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1.1任务由来重庆市九龙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业主)拟在九龙坡区修建鹅公岩箱涵流域雨污分流整治工程。为了查明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委托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于2022年1月签订了《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同时下达了《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2工程概况本次勘察范围内包含田家炳中学段、鹅公岩大桥(顶管)段、奥林路段,拟建污水管道井50个其中29个井布置钻孔,其中顶管井11个。管线总长度约1150m,管径500-1200mm。其中包含顶管施工段长度约374m,明挖段开挖形成临时基坑边坡1.7~4.2m,为岩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暗挖法(顶管)基坑深度6.9m,为岩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拟建井主要特征见下表1.2-1。表1.2-1本次勘察钻孔井(一览表)序号钻孔编号井编号井坐标(m)井底标高(m)井深(m)分段横坐标Y纵坐标X1ZK1W14765677.06858808.031275.2701.70田家炳中学段2ZK2W14065703.90558878.459274.8042.3263ZK3W14365666.86358883.531274.3722.3184ZK4W14665591.00758904.005274.121.885ZK5W9565521.65758925.826273.5132.4876ZK6W9665515.68858999.918254.353.5967ZK7W8465507.00159080.155254.0883.1398ZK8W8765424.12459120.954251.6730.9379ZK9W8865394.04259155.681226.9342.56610ZK10W8965369.36559179.682223.0532.82611ZK11W7565330.35859235.869211.042.0612ZK12W7965403.06958981.842254.7924.16813ZK23W11065526.74158944.751273.4092.19014ZK24W8365528.17759036.739254.2333.79715ZK13W3264778.78959599.307201.4363.654鹅公岩大桥(顶管)段16ZK14W25564780.35759608.865204.5275.47317ZK31W23565054.80359356.364205.1844.83华宇春江花月(顶管)段18ZK32W24165026.71859406.531205.0133.4819ZK40W765733.01658167.17283.8374.973奥林路段(顶管)段20ZK42W965724.03658208.00283.8565.20421ZK15W5365684.17558169.472283.6895.28122ZK16W5265640.72358169.470283.5595.85123ZK56W5465597.45058169.570283.4296.90124ZK17W5865539.37058170.61283.2555.84525ZK18W6065481.29158171.714283.0804.6226ZK19W7065378.79958188.156281.8702.53奥林路段(明挖)段27ZK20W6365378.93758254.475280.7653.21528ZK21W6565378.94858311.853280.6003.11229ZK22W6665351.60458330.118280.4953.536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设计参数,具体任务如下:1.3.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1.3.2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基岩面特征、岩体结构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等地质环境;1.3.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1.3.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1.3.5查明勘察区土洞和岩溶洞隙的形态、位置、规模、埋深、分布范围及岩溶地层完整性;1.3.6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1.3.7查明边坡物质组成,结构面及其组合特征,分析评价边坡的破坏模式、稳定性,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1.3.8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均匀性,确定岩土体地基承载力,建议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1.3.9分析评价地震效应;1.3.10分析评价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3.11对可能采取顶管法施工段,查明围岩等级及其稳定性。1.3.12分析评价设计、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其它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1.4本次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1.4.1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业主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4.2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1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7)《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5勘察阶段、勘察范围及勘察等级1.5.1勘察范围判定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详见表1.5.1-1。表1.5.1-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各段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场地内顶管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该类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1.5.2勘察选址及勘察阶段判根据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场地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据渝建〔2013〕346号文的有关规定,确定本工程可进行直接详细勘察阶段。