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库_第1页
《古代汉语》试题库_第2页
《古代汉语》试题库_第3页
《古代汉语》试题库_第4页
《古代汉语》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试题库一、填空题

1、《说文解字》由东汉_______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书。

2、清代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是专门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字典。

3、清代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成书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

4、我国最早的分类学词典是________________。

5、《佩文韵府》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书,所收的词语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

6、“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________的文字。

7、“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________的文字。

8、“曰,为,谓之”这三个古书注解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细微差别。

9、古书注解术语“谓”后面的话往往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物。

10、“貌、之貌”这两个古书注解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形容词。

11、古书注解术语“犹”往往用____________作注,或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书注解术语“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____________。

13、刻书中标明句读是从________开始的。

14、前人对古代文体分类,其中“诗词歌赋”是按________________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________来分的,“书信赠序”是按________________来分的。

15、今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16、“史传文”,也有人叫做“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寓言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来说明某一哲理的一种文学形式。

18、所谓“原”,就是对一种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19、铭是韵文,从作用上可以归于应用文,它的作用有二:一用于________,二用于________。

20、箴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的格言。

21、骈体文句法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2、骈体文用词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属于骈文“四六”基本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

24、骈体文用典最讲究________和________。

25、赋可以分为骚赋、________、骈赋和________四种。

26、古赋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词调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________。

28、词牌(如[念奴娇]、[西江月]等)是各种词调的________。

29、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这是根据字数的多少来分类的。传统的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小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调。

30、清代为《说文解字》注疏的人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四大家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经籍籑诂》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编次被释的韵。

32、《中国人名大辞典》是一部专门查检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工具书。

33、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韵书是《________》。

34、清干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收书目10254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有________种,存目的有________种。

35、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方法,叫做“疏”,也叫“正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楚辞·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洪注中“读若”的作用是________。

37、《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朱熹注:“直,犹但也。”朱熹注中,“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外文翻译方面曾提出____、____、____三点要求,此要求同样适用于古文今译问题。

39、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0、关于文体的分类,清代姚鼐有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

41、现代一般将古典散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类。

42、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43、说理文中最主要的体裁有____、____、____、____等。

44、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品评人物为主,属于杂记文中的____________一类。

45、骈体文语句方面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语音方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6、王勃《腾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体现了骈体文词汇________方面的特色。

47、杨炯《王勃集序》:“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柴青黄”,体现了骈体文词汇________方面的特色。

48、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产生了一种赋体,叫做________。这种赋体摆脱了骈偶平仄的桎梏,不重视铺排和藻饰,通篇贯串________的气势,苏轼的《赤壁赋》便是这类赋体的典范。

49、骈体文是受汉代辞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体,____________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唐代一般把骈体文叫做________,用来和“古文”相对,晚唐开始又称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0、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1、南朝________在他的《________________》中对各种文体的流别有详细的论述。

52、汉字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四体二用”的“四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由此,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过渡到了今文字阶段。

55、“日”、“月”的造字法是________。

56、“亦”的造字法是________。

57、“莫”的造字法是________。

58、“江”的造字法是________。

59、从造字法分析,“甘”是________字。

60、从造字法分析,“衷”是________字。

61、从造字法分析,“企”是________字。

62、从造字法分析,“风”是________字。

63、现今所说的“六书”采用的是________的定名,________的排序。

64、“左阜右邑”是指耳旁在左即与________有关,耳旁在右则与________有关。

65、许慎建立说文部首________部。

66、汉字六书中最多的字是________字。

67、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论断,并分别举例加以了说明:如____、____是象形字,____、____是指事字,____、____是会意字,____、____是形声字。

68、“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史记·滑稽列传》)句中____通____。

69、“泪”和“泪”是一对异体字,“泪”的造字方法是________,“泪”的造字法是________。

70、“只”的简化字是____。

71、“覩”是____的异体字。

72、“礼”和“礼”是一对古今字,其中____是古字,____是今字,而简化字采用了____字

73、“灶”的简化字是____。

74、“鸟”和“隹”都指鸟,区别是“鸟”是指____________,“隹”是指____________。

75、“徒”是________字,其中部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76、每个字音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古代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即表现在字音的这三个方面。

