(三)加强管理,建章立制,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管理办法及奖惩措施,形成质量管理保证和绩效考核体系,以切实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建设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及有关项目建设检查考核、评价通报等规定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建立奖惩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保证和绩效考核体系,落实项目建设质量责任制,将目标与责任分解到专业部、人,按时间、进度、效果三要素,对专业部与负责人进行绩效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对按时完成项目并取得预期效益的予以奖励,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者追究相应责任。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建设子项目小组要及时向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同时,通过专业群建设网站向社会、师生员工及时发布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进度等信息。建立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质量年报制度成为完善人才培养监测体系,实现学校自治、上级监控与社会监督的有效制度。(四)建立专业群资金使用资保障体系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按照项目规定,逐项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强化对专业群建设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制定更加具体、便于操作的资金管理具体办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等实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并按要求将建设经费支出情况按预算项目编报财务决算,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七、预期效益(一)预期综合效益通过实施优质校专业群建设项目,三年建设周期,将旅游专业群建设成为培养模式领先、资源共享高效、教学条件先进、师资团队一流、培养质量优异、产教融合升级、行业美誉度高、国内卓越、国际知名的特色专业群。1.专业群群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明显构建的“双核驱动、融合发展”的旅游专业群形成酒店板块、旅行社板块、景区板块、涉外旅游板块四大岗位体系,满足旅游业产业链发展需求、专业群整体优势提升明显,成为山东省内第一流专业群。专业群培养的学生达到5400人以上,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职业适应力强,企业美誉度高。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8%,在知名企业就业学生比例不低于30%,就业满意度不低于95%;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奖项不低于10项;学生自主创业率不低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综合练习题 (每页100题)
- 《买玩具》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 五金安全承诺书
-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单元-三单元》
- 旅游景区消防改造施工合同
- 供应链管理项目招投标授权书
- 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 建筑设备租赁劳务分包协议
- 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手册
- 日间照料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实施方案
-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 政府审计视角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防控研究
- 公墓宣传推广策划方案
- IPC-A-610F-表面贴装组件课件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
- 《亚里士多德》课件
- 《女性生殖生》课件
- 项目管理与个人发展
- 公安部保安管理制度
-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