详见表1.5.2-1、1.5.2-2。表1.5.2-1选址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必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5.2-2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不发育。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地形坡角一般6~12°,地形地貌简单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受长江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影响。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5.3勘察等级拟建管道明挖施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顶管施工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质环境为中等复杂(详见表1.5.3-1。),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150-174-2014第3.2.2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表1.5.3-1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丘陵地貌,地形坡角5~38°,局部存在陡坡及陡坎√根据《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2.3判定为: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岩层倾角10°√岩体完整性较完整√岩土特征场地内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岩体为砂岩,局部为泥岩。√土层厚度(m)约19m√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1.6.勘察工作概况根据上述勘察目的和详细勘察的要求及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有关规范编制了《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本次勘察拟在建筑物角点布置工作量,共布置钻孔39个,控制性钻孔15个,其余为一般性钻孔。取样孔6个,动探孔5个,取样和原位测试孔点总孔数的1/3,钻孔编号ZK1-ZK39。布孔及终孔原则:勘探点主要沿管道工作井布置,勘探点间距为10~100m。各钻孔要求能控制地基主要持力层的坡度、埋深,并深入基础以下一定深度,岩质地基勘探点的深度进入设计管底3.0~5.0m。野外工作于2022年1月组织2台套油压100型钻探进场,2022年5月完成全部外业工作,2022年5月28日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本次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6-1。表1.6.-1完成工作量统计勘察项目单位数量技术要求钻探钻孔总数个56现场地质编录,按规范要求控制回次进尺,开孔直径110mm,终孔91mm,干钻、冲洗液钻进。钻探总进尺m415.4测量1:200剖面线测量km1.36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取样岩样块/组18/6按规范要求。试验岩石抗压块/组18/6按规范要求。原位试验重型动探米14.0按规范要求。其它简易水文观测个56孔内漏水、渗水情况,结钻后水位变化情况。1.7勘察质量评述1.7.1工程地质测绘: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建筑筑总平面图作为工作底图,测绘范围以各拟建筑物周边50m范围为工作重点,向外侧工作深度逐渐降低。采用半仪器法及特征地形地物定点,对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界线、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及不同地貌单元划定其边界并勾绘于图上。共计填图面积约0.001km2。地质测绘工作满足规范要求。1.7.2工程测量:坐标系为重庆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执行规范为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控制点由业主提供(控制点坐标见下表1.7.2-1),并经我公司复核,满足工程放孔要求。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布置,图解求得各钻孔坐标,在各相应控制点上架设拓普康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各钻孔,采用三角高程法测量各钻孔高程。钻孔施工完毕,在相应控制点上设站,采用极坐标法定复测各钻孔。经复核,所有钻孔及剖面测量工作精度均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之有关规定。表1.7.2-1控制点成果点号坐标X坐标Y高程备注A165707.11258890.811277.833/A265573.83858877.326279.755/1.7.3工程地质钻探:勘察钻孔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回次进尺,全孔取芯钻进,岩心采取率:土层采取率大于65%,强风化岩层岩芯采取率65%~75%,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0%,工程技术人员跟班编录,并对岩芯拍照,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准确。各孔钻探深度满足规范和勘察纲要的要求。1.7.4取样及试验:本次勘察按相关规范对岩层取样,岩芯长度应大于200mm。取样深度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取样蜡封,并立即送做室内试验。室内试验工作由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承担,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数据统计按不小于95%的置信水平考虑,以满足设计的技术要求。1.7.5钻孔水位观测:每个钻探施工完毕抽取残留冲洗液,24h后量测钻孔地下水位。试验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压水、抽水试验规程》要求,取得的成果真实可靠,资料整理按规程要求进行。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报告采用工程地质勘察CAD2008、WORD2003软件编制,该软件制图精度能满足工程勘察制图精度要求。