77、古代有所谓的三十六个字母,音韵学上按字母的发音部位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叫做五音。

78、三十六字母相传是宋人在唐释________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它大致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________系统。

79、分别写出三十六字母中全清、全浊的舌头音:____、____。

80、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齿音为:____、____。

81、上古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语音,可以拿《________》音系作为代表。

82、中古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语音,一般以《________》音系作为代表。

83、近古音是指____________时期的语音,《________________》是反映这个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84、《切韵》是隋朝____________所编,原本已失传,它的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________》里。

85、在上古音的研究中,出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错误主张,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86、古书中的________字,既是个文字和词汇的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语音问题。

87、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方法叫做________,它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词义引申和词义分化,属于________构词手段。

88、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________。

89、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近体诗平仄的大忌。

90、近体诗和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91、古代联绵词两个音节有声音联系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联绵词,一类是________联绵词。

92、古今词义异同表现在词义范围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93、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历代文字学家都重视从分析________入手探求本义。

94、从造字方法看,________造字法最能反映词的本义。

95、写出下列汉字的本义:解,________;特,________;踵,____________。

96、《左传》中有“止戈为武”、“反正为乏”之语,这种释义的方法在训诂学上称为________,与之相并列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法。

97、一个字有形、音、义三方面,因而编纂词书的方式与之相对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8、请分别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感情色彩及其主要含义:爪牙: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诽谤: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请分别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及其轻重情况:

诛:古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古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

100、请分别写出下列汉字的本义:

(1)题:___________(2)来:________(3)旨:___________(4)造:________

(5)策:___________(6)叔:________(7)岁:___________(8)行:________

101、判断下列词语是否联绵词,请将序号填入适当的横线。

A、辗转B、须臾C、仓庚D、参差E、缤纷F、栗烈

双声联绵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叠韵联绵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根据是否有实在意义将词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103、古代汉语最重要的一个特殊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4、“或”是肯定性不定代词,可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译为“没有谁”。

105、“也”是________性语气词,“矣”是________性语气词。

106、“____”是古代汉语中的近指代词,“____”是远指代词。

107、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句中的“而”是表示________关系的连词。

108、《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句中第一个“为”是____词,读________,第二个“为”是____词,读________。

109、《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再”表示____________。

110、《诗经·邶风·击鼓》:“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句中的“有”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的“是”字是____________词。

112、《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句中的“饮”是动词的________用法。

113、《战国策·齐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中“美”字是形容词的________用法。

114、《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句中的“时”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特殊用法。

115、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引用的类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刘禹锡《陋室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17、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18、《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19、《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公,豺虎也。”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20、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1、《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2、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3、《后汉书·华佗传》:“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4、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5、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6、《后汉书·华佗传》:“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7、江淹《别赋》:“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8、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29、李斯《谏逐客书》:“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30、《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31、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32、《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133、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34、廖廷相《切韵考外篇·跋》:“越数月,而先生亦捐馆。”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135、《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二、选择题

1、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共收字______个。

A、9353B、9533

C、9355D、1163

2、检索唐代以前各种古书对于“诛”的注解,应查找工具书______。

A、《说文解字》B、《十三经索引》

C、《经传释词》D、《经籍纂诂》

3、利用______可以方便地查找出诗句“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的作者。

A、《经籍籑诂》B、《康熙字典》

C、《尔雅》D、《佩文韵府》

4、《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收入书目______种。

A、10524B、10254

C、10452D、10542

5、古书上对于“止”的解释有三种:(1)毛传:“止:所止息也。”(2)郑笺:“止,容止。”(3)韩诗:“止,节。”其中,“郑笺”中的“郑”和“毛传”中的“毛”分别指______。

A、郑燮和毛苌B、郑光祖和毛亨

C、郑玄和毛亨D、郑光祖和毛苌

6、古书注解术语“之言,之为言”使用时,必然用______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

