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_第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_第2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_第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_第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小猴。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2.“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是数的。生3:我是算的。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学习第47页例1(2)。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学习第47页例1(3)。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汇报:2+2+2+2+2+2+2=14.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指名回答,师生更正。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3.教学“2×7=14”的意义。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汇报结果。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学习第48页例2.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5+5+5=15

5×3=15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4.课堂练习。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5.拓展提升。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巩固统计的知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四、汇报、记录数据。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五、课堂总结。第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系统整理复习一、二单元的乘法知识。2、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和最优化。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教室上课,猜猜为什么要到这来上课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一个节日广场。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一个节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二、整理复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仔细观察:图上画些什么?有一个老朋友他也来到了节日广场,他是谁?智慧爷爷说了什么?1、整理复习乘法知识。(1)什么是乘法?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举例说明。老师也想了一个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你怎么想的?(2)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什么?(积)那求积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样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的?乘法口诀熟吗?开火车对口诀。(3)有个同学在计算4×6=?一时忘了乘法口诀了,该怎么办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样子不一样,意思却完全一样,结果也一样。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观察第一幅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气球每束有8个,4束一共有多少个?4×8=32(个)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师:这些花分几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先算外面的:每种颜色有8盆,有4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观察第二幅图。生1:每列有3个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生3:穿每种颜色的衣服有6人,有3种颜色,一共多少人?观察同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旁边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来跳舞?可以怎么算呢?生:3×6+5=33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生:4×6-1=33说说你怎么想的?(3)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问。生解答。生: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有几个人?4×3=12(人)(4)请你在本子上提一个问题,并解答。3、小结。今天你在节日广场玩得高兴吗?学到了什么?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得知道什么?解决乘法问题的2个数学信息之间必须有什么关系?(是几个几的关系。)

课后自评:

这节课是一、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2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第一幅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和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幅图解决观察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第三、四幅图请学生来当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提问解决问题。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第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二、师生合作探究。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3.明确探究问题。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第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学法:练习法。教学准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3)复习“1时=60分”。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10:50、11:15、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2)老师说时刻(3:45、1:25、4:05、6:55),学生拨钟面。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3)8时45分再过5分是()。(4)5时56分再过()分是6时。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评议。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第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第8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9×5=8×7=7×6=4×9=3×6=5×7=

4×8=3×4=6×8=4×7=9×9=8×5=

3×7=4×5=5×6=8×9=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复习乘法口诀。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③口算。7×8=9×4=6×7=8×8=6×5=7×4=

6×9=9×8=5×5=8×6=3×2=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仔细看题,独立完成。(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第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1、初步感知画面。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2、提问题。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解决问题。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生1:加数相同。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生动手写:3+3+3+3??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生:很麻烦。师:怎么就不麻烦了?生:用乘法。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2课题体验相同加数连加课型:练习课。第1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复习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