经资料综合分析整理,以上实物工作量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完成勘察委托书的技术要求,提供的勘察成果资料,可满足施工图设计使用。2、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及交通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奥林路、田家炳中学、鹅公岩大桥,有道路可鹅公岩大桥华宇春江花月直达现场,交通较为便利。奥林路田家炳中学90鹅公岩大桥华宇春江花月奥林路田家炳中学90图2.1拟建场地交通位置1:650002.2气象、水文气象:勘察区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降水量: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多年最大日平均降雨100mm,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水文:1、奥林路段:拟建场地附近无河流和水库,场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环境地形分析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但因场地整体地势北侧高,南侧低,地表水易径流排南侧低洼地带。2、田家炳中学段:拟建场地附近无河流和水库,场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环境地形分析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但因场地整体地势西北侧高,东南侧低,地表水易径流排东南侧低洼地带。3、鹅公岩大桥和华宇春江花月段:拟建场地东侧直线距离约410米为长江,场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环境地形分析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但因场地整体地势西侧高,东侧低,地表水易径流排东侧低洼地带最后汇入长江。长江鹅公岩大桥段出现洪峰水位191.85米,为100年最高洪水位。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奥林路段:场地属丘陵地貌,地形坡度一般坡度5~10°,地势为北侧高、南侧低。场地内高程在283.75m(ZK21)~289.35m(ZK17)之间,高差5.60m。田家炳中学段:场地属丘陵地貌,地形坡度一般坡度5~38°,地势为西北侧高、东南侧低局部存在陡坎。场地内高程在213.10m(ZK11)~277.13m(ZK2)之间,高差64.03m。鹅公岩大桥和华宇春江花月段:场地属丘陵地貌,地形坡度一般坡度4~11°,地势为西侧高、东侧低。场地内高程在204.58m(ZK26)~210.89m(ZK29)之间,高差6.31m。3.2地质构造拟建场区构造上位于金鳌寺向斜东南翼,为单斜岩层产出,岩层产状310°∠10°,层面平整,闭合~微张,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外基岩出露共测得两组构造裂隙:LX1:产状280∠71,裂隙面平整,闭合~微张,无充填,间距3~6m,延伸长度大于5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产状145∠65,裂隙面平整,闭合,间距2~4m,延伸长度大于5m,属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根据现场调查及其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层面:根据钻探及调查成果,场地大部分地段内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区域岩层、裂隙产状是根据地形出露进行测量,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场地的岩层及裂隙产状可能出现变化,或出现新的裂隙,若发现隐覆不利外倾结构面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地勘单位赴现场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处理。3.3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Q4)①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为粉质粘土,夹泥、砂岩碎块石,其中碎块石直径一般2.0~50.0cm,含量20~38%,稍湿,松散,堆填时间3-6年,未完成自重固结。勘察场地内各地段均有分布,厚度不均,钻探揭露孔数22个,层厚0.70m(ZK1)~17.30m(ZK14),平均厚度3.85m。3.3.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地层(J2s)主要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砂岩:灰白色及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以及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带:②-1强风化砂岩:灰白色及褐色,风化裂隙很发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砂土状、碎块状及短柱状,岩块敲击易碎。本次勘察仅7个钻孔(ZK1~ZK5、ZK9、ZK10)揭露,层厚0.2~1.0m,平均厚度0.47m。②-2中风化砂岩:灰白色及褐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等,中细粒结构,厚层构造,泥质胶结,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岩质较硬,敲击声脆。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节长6~35cm,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层底未揭露下限。泥岩:红褐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细碎屑,泥质结构,夹少量砾石,中厚层状构造,夹薄层灰色砂岩条带,风化裂隙较发育。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带:③-1强风化泥岩:红褐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土夹碎块状及短柱状,岩块敲击易碎。本次勘察仅8个钻孔(ZK15~ZK22)揭露,层厚0.40~0.60m,平均厚度0.51m。③-2中风化泥岩:红褐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含砂层带状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长4~38cm,本次勘察仅8个钻孔(ZK15~ZK22)揭露,层底未揭露下限。