A、意义B、形式

C、词性D、声音

7、______产生了研究文体的专著。

A、东汉B、晋代

C、三国D、唐初

8、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首先开创了______的先例。

A、编年体B、纪事本末体

C、纪传体D、行状

9、郦道元的《水经注》,是记山水地理的______。

A、史传文B、说理文

C、应用文D、杂记文

10、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对仗的结构为______。

A、主谓对主谓B、述宾对述宾

C、偏正对偏正D、复句对复句

11、现存最早的自传散文是______。

A、《离骚》B、《汉书·叙传》

C、《论衡·自纪》D、《史记·太史公自序》

12、从文体上看,《庖丁解牛》属于______。

A、论B、寓言

C、说D、原

13、送序这种文体是唐朝以后才有的,从表达方式来说,它属于______。

A、杂记文B、史传文

C、论说文D、应用文

14、下列不属于杂记文的是______。

A、《庖丁解牛》B、《梦溪笔谈》C、《日知录》15、下列不属于骈体文特点的一项是______。

A、句法结构对称B、字音讲究平仄C、词汇讲究用典和藻饰D、句式讲究押韵

16、下列属于文赋特点的一项是______。A、字音讲究平仄B、不重视铺排和藻饰

C、采用问答体D、句式讲究押韵

17、词中,长调的字数一般为______。

A、八十一字以上B、七十一字以上

C、九十一字以上D、一百字以上

18、下列说法与六朝赋不符的一项是______。

A、无韵的骈体文B、具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

C、叫骈赋D、具有赋的铺陈夸张的特色

19、下列著作对文体的分类有重要贡献的是______。

A、《汉书·艺文志》B、《诗品》

C、《昭明文选》D、《通典》

20、《文体明辨》是______的作品,它是明代论文体的重要著作之一。

A、李充B、徐师曾

C、吴讷D、挚虞

21、汉字造字法中最具科学性的是______。

A、象形B、会意

C、指事D、形声

22、汉字是______体系的文字。

A、表意B、表音

C、象形D、图画

23、许慎创立的540部说文部首,指的是______部首。

A、检字法B、造字法

C、会意字D、形声字

24、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部首都是用______书写的。

A、甲骨字B、大篆

C、小篆D、隶书

25、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的成批的汉字数据,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商代后期的______卜辞和器物铭文中的文字。

A、甲骨文B、古文

C、籀文D、篆文

26、秦代,秦始皇将字体统一为______。

A、大篆B、籀文

C、小篆D、隶书

27、“考、老”两字依许慎的解释属于______字。

A、指事B、会意

C、转注D、假借

28、“令、长”两字依许慎的解释属于______字。

A、指事B、会意

C、转注D、假借

29、指事字与______字联系最紧密。

A、象形B、会意

C、形声D、转注

30、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

A、简化字形B、繁化字形

C、美化字形D、删减字数

31、“淼”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2、“井”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3、“亢”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4、“章”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5、“放”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6、“祭”属于“六书”中的______。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7、“仁”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8、“美”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39、“鱼”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0、“亦”属于“六书”中的______。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1、“大”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2、“裹”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3、“云”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4、“并”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5、“具”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6、“车”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7、“北”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8、“都”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49、“虫”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0、“甘”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1、“明”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2、“信”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3、“而”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4、“自”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5、“册”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6、“看”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7、“上”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8、“火”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59、“邦”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60、“烦”属于“六书”中的______字。

A、象形B、指事

C、会意D、形声

61、“照”的义符是______。

A、日B、刀C、口D、火

62、“徒”的义符是______。

A、彳B、止C、走D、辵

63、“衢”的义符是______。

A、彳B、行C、瞿D、亍

64、“屐”的义符是______。

A、尸B、彳C、履D、支

65、“胜”的声符是______。

A、月B、肉C、力D、朕

66、“佞”的义符是______。

A、亻B、二C、仁D、女

67、“叔”字表示年少,所以“叔父”是“比父亲年少的父辈”,这是“叔”的______。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比喻义

68、“岩”和“巌”两字是______字。

A、异体B、繁简C、通假D、同音

69、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三项表意范围可以相通,请选出相异的一项______。

A、口B、舌C、甘D、目

70、下列四组繁简字中,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用的一组是______。A、粮,粮B、才,纔C、谷,谷D、后,后