3.3.3风化带特征及基岩面起伏情况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范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总体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多呈碎屑状、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软,各孔均有揭露。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呈块状,锤击声较清脆,岩石较完整。基岩面与上覆土层呈不整合接触,勘察区基岩界面整体起伏变化较小,界面坡度角在5°~38°之间,为侵蚀剥蚀的基岩界面。3.4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有关规定,拟建管道区内素填土为Ⅱ级普通土;强风化砂岩及泥岩为Ⅲ级硬土;中等风化泥岩为Ⅳ级软石,中等风化砂岩为Ⅴ级次坚石。3.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管道工程场地属丘陵地貌,场地内地下水可分为潜水、第四系土层孔隙水、下伏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场地内素填土厚度小,孔隙水水量小,且第四系土层结构松散,土层内孔隙较大且连通,大气降水后,孔隙水向低洼处汇集,受季节性降雨影响明显,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流排泄或成为基岩裂隙水。鹅公岩大桥段距离约410米为长江,本段地下水位受长江水位影响,长江鹅公岩大桥段最高洪水位为191.85米,为100年最高洪水位。应避免雨季施工,施工时应配备抽水设备及防排止水措施,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素填土取3.0m/d(经验值)。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强风化基岩裂隙中,中等风化岩体内裂隙水赋存相对较少。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沿基岩岩体内裂隙散流形式而排泄。其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于地势低洼地带。区内强风化总体较薄,中等风化带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此类地下水赋水条件一般。钻孔施工完毕后将钻孔循环水提干,24小时进行水位观测,未见水位恢复情况。3.6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场地水主要来源于场地周边居民生活用水散排、大气降水,场地周边无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区域资料分析地下水属HCO3—Ca2+•Mg2+型,PH=6.9-7.9,侵蚀性CO2=0.00<15mg/L,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判定,结合地区经验,判定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拟建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据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素填土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条,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拟建场地岩土对建筑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3.7不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表明,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危岩、滑坡、崩塌、空洞、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断层、软弱夹层。周场地自然边坡未发现开裂、滑移现象,据调查也无滑坡史,周围建筑物稳定。4、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确定4.1岩土体参数统计公式本次勘察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的有关规定及以下公式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式中:—岩土参数的试验值—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值σ—岩土参数的标准差δ—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4.2土体原位测试场地内由素填土厚度较大,该层分布范围广。为查明其均匀性,在5个钻孔中对填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根据测试成果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B规定进行数理统计,实测锤击数按规定进行杆长校正后采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土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计算平均值前,已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其统计成果详见“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成果统计表”,从统计表4.2-1可知:表4.2-1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孔号土层名称测试深度(m)修正后平均击数(击)标准值(击)变异系数(/)修正击数加权平均值(击)ZK6素填土1~564.88ZK71~35ZK132~62ZK141~82ZK171~28素填土:变异系数高,结构松散,均匀性差。4.3岩石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勘察对中等风化砂岩取岩样3组、中等风化泥岩取岩样3组,进行单轴抗压实验,其统计见表4.3-1、4.3-2。表4.3-1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试验孔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ZK2-Y114.316.4*17.9*9.911.212.0ZK5-Y233.829.828.925.222.521.6ZK8-Y341.737.536.532.228.828.0统计个数(n)99平均值(Φm)28.5421.27标准差(σf)10.088.33变异系数(δ)0.3530.392标准值(Φk)22.2316.05统计修正系数γ0.7780.754备注“*”表示未参于统计表4.3-2中等风化泥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试验孔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ZK16-Y38.916.299.555.724.056.08ZK19-Y410.868.849.387.045.766.12ZK21-Y58.789.487.055.646.044.53统计个数(n)66平均值(Φm)8.795.66标准差(σf)1.370.89变异系数(δ)0.1560.157标准值(Φk)7.664.93统计修正系数γ0.8710.8714.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建筑场地内强风化基岩属破碎,岩体质软,中等风化岩体完整程度等级属较完整,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表3.1.1划分坚硬程度;再根据表3.1.7划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表4.4-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岩性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MPa)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软化系数强风化泥岩0.26*极软岩破碎Ⅴ0.871中等风化泥岩7.66软岩较完整Ⅳ/强风化砂岩0.38*极软岩破碎Ⅴ/中等风化砂岩28.54较软岩较完整Ⅳ0.778备注:“*”表示经验值。4.5岩土体参数取值原则4.5.1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6条及表5.3.6-1、表5.3.6-2计算确定;4.5.2中等风化砂岩、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由下式确定:fak=γf×fuk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05第10.4.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本工程场地采用饱和强度;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则,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16050×1.10=17655kPa;中等风化泥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4930×1.10=4829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于岩质地基取0.33。则,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655kPa×0.33=5826kPa。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829kPa×0.33=1593kPa。根据DBJ50/T-043-2016第10.4.2条和DBJ50-047-2016第4.2.6条确定,采用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乘以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和分项系数0.33。4.5.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3并结合地方经验确定,岩体抗剪强度由岩石抗剪强度进行折减得到,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0,内摩擦角折减系数0.85。4.5.4岩土体的基底摩擦系数及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G.0.4并结合经验确定。4.5.5临时边坡坡率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4.2.1条和第14.2.2条并结合经验确定。4.6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根据以上取值原则,对建设场地主要岩土体的参数建议如下:表4.6-1岩土体参数建议值序号项目单位①素填土②-1强风化砂岩②-2中等风化砂岩③-1强风化泥岩③-2中等风化泥岩1重度天然kN/m319.8*23.0*24.1*23.5*24.4*饱和kN/m320.8*23.6*24.7*24.2*24.8*2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MPa/0.40*22.230.26*7.66饱和MPa//16.05/4.933抗剪强度标准值天然C(kPa)5*/535*/240*φ(°)26°*/34*/28*饱和C(kPa)3*////φ(°)21°*////4岩土与挡土墙基底间的摩擦系数/0.20*0.35*0.60*0.32*0.45*5负摩阻力系数0.25*////6变形模量(MPa)/////7压缩模量(MPa)/////8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10*////9水平抗力系数MN/m3/35*350*20*80*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350*5826300*159311M30砂浆锚固体与岩土体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170*760*150*400*备注:1、“*”表示经验值。2、边坡临时坡率值:土层取1:1.50;中等风化基岩1:0.35~1:0.50。3、岩土界面抗剪强度:粘聚力c(天然)16kPa、(饱和)13kPa。4、岩层面抗剪强度:粘聚力20kPa,层面内摩擦角12°(经验值)5、Ⅰ组裂隙面抗剪强度:粘聚力40kPa,层面内摩擦角15°(经验值)6、Ⅱ组裂隙面抗剪强度:粘聚力41kPa,层面内摩擦角16°(经验值)7、中风化泥岩边坡破破裂角45°+28/2=59°。8、中风化砂岩边坡破破裂角45°+34/2=62°。4.7特殊性岩土场地内特殊性土主要有素填土及强风化岩。素填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泥岩、砂岩碎块石,硬杂质含量约20~38%,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低,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建议对拟建范围内填土进行碾压或夯实处理。拟建场地内强风化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敲击易碎,手可折断,质软,遇水易软化,承载力低,设计时应特殊考虑。5场地地震效及稳定性评价5.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5.1.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工程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判定,拟建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应按本地区基本烈度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3条和临近场地经验对拟建场地内的岩土类型进行分类,拟建场地素填土剪切波速经验值135m/s,属软弱土;强风化岩层剪切波速为500~800m/s,属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岩层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岩石。