71、三十六字母中,次清轻唇音为______。

A、非B、敷C、奉D、微

72、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牙音为______。

A、见B、溪C、群D、疑

73、三十六字母中,全清喉音为______。

A、影B、喻C、晓D、匣

74、下列字母中,并非全浊的字母是______。

A、娘B、邪C、禅D、匣

75、半舌音“来”的发音方法是______。

A、全清B、次清C、全浊D、次浊

76、齿音“穿”的发音方法是______。

A、全清B、次清C、全浊D、次浊

77、喉音“喻”的发音方法是______。

A、全清B、次清C、全浊D、次浊

78、次浊音“微”的发音部位是______。

A、唇B、舌C、喉D、牙

79、次浊音“日”的发音部位是______。

A、唇B、舌C、齿D、牙

80、全清音“见”的发音部位是______。

A、唇B、舌C、齿D、牙

81、近人黄侃先生分古韵为______。

A、十七部B、三十三部C、二十八部D、二十九部

82、对于上古声母的研究,“娘日二母归泥说”是由______提出的。

A、钱大昕B、黄侃C、章太炎D、曾运乾

83、对于上古汉语声调的研究,认为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的是______。

A、段玉裁B、江有诰C、黄侃D、王力

84、下列哪个字现代只留下单一的读法,已无本音和破读区别______。

A、好B、度C、近D、为

85、下列哪个字现代仍有本音和破读的区别______。

A、易B、近C、饭D、沿

86、下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身毒YuāndúB、吐蕃Tǔfān

C、番禺FānyúD、尉迟Yùchí

87、下列不属于“平水韵”入声韵韵目的是______。

A、沃B、质C、屑D、御

88、平水韵的平声包括______韵。

A、三十B、二十九C、十七D、十八

89、下列不属于“平水韵”平声韵目的是______。

A、东B、虞C、寒D、潸

90、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下列不属于[念奴娇]又名的是______。

A、大江东去B、酹江月C、江月令D、百字令

91.表示“策”本义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B、善计,不用善筹策(《老子》)

C、大事书之于策(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D、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92、表示“端”本义的一项是

A、席不端,弗坐《墨子·非儒下》)

B、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庄子·山木》)

C、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

D、若环之无端也(《荀子·王制》)

93、表示“纲”本义的一项是

A、则纲领昭畅(《文心雕龙·矪裁》)

B、乱其纪纲(《左传·哀公六年》)

C、纲绝而维驰(《史记·淮阴候列传》)

D、引网之纲(《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94、表示“更”本义的一项是

A、姓利相更(《国语·晋语》)

B、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传》)

C、在此行也,晋不更举也(《左传·僖公五年》)

D、良庖岁更刀(《庄子·养生主》)

95、表示“管”本义的一项是

A、箫管备举(《诗经·周颂·有瞽》)

B、后堂理丝竹管弦(《汉书·张禹传》

C、贻我彤管(《诗经·邶风·静女》)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96、表示“临”本义的一项是

A、如临深渊(《诗经·小雅·小竁》)

B、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经·邶风·日月》)

C、临财毋苟得(《礼记·典礼上》)

D、袒而大哭,哀临三日(《汉书·高帝纪》)

97、表示“零”本义的一项是

A、零雨其氵蒙(《诗经·豳风·东山》)

B、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庾信《哀江南赋》)

C、泣涕零如雨(《诗经·小雅·小明》)

D、零丁孤苦(李密《陈情表》)

98、表示“旨”本义的一项是

A、臣伏读圣旨(《后汉书·蔡邕传》)

B、君子有酒,旨且多(《诗经·小雅·鱼丽》)

C、有旨无简,不听(《礼记·王制》)

D、其旨远,其辞大(《周易·系辞下》)

99、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诛其慢怠者(《周礼·肆师》)

B、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经·系辞》)

C、女子贞不字(《周易·屯卦》)

D、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100、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设席于堂廉东上(《仪礼·乡饮酒礼》)

B、如川之流(《诗经·大雅·常武》)

C、兵不利,教不同(《墨子·非攻下》)

D、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101、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王乃使玉人理其璞(《韩非子·和氏》)

B、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论语·微子》)

D、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左传·隐公三年》)

102、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A、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左传·襄公九年》)

B、举措应变而不穷(《荀子·王制》)

C、绝云气,负青天(《庄子·道遥游》)

D、维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后汉书·虞诩传》)

103、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登峰造极(成语)

B、可望而不可即(成语)

C、竽笙备而不和(《礼记·檀弓》)