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4、4.1.5条对拟建管道分段进行地震效应评价,拟建管道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及建筑地段见表5.1.1场地类别分类表。根据相邻场地《抗战兵工博物馆停车场至华润南北线连接道》项目,鹅公岩大桥段素填土最大厚度约19m、田家炳中学段素填土约米10m。表5.1.1地震效应评价表建筑物栋号最大土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建筑抗震地段分类素填土奥林路段管网2.1135(ZK17)Ⅰ10.2560.05一般地段田家炳中学段管网其它部位约10135(ZK7)Ⅱ0.3560.05一般地段田家炳中学段管网W110-W965.6135(ZK23)Ⅱ0.3560.05不利地段田家炳中学段管网W87-W88约10135(ZK8)Ⅱ0.3560.05不利地段田家炳中学段管网W74约5.1135(ZK10)Ⅱ0.3560.05不利地段鹅公岩大桥段管网W33约19135(ZK14)Ⅲ0.4560.05不利地段华宇春江花月W235约8.0135(ZK31)Ⅱ0.3560.05一般地段1、当划分的结构抗震单元局部与表格划分不一致时,应重新校核;2、当建筑场地对素填土进行夯实处理后,建议重新测试剪切波速,重新复核地震效应。5.1.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据钻探揭示勘察区内第四系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属于不液化土,无粉土、砂土等分布,判定拟建场地不存在场地地震液化、震陷、滑坡、崩塌的问题,按照规范要求可不进行场地地震液化的判别与处理。未来填土地基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未来填土分层压实回填。5.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金鳌寺向斜东南翼,结合本次勘察工作,勘察场地内未见断层、滑坡、软弱夹层、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状砂岩,岩体分布连续稳定,场地现状稳定。管道开挖后,顶管施工处存在基坑边坡,当对管道沿线基坑边坡和检查井边坡进行支护处理后,场地整体稳定,地基稳定,适宜各段管道建设。6拟建管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6.1顶管施工段工程地质评价(1)鹅公岩大桥段:按本项目设计意图,工作井直径5、接收井直径4米,竖井深度约5.50米,管线直径1.2米。顶管施工段围岩岩体为素填土,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B,判定管道围岩基本分级为Ⅴ级围岩。场地地面高程205-211m左右,地形坡角4-11°。未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基本稳定。隧道涌水量估算本段顶管施工段勘察期间钻孔中无水位恢复,地下水贫乏,本次对顶管管涌水量预测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沿隧道走向每延米涌水量;—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取为0.2—隧道每延米断面面积;取顶管管段断面面积为1.13m2。—最大日降水量(266.7mm/d)经计算拖拉管段其隧道每延米最大涌水量预测为0.060m3/d。顶管管开挖隧洞涌水量较小,隧道设计时,以堵为主的施工方案,要求严密堵水,可采用超前帷幕灌浆,在衬砌与围岩之间做严密的隔水层等工程措施,将漏水予以堵塞。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本段场地覆盖土层为素填土,经钻探揭露层厚17.3m,该段施工工艺为顶管施工,依设计标高,顶管埋深约5.5m,管道围岩为素填土。可选择填土为拟建管道持力层,素填土岩体围岩基本分级为Ⅴ级,填土结构检散,易垮塌施工加强护壁或根管顶进。顶管施工时应注意孔隙水的抽排、特别注意避免雨季土层滞水。建议:由于该段工作井(接收井)相对较深,场地周边放坡空间有限,且需设置顶管施工设备,建议采用混疑土沉井法施工,顶管超前支护可采用根管顶进、超前小导管、超前钻孔注浆法或高压旋喷注桨加固等措施。同时,施工前应做好对已管线设施的保护和监测工作。(2)华宇春江花月段:按本项目设计意图,工作井直径4.0m、接收井直径3m,竖井深度约5.0m,管线直径1.0米。顶管施工段围岩岩体为素填土,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B,判定管道围岩基本分级为Ⅴ级围岩。场地地面高程208-210m左右,地形坡角8°。未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基本稳定。本段场地覆盖土层为素填土,经钻探揭露层厚6.5m,该段施工工艺为顶管施工,依设计标高,顶管埋深约5.0m,管道围岩为素填土。可选择填土为拟建管道持力层,素填土岩体围岩基本分级为Ⅴ级,填土结构松散,易垮塌施工加强护壁或根管顶进。顶管施工时应注意孔隙水的抽排、特别注意避免雨季土层滞水。建议:由于该段工作井(接收井)相对较深,场地周边放坡空间有限,且需设置顶管施工设备,建议采用混疑土沉井法施工,顶管超前支护可采用根管顶进、超前小导管、超前钻孔注浆法或高压旋喷注桨加固等措施。同时,施工前应做好对已管线设施的保护和监测工作。(3)奥林路段:按本项目设计意图,工作井直径3.0m、接收井直径2.0m,竖井最大深度约6.9米,管线直径1.0米。顶管施工段围岩岩体为素填土,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B,判定管道围岩基本分级素填土为Ⅴ级围岩、泥岩为Ⅳ级围岩。场地地面高程287-289m左右,地形坡角8°。未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基本稳定。本段场地覆盖土层为素填土,经钻探揭露层厚2.10m,该段施工工艺为顶管施工,依设计标高,顶管埋深约4.6-6.9m,管道围岩为泥岩。可选择中等风化泥岩为拟建管道持力层,顶管施工时应注意孔隙水的抽排、特别注意避免雨季土层滞水。建议:由于该段工作井(接收井)相对较深,场地周边放坡空间有限,且需设置顶管施工设备,建议采用混疑土沉井法施工,同时,施工前应做好对已管线设施的保护和监测工作。6.2明挖施工段工程地质评价田家炳中学段:(详见6、7、8、9、10、11、12、Ⅰ、Ⅱ剖面)拟建场地地形坡角一般5~36°,地面起伏较大。场地地表为素填土,最大厚度7.0m(ZK12),基岩为砂岩,地质环境中等复杂,未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目前处于稳定状态。ZK32外侧斜坡地段高约18m,坡角45°现状基本稳定,无开裂变形等不良情况。ZK8外侧斜坡地段高约24m,坡角33°现状基本稳定,无开裂变形等不良情况。W74井外侧斜坡地段高约14m,坡角88°,该边坡已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现状基本稳定,挡墙无开裂变形等不良情况。