D、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史记·滑稽列传》)

104、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庄子·养生主》)

B、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荀子·强国》)

C、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D、祀五帝,奉牛牲(《周礼·大司徒》)

105、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封泰山而禅梁父(《大戴礼记·保传》)

B、民所聚曰都(《谷梁传·僖公十六年》)

C、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D、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106、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使用词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之外的一项: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B、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齐策》)

C、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经·召南·鹊巢》)

D、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107、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构:架屋B、获:猎获

C、及:跟着D、集:鸟群停于树

108、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来:麦B、佞:善于谄媚的人

C、受:接受D、行:走路

109、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岁:年B、然:燃烧

C、趣:督促D、叔:拾取

110、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田:农田B、引:开弓

C、天:天地D、造:前往

111、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诛:谴责B、质:本质C、主:火把D、探:探取

112、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报:报答B、被:被子

C、布:麻布D、采:用手采摘植物的茎、叶

113、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裁:裁衣B、诚:心意真诚

C、长:长短之长D、承:继承

114、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达:道路通畅B、当:两两相当

C、封:封合D、道:路

115、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概:度量B、干:盾牌

C、果:果实D、间:门缝

116、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将:扶持B、机:弓弩上射箭的机关

C、居:居住D、金:金属的总称

117、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慢:懒惰B、狂:放荡

C、廉:堂屋的侧边D、立:站着

118、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绝:把丝弄断B、介:夹

C、节:符节D、极:房屋的正梁

119、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A、钱:农具B、身:孕妇的身体

C、禽:捕捉D、听:用耳朵听取声音

120、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胜:胜利B、书:写

C、时:天时D、术:路

121、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斯:把木柴劈开B、亡:逃跑

C、围:包围D、息:喘气,呼吸

122、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习:鸟反复地飞B、相:仔细看

C、效:效果D、信:言语真实

123、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须:胡须B、要:人的腰

C、绪:丝之头D、阳:山的南坡、水的北面

124、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益:水从器皿中漫出B、宇:房檐

C、因:依靠、凭借D、御:驾车

125、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遇:不期而遇B、振:振兴

C、张:安上弓弦D、约:束缚

126、选出下列本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治:治水B、作:兴起,出现

C、子:小孩D、效:呈献

127、从词义范围的差异考虑,选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菜B、宫C、睡D、河

128、从词义范围的差异考虑,选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瓦B、暂C、汤D、涕

129、从词义范围的差异考虑,选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币B、写C、臭D、走

130、从下列联绵词的来源考虑,请选出不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

A、单于B、骆驼C、阏氏D、葡萄

131、从下列联绵词的来源考虑,请选出不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

A、苜蓿B、唢呐C、珐琅D、刹那

132、从下列联绵词的来源考虑,请选出不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

A、和尚B、袈裟C、玻璃D、琥珀

133、从下列联绵词的来源考虑,请选出不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

A、夜叉B、伽蓝C、舍利D、敖包

134、从下列联绵词的来源考虑,请选出不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

A、咖啡B、奎宁C、芦荟D、考拉

135、选出下列不是双声兼叠韵联绵词的一项______。

A、孑孓B、间关C、伊威D、含胡

136、选出下列不是双声联绵词的一项______。

A、鸳鸯B、桔梗C、蝙蝠D、朱萸

137、选出下列不是联绵词的一项______。

A、涓涓B、丁东C、坎坎D、仓卒

138、选出下列联绵词注音错误的一项______。

A、扶苏fúsūB、盘桓pánhuánC、蹀躞diéxièD、扑朔pūsù

139、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______。

A、“兵”字在上古主要指兵器,并没有士兵、战士的意思。

B、“贰”和“二”在古代同音,前者是后者的大写形式,意义相同。

C、在上古,“池”字主要用来指护城河。

D、“除”字在古代有“宫殿的台阶”与“除去”两种主要意义。

140、“胜”有如下含义:A、胜任B、胜过C、胜地D、尽,请适当地将它们的序号填入下列括号内以解释加点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2)沛公不胜杯杓。(《史记·项羽本纪》)()

(3)躁胜寒。(《老子》)()

(4)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胜。(柳宗元《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

141、“时”有如下含义:A、时候B、时机C、时代D、伺候,请适当地将它们的序号填入下列括号内以解释加点字。

(1)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论语·阳货》)()

(2)文章合为时而着。(白居易《与元九书》)()

(3)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4)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孟子·滕文公上》)()

142、“为”有以下意义:A、研治B、作为C、作,做D、变为,请适当地将它们的序号填入下列括号内以解释加点字。

(1)为人上者,奈何不敢。(《尚书·五子之歌》)()

(2)有为神农之言者。(《孟子·滕文公上》)()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43、《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是______。

A、名词B、一般动词

C、名词使动用法D、副词

144、柳宗元《封建论》:“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句中第一个“君”字是______。

A、名词B、名词意动用法

C、名词使动用法D、副词

145、《史记·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句中加点的“死”是______。

A、形容词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的所谓“为动”用法

14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句中的“饮”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的所谓“为动”用法

147、晁错《论贵粟疏》:“是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句中的“贵”、“贱”两字是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的一般性动词活用

148、《韩非子·说林下》:“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句中第一个“小”字是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一般性动词活用

149、《庄子·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句中的“岁”字是______。

A、名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作状语

150、柳宗元《捕蛇者说》:“竭其地之入,殚其地之出。”句中的“入”、“出”两字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话用为名词

151、《史记·刺客列传》:“太子丹患之。”句中的“患”字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活用为名词

15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东。”句中的“东”字是______。

A、名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

C、方位名词用如动词D、方位名词作状语

153、《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字是______。

A、名词的一般性动词活用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54、《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句中的“肉”字是______。

A、名词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55、《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中加点的“亲”和“,,子”是______。

A、名词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56、《史记·项羽本纪》:“吾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句中的“兄”字是______。

A、名词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57、《左传·僖公三十年》:“朝济而夕设版焉。”句中的“朝”、“夕”是______。

A、名词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58、《左传·昭公七年》:“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句中的“日”字表示“往日”,是______。

A、名词的一般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59、《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句中的“亡”字是_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用如名词

160、《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句中的“食”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用如名词D、动词作状语

161、《贾谊·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句中的“争”字是_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用如名词D、动词作状语

162、《战国策·燕策》:“箕踞以骂。”句中的“箕踞”两字是_____。

A、动词词组的一般用法B、动词词组的使动用法

C、动词词组用如名词D、动词词组作状语

163、《论语·先进》:“咏而归。”句中的“咏”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用如名词D、动词作状语

164、《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句中的“正”字是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用如名词

165、《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远庖厨也。”句中的“远”字是_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用如名词

166、《礼记·礼运》:“以贤勇知。”句中的“贤”是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用如名词

167、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句中的“美”和“难”是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用如名词

168、《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句中的“老”和“弱”是______。

A、形容词的一般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用如名词

169、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句中的“一”是_______。

A、数词的一般用法B、数词用作名词

C、数词用作动词D、数词用作形容词

170、《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句中的“一”是_______。

A、数词的一般用法B、数词用作名词

C、数词用作动词D、数词用作形容词

171、《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句中的“二三”是______。

A、数词词组的一般用法B、数词词组用作名词

C、数词词组用作动词D、数词词组用作形容词

172、《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句中的“拱”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作状语

173、《战国策·赵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句中的“入”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作状语

176、《庄子·秋水》:“仰而视之。”句中的“仰”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作状语

174、《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句中的“来”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作状语

175、《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句中的“鸣”是______

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

C、动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作状语

176、《荀子·赋》:“友风而子雨。”句中的“友”、“子”是______。

A、名词的一般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77、《左传·僖公三十一年》:“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句中的“药”是_______。

A、名词的一般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78、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______。

A、《左传·隐公元年》:“制,严邑也。”

B、《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C、《论语·宪问》:“管仲非仁者与?”