管槽开挖深度0.9~4.2m,基坑边坡类型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临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5,土质和强风化基岩部分最高约4.5m,破坏模式为内部圆弧形滑动,直立开挖不稳定,有放坡条件的建议放坡开挖。临时边坡岩质部分最高约2.4m,经赤平投影(如图6.2-1)分析:管道左侧坡向约180°、250°,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Ⅰ、Ⅱ组裂隙、岩层面都于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可能出现掉块及沿其他未知结构面破坏。右侧边坡倾向约70°、360°,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Ⅰ、Ⅱ组裂隙、岩层面都于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可能出现掉块及沿其他未知结构面破坏。边坡岩体类型为Ⅵ类,岩体破裂角取62°,等效内摩擦角取50°。图6.2-1极射赤平投影图综上,ZK1至ZK5周边相邻民房建筑群场地无放坡条件,建议施工时做好围挡,采用钢管桩分段支护分段开挖。有放坡条件段可进行放坡处理,并对不稳定块体采取支挡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临时边坡放坡坡率:土层1:1.50、强风化岩层1:1.00、中等风化岩体1:0.35-0.50。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土岩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合理设置垫层及沉降缝等。奥林路段:(详见9、Ⅳ剖面)拟建场地地形坡角一般5~8°,地面起伏较小。场地地表为素填土,最大厚度1.9m(ZK18)基岩为泥岩,地质环境中等复杂,未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管槽开挖深度2.53~3.53m,基坑边坡类型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临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5,土质和强风化基岩部分最高约2.1m,破坏模式为内部圆弧形滑动,直立开挖不稳定,建议做好支护。临时边坡岩质部分最高约1.5m,经赤平投影(如图6.2-2)分析:管道左侧坡向约180°、270°,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Ⅰ、Ⅱ组裂隙、岩层面都于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与边坡小角度相交,坡体的稳定性受裂隙Ⅰ控制。现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详见计算表1),计算结果表明,直立切坡后稳定性系数为2.44,故直立切坡后边坡稳定,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可能出现掉块及沿其他未知结构面破坏。右侧边坡倾向约90°、360°,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Ⅰ、Ⅱ组裂隙、岩层面都于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可能出现掉块及沿其他未知结构面破坏。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59°,等效内摩擦角取47°。图6.2-2极射赤平投影图综上,本段管网在市政道路上场地无放坡条件,建议施工时做好围挡,采用钢管桩分段支护分段开挖。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土岩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合理设置垫层及沉降缝等。7地基评价7.1地基均匀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各地层地基均匀性分析如下:①素填土:该层主要分布于地表,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竖直方向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密实度不均匀,属均匀性较差的土质地基。②-1强风化砂岩及③-1强风化泥岩:该层分布于拟建场地部分地段,在垂直方向性质变化较大,风化不均匀,在水平方向上层厚变化明显,层面起伏较大,属均匀性一般的岩土地基。②-2中等风化砂岩:该层分布于拟建场地各地段,水平方向分布稳定,垂直方向性质变化小,岩体较完整,属均匀地基。③-2中等风化泥岩:该层分布于拟建场地部分地段,水平向分布不均,竖向性质变化较小,岩体较完整,属较不均匀地基。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沿线素填土属于均匀性较差的土质地基;强风化岩层属于均匀性一般的岩土地基;中等风化岩层属于较均匀岩石地基。7.2岩土层承载力评价压实填土:经压实处理后,应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结果确定(若压实系数≥0.9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140Kpa);②-1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经验值);②-2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5826kPa;③-1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经验值);③-2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953kPa。7.3地基持力层评价①素填土:为人工堆填而成,力学强度低,压缩性高,均匀性差,属不均匀软弱地基,承载力低,未经处理,不得作为拟建管道持力层。②砂岩:主要分布在田家坝中学段管网,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石质软,厚度较小,分布不均匀,可作为拟建管道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层整体性较好、均匀性好,强度相对较高,可作为拟建管道基础持力层。③泥岩:主要分布在奥林路段管网,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石质软,厚度较小,分布不均匀,可作为拟建管道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层整体性较好、均匀性好,强度相对较高,可作为拟建管道基础持力层。根据周边场地工程经验,本场地内中等风化泥岩软化系数较小,属软化岩石。7.4地下水作用评价本次勘察对所有钻孔在终孔24小时后进行水文观测,未见水位恢复情况。雨季地表水下渗在低洼处填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施工期间应避免雨季施工。在顶管施工时,可能存在地下水渗入管道内,对施工造成不便及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长江鹅公岩大桥段最高洪水位为191.85米,为100年最高洪水位,抗浮设防水位取191.85m。7.5工程施工对环境及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拟建各段管网沿线附近都有各类综合管线,施工时应注意对施工区域及周边的管线进行保护或者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迁移。同时施工用水应沉淀后再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奥林路段拟建场地东两侧约相邻现状道路,标高283.83-289.85m。本段管网的修建对现状道路影响较大,建议对道路基底加固,施工时注意加强变形及沉降监测。田家炳中学段ZK1至ZK5号钻孔两侧相邻现状民房建筑群,标高275.55-277.60m。本段管网的修建对现有建筑影响较大,建议对相邻建筑基底加固,施工时注意加强变形及沉降监测。(4)基槽开挖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环境达到相关标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噪音、排污等废气、扬尘、渣土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顶管时做好保护和监测工作,在进行基槽开挖时,应采取临时围挡及安全警示标志,避免发生安全事故。8工程地质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评述根据“建办质[2018]31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本工程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顶管施工、工作井(接收井)施工等。1、明挖施工段局部地段,及接收井、工作井开挖深度较大,可能发生边坡失稳的工程风险。2、工作井及接收井若采用人工挖孔成井工艺时,应根据按渝建发[2012]162号文的要求,进行人工挖孔设计时的可行性及安全施工方案的专项论证之后,方可施工。3、顶管施工段开挖深度相对较大,施工方案确定后,若存在外倾结构面,可能存在基坑边坡整体稳定问题,存在坑壁垮塌风险。同时,污水管道全线环境边坡和斜坡开挖或基础施工形成的弃土应合理堆放,以免不当堆放危及顶管管道内及孔井内施工人员安全。4、人工挖孔成井及顶管施工时,应备有抽水设备,防止井内积水;孔井开挖复工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避免出现作业人员伤亡。5、顶管施工前应充分考虑对已建道路的影响,避免引发道路沉陷等。9结论及建议9.1结论1、拟建管道顶管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明挖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2.2条判定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2、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管道区内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水文地质条件,未发现断层、滑坡、软弱夹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状砂岩,岩体分布连续稳定,场地现状稳定;当对管道沿线基坑边坡和检查井边坡进行支护处理稳定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各段管道建设。3、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雨季存在地下水,施工时宜做好排水疏水处理。拟建场地环境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4、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取详见本报告5.1.1节。场地分段地震效应评价见本报告表5.1.1。9.2建议1、岩土参数建议值见本报告4.6节。2、拟建管网沿线工程地质情况及持力层选择见6.1、6.2、7.3节;工作井和接收井沉井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管道沿线管底存在软弱土质地段,建议采取夯实、换填等措施处理,采用人工地基作为管道持力层。3、顶管设备安置需开挖基坑的,建议基坑采用沉井法施工,顶管穿越区填土采用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后再施工顶管。4、位于不同持力层的管道交界部应设置褥垫层或沉降缝,并做防水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管道变形破坏。5、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B,暗挖顶管施工段管顶围岩等级素填土为Ⅴ级围岩、泥岩为Ⅳ级围。6、顶管施工采用人工出渣时,经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达标后,方可安排人员进洞施工。7、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抽水设备,当遇到上层滞水或基岩裂隙水时,应保证设备有足够功率抽排水设备。8、施工期间加强对干管沿线岩体结构面产状及性状的复查工作;加强地质验槽工作,施工中若遇疑难问题,请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验槽处理。 目录TOC\o"1-3"\h\u152841、前言 1273801.1任务由来 165891.2工程概况 1273771.3勘察目的及任务 2258811.4本次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 323047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男女买房协议书
- 护理劳务合同和协议书
- 整形赔偿及修复协议书
- 太极拳战略合作协议书
- 租借展品协议书
- 猴子签署协议书
- 法人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南沙教师编就业协议书
- 研究基地协议书
- 花木赔偿协议书
- 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 空调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基于MATLAB仿真的烤箱的温度控制分析
- 22S803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 电信运营商社会渠道管理报告
- 2022-2023学年宁夏回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绿化设备车辆管理维护方案
- 2023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
- 外科学教学课件:肠梗阻阑尾炎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4实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