D、《论语·子罕》:“不为酒困。”

179、选出句式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论语·子罕》:“不为酒困。”

C、《左传·宣公二年》:“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D、《左传·成公二年》:“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180、选出句式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左传·成公二年》:“故不能推车而及。”

B、《淮南子·女娲补天》:“苍天补,四极正。”

C、《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1、选出句式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孟子·梁惠王上》:“东败于齐。”

B、《孟子·离娄下》:“谏行言听。”

C、《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战国策·赵策》:“卒为天下笑。”

185、选出句式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左传·僖公五年》:“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B、《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C、《礼记·檀弓上》:“是非君子之言也。”

D、《战国策·魏策》:“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82、选出在结构上与其余下列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B、《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左传·宣公二年》:“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左传·成公二年》:“未绝鼓音。”

183、下列副词中不属于程度副词的是______。

A、稍B、弥C、已D、愈

184、下列副词中不属于语气副词的是______。

A、俱B、盖C、其D、竟

185、下列副词中不属于时间副词的是______。

A、初B、少C、适D、甫

186、下列副词中不属于范围副词的是______。

A、悉B、尽C、皆D、必

187、下列副词中不属于谦敬副词的是______。

A、请B、敢C、尝D、惠

188、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省略句D、判断句

189、《诗经·魏风·硕鼠》:“莫我肯顾。”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省略句D、判断句

190、《论语·子罕》:“吾谁欺?”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省略句D、判断句

191、《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省略句D、判断句

192、《国语·越语上》:“何后之有?”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省略句D、判断句

193、《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句中的“此之谓”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式

C、省略式D、判断式

194、《荀子·王霸》:“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句中的“是之谓”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式

C、省略式D、判断式

195、《史记·项羽本纪》:“楚将士无不一以当十。”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修辞倒装句D、判断句

196、《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修辞倒装句D、判断句

197、《孟子·离娄下》:“夜以继日。”是______。

A、状语后置句B、宾语前置句

C、修辞倒装句D、判断句

198、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修辞倒装句D、判断句

199、《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是______。

A、一般补充式B、宾语前置句

C、修辞倒装句D、判断句

200、《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修辞倒装句D、判断句

201、《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判断句D、双宾句

202、《左传·隐公元年》:“蔓,难图也。”是______。

A、一般主谓句B、宾语前置句

C、判断句D、紧缩复句

203、《汉书·张骞传》:“招以东居故地。”是______。

A、一般补充式B、宾语前置句

C、判断句D、紧缩句

204、柳宗元《蝜蝂传》:“人或怜之,为去其负。”是______。

A、判断句B、省略句

C、否定句D、紧缩复句

205、请选出不是古代汉语凝固结构的一项______。

A、如之……何B、何以……为

C、何……之有D、以何

206、在古代汉语中,凝固结构“所以”不表示______。

A、用来……的方法B、凭它来……的

C、因此D、导致……的原因

207、《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句中的“是”是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副词

208、《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句中的“是”属于_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结构助词

209、《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句中的“是”属于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副词

210、王充《论衡·死伪》:“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句中的“是”属于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副词

211、范缜《神灭论》:“若枯即是荣。”句中的“是”属于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副词

212、《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句中的“为”属于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介词

213、《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句中的“为”属于______。

A、判断词B、指示代词C、动词D、介词

214、《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句中的五个“衣”字,词性与其它四个不同的是第______个。

A、二B、三C、四D、五

215、《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凡六月。”句中的“王”是_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16、《史记·越世家》:“或为王。”句中的“王”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17、《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孔夫子时也。”句中的第二个“师”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18、《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鉴于水者见面之容。”句中的“鉴”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19、《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句中的“鉴”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20、《战国策·齐策》:“令初下,群臣进谏。”句中的“令”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形容词D、代词

221、《史记·高祖本纪》:“予彭越将军印,令及梁地。”句中的“令”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22、《史记·楚世家》:“始都郢。”句中的“都”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23、《史记·袁盎晃错列传》:“于是上笑,下赵同。”句中的“下”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24、《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乃引而东。”句中的“东”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名词用作动词D、动词用作名词

225、《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句中的“与”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26、《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与饮。”句中的“与”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27、《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句中的“与”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28、《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句中的“为”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29、《墨子·公输》:“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句中的“为”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30、《汉书·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句中的“以”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31、《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句中的“以”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32、《战国策·齐策》:“皆以美于徐公。”句中的“以”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33、《史记·项羽本纪》:“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句中的“以”是______。

A、动词B、名词C、介词D、连词

234、“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A、引用B、夸饰C、互文D、委婉

235、下列句中采用“委婉”修辞中“避冒犯”的一句是______。

A、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B、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